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192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湖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内容预览:

(本试卷共3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案卷,注意对准题号。

交卷时只交答案卷。

汉字(10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提示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

去年,日本发生地震,市民担心日本核xièlòu()扩散,国内部分地区刮起小范围的“抢盐风”。

浙江省盐业集团紧急pìyáo():

中国有大量不用海水制成食盐的原盐储备(如井盐和岩盐等),不必恐慌。

2.双关是广告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起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中国移动公司“手机报”的广告语,请你说说其中的“报”的双重含义。

(2分)

手机报精彩含义①:

含义②:

3.下面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写出其正确的汉字。

(2分)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周将于6月11日在南非的九个城市的十坐球场举行,本届是首次在非洲举行的世界杯。

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2支球队参加赛事,共进行64场比赛决定冠军队伍。

2009年12月5日,南非世界杯进行了分组抽鉴仪式,并确定了小组赛的赛程。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分别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2分)①相形见()意思:

②勤能补()意思:

5.根据语境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出一个人名。

(2分)

第1页/共17页

纵观一千八百多年中国行书发展的历史,建立了不朽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颜真卿、苏轼,其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

阅读(60分)

一、仰古人之风范:

阅读下列文言文答题(15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

礼仪法度。

②约:

省减,简约。

③权制:

合乎时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

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

指人,百姓。

⑥亚匹:

同一流人物。

亚:

同类。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4分)

(1)xx百姓,示仪轨

(2)尽忠xx时者虽仇必赏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4)终于邦城之内,xx而爱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第2页/共17页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用“/”为下列句子断句(2分)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3分)

11.积累链接: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

,。

(2分)

二、知自然之奥秘:

阅读《一个被忽视了的敌人》完成后面的答题。

(12分)

一个被忽视了的敌人

①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以及碳排放,再次紧紧抓住了世人的眼球。

然而,科学家也指出,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身上时,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

臭氧。

②臭氧问题的讨论被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搁置在一旁,而实际上,臭氧是温室效应很强的一种气体,而且转移性极强。

据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物只需几天时间就可进行“跨洲旅行”。

③人们早已知道污染是一个全球化现象:

科学家在爱斯基摩人和北极第3页/共17页

熊身上找到了几千公里以外的工业国家生产的重金属残物和污染物;而太平洋的某部分洋面全被塑料袋和其他污染物覆盖。

所以,臭氧其实只是远距离输出污染物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分子。

④对造成上述污染现象的人类来说,臭氧确实令人头痛。

当臭氧在大气层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失去了阻挡紫外线以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功能,但它在

对流层过分集中时,其对动物和生物所起的作用就如同毒素一般,不但会使植物的叶子氧化,还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

⑤不过,假如臭氧在高空稀少,在地面过于集中,这时的问题就出在人类身上了,这是冷却气体和喷气在高空造成的恶果,大名鼎鼎的氟利昂就是这些冷却气体之一。

《蒙特利尔协约》虽然规定了限制使用这类气体,但仍然需要许多年才能使围绕在极地上空的赫赫有名的臭氧洞消失。

⑥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减少对流层臭氧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糟糕。

对流层的臭氧在二十世纪增加了两倍,它的产生是太阳对氮化物的辐射造成的,而氮化物又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烟囱、火化以及森林大火等造成的。

⑦研究证明,臭氧的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转移性。

印尼滥伐森林就可能与蔓延到西部非洲的臭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法国,乡村的对流层臭氧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在亚洲和美国的春季,情况亦如此。

这些臭氧的来源和流动的踪迹已被美国大洋与大气层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调查清楚。

⑧目前仍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的是,这些“进口”臭氧最终落地之后会第4页/共17页

对农业、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后果。

此事关系重大:

欧洲环境研究所2019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明,臭氧污染是导致地球上

2.14万人早死的罪魁祸首。

在农业方面,也有相关研究指出,由于臭氧污染导致歉收,2019年全球范围内的损失高达140亿至260亿美元。

⑨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因臭氧造成的污染高峰较前些年有减弱之势。

这同采取了严格的废气排放措施有相当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性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

科学家预计,未来十年臭氧污染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非洲和亚洲。

⑩同二氧化碳不同的是,臭氧在大气层里只能生存几个星期。

科学家认为,控制臭氧将有双重好处:

