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55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2018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作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工作之一,事关民生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为了解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5月上旬至8月下旬,县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吴集、新塘、草市、南湾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教育局、民政局、卫计局、经开区、农商银行、湖南恒建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晨映渔业专业合作社、兆丰富民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企业进行专题调研。

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形式,深入了解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各方建议,并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学习取经。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省级贫困村3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937人。

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全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狠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省、市扶贫办充分肯定。

(一)高度重视,扶贫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强化了组织保障。

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为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

同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精准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乡镇分管班子成员为直接责任人,在各乡镇设立了扶贫办,按乡镇大小分别配备了2-5名工作人员。

二是落实了扶贫责任。

下发了《衡东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衡东县县直单位开展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领导责任和各乡镇、部门、工作队的工作职责,指导规范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结合省扶贫办下达减贫计划要求,与县、乡、村层层签订了《减贫责任书》,层层传导扶贫工作压力。

三是严格了扶贫考核。

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对乡镇年底的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乡镇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和全体干部职工经济待遇挂钩,有效提高全县上下的扶贫积极性。

(二)突破重点,脱贫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

为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了县、乡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

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二是强化劳务输出。

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土菜烹饪、电子商务、建筑劳务等培训工程,增强劳动者技能,提高致富能力。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

结合实际,重点发展油茶、花卉苗木、莲花和乌石猪、黑山羊等特色种、养业,并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截止2016年底,共实施村级产业扶贫项目90余个。

(三)多措并举,帮扶力量不断增强。

一是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2016年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4100万余元;县直包村单位每年给予驻点帮扶贫困村3-5万元帮扶资金;县农业局、扶贫办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向上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91万元用于贫困户雨露计划、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有效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二是金融扶贫不断创新。

去年以来,农村商业银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授信额度为每户1-5万元,对授信贫困户实行免抵押、免担保贷款。

截至目前,共发放扶贫信贷440万元。

三是驻村帮扶不断深入。

按照“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要求,全县共派出31支机关扶贫工作队进驻各省级贫困村(有2个村由市工作队进驻帮扶),每支工作队由一名队长和一名队员组成,工作队长实行全脱产,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各扶贫工作队通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分析致贫原因,挖掘脱贫致富资源,制定贫困村一年及三年发展规划,效果明显。

同时,积极动员开展机关单位、乡镇干部、村干部与本乡镇、村的贫困户“结对子”,有效改变了贫困家庭面貌。

(四)成效明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通过实施一系列帮扶措施,截止2016年底,全县共脱贫16506人,累计减贫率达34.63%。

二是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将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精准扶贫主要方向之一,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截至2016年底,全县33个省级贫困村硬化村级公路20余公里,新建垃圾池100余个,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是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通过“政策支持、单位帮扶、群众参与”等系列措施,大力营造脱贫发展氛围,贫困对象思想观念不断改观,要求发展、主动发展、全力发展正逐步形成。

二、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县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精准识贫难到位。

一是收入难估算。

近年来,大量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增收的主渠道。

由于农民劳务收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

由于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加上个别农民思想觉悟不高,为了获得帮扶,有意隐瞒真实收入和家庭生活状况,“争当”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

二是评定不严格。

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多由村干部决定,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有的村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在确定贫困户时还不同程度存在“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

三是退出不及时。

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个别已经脱贫或因天灾人祸需重新纳入贫困对象的群众没有在扶贫系统中予以体现,有的是“被脱贫”,有的是“假贫困”,导致贫困对象界定失实。

(二)精准扶贫难落实。

一是政策不具体,基层难执行。

主要表现在:

措施实际而不实在。

金融部门作为扶贫攻坚的“后勤保障”,本意是借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金融产业扶贫,改“输血”为“造血”,但由于贷款主体实际需要偏离,而贷款门槛过高,加上配套措施不全,导致金融产业扶贫政策俨然“剃头匠的担子,一头冷一头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数据准确而不精确。

精准扶贫以来,各种有关贫困的数据统计越来越多。

由于数据收集是一件非常专业和严格的工作,加上没有提前通知,时间紧急,乡镇扶贫办人力有限,只能问村干部或凭印象上报,导致数据统计脱离实际,流于形式,而且很多数据对于扶贫本身意义太大。

