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44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docx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有效性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分析

陈芳(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员)

一、教学活动包含的要素

设计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通常会考虑到很多要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Purpose:

即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活动目标制定得是否准确和清晰,直接影响着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最终的效果。

(二)Skills:

活动所侧重训练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技能

英语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项。

活动侧重训练的,可能是其中的一项技能,比如单纯的听力技能或阅读技能,但有的时候,活动也可能涉及到几项技能,比如听和说的技能的结合。

(三)Level:

活动的难度

因为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所以活动的难度相应地也要有所贴近和调整,使之契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

如果学生整体水平偏高,活动的难度可以设计得稍高一点;如果学生接受程度偏低,则应该适当降低活动的难度。

(四)Materials:

活动所涉及的材料

活动涉及的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

1、活动所需要的语言材料。

包括活动交际中必备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没有必要的语言支持和铺垫,活动很难开展起来;

2.活动所需要的图片、音频、视频、电脑、实物等各类相关的媒体资料及黑板、粉笔等教具。

(五)Procedure:

指活动的程序和内容

Procedure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活动分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一个步骤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六)Participants:

参与活动的人员和安排

Participants其实也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参与活动的人员安排;其次是参与人员活动组织方式的安排。

是两人一组(pairwork)活动,还是四人小组(groupwork)的活动等。

(七)Evaluation:

评价与反馈的手段和形式

活动结束后评价与反馈的形式是多样的。

就评价的主体而言,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从评价所依据的媒介来看,有语言评价,有实物奖励;从评价的手段而言,有等级式评价,比如A,B,C等级,有分值评价,比如5分制等。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和方式,都应该在活动开展前跟学生交待清楚。

(八)Variation:

活动的修改和调整

活动实施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况与活动预先的设计很多时候并不吻合,所以,活动的组织者往往要根据活动的实际发生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改和调整,这对教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应激能力和临场智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目标不明确

案例3-1词汇教学活动案例

课题:

Festivals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图片,并教授单词。

图片内容描述:

幻灯片1播放平安夜的音乐;幻灯片2教授并带读了中秋节、重阳节和万圣节的单词,幻灯片3教授并带读复活节、情人节、春节的单词,幻灯片4教授并带读与圣诞节相关的其他词汇,如FatherChristmas、stocking、chimney等。

学生活动:

观看、回答问题并跟读。

案例分析:

幻灯片1播放的是平安夜的音乐,马上让人联想到要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内容,但幻灯片2并没有继续这一思路,而是跳转到中秋节、重阳节和万圣节等单词的学习,幻灯片3教授的是复活节、情人节和春节的单词,幻灯片4再折回到圣诞节的内容。

四张幻灯片来回切换,中西方节日相互交错,彼此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此活动是想引导学生学习与西方节日相关的单词,还是学习与中国节日相关的单词?

是重点学习与圣诞节相关的单词,还是中西方节日的对比学习?

我们不得而知。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活动的目标不明确。

教师没有确定好这个活动究竟要做什么,目标意识不强,导致了整个活动的思路和顺序都比较混乱,自然也考虑不到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提高。

(二)活动对象不匹配

活动对象通常是指活动由谁和谁来做。

一般是在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来进行。

案例3-2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Whatareyoudoing?

教师活动:

PowerPoint呈现姚明打篮球的图片和文字并提问个体学生。

T:

Whatareyoudoing?

S:

I’m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案例分析:

此活动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依据图片询问学生正在做什么,学生回答自己正在做什么。

关键是图片呈现的却是姚明在打篮球,如果用---Whatareyoudoing?

---I’m_____________.的句型来操练,活动的对象就转换成教师和姚明了,此时如果教师仍然询问学生“你正在做什么”,学生会觉得很困惑,他(她)无法看着图片里的姚明,而用第一人称“我”来回答自己正在打篮球。

(三)情境创设不合理

案例3-3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Myfamily

教师活动:

在黑板上板书新句型并带读:

Ihavegot…

Ihaven’tgot…

然后呈现幻灯片,引导学生进行操练。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出示的幻灯片口头练习句型,如:

Ihavegottwosisters.Ihavegotanaunt.

Ihaven’tgotanuncle.Ihaven’tgotabrother.

活动形式:

全班活动——半班活动——个体活动。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模仿式操练新句型的活动,但情境的创设不太合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在这样的情境里去真实地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并运用语言。

因为有些同学可能没有哥哥或姐姐,但为了句型的操练,不得不说出Ihavegotabrother.或者Ihavegottwosisters.的句型,还有些学生生活中可能有叔叔阿姨,但同样为了操练句型,也只好说Ihaven’tgotanuncle/aunt.了。

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语言的实践服务的,如果违背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恐怕也很难达到语言真实交际的目的。

(四)资源利用不恰当

案例3-4听力活动案例

课题:

Whatareyoudoing?

