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13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阳和影子

一、问题解答

问题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

一是方向的变化:

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

长---短--长。

问题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问题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

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问题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

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二、教法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通过直接观察太阳视运动(观察太阳)和间接了解太阳的视运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引入: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用场景图——太阳的日出和日落即太阳在天空中视运动现象引入。

建议:

1.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说说亲身观察到的或是在影像资料上看到的日出、日落的情景,为下一步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做好准备。

2.指导学生认识太阳的基本运动规律,如东升西落等,为后续的观察活动奠定知识前提。

活动1:

认识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方位和高度。

建议:

认清方位,最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描述。

借助参照物(如大树,房屋,旗杆等)描述太阳的位置。

用拳头表示太阳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计量方法。

由于学生拳头大小的差异,

观察的结果可能各人不一样。

只要学生找出规律即可。

活动2:

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1、画教学楼的影子。

2、画阳光下铅笔的影子。

器材准备:

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尺、

钟表、温度计。

3、讨论:

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建议:

1.先让孩子预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变化吗?

会怎样变化?

2.画大楼的影子,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任选物体画影子。

3.制作观察影子的小仪器时,先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后,在白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可以先定方向,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在纸上标识方向。

再在纸上定好小棒的位置。

4.观察记录应该延续一整天。

利用每节下课时间去记录一次,一直延续到放学,这样学生能够获得一天的数据。

活动3:

在室内用手电筒模拟阳光下影子变化,寻找规律

器材准备: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1、模拟活动

2、讨论:

A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与太阳位置的关系B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关系C预测气温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的关系

建议:

1.模拟活动前或后,一定要让学生讨论知道手电筒和竹篾分别代表太阳和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轨迹,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对于学生预测气温的变化,教师不必表态,只是让学生通过实测来说明气温和太阳位置的关系。

本课主要活动:

连续记录影子——侧重于科学探究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

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

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

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

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2、太阳钟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答:

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二、教法分析

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

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能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活动1:

阅读资料,通过展示古代的日晷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活动2:

设计并制作日晷:

两种简易太阳钟的制作,1、小棍投影,石头标影位;2、半圆纸上标刻度,纸板尖影映时间。

步骤:

1、为学生准备好标有刻度的半圆形卡纸和三角形硬纸板

2、学生将三角形纸板粘贴到半圆形卡纸后

3、到室外确定好方位,在阳光下验证一下当时的时间与纸盘上的时间是否一致,检验制作的是否准确。

拓展活动:

玩手掌日晷:

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左手,下午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枝笔,使笔与手掌垂直。

拇指关节对着正南。

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本课主要活动:

设计制作日晷——侧重于科学探究技能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

制作简单的太阳钟

实验准备:

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

实验过程:

书上比较详细。

3、昼夜交替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答:

逆时针转动。

问题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答:

从时差具体计算:

德国—6;美国:

-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

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二、教法分析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太阳的运动,进一步揭示出表面现象是太阳在运动,而实际上是地球在运动(自转)。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导入:

观察同一地区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现象

建议: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当地白天和黑夜的情况,由大量的现象描述,产生对昼夜现象更加清晰的认识。

此外,还需了解当早晨面向南方的时候,太阳出现在那一边,傍晚的时候太阳又从那一边落下,为下面做模拟实验做好准备。

活动1:

模拟实验——讨论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

做模拟实验的时候需要学生考虑:

灯光的位置、地球仪的方向、观察到的明暗变化,最关键的是学生需要考虑怎样才能模拟出和地球上相似的昼夜交替的现象。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用地球仪绕着灯光转动;另一种是地球仪和灯光的位置不变,只旋转地球仪。

这时候就需要让学生考虑怎样旋转才能出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

关键:

1.注意几个细节:

地球仪应逆时针转动;把投影仪的光射向地球仪;投影仪不能靠地球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2.“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的讨论,提到模拟实验前进行。

活动2:

观察模型——讨论同一时刻的晨昏变化

1、观察灯光下的地球仪,根据明暗的不同和明暗的趋势,判断出那些地方是白天,哪些地方是黑夜;哪些地方是早晨,哪些地方是黄昏。

2、知识应用。

活动3:

阅读资料:

古人对昼夜变化的认识过程

列举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几种昼夜成因观点,进行人类探索昼夜成因的科学史教育。

建议:

1.可以用多媒体介绍有关对昼夜形成原因的科学史。

2.讨论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3.列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的成分(所谓合理就是理论的阐述和解释与实际的观测是一致的)。

4.列出这几种理论中不合理的解释之处,鼓励学生对这些理论提出质疑。

5.了解目前的合理解释。

本课主要活动:

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侧重于分析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

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

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

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4、看月亮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吗?