因此只能像有些干部说的那样,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老老实实地作假”。

政策多变而不严肃。

调研过程中,乡镇普遍反映扶贫政策标准不一,政出多门,出尔反尔,导致乡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走了弯路”,“费力不讨好”。

如民政兜底、异地搬迁等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

二是认识不深刻,合力难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对精准扶贫认识不深,没有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两年时间,连“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基本问题都尚未完全搞清楚。

一些乡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乡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主动性不强,热衷于“接自来水”。

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重视、不热心,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

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支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感到彷徨和无奈。

合力攻坚的氛围没有形成。

三是统筹不科学,资金难到位。

受项目条件限制、部门利益至上等多种因素影响,扶贫产业项目和资金整合度不高,“撒胡椒粉”的现象十分突出,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如南湾乡桃源村、塘江村,山林资源丰富,但因扶贫资金未能科学捆绑使用,导致目前到村组道路依然不通,制约了当地贫困户脱贫步伐。

同时,部分帮扶单位扶贫资金到位率不高,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推进。

(三)精准脱贫难成行。

一是贫困人口思想保守。

走访调研中发现,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甚至有些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

部分贫困户就业观念严重落后,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部分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观念不清,缺失资金,缺少引导,盲目发展,导致失败,最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扶贫项目进度缓慢。

“五个一批”是解决好“怎么扶”的关键途径。

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五个一批”项目实施进度缓慢,有的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如“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实施方案还尚在制定,产业扶持缺乏有效的措施;“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目前虽制定了实施方案,但其中的宅基地的选址、房屋的建筑面积等相关规定与农村实际情况不符,加上规划建设进度缓慢,将会影响“2017年春节前贫困户搬迁入住”的年度目标的实现。

三是社会参与氛围不浓。

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社会人士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的兴趣不高,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兴趣不浓,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

四是扶贫力量有待增强。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17年我县要全面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基本脱贫,时间紧、任务重。

而县扶贫办目前只有7名工作人员,人员过少,影响了扶贫工作开展。

加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还没有真正专起来,有很多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既要承担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又要承担乡镇中心工作,身兼数职,工作状态堪忧。

三、加强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摸准扶贫对象,解决“扶持谁”问题。

一是要严格评定标准。

加快精准识别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贫困人口脱贫认定的环境状况、财产状况、收入状况、能力状况、健康状况“五状况评价体系”;扩大群众参与程度,学习借鉴花垣县十八洞村“三榜三审四个不评”评审程序,最大发挥群众参与评定的积极作用,提高贫困对象的合理性和公认度。

二是要完善数据信息。

及时掌握贫困对象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

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

三是要实行分类指导。

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和“五个一批”要求,精心编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脱贫时间表等,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转变群众观念,解决“扶什么”问题。

一是要扶志。

要充分发挥宣传动员作用,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交流谈心、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了解贫困群众的思想,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积极鼓励其增强信心,树立自信,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同时注重用本地的先进人物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事迹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要扶智。

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培育一批“土专家”,尤其要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使脱贫致富成为后经赶先进成为常态。

要注重劳动力的培训,坚持“治贫先治愚”,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扶持对象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尤其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上学、未就业的学生)免费进行就业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要注重产业的培植,立足本地实际,挖掘资源潜能,加大对本地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培植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

三是要扶业。

要充分发挥工作队和乡镇、村干部作用,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尽可能提供相对稳定、安全的就业岗位,努力转变贫困户就业择业观念,既要避免在就业上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的急功近利模式,也要避免部分贫困户在择业就业方面,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现象。

(三)创优工作机制,解决“怎么扶”问题。

一要整合资源资金。

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合理整合财政、农畜、林业、扶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要理顺工作机制。

农业局和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的业务主管单位,在深入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基础上,科学整合政策规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红利,并结合衡东实际,切实做好政策制定、数据收集、项目规划、资金筹备、检查指导等工作,确保文件下发精准、项目帮扶精准、数据收集精准、工作措施精准。

