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概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007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五六年级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六年级概念.docx

《五六年级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六年级概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六年级概念.docx

五六年级概念

五年级数学概念

1. 象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 象-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整数包括自然数

3.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

A×B=C,就可以说C是A和B的倍数,A和B是C的因数。

如: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注意:

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4.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5.找因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的找就不会重复和遗漏。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6.找倍数:

从1倍开始有序的找,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7.质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

8.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注意: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9:

按一个数的因数分,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1和0)三。

按一个数的奇偶性来分,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0是最小的偶数。

10.补充:

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余数为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11.2,3,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补充:

能被9整除的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一个数能被3整除,不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9整除就一定能被3整除。

同时能被2、5整除的数:

各位上是0。

同时能被3、5整除的数:

各位上是0或5;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

同时能被2、3整除的数:

各位上是偶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

同时能被2、3、5整除的数:

各位上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

12.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13、相遇问题:

速度和×时间=路程

14、旅游费用中租车、租船、住房间等省钱的标准:

尽量租大的前提下,空位为0。

15.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16.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本身不一定是质数,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公因数是1。

17.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8.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19.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注意:

约分时尽量用口算。

一般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0.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是:

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做分母的分数。

21.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22.分母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3、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其中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钝角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24、长方形周长=(长+宽)×2C=(a+b)×2

25、公式运用:

a=C÷2-bb=C÷2-a

26、正方形周长=边长×4C=a×4

27、公式运用:

a=C÷4

28、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29、公式运用:

a=S÷hh=S÷a

30、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

31、公式运用:

a=S×2÷hh=S×2÷a

3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33、公式运用:

h=S×2÷(a+b)a=S×2÷h-bb=S×2÷h-a

这些图形底长度都为a

平行线间的垂线(高)都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形状不一定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形状不一定相等。

34、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

 

35、100以内的质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36、解方程的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外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37、沿中心线对折,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对称图形。

38、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39、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40、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41、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一个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的面积完全相同且相等,最多有8条棱的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没盖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任意一个面积×6)

正方体没盖的表面积=棱长×棱长×5

42、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3、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写成cm3,dm3,m3

44、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体积(容积)=棱长×棱长×棱长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V=sh

露在外面的面积=a2×露面个数

45、1dm3=1000cm31m3=1000dm31m3=1000000cm3

1L=1000ml1L=1dm31ml=1cm3

46、箱子、油桶、仓库、水瓶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冰箱的体积用升来描述。

47、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奶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48、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49、在进行测量、分物体或计算不能整除时,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50、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51、单位“1”×对率=对量

对量÷对率=单位“1”

对量÷单位“1”=对率

5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53、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54、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55、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只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56、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7、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58、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各种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9、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60、上海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所以上海的夏季和冬季与悉尼正好相反。

61、水的的体积就是放进容器中物体的体积。

6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63、及格率=及格的人数÷总人数

成活率=成活的棵数÷种植的总棵数

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

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

出勤率=出勤人数÷总人数

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

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种子总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64、当除数<1时,商大于被除数;

当除数=1时,商等于被除数;

当除数>1时,商小于被除数。

 

六年级数学概念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求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5.用字母表示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a:

b=a÷b=(b≠0)

6.求比值的方法: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的方法: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画圆时应标出圆心和半径或直径。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轴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实线)叫做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1条对称轴。

对于大小不同的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读pāi)表示。

7、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8、长方形周长=(长+宽)×2C=(a+b)×2

公式运用:

a=C÷2-bb=C÷2-a

正方形周长=边长×4C=a×4

公式运用:

a=C÷4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

公式运用:

a=S÷hh=S÷a

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

公式运用:

a=S×2÷hh=S×2÷a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公式运用:

h=S×2÷(a+b)a=S×2÷h-b

b=S×2÷h-a

半径和直径:

r=

dd=2r

整圆周长:

C=∏d=2∏rd=c÷∏

r=C÷2÷∏=C÷2∏=C÷6.28

半圆周长:

C半圆=∏d÷2+d

=(∏÷2)d+d×1

=1.57d+d

=2.57d

C半圆=2∏r÷2+2r

=∏r+2r

=r(∏+2)

=5.14r

整圆面积

S=∏r²=∏(d÷2)²

半圆面积:

S半圆=∏r²÷2

环形面积:

S环=S大-S小

=∏R²-∏r²

=∏(R²-r²)

半环形面积:

S半环=S环÷2

=∏(R²-r²)÷2

9、求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

1、中间是长方形的运动场:

C运动场=C圆+2长

S运动场=S圆+S长

2、中间是正方形的运动场:

C运动场=C圆+2d

S运动场=S圆+S正

10、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只能表示率不能表示量。

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不能用分数表示。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叫做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四十一写作41%.由于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也就是都以1%作单位,便于比较。

11、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种子总数

出米率=出米数÷稻谷总数量

出粉率=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

成活率=成活的棵数÷种植的总棵数

命中率=命中次数÷总次数

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总人数

缺勤率=缺勤人数÷应出勤总人数

优秀率=优秀人数÷总人数

及格率=及格人数÷总人数

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

12、比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法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3、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相当于

区别

比(两个数)

比的前项

∶比号

比的后项(≠0)

比值(一个数)

一种关系

(倍比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0)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0)

分数值

一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