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283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docx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

民用建筑物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

?

民用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表1)

建筑类别

用电指标(W/M2)

变压器容量指标(VA/M2)

建筑类别

用电指标(W/M2)

变压器容量指标(VA/M2)

公寓

30-50

40-70

医院

30-70

50-100

宾馆、饭店

40-70

60-100

高等院校

20-40

30-60

办公楼

30-70

50-100

中小学

12-20

20-30

商业建筑

一般40-80

60-120

展览馆、博物馆

50-80

80-120

大中型60-120

90-180

体育场、馆

40-70

60-100

演播室

250-500

500-800

剧场

50-80

80-120

汽车库

8-15

12-34

机械停车库

(17-23)

(25-35)

1.1电力负荷计算

1.1.1基本概念

(1)额定功率(Pn):

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其铭牌标称功率,是设备在额定条件(额定电压和适当的绝缘材料等)下的允许输出功率,设备在此功率下长期运行时温升不会超出规定的允许值。

(2)设备容量(Pe):

设备容量也称设备功率、安装容量或安装功率,它与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数值上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

设备安装功率是指设备在统一的标准工作制下的功率,当铭牌上标注的暂载率与标准暂载率不相等时,需要把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换算成标准暂载率条件下的功率。

(3)电气设备的工作制与暂载率:

电气设备的工作制分为连续、短时和断续三种。

①连续工作制:

又称连续运行工作制或长期工作制。

是指电气设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运行,能够达到稳定的温升,但设备的任何部分的温度和温升均不超过允许值

②短时工作制:

即短时运行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且在工作时间内的发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能够冷却到环境温度。

③断续工作制:

即反复短时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周期性的进行工作,工作时间(tg)与停歇时间(tr)交替重复进行。

短时断续周期性工作的电气设备的特性用暂载率表征。

④暂载率:

暂载率用以表征断续工作制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暂载率定义为

ε==

国家标准规定一个工作周期(tg+tr)为10min。

起重专用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有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有50%、65%、75%、100%四种。

1.2.2负荷计算的内容和意义

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一般需要计算设备容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消防负荷、尖峰负荷电流等。

(1)计算负荷:

也称计算容量或最大需要负荷,它是个假定的等效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的不一定恒稳的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能让中小截面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段(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配电变压器、导体及相关电器的依据,并用来计算电压损失和功率消耗。

在工程上为方便计,也可作为电能消耗量及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依据。

计算用的单位的各类总负荷也是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也确定合理的配电系统的基础和依据。

(2)一级、二级负荷及消防负荷:

用以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备用电源或应急电源的形式、容量及配电系统的形式等。

(3)季节性负荷:

从经济运行条件出发,用以考虑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4)尖峰电流:

也叫冲击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冲击性负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持续时间在l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

一般用设备启动电流的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电压下降,以及选择校验保护器件等的依据。

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起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

大型冲击性电气设备的有功、无功尖峰电流是研究供配电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5)负荷曲线:

负荷曲线是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负荷量,它通常是根据每隔30min所测定的最大负荷量绘制而成的。

计算30min最大负荷的目的是用以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及配电设备。

根据纵坐标表示的功率不同分为有功功率负荷曲线和无功功率负荷曲线。

根据负荷延续时间的不同(即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不同),分为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1.2.3负荷计算的方法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①单位指标法、功率密度法;②需要系数法;③二项式法;④利用系数法等。

不同的计算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参考如下原则进行:

(1)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或功率密度法;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宜采用需要系数法。

对于住宅类建筑,在各设计阶段均可采用单位指标法或功率密度法。

(2)当用电设备数量较多,且不同设备间容量相差不太大时,宜采用需要系数法,比如配电干线及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等。

(3)用电设备数量较少,且不同设备间容量相差悬殊时,宜采用二项式法,一般用于支干线和配电箱(柜)的负荷计算。

无论采用哪种计算方法,都需要首先对用户的单个设备或设备组的负荷进行计算。

1.2.4各类负荷的设备容量

1.照明负荷的设备容量

对于热辐射光源的白炽灯和卤钨灯而言,其设备容量Pe就等于其标称的额定功率Pn。

特低电压卤钨灯的Pe除灯泡Pn外,还应加上变压器的功耗。

对应气体放电光源的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的Pe除灯泡(或灯管)的Pn外,还应加上镇流器的功耗。

