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81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Word文件下载.docx

2.行为与习惯:

对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创新,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过程方法:

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难点:

全面认识创新,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能够运用一些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五.教学方式

课前探究,调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先学后教、点拨引导

六.教学资源

教学平台、课件、视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哪些变化?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议提供照片)记录下来。

祖辈

父辈

自己

我家的餐桌

我家的住房

我家的生活

我家的穿着

2.查找资料,了解我们国家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取得辉煌成就的故事。

(二)课堂导入活动

1.师: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到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

(出示课件:

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片段)。

2.师:

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呢?

(强大、富强等)

3.师:

其实,过去的中国与世界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板书课题)一起来感受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一:

改革创新

1.师:

(出示课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图片)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

那改革创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请大家自由学习第86页的活动园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拨: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改革之路

(出示课件“今日小岗村”图片)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

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

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

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灵验,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在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强力主持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

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随处可见改革致富的新农村。

这就是“改革创新谋发展”(板书“改革创新谋发展”)

3.了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师:

(出示课件)资料中这位了不起的农业科学家是谁?

师点拨:

他就是不断探索创新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畏艰难,反复试验,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有了袁隆平,有了杂交水稻,我国水稻单产量由原来的200多公斤增长到现在的600多公斤。

全国每年可多产粮食上百亿公斤。

这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为解决世界粮食生产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也因此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师:

想一想,袁隆平在探索创新“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艰险和困难?

5.师小结:

虽然有困难,但我国的科技人员迎难而上,他们那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我国现在已是制造业大国,正逐渐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和听老师讲解,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农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工业化水平也显著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

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活动二:

设立经济特区

请同学们听歌曲《春天的故事》,想一想:

歌曲反映了什么?

歌词中所提到的“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这首歌讲的就是改革开放,“画了一个圈”指的是邓小平爷爷决定在南方设立经济特区。

2.师讲解:

(出示课件)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板书“设立经济特区”。

这四个城市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加快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3.师:

邓小平视察南方宣传牌)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已由昔日仅有三万人口的小镇,建成为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人口超过千万的现代化城市,被人们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深圳精神”。

这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取得的显著成效,更是具有开拓精神的深圳人不懈努力、敢为人先的成果。

(出示课件,4张幻灯片:

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和今天的深圳照片)。

深圳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变成了一座如此美丽、现代化的城市,它的变化令人震惊,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4.师:

(出示课件:

拓荒牛雕塑)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拓荒牛”雕塑?

什么是拓荒牛精神呢?

为什么深圳人要以拓荒牛为城市标志?

“拓荒牛”精神就是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开拓、奉献的精神。

正是由于深圳人民的拓荒牛精神,才有了如今大家看到的深圳。

因此深圳以拓荒牛为城市标志。

5.师:

从深圳的飞速发展到今天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继四个经济特区之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一代代人的共同奋斗和见证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更加坚定!

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观看对比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照片,了解改革开放和设立经济特区的伟大意义。

活动三:

“科教兴国”战略(出示课件)

改革创新的实践以及“科教兴国”战略(板书“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

请各小组自学课本第88页的内容,交流你们的发现。

课前预习大家查找了资料,你知道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

说一说,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出示课件“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图片: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是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对航天、天气预报等领域意义非凡。

它的成功研制折射出我国科技工作者用于攻关、自主创新的精神。

(出示课件“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图片):

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快速成为“中国创造”的排头兵。

(出示课件“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图片):

“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我国科学家又率先成功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

这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

(出示课件“享受义务教育的小学生”图片):

2006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经过多年奋斗,我国已跻身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行列。

你作为一名小学生,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科技兴,则国家兴;

教育强,则国家强。

成就的背后是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是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

学生在看了相关图片资料和听老师的讲解后,应该会内心澎湃,深受感动,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明白强大背后的原因是一系列政策的制定。

活动四:

祖孙三代比童年

1.听歌曲《童年》说说这首歌曲中的童年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出示课件)在课前探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照片对比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做了一个调查,通过对比交流,我们可以感受祖孙三代童年生活的变化:

我们了解到40年代到50年代,这一代人经常忍饥挨饿,吃不饱;

60年代到80年代时,人们勉强能吃得饱;

00后的我们除了吃饱还吃好,可谓生活衣食无忧!

可不要小看这种变化,要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对比自己祖孙三代的童年,你觉得祖国有什么样的变化?

师以高铁为例:

我国高铁以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等优势,迅速成为在世界叫得响的“中国名片”。

你们觉得是什么因素成就了祖国的繁荣呢?

课前探究活动中,我们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还有哪些体现改革创新的辉煌成就?

说一说,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有什么关系?

自改革创新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全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文化水平提高,贫困率便大幅度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学生通过调查,直观地感受到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衣食住行的差距,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体会到自己的生活来之不易,领会改革创新给人民生活带来改变。

(四)课堂总结活动

1.(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介绍了创新给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一个国家的生机活力才能不断焕发。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投身创新实践,发展才会有新思路,改革才会有新突破,我们才能开创未来。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为祖国的改革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作业:

收集深圳变化的资料,出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创新谋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