乡镇政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接自来水”思想,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想方设法,积极作为,确保扶贫开发取得成效。

对口扶贫的县直单位要严格按照对接扶贫要求,发挥贫困村后盾扶持单位作用,严格落实县委扶贫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工作,保障扶助资金按时到位,确保工作取得工作实效。

工作队和村干部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要深入驻点村、户,结合各村和贫困户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脱贫方案,想法设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献计出力。

三是是要形成工作合力。

要出台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

要完善扶贫信贷体制,降低信贷门槛,加强对资金短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和帮助。

要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建立健全技术扶持体系,用足用好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综合素质。

同时,引导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帮扶资源向贫困村、贫困对象聚集,形成精准扶贫的最大合力,确保到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四)拓宽脱贫路径,解决“扶什么”问题。

一是要兜实社会保障。

要把社会保障作为扶贫兜底的重要任务,完善低保救助程序,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落实教育医疗减免制度,健全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坚决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

二是要加快项目建设。

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针对当前“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等脱贫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农业局和扶贫办牵头,财政、发改、乡镇全力配合,强化协同联动,尽快完善相关规划,办好相关手续,抓紧协调调度,确保年度目标实现。

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建设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通过产业、项目建设,确保贫困村早日脱贫。

三是要发展支柱产业。

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立足长远、瞄准中期、抓牢短期”的原则,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合本地条件特色乡村旅游、特色种养等产业,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培育出贫困户增收项目。

(五)落实责任规定,解决“扶落实”问题。

一是明确帮扶责任。

各帮扶单位和个人要打破以往的政绩观念,将驻村精准帮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做到“一户一干部、一户一目标、一户一措施”,为驻点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致富积极献计出力。

同时要加强对所帮扶村的资金落实及项目实施情况监督,保障项目实施进程和质量。

二是要配优扶贫队伍。

建议县委、县政府将县扶贫办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配强配优扶贫队伍,增加工作经费,增加人员编制,确保扶贫干部能够专职专干、队伍稳定。

将乡镇扶贫办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使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能安心工作,为扶贫工作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加强对县、镇、村、工作队等扶贫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素质能力,促进工作开展。

三是要严格考核问责。

要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按照《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要求,加大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对在精准扶贫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作为的等,要依法依规追责。

同时要注重将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镇、驻村工作队考核范围,对在精准扶贫中做出的实绩作为干部选拨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扶贫目标任务的要严格追责。

(一)基础设施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2016年全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5.69亿元,比上年增加1.41亿元,增幅达32.8%,组织实施各类项目300多个,受益农户2.3万户、11.35万人,同时整合各类资金46.59亿元,着力解决水、电、路、房等难点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实施137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搬迁人口4781户、2.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9万人;完成26个贫困村的农网改造任务,560个贫困村已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6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786户;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127.8公里,村组道路硬化工程273.61公里,100%的建制村、70%的自然村实现了通沥青(水泥)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11万户、5.3万人的饮水不稳定问题。

临夏县整合、筹集各类资金10.6亿元,集中实施了一批异地搬迁、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等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变化大。

永靖县通过“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模式,近3年累计为一万余户贫困户每户落实1万元的扶持资金,此做法得到了国家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肯定,也得到了贫困户的称赞,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产业扶贫带动,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

为了确保贫困群众稳定持久脱贫,各县(市)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户一策,培育了一批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强化技能培训,劳务输转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主渠道。

坚持把劳务输转作为解决就业、促进增收的主导产业,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劳务协作为纽带,基地建设为基础,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协调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确保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促进全州劳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6年全州技能培训6.46万人,劳务输转50万人,劳务收入达到76亿元,占全州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

畜牧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全州把实施草食畜牧养殖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来抓,围绕牛羊产业发展这个重点,精心谋划、强化措施、使草食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

截止2016年底,全州规模养殖户达到4.1万户,畜牧养殖总量达到862.3万(头)只,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7%。