1.教师活动:

播放Flash动画。

画面呈现两只小鸟的问答,互相询问小狗、小鸭、小猫等动物分别在做什么。

2.学生活动:

观看。

(片长2’30’’)

3.活动反馈:

教师提问:

Whatarethetwobirdsdoing?

学生回答:

Theyaretalking.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使用的flash动画固然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但遗憾的是,资源利用不恰当,且利用率太低。

活动的初衷是训练学生听的技能,但是flash动画却再现了画面和动作,学生不需要听,所有细节通过看就全部知晓了,资源没有真正起到训练听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视频资料是不太适用于听力练习的。

听力练习的资源最好只播放声音,而不出现画面,让学生通过听去获取信息。

其次,flash动画里包含的细节信息很多,学生从头到尾观看了2’30’’,却只回答了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Whatarethetwobirdsdoing?

资源的利用率太低。

如果把这段动画当作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模仿和操练的工具,其实效性会更好。

(五)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理想

案例3-5句型操练活动案例

课题:

Whatareyoudoing?

1.教师活动:

依次展示19幅图片,提问:

Whatishe/shedoing?

或者whataretheydoing?

2.学生活动:

个体依次回答。

案例分析:

此案例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资料太多,没有经过适当剪裁。

其实10幅图片足矣;其次是图片呈现和组织的形式不当,过于雷同和单一,不能真正实现操练活动的实效性。

案例中教师采取逐一呈现图片的方式,然后一个个叫学生回答,从学生活动的广度来看,只有19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其他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无任务的消极状态;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来看,图片的内容和活动的组织形式过于机械和单一,学生没有太多思维的参与和碰撞,只需要看着图片中的动作回答即可。

如果在示范两三幅图片的问答后,采取一屏显示六幅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互相问答,就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学生在讨论中也能开阔思路,对图片产生多种解读,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六)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案例3-6活动拓展案例

主题:

Weatherreport(天气预报)

1.教师活动:

发布任务,让各小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专题信息,如天气与旅游、天气与农耕、天气与自然灾害等。

2.学生活动:

看、听、鼓掌。

3.教师评价:

Good!

Wonderful!

Welldone!

案例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反思这些年的教学,我们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才能实现知识的积极内化,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个案例具有探究、合作学习的特性,应该说前期的教学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小组合作去收集资料,并对学习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然后以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汇报和交流,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面。

但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整堂课基本都是学生幻灯片的演示,除了点击鼠标和宣读材料外,看不到学生之间任何思维的碰撞,看不到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大家各自为阵,处于分离的状态,徒具自主学习的外壳,却没有自主学习的实质。

其次,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应该具有三方面的功能:

强化优点、指出不足和提供建议。

此案例中,尽管教师也使用了“Good”、“Wonderful”之类的评价语,但太抽象、太空洞,没有针对每个小组的实际展示把他们做的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到位的方面点拨出来,也没有提供切实的建议和指导,如果下次再开展类似的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另外,台下同学是否在听、听到了什么、听懂了多少,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监测和反馈。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学生主体效能的发挥从何谈起?

没有了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三、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目标设置要明确

目标好比指南针,要去哪里,无论东南西北,有了指南针就不用担心迷路了。

活动的开展也是这样,每个活动都有自己预期的目标,有的是以知识学习为主,有的是以技能训练为主;有的活动处在呈现新知的阶段,有的活动处在复习巩固的环节。

无论设置什么活动,目标意识都是第一位的,要明确活动由谁来做(audience),在什么情境下(condition),通过什么样的行为(behaviour),达成怎样的标准或规格(degree)。

只有目标明确了,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才有可操作性,否则,活动就成了走过场,空有活动之形而无活动之实。

(二)情境创设要合理

情境合理实际包含了两层意思:

其一,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这里的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

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

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好不同的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二,活动应体现科学性、趣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这也就是说,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新颖有趣,又要避免华而不实。

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指令交待要清楚

指令是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指示语,指令必须简短、清楚,适当配以演示。

学生只有对自己所要参与的活动有了清楚的认识,了解了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任务后才能成功地开展活动。

如果指令表述不当,任务交代不清,就会给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带来很大的不便。

指令的交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交代活动的方式

主要是活动以什么形式展开,是individualwork还是pairwork或者groupwork?

