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301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习题新人教版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késòu(    )轻jié(  )āndùn(   )

调gēng(  )yōuyù(    )shēnwùtòngjué(     )

不jì(  )kāi(  )桌子yōu(  )然

mǒ(  )杀gēda(  )

2.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

奢侈冷漠精于索求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看着拥挤的人群,我的心情越来越焦燥,本来不满的情绪,也越想发泻出来。

于是乎,我疯狂地跑向山顶,想要脱离这个纷嚣的世界。

②她把四叶草固定在卧室的墙上,以此作为自己最大的动力,但竞选的结果还是不理想,仅管发挥很出色,但在强手面前仍然略逊一酬。

班长没有选上,只捞到一个课代表。

错别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改 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积累词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请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各写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挽着汉字跳舞

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

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

“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

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

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

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

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

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

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

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

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

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

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

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

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

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地“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

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

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

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的。

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

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

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

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

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

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

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

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

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

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

在梦中,在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

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

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

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5.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

钺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③于死。

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

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

钺往涕泣奉迎⑧。

母内自惭,从之。

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奉母终身怡然。

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释】①钺:

人名。

②喋喋:

说话没完没了。

③濒:

接近。

④依依:

依恋的样子。

⑤窃:

偷偷地。

⑥致:

送达。

⑦饥:

饥荒,年成不好。

⑧奉迎:

迎接。

奉,敬辞。

⑨卓:

高。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即/喋喋罪过钺。

B.身微贱/而其行卓。

C.时/私其弟。

D.奉母/终身怡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数田(    )        

(2)市中(    )

(3)比归(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

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红简介

 萧 红

萧红,1911年6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府(今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0年,萧红因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与中学同学同居怀孕后被弃,困于旅馆,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萧红一生受尽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

她一生拒绝给定、拒绝平庸,这不仅体现在她对传统社会的抗争和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更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

不管是从题材选取还是手法运用,萧红都拒绝已有成法,另辟蹊径,坚持自己别致而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文学史上,萧红将北方乡村特有的荒凉旷野下人们的生存状态、风俗文化,第一次如此逼真地带入文坛,使文坛既陌生又无限新奇。

 

参考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咳嗽捷安顿羹忧郁深恶痛绝济揩悠抹疙瘩2.示例一:

清廉贤达不辞劳苦示例二:

俭朴热忱甘于奉献示例三:

横眉铁肩正义凛然示例四:

呐喊疾呼不怕牺牲示例五:

无私宽广不求回报示例六:

低调冷静乐于付出3.燥—躁泻—泄仅—尽酬—筹(解析:

“燥”的意思是缺少水分,所以应写作“焦躁”;“泻”的意思是液体很快地流,所以应写作“发泄”;“仅”的意思是仅仅、只,所以应写作“尽管”;“酬”的意思是报酬,所以应写作“略逊一筹”。

)4.示例:

一鼓作气、二龙戏珠、三顾茅庐、四平八稳、五湖四海、六亲不认、七嘴八舌、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全十美(其他符合要求的成语也可)5.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生命,揭示汉字的灵性,生动地表现了人与汉字的亲密情感。

(扣住要点,意近即可)6.时间(或:

老于一天的活动)。

7.神圣的汉字正在被功利的人们无情地曲解、滥用、躯壳化,逐渐失去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依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之情。

(意近即可)8.老于是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高中语文老师。

在老于眼中,汉字“神奇”“美好”“有情有义”,汉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老于深深爱着它们。

(抓住要点,意近即可)9.我们应该对汉字及其灵魂与精神怀有敬畏之心,反对任意糟蹋和亵渎汉字的行为。

要像老于一样“坚守美好”、深深地热爱并正确使用汉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10.A11.

(1)多次

(2)集市(3)等到12.

(1)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2)归钺有了食物先给继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

13.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了个儿子,(归钺)从此失去父爱。

家里贫困,后母就没完没了地说是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他。

归钺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

等到回家,后母又用棍子打,屡次近于打死。

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的时候),邻居没有不怜悯(他)的。

父亲死去,后母只和他亲儿子居住,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后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

后来发生严重饥荒,后母不能养活自己,归钺前去,流泪哭泣恭敬地接她。

后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跟随归钺回去了。

归钺有了食物先给后母和弟弟,而自己有挨饿的脸色。

他很高兴地侍奉后母一直到死。

归钺一直到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不好)的事。

归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经把他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的行为高尚而身份低贱,只有他的亲族邻居知道他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的名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

“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

《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一、自主学习:

(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阅读“知识链接”,勾画出重点内容并识记。

2.标出文中其它你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

 

3.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调羹()草率()舀()揩()

咳嗽()校对()阖()碟()

4.鲁迅,原名,又名周樟寿,字豫才。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集 、;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5.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6.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片断来描写鲁迅先生?

(至少写出六个)

 

2、合作探究

1.其中上面所写的哪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从中能看出鲁迅的什么性格特征?

(结合细节进行分析)

 

2.有人说这篇回忆鲁迅的“琐记”是流水帐,你如何认为?

 

3.提起鲁迅,我们总会觉得他是一位大文豪,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

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请谈谈你的体会。

(可从他对待亲人、朋友等方面的态度来考虑)

 

3、展示交流(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4、拓展提升

1.请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

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

 

《回忆鲁迅先生》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1.2.略

3.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gēngshuàiyǎokāi

soujiàohédié

4.周树人文学思想革命《狂人日记》《彷徨》《呐喊》《朝花夕拾》《野草》《坟》《热风》

5.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6.

(1)笑声明朗

(2)走路轻捷(3)待客饮食(4)调侃玩笑

(5)读青年来信(6)处理校样(7)看电影(8)鲁迅休息

(9)吃鱼丸(10)包书(11)拼命工作等。

合作探究

1.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笑”“拿不住”“咳嗽”,写鲁迅笑的神态,形象生动。

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抓”“扣”“伸”“走”这些动词写出了走路的轻捷,表现出鲁迅做事敏捷果断、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3)“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整整齐齐”“压”写出鲁迅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本文用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读了这篇课文,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

他是一个珍惜时间、关爱青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

拓展提升

1.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你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如灯塔一般的文学家,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夜行路;你是以笔为枪的革命家,大刀阔斧地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天地;你是作为中华民族守夜人的思想家,教会了中华儿女要以国之复兴为己任.

2、上联:

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沉着冷静勇以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