一方面控制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对抗了气候转暖。

⑾全球已有多国通过了于1988年签署的、有关控制远距离跨国界大气污染的协约,旨在应对酸雨并减少氮化氧气体的产生。

而臭氧问题的防治工作,还有待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通力合作。

(摘自2019年2月9日《科技日报》)

12.臭氧污染问题是人类的“敌人”,这个敌人的特性有、。

(2分)

13.阅读相关段落,当臭氧浓度稀薄时,危害是;当臭氧浓度浓密时,危害是。

(2分)

14.造成臭氧浓度偏高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2分)

15.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16.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以外,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试从文第5页/共17页

中找出一例,简要赏析这一特点。

(2分)

17.积累链接:

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画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画面,如。

(2分)

三、赏柳之情思:

阅读《江南柳》答题。

(12分)

xxxx

①柳是江南水边的精灵,袅娜的枝叶粗拙的皮,深藏一颗不灭的灵魂。

②水美江南,池塘边、清河岸、小溪旁、大湖畔,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水滋养柳,柳妆点水,水柳一家亲。

柳叶青青,浓绿处,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

皲裂的树干,是一副粗糙的皮囊,在清水的倒影中,映衬出生命的不易与壮丽。

树皮的裂口,静静地记录着一段段无关风月的旅程,厚厚的,累成生命的沉积层。

⑧柳音是江南水边最美妙的旋律。

树无言,风有语。

柳枝之繁,灿若满天星辰,密如佳丽青丝,春日清风徐来,沙沙如恋人喁语,夏天朗风飘过,呼呼似累牛喘息,设若暴风袭来,哗哗然像孩童喧闹。

清人李渔说:

“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

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此树为纳蝉之所,

诸乌亦集。

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

”年年柳荫浓,岁岁蝉声俏。

村前村后,柳树成荫,枝头呜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

④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

农人折枝,是实用主义美学,编个枝帽,扎只柳筐,抑或插枝以期长出更多柳来,随手取用。

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枝,是情思。

依依,是江南春柳派生出来的眷恋之态。

缠绕,是江南春柳衍生出的思恋之情。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第6页/共17页

不胜春。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古时送别,凄清水边,舟岸两处,不胜挽留的酸楚,离别的悲伤,一任柳枝恣意无声地抒发。

⑤“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一城春色一城絮。

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白绒的絮是柳的种子,离树飞散去,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

转生,尽是如此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⑥柳树天生一个百变之身,枝丫插地即生,无心无意,即成荫成林。

蚯蚓那百变金刚之身,断一截,不是生命终结,反而新生一命。

柳是植物界的蚯蚓,是江南的树精,灵魂里潜藏着新生因子,便常插常新,生命在断裂与入土的疼痛中一次次复苏。

⑦江南柳,不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淡然,更有“截”后重生之灿然。

那年冬天,从扶河边过,但见枝繁的密柳,齐刷刷被锯伐掉繁密的枝丫,光秃秃一截主干,让人心生疼惜。

孰料,来年春天,一无所有的“枯干”,竞抽枝发芽,又生猛地垂成娇娆的绿姑娘了。

⑧抒发再生的奇迹,吟咏不灭的魂灵,这不正是江南柳吗?

由此就不难理解历代文人雅士,如谢道韫、陶渊明、柳宗元、苏轼、欧阳修、左宗棠、蒲松龄、李渔和丰子恺等,为何会那般钟情于它了。

柳之于他们,有不可企及的人生寄托,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⑨灵魂不灭,生生不息,江南柳啊,你是灵魂的诗篇,生命的乐章。

18.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江南柳,依次是:

柳的形态和声音、柳的妙处、。

(2分)

19.文段④划线句子说“江南人记得柳好,亦不忘柳之妙。

”“柳之妙”第7页/共17页

体现在

和两个方面。

(2分)

20.品析下面句子:

(2分)

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21.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段①中“一颗不灭的灵魂”含义的理解。

(2分)22.阅读下面材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材料中的“柳”包含着怎样的情思。

(2分)

材料:

昔我往矣,xx。

今我来思,xx。

(选自《诗经·采薇》。

往:

离开故乡。

思:

语气助词。

23.积累链接:

古诗中也有很多咏柳的佳句,你能写出一句吗?