在无法得到确切参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计算Pe:

①配电子整流器的荧光灯:

Pe≈光源功率Pn×1.1;

②配电感整流器的荧光灯:

Pe≈光源功率Pn×1.2;

③金属卤化物灯:

Pe≈光源功率Pn×1.5;

④烘手器:

Pe可按2kW计;

⑤插座:

无具体设备接入时,每个面板(2孔、3孔、2+3孔或2+2+3孔)可按100W计,计算机较多的办公场所可按150W计。

对于宾馆饭店吸尘器用的清扫插座,一般一个楼层(或防火分区)用一个回路,同时可能会有1~3台吸尘器工作(一台吸尘器0.25kW),即清扫插座可按0.25~0.75kW/回路计。

2.空调负荷的设备容量

空调类负荷有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空调机组、制冷机、冷却水循环泵及冷冻水循环泵。

空调的制冷/热量的功率单位为瓦(W)和千瓦(kW)。

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即能效比η=制冷(制热)量W/输入电功率W,其物理意义是标准额定工况下每消耗1W电功率所能产生的冷量/热量(W)。

空调室内机铭牌上为标准额定工况下制冷、制热消耗功率;室外机铭牌上为最大工况下制冷、制热消耗功率。

空调“匹”数(P)是指空调器的输入功率,包括压缩机、风扇电机及电控部分所消耗的电能。

输入1马力的功率所能产生的冷/热功率叫一“匹”。

对于电气专业来讲,这个“匹”是电功率的概念,对于暖通空调专业则可认为是冷/热功率的概念。

空调负荷的用电量一般应由暖通专业配合确定,在无法得到确切参数的情况下,可通过表2所示关系大体估算;一个风机盘管的功率可按100W计。

表2空调“匹”数与制冷量及耗电量的对应关系

“匹”数

1

1.5

2

2.5

3

5

10

制冷/热量kW

2.2~2.6

3.2~3.6

4~5.2

5.8~6.2

6.5~7.2

12

24

耗电量kW

0.75

1.3

1.8

2.4

2.8

5

10

注:

一般1~3P的空调电压为220V,3P以上的为380V,3P的有220V也有380V。

3.水泵、风机、电梯的设备容量

水泵、风机铭牌上给出的额定功率是指其轴功率,即原动机经传动系统传到水泵、风机主轴上的功率,亦即水泵、风机的输入功率。

水泵、风机额定功率乘以大于1的安全系数才是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一般情况下,水泵、风机产品样本上直接给出的是经过“换算”的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我们通常在配电设计中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作为选择相关电器元件的依据。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即其额定输出功率(也称满载功率),是指电动机在额定条件(即满载)下运行时主轴的输出功率,不含电动机的机械损耗(轴承损耗、风损耗)和电气损耗(铜损、铁损),也就是说电动机实际需要的电力系统提供的功率比其额定功率要大。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即满载电流)则指满载运行时输入电动机的电流,它包括电动机的损耗。

三相电动机的额定电流Ir应按下式计算

Ir=(A)

式中:

Pr—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Ur—电动机的额定电压(kV);

η—电动机额定运行(满载)时的效率;

cos—电动机额定运行(满载)时的功率因数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供电容量应按其拖动电动机的容量与附属设备用电容量的和。

实际计算时,电梯的供电容量应以厂家提供的数据为准,在无法得到厂家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做如下估算:

交流单速电梯:

S≈0.035L×V(kVA)

交流双速电梯:

S≈0.030L×V(kVA)

直流有齿轮电梯:

S≈0.021L×V(kVA)

直流无齿轮电梯:

S≈0.015L×V(kVA)

式中:

L—电梯的额定载重量(kg);V—电梯的额定速度(m/s)。

4.连续长期工作制电动机:

设备容量等于其铭牌标称额定功率(如自动扶梯),即Pe=Pn。

5.断续周期工作制电动机

如起重机用电动机等的设备容量是指将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

当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25%下的有功功率

即:

Pe=PrPr(kW)

当采用利用系数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100%下的有功功率

即:

Pe=Pr(kW)

上两式中:

Pr—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εr—电动机额定负载持续率。

6.短时工作制设备:

车床上的进给电动机等短时工作制设备的设备容量按零计。

原因是其在工作时间内的发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能够冷却到环境温度。

7.电焊机:

