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192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docx

沪教版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

沪教版2020届初中毕业班化学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2题;共76分)

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镁带燃烧    

C.滴水成冰    

D.瓷碗破碎    

2.(2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3.(2分)下列各图中“O”、“●”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4.(2分)(2014•玉林)某同学去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A.葡萄汁(pH≈4)    

B.食醋(pH≈3)    

C.矿泉水(pH≈7)    

D.牙膏(pH≈9)    

5.(2分)(2017•泰州)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加粉末药品    

B.

读液体体积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6.(2分)有关生活中或实验中的化学问题,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CO有毒但可燃,CO2无毒但不可燃,说明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温度更高,分子运动更快

C.木块劈碎成小木条更易燃烧,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D.用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说明金属活动性:

Fe<Cu

7.(2分)(2016•齐齐哈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8.(2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下列做法能改变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

A.废旧电池任意丢弃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D.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9.(2分)下列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糖类和油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B.物质的变化:

不发生化学变化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物质的鉴别:

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D.元素的化合价:

分解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10.(2分)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磷矿粉    

B.碳酸铵      

C.氯化钾      

D.硝酸钾    

11.(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

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12.(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HNO3、Ca(OH)2    

B.Na2CO3、H2SO4    

C.AgNO3、HCl    

D.KNO3、NaCl    

13.(2分)制作馒头时,需加入面碱(主要含碳酸钠),如果面碱放多了,蒸出的馒头会发黄,且口感不好。

为除去过多的面碱,做馒头时可加入适量的

A.食醋    

B.食盐    

C.料酒    

D.味精    

14.(2分)下列有关图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加水稀释浓盐酸    

B.

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    

C.

一定质量的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D.

电解水    

15.(3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是丙烷,丙烷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1)丙烷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一个丙烷分子中有________个原子;

(3)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试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6.(5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2)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3)牛奶常用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装,聚乙烯塑料属于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合成材料  ④纳米材料

(4)铁的表面喷漆来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

(5)王安石的《梅花》诗句“为有暗香来”体现分子的特征是________.

17.(4分)目前,我国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等(请举一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燃冰”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8.(5分)结合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回答问题.

(1)在铁制品和铝制品中,比较耐腐蚀的是________;

(2)有反应:

Fe+CuSO4═FeSO4+Cu;Mg+MnSO4═MgSO4+Mn;Mn+FeSO4═MnSO4+Fe,金属Mn放入稀硫酸中,若能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反应,说明原因________;

(3)要验证Fe、Cu、Mg的活动性,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填序号)

A.把Mg条和Cu片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B.把Cu片分别放入MgSO4溶液和FeSO4溶液中

C.把Fe片放入CuSO4溶液中,待CuSO4完全反应后,取出Fe片,再放入Mg条.

19.(4分)现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单质是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B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排第四的元素。

(1)B与C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A元素的单质与B元素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B元素的单质与D元素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6分)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

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

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

合物的质量

150g

12g

157.6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1.(15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___。

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试管口忘记了放一团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在装药品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

(4)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

________;应待________时,再收集。

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________,后________,主要是为了避免________。

(5)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写一点)①________

(6)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

(7)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请你写出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

22.(6分) 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

乙:

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

NaHCO3加热产生CO2

(1)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__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__ 。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无色液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该粉末是________ 。

(3)【解释与结论】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___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2题;共7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6-4、

16-5、

17-1、

17-2、

17-3、

18-1、

18-2、

18-3、

19-1、

19-2、

19-3、

20-1、

20-2、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2-1、

22-2、

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