(2分)

四、阅他人之品格: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答题。

(11分)拔下钥匙

xx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淡云。

微风。

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

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

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第8页/共17页

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

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

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

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

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

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

“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

”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

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

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

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

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第9页/共17页

⑧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

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

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

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⑾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⑿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⒀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⒁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24.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不同含义。

(3分)

(1)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2)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3)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25.联系全文看,③④⑤段是什么顺序?

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第10页/共17页

(3分)

2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3分)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27.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50字以内)(2分)

五、感父爱之动人: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答题。

(计10分)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

秋冬之交的风xx中带着xx。

我遇见他的时候,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子正打着旋儿在风中劲舞。

他站在银杏树下,看见我过去,满脸谦卑地问:

“你是这里的老师吗?

”我没停步,“嗯”了一声。

他赶紧跟过来,又问:

“高三十七班在哪里?

听到这话,我停下来。

我带十七班的语文课。

学生家长问话,我不能不回答。

“你有事?

”我边问边打量他。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面留有一块块云彩似的盐渍,看样子他刚赶了远路,汗渍还留在脸上。

也许是汗水浸透了内衣,每一阵秋风掠过,他浑身就一阵轻微的颤抖。

我说:

“你跟我来吧。

他有些拘谨地跟在我后面,边走边说:

“俺想等下课再去找他,怕上课时影响了学习。

到了办公室,我一边拉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问:

“你找谁呀?

”“李小牛,俺儿子!

”他自豪地说。

第11页/共17页

“李小牛?

十七班好像没有这个学生。

”我转过头问带化学的丁老师。

xx老师想了想,摇摇头。

他赶忙说:

“李小牛是小名,这大名……”他抹了一把有些干焦的短发,满脸歉疚地说,“俺还真记不起来了。

我惊讶地问:

“记不起来了?

”“记不起来了!

”他脸上沁出一层汗,红晕也随着汗氤氲到脸上,像熟透了的桑葚。

我带着不满说:

“这可就难了。

每个班姓李的学生都很多,没名字可不好找。

他一听这话,搓着手说:

“你看俺糊涂的,临来的时候想着带上他的一张奖状,好看上面的名字,没想到一着急就全忘了。

”我问:

“你找他有什么急事吗?

”他急忙站起身来,说:

“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他。

”我们学校是半寄宿制,远路的学生一个月回家一次。

他望了望我,犹犹豫豫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蓝布小包,打开,里面装着几个石榴。

石榴都已经熟得裂开了,满肚子的石榴籽红玛瑙般晶莹剔透。

他挑出一个大个的,掰开递给我,说:

“你吃,甜着呢!

”然后把剩下的那一半剥成几小块,分给办公室里的其他人。

我拈起一粒放进嘴里,一股特别的清凉和甘甜霎时传遍了全身,感觉很特别。

他看着我说:

“甜吧?

我问:

“你家种了很多石榴?

他摇摇头说:

“家里只有一棵石榴树,是俺小牛出生那年栽的,已经十八年了。

你别说这棵石榴树还真帮了俺家大忙了。

每年它都疯结,

第12页/共17页

那果子坠得整棵树都歪了,树枝快拖到地上了。

俺用大竹竿撑着呢!

”十八年一棵石榴树,肯定有不少故事。

我用眼神鼓励他往下讲。

“每年中秋节,俺就把大个的、品相好的摘下来,拿去卖。

每年卖的钱差不多就够李小牛的学费了。

”我这才记起李小牛的问题还没解决呢!

就问:

“你能确认李小牛就在十七班?

他想了想,说:

“肯定在十七班。

奖状上的名字没记清,那数字是记死了的!

”我问:

“你找他就是为了送石榴?

他“嘿嘿”笑了两声,有点腼腆地说:

“对,就是送几个石榴给他吃。

”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

他也叹口气,说:

“这孩子到现在还没吃上今年的石榴呢!

”说这句话时,他的眼角有点湿润,见我们没吭声,接着说:

“每次石榴熟了的时候,俺就想让

他先尝个新鲜。

他就说:

’摘去卖了吧。

’没经过霜打的石榴有点涩,不好吃。

我就把那些小个的留着,让它继续长,秋霜一打,涩味就去了,到时再吃,才真甜呢!