设备容量是将其铭牌标称额定功率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100%时的有功功率

即:

Pe=Srcos(kW)

式中:

Sr—电焊机的额定容量(kVA);cos—电焊机的额定功率因数。

8.整流变压器:

设备容量是指其额定直流功率。

9.整流器:

整流器的设备功率是指额定交流输入功率。

10.电炉变压器:

设备容量是指额定功率因数时的有功功率

即:

Pe=Srcosr(kW)

式中:

Sr—电炉变压器的额定容量(kVA);cosr—电炉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因数。

11.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是指不包括备用设备的所有单个设备的设备容量之代数和。

12.季节性负荷的设备容量

季节性负荷应分别计算冬季采暖用电负荷和夏季制冷用电负荷,取其大者计入正常的设备容量。

在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时必须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出发考虑季节性负荷。

可以根据季节性负荷的容量设置专用变压器。

13.消防负荷的设备容量

火灾有可能发生在正常电源供电的时候,也有可能发生在柴油发电机等备用电源供电的时候。

一般而言,建筑物的消防负荷应按整个建筑工程的所有消防电梯及消防应急照明的用电负荷,再加上消防负荷最大的那个防火分区(或楼层)发生火灾时所需要使用的消防负荷(包括消防泵、防排烟设施等),作为火灾情况下消防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规模较小的单体建筑在简化计算时可以直接将所有的消防负荷相加。

由单台或两台变压器供电的建筑物,均应按一台变压器正常工作时发生火灾,把消防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加上未因火灾切除的非消防负荷来作为火灾情况下的总计算负荷,并以此来校验变压器的过载能力。

当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大于火灾时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时,应按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加上火灾时未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进行计算。

当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小于火灾时切除的非消防设备的计算负荷时,可不计入消防负荷。

14.变电所直流负荷

变电所的直流负荷可分为经常性正常负荷、事故负荷和冲击负荷三大类。

(1)经常性正常负荷:

主要包括信号灯、位置指示器、经常带电的继电器、直流长明灯以及其他接入直流系统中的用电设备,一般可取1~2kW。

(2)事故负荷:

当变电所正常交流电停电后由直流系统供电的负荷主要有事故照明。

(3)冲击负荷:

主要是断路器的合闸机构在其合闸时的0.1~0.5s短时冲击电流。

1.2.5单相负荷计算

1.计算原则:

单相用电设备既有接于线电压(380V)又有接于相电压(220V)的,并相应地称为线间负荷和相负荷。

单相用电设备应均衡分配到三相系统,使各相的计算负荷尽量接近,由于负荷效应最终要体现在电流上,所以三相平衡应包括三相电流的平衡。

当单相负荷的总计算容量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对称负荷总计算容量的15%时,可全部按三相对称负荷计算;当超过15%时,应将单相负荷换算为等效三相负荷,再与三相负荷相加。

2.一般方法:

在进行单相负荷换算时,一般采用计算功率。

对需要系数法,计算功率即为需要功率;对利用系数法,计算功率取平均功率。

当单相负荷均为同类负荷时,可直接采用设备功率计算。

对于既有线间负荷,又有相负荷的情况,一般换算方法步骤如下:

(1)先将接于线电压的单相负荷换算为接于相电压的单相负荷,各相负荷分别为:

A相:

Pa=p(ab→a)Pab+p(ca→a)Pca(kW)

Qa=q(ab→a)Pab+q(ca→a)Pca(kvar)

B相:

Pb=p(bc→b)Pbc+p(ab→b)Pab(kW)

Qb=q(bc→b)Pbc+q(ab→b)Pab(kvar)

C相:

Pc=p(ca→c)Pca+p(bc→c)Pbc(kW)

Qc=q(ca→c)Pca+q(bc→c)Pbc(kvar)

以上各式中:

Pab、Pbc、Pca—接于ab、bc、ca线间电压(380V)的单相用电设备功率(kW)

Pa、Pb、Pc—换算为接于a、b、c相电压(220V)的单相负荷的有功功率(kW)

p(ab→a)、p(bc→b)、p(ca→c),p(ab→b)、p(bc→c)、p(ca→a)—有功换算系数,见表3

q(ab→a)、q(bc→b)、q(ca→c),q(ab→b)、q(bc→c)、q(ca→a)—无功换算系数,见表3

表3单相线负荷换算为相负荷的有功、无功换算系数

换算系数

负荷功率因数

0.35

0.40

0.50

0.60

0.65

0.70

0.80

0.90

1.00

p(ab→a)、p(bc→b)、p(ca→c)

