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389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5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5页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docx

0108人行初试真题答案汇总

1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试题(回忆版)

一、概念题(每题7分)

1.什么是或有负债?

答: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产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或有负债具有两个特征:

(1)或有负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

(2)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或有负债根据未来某种事实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应予确认估价入账的或有负债。

同时具备以下的两个条件的或有负债,应估价入账。

①相关事项的发展引起负债的可能性极大,甚至可以断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很有可能发生。

②金额是确定的或能够合理估计的。

如应收票据贴现、未决诉讼等。

第二,应在附注中披露的或有负债。

如负债发生的可能性极大,但金额难以合理估计,则应将此项或有负债加以披露,并说明金额难以合理估计的理由,第三,不需确认估价入账,也不必在附注中披露的或有负债。

在负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金额又难以合理估计的情况下,可采用该种处理方法。

2.什么是最大似然比检验?

答:

3.什么是国债排挤效应?

答:

当扩张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涨,从而减少私人支出,特别是投资支出时,排挤效应就产生了。

国债排挤效应就是政府为了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的手段从民间融资;这样的结果就是利率上升,民间可用资本减少,投资支出减少。

国债的排挤效应,主要是通过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两个渠道发挥作用的。

1.资金供给。

国债发行直接减少了民间的可用投资资金总额,民间购买国债的资金并非来源于消费基金。

事实上,相当于进行了一次资产组合结构的调整,导致资金使用权从民间转移到政府手中。

国债规模急剧扩张的实质是政府与企业尤其是与民间企业争夺资金,从而产生了对民间投资的强烈“排挤”,进而预算赤字直接减缓资本积累的速度,因为用于公共开支的赤字可以将私人投资挤出,它的可预见结果是造成资本形成的速度大大减缓。

而用于支持预算赤字的公共借款规模的膨胀意味着对可借资金需求的增加,尽管利率的微小的提高可以引起储蓄总额的增加,但作为可借资金使用的私人部门的需求的储蓄余额将下降,而政府利用储蓄支持赤字的做法将挤出私人投资对储蓄的占用。

2.资金需求。

国债发行会抬高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引起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地降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而若资本边际效率未能相应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必然受到抑制,导致投资规模的缩减,资本市场处于一种较低的均衡水平上。

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会减少私人生产部门对资金的需求,相应地,资本市场也就处于一种低级的均衡状态。

而且,政府从征税融资转向债务融资对资本形成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政府举债融资,居民以持有政府债券取代私人资本,而被政府所挤出的资金通过政府支出大多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当前消费,社会总体的生产能力降低,未来供给减少。

在将来国债大规模偿还之际,总供求的短缺性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带来通胀的压力,而私人资本的缩减也将是持久性的。

4.什么是假设检验的势?

若检验的势低,则犯哪类错误的概率较大?

答:

5.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答: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就不同。

在厂商不能对消费者索取差别性价格的条件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

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若某产品需求函数为,和分别代表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则从到时,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数额,为实际支付的数额,于是消费者剩余(用CS表示)=。

6.请解释纳什均衡?

答: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7.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答:

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8.什么是托宾税?

答:

托宾税亦称资产流动税。

由于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倡导对外币兑换进行征税的建议受到广泛的关注,因而外汇交易所征的税被称为托宾税。

这是减少资本金流入的一种方法。

它可有效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对长期资本的流入所起的作用不大。

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动机,因此托宾税可能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托宾税会更多的抑制那些不稳定的交易者,从而最终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开征托宾税引起投资方向的转移,达到了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的目的。

对托宾税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①托宾税会降低市场效率。

由于征税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会持有金融资产而不想进行交易,这会给市场带来效率上的成本。

②如果托宾税只针对特定的资产,则会使投资转向未征税的资产,从而使现有的税收体系发生扭曲。

由于托宾税的征收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外汇交易,要想取得普遍的较好的效果,需要在税收政策、税收征收以及税款分配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协调。

托宾的设想是对所有与货币兑换有关的国内证券和外汇市场交易征收一种税率统一的国际税,因此,要想有效的征税,必须达成国际协议,否则,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会便利对托宾税的逃避。

9.马歇尔——勒纳条件?