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

他说:

“俺娃懂事呢,不然整个村子咋能就他一个考上你们这样的学校呢?

眼见天冷了,广播说明天大幅度降温,要上冻呢。

石榴不能冻,一冻就烂成水了。

俺这就匆匆忙忙送来了……”

整个办公室一片沉寂,沉寂得有些肃穆。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

我赶忙说:

“老李,走,我带你去找李小牛!

”李小牛的确在十七班,叫李克歆,上次全市联考,考了全校第三名。

他家住在山左口,一个偏远的乡村,离我们学校大约有35公里。

第13页/共17页

28.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29.文章画线语句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2分)

30.结合上下文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4分)

⑴“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

”“我”为什么“摇头”“叹气”?

⑵“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

”为什么?

31.积累链接:

写出一句体现亲情的诗句。

(2分)

写作(50分)

32.一位父亲为了儿子,整天埋头于黄土地,却忘记了儿子的名字,不能不说是怪异,然而却深深饱含父爱的辛酸。

面对着中考,回望人生短短的历程:

为了我们,父母的辛酸如在眼前,请你采一束记忆中的花絮,讲述一段动人的往事,以表达对父母十多年来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感激之情……因为有父母的爱,我们才变得如此坚韧顽强,生活才变得阳光灿烂,生活才会充满美好希望。

请以“爱”为题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5略6.

(1)抚:

安抚,抚慰

(2)有好处(3)亲:

亲人(4)爱:

爱戴,拥戴

7.C

8.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第14页/共17页

9.善的(或:

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

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10.答案示例:

《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1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xx间。

12.(2分)全球性转移性

13.(2分)失去了阻挡紫外线以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功能

不但会使植物的叶子氧化,还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

14.(2分)汽车尾气排放、烟囱、火化以及森林大火等

15.(2分)举例子、作比较,具体突出说明了臭氧的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转移性。

16.(2分)示例一:

“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身上时,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

臭氧。

”中,把臭氧比作“敌人”,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臭氧堵人类的危害性。

示例二:

“据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物只需几天时间就可进行’跨洲旅行’。

”句中用“跨洲旅行”形象的说明了臭氧是温室效应很强的一种气体,而且转移性极强。

17.略

18.柳的生命力(2分)

19.有实用价值表达情思(每空1分)

20.运用比喻,形象写出了柳的美丽姿态和情韵。

(2分)

21.主要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柳树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二是第15页/共17页

柳树是人们的情感依附,人生寄托(或“蕴含着历代文人雅士的人生寄托,有着无以言传的深层意蕴,是升华灵魂的生命道具”)。

每个要点1分,大意对即可)

22.包含着不舍、留恋的情思。

(2分)

23.略

24.

(1)突出故事发生时间的偶然性。

(2)突出xxxx工作岗位的平凡。

(3)强调陈乐平身份的平凡。

(共3分,每点1分)

25.(3分)插叙(1分)。

内容上:

表现陈乐平对家人的爱和责任心、,突出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突出人物的平凡;结构上:

为下文写他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作铺垫(2分)。

26.(3分)用短句(1分),突出时间的紧迫性和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1分),表现陈乐平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1分)。

27.(2分)

示例一:

要有爱心。

陈乐平爱家人、爱乘客、爱生活,才能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

爱,是陈乐平不平凡举措的源泉。

示例二:

爱,有回报。

陈乐平的女儿体贴爸爸,获救的乘客流泪,都充分表现陈乐平“爱”的感召力。

示例三:

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陈乐平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法”1分,“结合文本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分析2分。

28.(2分)一位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赶在冻坏前、走了35公里山第16页/共17页

路给高中的儿子送石榴。

29.(2分)环境描写,形象写出了秋风的凌厉、寒冷,烘托了“父亲”为给儿子送石榴赶远路的艰辛,为下文作铺垫。

30.(4分)⑴我摇头、叹气,是因为我以为这位“父亲”远远的赶路来学校,就为了给儿子送石榴,太溺爱孩子。

⑵。

听了“父亲”的话,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深深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刚才误解了这位“父亲”感到羞愧。

31.略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信息》》》湖北省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点击查看:

编辑推荐

小编寄语:

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第17页/共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