1.27

1.17

1.00

0.89

0.84

0.80

0.72

0.64

0.50

p(ab→b)、p(bc→c)、p(ca→a)

-0.27

-1.07

0

0.11

0.16

0.20

0.28

0.36

0.50

q(ab→a)、q(bc→b)、q(ca→c)

1.05

0.86

0.58

0.38

0.30

0.22

0.09

-0.05

-0.29

q(ab→b)、q(bc→c)、q(ca→a)

1.63

1.44

1.16

0.96

0.88

0.80

0.67

0.53

0.29

(2)各相负荷分别相加,选出最大相负荷,取其3倍作为等效三相负荷。

3.简化计算:

一般方法较精准,但过程繁杂,工程计算可按如下方法进行简化计算:

①只有单相相负荷(220V)时,等效三相负荷取最大相负荷的3倍;

②只有单台单相线负荷(380V)时,等效三相负荷取线负荷的倍;

③只有多台单相线负荷时,等效三相负荷取最大线负荷P1的倍加上次大线负荷P2的(3-)倍,即:

Pe=P1+(3-)P2(kW)

Qe=P1tg1+(3-)P2tg2(kvar)

Se=(kVA)

④既有线间负荷又有相负荷时,可分别按①②③的方法计算,并将①②或①③计算的结果相加作为等效三相负荷。

1.2.6尖峰电流计算

由于不同性质负荷的尖峰电流计算公式不同,所以需要首先分析确定负荷的类别特性,然后根据下列情况套用各自的公式进行计算。

(1)单台电动机、电弧炉或电焊变压器的支线的尖峰电流Ijf应按下式计算:

Ijf=K×Ir(A)

式中:

Ir—电动机、电弧炉或电焊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流(A);

K—起动电流倍数,即起动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

鼠笼型电动机的K可按6~7计,绕线转子电动机的K可按2计,直流电动机的K=1.5~2,单台电弧炉的K=3,弧焊变压器和弧焊整流器的K≤2.1,电阻焊机K=1,闪光对焊机K=2。

(2)接有多台电动机的线路,一般只考虑起动电流最大的一台电动机起动时的尖峰电流。

Ijf=(K×Ir)max+I’js(A)

式中:

(K×Ir)max—起动电流最大的一台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即尖峰电流(A);

I’js—除起动电流最大的那台电动机以外的总负荷的计算电流(A);

两台及以上电动机有可能同时起动时,尖峰电流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对于自起动的-组电动机,其尖峰电流为所有参与自起动的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之和。

计算自起动电流时应考虑母线电压降低的因素。

1.3单位指标法、功率密度法

这类方法计算过程较简便,适用于设备功率不明确的各类项目,尤其适用于设计前期阶段的负荷估算和对负荷计算结果的校核,特别便于确定供电方案、变压器容量和数量。

有时和需用系数法配合使用。

基本计算公式为:

①Pjs=(kW)

②Pjs=(kW)

③Sjs=(kVA)

式中:

N—单位数量,如户数、人数、床位数等;

A—建筑面积(m2);

Pe—有功功率密度(W/m2)或单位指标(W/户、W/床等);

Se—视在功率密度(VA/m2)

表4民用建筑负荷密度及系数取值参考表

建筑类别

有功负荷密度(W/m2)

视在功率密度(VA/m2)

系数K

备注

公寓建筑

30~50

40~70

0.6~0.7

用电指标包含插座的容量在内,荧光灯采用就地补偿或采用电子镇流器。

旅馆建筑

40~70

60~100

0.7~0.9

办公建筑

30~70

50~100

0.7~0.8

商业建筑

一般40~80

60~120

0.85~0.95

大中型60~120

90~180

体育建筑

40~70

60~100

0.65~0.75

剧场建筑

50~80

80~120

0.6~0.7

医疗建筑

40~70

60~100

0.5~0.7

教学建筑

大专院校20~40

30~60

0.8~0.9

中小学校12-20

20~30

0.8~0.9

展览建筑

50~80

80~120

0.6~0.7

演播室

250~500

400~800

0.6~0.7

汽车库

8~15

10~20

0.6~0.7

注:

①表中所列用电指标的上限值是按空调冷水机组采用电动压缩机制冷时的数值;当中央空调的冷水机组采用直燃机时的用电指标一般比采用电动压缩机时的用电指标降低25~35VA/m2。

②表中所列视在功率密度VA数值是由有功负荷密度W数除以不小于0.9的无功功率补偿后的功率因数,然后再除以变压器的负载率0.65~0.85,即单位建筑面积的伏安数约为瓦数的1.5倍左右。

表5住宅用电负荷标准及电度表规格参考表

户型

建筑面积S(m2)

用电负荷标准

电度表规格(A)

A

S≤50

2.5~3kW/户

5(20)

B

50<S≤90

4kW/户

10(40)

C

90<S≤150

6~8kW/户

10(40)

D

150<S≤200

8~10kW/户

15(60)

E

200<S≤300

50W/m2

20(80)

民用建筑的负荷密度取值可参考表4和表5。

由于指标数据取值范围较大,而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应用这类方法计算负荷时需要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地区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建筑规模大小、建设标准高低、用电负荷特点等,并与同类工程进行横向竖向多方面比较,多种指标互相印证,科学的确定合理指标值,尽量提高计算准确度。

需要特别注意的时:

在计算配电干线负荷、确定配电变压器容量和数量,以及计算小区总负荷时,应乘以适当的系数K,这个K值必须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

1.4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1.4.1基本公式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是指用电设备组从供电系统中取用的半小时最大负荷P30,如图7-5所示。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Pe是指设备组内全部设备(不包括备用设备)的额定容量之和,即Pe=ΣPN。

当设备的暂载率不是100%时,需要折合以后的设备容量。

设备的额定容量是指设备在额定条件下的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上,当用电设备数量较多时,用电设备组的设备极少同时运行,而运行的设备也不一定是都处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

再加上,设备本身有功率的损耗和配电线路上的损耗,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公式应考虑这些因素。

图7-5中Kx称为需要系数,它由公式(7-16)中多个参数决定。

图7-5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与设备的容量

P30=KΣ·KL────ηe·ηWL·Pe(7-16)

式中:

KΣ──设备组的同期系数,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运行的设备容量与全部设备容量之和的比值。

KL──设备组的负荷系数,即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的输出功率与运行设备容量之比。

ηe──设备组的平均效率,即设备组在实际运行最大负荷时的输出功率与取用功率之比。

ηWL──配电线路的平均效率,即配电线路在最大负荷时的末端功率(设备组的取用电功率)和首端输入电功率(计算负荷)之比。

Pe──是指经过暂载率折合以后的计算功率。

令KΣ·KL/ηe·ηWL=Kx

Kx=P30/Pe(7-17)

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就是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一般小于1。

由此可得按需要系数法确定三相用电设备组的有功功率的基本公式为:

P30=Kx·Pe(7-18)

实际上,需要系数不仅与用电设备组的工作性质(连续运行否)、设备台数、设备效率、线路损耗等原因有关,而且与设备的运行频繁程度、供电组织等多种因素有关。

表7-3列出了不同用电设备的需要系数。

工业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Kx、二项式系数bc及cosφ值表7-3

1.4.3需要系数法进行计算

根据有功计算负荷P30,可以按照下式求出其余的计算负荷。

无功计算负荷Q30=P30·tgφ(7-19)

视在计算负荷S30=P30/cosφ

计算电流I30=S30/√3UN

式中:

tgφ──对应于用电设备组cosφ的正切值;

cosφ──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

UN──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如果只有一台三相电动机,其计算电流就取其额定电流

I30=IN=PN/√3UN·cosφ·η(7-20)

负荷计算中常见的单位

有功功率为kW无功功率为kvar视在功率为kVA电流为A电压为kV

1.5二项式法确定计算负荷

二项式法计算负荷的特点是考虑到了多台电气设备组中有少数容量特别大的设备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电气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较大的低压分支线和干线时,用需要系数法计算的结果一般偏小,而用二项式方法就比较较合适。

1.5.1二项式法计算公式

P30=b·PN+c·Px(7-21)

式中:

b·PN──表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负荷,其中PN是用电设备组的总容量,其计算方法与需要系数法相同,是电机铭牌功率的总和。

c·Px──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