是全班活动还是半班的活动形式?

这都需要在指令中交待清楚。

2.交代活动的操作步骤

主要指活动分几步来完成,每一步都做什么,怎么做。

3.交代活动的时间

每个活动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活动比较小,一分钟或者两分钟就能完成,有的活动需要的时间长点,比如阅读和写作活动,可能需要5-8分钟才能完成。

4.交代反馈的要求

活动需要学生以什么形式来反馈,是口头反馈还是书面反馈,是小组派代表反馈,还是各组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反馈任务,这些都要在指令里交待清楚。

5.为确保学生明白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可适当抽查提问

步骤较多的活动,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可适当提问学生“Areyouclear?

”如果学生不太明白,这时补充指令还为时不晚,如果活动进行到一半,再停下来去补充指令,无疑会影响活动的完成。

6.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

指令发布完后,也可留点时间让学生提问,哪里不明白,再解说一遍,这样也可避免活动进行中去补充指令。

(四)时间安排要合宜

时间合宜指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长则先完成活动的学生处于等待的消极状态,过短则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也不利于活动的完成。

活动时间的长短往往由活动的内容所决定。

合理的时间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五)组织方式要得当

组织方式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

课堂活动的组织方式一般有四种:

全班、小组、同伴和个人。

组织方式的选择应视活动的内容而定,有的内容适合小组活动,但有的内容适合个人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的组织还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避免你动他不动、或动而无效的情形。

(六)评价反馈要及时

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

活动后及时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增强自信,也能帮助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应用

(一)词汇教学活动

1、quiz

用猜谜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词汇。

2、图片缺省

将图片裁剪成小片,通过碎片拼接的方式让学生猜测并学习词汇。

3、游戏练习

在游戏中完成词汇的巩固和运用。

4、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词汇,并获得关于词汇运用的初步印象。

5、情境检测

在情境中检测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运用。

6、策略渗透

通过案例渗透词汇的联想记忆策略。

(二)句型与对话教学活动

1.句子接力

活动目的:

通过接力传话活动,巩固学生对句型Ilikedoing…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说明:

组间平行进行。

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运用句型造一个句,然后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在复述第一个学生所造之句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

依次类推。

最先完成活动的组为优胜组。

活动过程:

(1)教师发布指令;

(2)学生组间接力传话,如下所示:

Group1

S1:

Ilikerunning.

S2:

Ilikerunningandswimming.

S3:

Ilikerunnning,swimmingandplayingfootball.

(3)教师反馈,评选优胜组。

2.情境感知

活动目的:

教授新知,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询问建议与提供建议的句型。

活动说明:

情境创设1:

Sam英语考试没考好,不知怎么办,寻求帮助。

情境创设2:

Sam英语课上用汉语和同学展开交际对话。

活动过程:

(1)教师呈现情境图片1,引入询问与提供建议的话题;

(2)教师呈现情境图片2,教授关于提供建议的三种句型(It’sagoodwayto…/Tryto…/Trynotto…)。

3.情境实践

活动目的:

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句型完成准备晚会食品和饮料的对话。

活动说明:

(1)创设情境:

为晚会准备物品。

道具:

冰箱。

Mum:

Havewegotanyvegetables/pork?

Kid:

Yes,wehave./No,wehaven’t.

(2)活动形式:

学生两人一组。

一个学生扮演妈妈,一个学生扮演孩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发布指令;

(2)学生两人一组自编对话;

(3)小组展示对话;

(4)师生互评。

(二)语法教学活动

1.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授宾语从句

活动目的:

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运用宾语从句。

活动说明:

活动分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条任务链进行。

(1)任务前:

教师交代情境:

三个月前警察在桥下发现一个老人,但老人失忆了。

(2)任务中:

学生两两问答,一个扮演老人,一个扮演警察。

警察对老人进行调查,询问老人的相关信息,老人用宾语从句回答。

(3)任务后:

警察将调查情况整理成文,如下所示:

活动过程:

(1)教师交代情境;

(2)教师与一学生示范警察与老人之间如何进行问答;

(3)学生两两一组分角色问答;

(4)学生两人一组将问答情况整理成文;

(5)学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2.用故事演绎法教授被动语态

活动目的:

通过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理解被动语态的含义、构成及用法。

活动过程:

(1)教师用PPT演示文稿逐一呈现图片,边呈现边讲述故事;

(2)教师将故事中的被动语态板书到黑板上,引起学生对这一语法现象的关注和理解;

(3)故事结束后,板书小结被动语态的含义、结构及其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