答: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P.Lerner)在研究既定的进出口供给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提出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在假定贸易商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本国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假定以X表示本币计值的出口量,M表示外币计值的进口量,E表示外汇汇率,B表示以外币计值的贸易收支差额,则有:

B=

(1)

对外汇汇率E求导、并变形有:

(2)

令:

ηx、η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弹性的绝对值,则有:

(3)

由于假设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ME=X,有:

(4)

很显然,当时,,即本币贬值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

条件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而且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作用越大。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也是一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但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为前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一假设显然并不存在。

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问答题(每题16分)

1.简述税负转嫁及其主要方式。

答:

(1)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一是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移引起的;二是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三是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因为课税是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的侵犯,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纳税人必然千方百计地将税负转移给他人,以维护和增加自身的利益。

(2)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和后转,还有其他一些转嫁方式。

①前转方式。

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很多税种都与商品或商品价格密切相关,大量的税收以价内税或价外税的方式课征。

作为从事特定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往往可以抬高已税商品的价格并把这类商品销售出去,从而把该商品所负税收转移给下一个环节的经营者或消费者。

如果加价的额度等于税款,则商品售出后即实现了充分的转嫁。

如果加价额度大于税款,则不仅实现了税负转嫁,纳税人还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称之为超额转嫁。

如果加价的额度小于税款,则纳税人自身仍要负担部分税收,称之为不完全转嫁。

②后转方式。

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如对某种销售商的课税,若无法提高售价只好压低商品进货价格,将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给商品制造者,则为后转。

后转往往是通过厂商和销售商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的。

③其他转嫁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前转和后转并行,即一种商品的税负通过提高销价转移一部分,又通过压低进价转移一部分,这种转嫁方式称为混转或散转。

在税收理论中还有消转和税收资本化之说。

所谓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

从税收转嫁的本意上说,消转并不成为一种税负转嫁方式。

所谓税收资本化,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的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2.简述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答: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

国际收支失衡后,有时并不需要政府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

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

这种功效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谟所揭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即本国黄金的净输出。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

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

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

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的这种调节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1.1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货币供应量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

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节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

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如图2所示。

①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干预外汇市场,抛售外汇储备,购回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缩、利息率上升,于是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人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

②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

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

这是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

同样,盈余也可以通过国内支出增加造成的进口需求增加而得到自动削减。

①物价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恢复调整中也发挥作用。

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的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支出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这便是相对价格效应。

同样,盈余通过物价的上升也得以自动减少。

图1.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或需求,而任由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降。

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的价格即汇率就会上升。

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就会下跌。

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得以消除。

根据弹性论的分析:

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只要一国出口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

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也会自动减轻或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

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顺利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图3表明了这一机制。

图3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3.凯恩斯乘数理论中对消费所做的假设,与持久收入理论是否一致?

若按持久收入理论,乘数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答:

凯恩斯乘数理论中对消费所做的假设,与持久收入理论不一致。

凯恩斯乘数理论中对消费所做的假设是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而不用考虑这种收入增加是暂时的或是永久的,收入一旦增加,消费就增加;持久收入理论则认为暂时性的收入增加是不影响消费支出的,只有永久性的收入增加才会增加消费,即使某人收入增加了,此人不得不判断这种收入的增加究竟是持久性的,还是暂时性的。

凯恩斯乘数理论假定消费需求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高收入家庭比低收入家庭消费得更多,高收入国家一般具有更高的总消费水平。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以消费函数表示。

消费函数为:

C=+cY,其中〉0,0

变量,即截距,代表收入为零时的消费水平。

系数c的十足重要性使它有了一个特别的名称,边际消费倾向,Y为收入水平,消费与收入是一个正比例关系。

持久性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与当前收入无关,而与长期收入的估计,即提出这个理论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的“持久性收入”有关。

持久收入是收人中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那一部分。

暂时收入是收入中人们预期不能持续的那一部分。

换个说法,持久收入是平均收人,而暂时收入是对平均值的随机偏差。

弗里德曼的推理是,消费应该主要取决于持久收人,因为消费者对收入暂时变动的反应是用储蓄和借贷来稳定消费。

该理论在其最简单形态上,认为消费与持久性收入成比例:

YP在这里就是持久性(可支配)收入。

持久收入假说告诉我们消费与持久收人是成比

例的。

按照持久收入理论,因为暂时性收入被假定对消费无任何实质性影响,所以产生于暂时性收入增加的边际消费倾向(即乘数c)变化量则较小,几乎为零。

而如果这种收入增加是永久性的话,那么边际消费倾向则变化较大(即乘数c)。

4.简述资本市场对资源配置机制。

答:

三分析题(23分)

讨论一国长期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并谈谈长期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制定的影响。

2007年综合试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搭便车

背景:

本题考查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失灵一章中公共物品理论。

概念:

首先要给出公共物品的概念,是相对于“私人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而言的,我们把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可以看成是外部影响造成市场机制失灵的例子。

经济学中的搭便车是公共物品购买时出现的,由于公共物品具非排它性-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排斥其他人对其同样的消费。

所以有人就会有获得利益而逃避付费的行为。

搭便车行为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表现。

原因:

他的存在总体上说来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原因,即公共产品自己本身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

消费者如果需要消费公共产品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这决定了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支付无谓的价格。

二是主观原因,即人的一种道德行为,是人自身的利己性的表现。

大卫休谟(DavidHume)早在1740年提出过所谓的“公共的悲剧”(PublicTragedy)。

影响:

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市场对公共产品的配置无法达到最优化,换句话说市场无能力使之达到帕累托最优。

我们知道,帕累托最优是判断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依据,它是指经济不可能通过改变资源配置,在其他人的效用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任何别人(至少是一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

举例:

我们以小区雇佣保安为例。

社区为了保障生活安全,他们决定雇佣保安,这时的保安就可以算作公共物品。

如果小区的居住人数只有三人,那么其中任何一个人要想成为免费搭车者都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在人数较少的群体中(比如3人),只要有一个成员不做出捐献,他人就会强烈地感受到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减少,这就会逼迫他们加强合作。

而在人口众多的群体中,某一成员或几个成员的免费搭车,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可供给量的影响不是那么明显。

所以,一个社会的成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因免费搭车者问题而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量下降的可能性就越大。

2.利用生命周期模型分析储蓄的影响因素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和收入与财产之间的关系,该理论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区别在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当前收入的相互联系,而生命周期假说则强调当前消费支出与家庭整个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的相互联系。

该理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的,即每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希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以实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的企图。

因此,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他们在两个生命期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

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莫迪利安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所以,家庭的消费函数是:

在上式中,C为消费支出,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c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

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由于人们想使一生中消费平稳,他将在年轻时有储蓄,而老年退休后储蓄是负的。

结合下图可以判断影响储蓄的因素有收入水平变化、财产水平变化、退休时间、一生的消费倾向、预防性的储蓄动机和给子女遗产馈赠的动机。

财产

 

收入

储蓄

消费负储蓄

 

开始退休生命结束

3.现金流量表及其作用

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它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重要补充,为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提供更为有用的现金信息。

作用:

现金流量表说明企业偿还债务及支付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报酬能力;

说明了企业现金收支产生差异的原因;

能评估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

能够评估企业当期的现金与非现金投资和理财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能够提供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信息;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1正表。

具体包括5部分: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补充资料。

包括3部分: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涉及当期现金收支、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或在未来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重大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情况。

4.联邦基金利率

概念: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

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

作用机制:

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

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

因此,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与再贴现率的比较:

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

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

对中国完善基准利率的启示:

完善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SHIBOR)和中央银行其干预、调节乃至决定,在调控,而不是稳定金融的意义上,甚至比发展再贴现还要重要。

5.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

概念:

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损失贷款余额。

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

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指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一逾两呆”、“五级分类”,或更严格的“十二级分类”方法来估计贷款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并根据成为坏账的风险高低计提准备金,即拨备。

所谓拨备覆盖率,就是拨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银行运营的安全性越强。

如何运用这个概念:

由于各家银行计提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银行间的拨备覆盖率可比性不强,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具体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与自身历史数据的比较,看是否改善或恶化。

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

鉴于此,有时银行也会通过改变计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投资者若发现银行不良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