康乐县肉牛养殖量突破20万头,出栏8万多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2.28亿元。

东乡县做好“羊文章”,把养羊作为支柱产业常抓不懈,羊饲养量达到150万只,通过“种养加”结合,拉伸了产业链条,实施了“东乡手抓走出去”工程,共发展清真餐饮实体店1630家,带动群众就业2.7万多人。

种植业持续发展,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动明显。

2016年全州完成全膜双垄沟播面积164.45万亩,其中涉及贫困村427个,贫困户5.28万户,完成蔬菜播种面积2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6万亩,中药材播种面积8万亩,新增优质林果15万亩。

永靖县的有机蔬菜、临夏市的花卉、临夏县的花椒和现代农业、和政县的啤特果、康乐县的中药材、积石山县的蛋皮核桃等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品牌,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互联网+”行动,电子商务成为新业态。

目前八县(市)建成乡级电商服务站5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76个。

广河县注重电商与皮革、毛纺、服装、清真食品等传统商贸和贫困户个体加工深度融合,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2016年全县网上交易额达到7428万元,同比增长56%,安排了230多名贫困妇女在电商加工点务工。

旅游产业加速壮大,旅游扶贫成为新亮点。

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部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2016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8亿元。

和政县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工程,成功举办了首届梨花旅游节、油菜花旅游节、鲁冰花观赏休闲乡村游等活动,2016年接待游客27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5亿元,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推进金融扶贫,群众脱贫的动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作用,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00多亿元,其中:

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44.69亿元,为10.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发放率100%;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1078个,已发放借款16.45亿元,惠及农户14.2万户;发放双联惠农贷款36.33亿元,惠及农户3.88万户;发放妇小贷9.89亿元,惠及农户2.43万户。

金融扶贫贷款瞄准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薄弱环节,调动了贫困户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增强了其市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意识,有效解决了群众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激活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

(四)加强教育扶贫,群众脱贫的内力明显提升

我州在全省率先实现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免除课本、学杂、保教各类资金过亿元,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有效调动了贫困子女上学的积极性。

2016年,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0.0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5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12%,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5.24、7.12、5.12个百分点。

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5年。

共投入资金3.3亿元,有序实施了改薄项目;加快了农村幼儿园建设,2016年新增幼儿园282所,投入资金1.99亿元,实现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8%;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通过免、补、贷的方式共资助学生17.51万人。

所有资助项目均覆盖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切实保障了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改变命运增添了希望和信心。

(五)开展社会帮扶,脱贫攻坚的合力明显提升

全州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逐步形成了群众当主力、政府给推力、社会聚合力的精准扶贫工作格局。

2016年,7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帮扶的资金达4228万元,帮助引进资金521.37万元,实施了17个帮扶项目;厦门市共落实援助资金4721万元,实施协作项目24项;宗教界、临商乡贤等社会各界捐助资金4000多万元。

通过一系列社会帮扶措施的落实,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入了活力,形成了全社会积极参与脱贫帮扶的强大合力。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州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基础设施欠账大,贫困村面貌改善任务重。

全州尚有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的干旱山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尤其是边远山区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很大,远低于全州水平,村社道路还没有实现硬化,群众行路难问题突出,贫困户D级危房较多,仍有个别山区村的群众吃不上稳定、清洁的自来水,村容村貌还比较差,脱贫攻坚的难度大、成本高。

(二)智力扶贫重视不够,贫困群众教育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州县市对控辍保学工作的长期性重视不够,通过抓教育促扶贫的理念和认识上还有差距,导致农村适龄儿童失辍学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普遍存在着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辍学率高的现象,尤其是贫困家庭越穷越不愿让孩子上学。

山区贫困家庭中大学生、高中生比较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

全州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全省低1.07年。

这是我州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

部分群众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习惯性接受“输血”扶贫。

(三)健康扶贫落实力度小,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

基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缺设备、缺人才,尤其是缺乏专业人才,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加之分级诊疗的实施,群众患大病转院难、治疗期限长、报销比例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地方病、慢性病在我州农村发病率较高,贫困群众看病负担很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群体占有较大比重。

健康扶贫工程的各项政策还没有落细落实,健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群众脱贫。

(四)产业培育层次低,群众稳定脱贫后劲不足。

富民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