答: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二、教法分析

观察发现一个月期间月亮的运行变化的规律。

交流:

心中的月亮——了解学学生前概念

1、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从中了解学生对月亮的变化已经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对关于月亮的哪些问题感兴趣等

2、根据不同月亮的形状给月亮排序。

学生可能出些多种排列方法,在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把这些排序方法当成是学生的一种已有经验,在实际观察以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察结果来纠正自己原有概念的错误,而不在课堂上根据老师或者书本的介绍来直接纠正学生错误概念。

活动:

连续观察月亮——总结规律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观察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给月相记日记。

观察月相要记些什么?

(阳历、农历、观察地点、观察时间、月亮的方位、天气等)记录多长时间合适?

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什么?

2、观察中:

定期组织交流月相日记检查学生有没有坚持观察月亮。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保持他们的观察热情,促使他们能够坚持下来。

这一过程比他们得到月相变化的知识更为重要。

3、观察后:

就自己的发现,总结出月相变化的规律。

活动:

观察月亮盒中的月相变化。

主要活动:

讨论如何记录月相连续记录月相

三、实验与观察

观察名称:

观察月相: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月相的变化,画出来。

训练学生观察的毅力和耐心。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问题解答

问题1、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吗?

为什么?

答:

不会相遇,因为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晚上活动。

问题2、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二、教法分析

单元总结课。

揭示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活动1: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花钟

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了解白天活动的动物和夜间活动的动物,选择典型的夜间活动的动物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白昼还是黑夜的活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动物的身体构造、天敌活动的时间、食物来源等。

活动2:

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生物钟

以谈话的形式展开关于生物钟的讨论。

活动3: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行动物和夜行动物

拓展:

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

提交任务——收集资料——科学讨论——形成共识

主要活动:

调查活动——植物、人、动物的一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光的行进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吗?

答:

萤火、闪电、太阳是自然光;蜡烛、灯泡是人造光。

问题2、你怎样解释下面光的现象?

答:

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二、教法分析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启始课,通过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认识光源——自然,人造

2、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直接观察:

透射过密林的阳光、乌云后面射出的阳光、夜间的车灯光柱这三幅插图唤起学生的相关表象,使学生很容易地推测出光沿直线行进

用实验证明:

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墙上”的实验

3、小孔成像(制作小孔成像):

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主要活动:

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误区和途径)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

用什么办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实验准备:

手电筒、水、烧杯、等

实验过程:

在烧杯对着的两侧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实验结论:

这说明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行进的。

2、照镜子(平面镜和凹凸面镜)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你知道闪亮的玻璃幕墙、皎洁的月亮……是怎样发光的吗?

答:

都是反射的太阳光。

问题2、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他们的角度,观察镜中物体的变化。

二、教法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探究,学生已经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直线传播的光遇到其他物体阻挡时,会怎样呢,本课通过研究生活中熟悉的用品——镜子,来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说明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利用镜子探究光的反射现象导入: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建立光的反射概念。

1、“引阳光入教室”:

聚焦活动,调动学生原有的玩镜子的经验,很快融入探究的情境。

2、“怎么让她的脸亮起来”:

进一步的探究活动,认识到人的脸也会反光。

3、“你知道闪亮的玻璃幕墙和皎洁的月亮是怎样发光的吗”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几乎每种物体都会反射光线,而且,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活动:

研究光的反射

1、观察镜子里的物体:

图1:

感性地认识到光路是可逆的;图2:

认识到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2、两面镜子:

两面镜子彼此互相映照产生

3、体验反方向:

镜子成像特点的应用A借助镜子读左右相反的文字B让笔在镜子里五角星的缝隙间行走

拓展:

利用反射现象(用平面镜做玩具或游戏)

1、日光接力打靶游戏:

分析光的反射路线。

2.制作潜望镜:

有一定难度。

,先让学生观察一个做好的潜望镜,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制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图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教师也可演示画出第一条光线。

3.制作万花筒方法见参考资料。

研讨:

其他形式的反射现象(凹凸面镜)

1、认识这些现象

注意:

A可让学生先预测一下:

把镜面弯曲,会照出什么样的像?

再让他们去照汤匙的正反面。

B只要学生能发现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而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即可。

2、生活中的运用

3、研究透镜

一、问题解答

问题1、把一根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你有什么发现?

答:

会发现吸管或铅笔变弯了。

二、教法分析

光在直线传播中存在两个基本现象:

反射和折射。

前面两课认识了光的直线传播后,本课将继续探究透镜的折射现象。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导入:

从生活中水的折射现象引入

活动:

研究光经过透镜时的现象

1、比较透镜外形特点:

准备一些放大镜和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2、利用透镜观察物体:

放大和缩小

3、当光线穿过透镜时:

聚光和发散

4、研究利用透镜成像的规律

注意:

提醒学生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

拓展:

组合透镜(望远镜的产生)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

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

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

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七色光

一、问题解答

问题1、在圆盘上涂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转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

圆盘变成白色,因为阳光是右七种色光组成。

问题2、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下面的图案,你将会有惊奇的发现!

你能试着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吗?

答:

如红色滤光片只允许红色光透过,当他覆盖在有红绿图案的白纸上时,只会让白纸上的红光透过,使纸看起来是红色的;白纸上红色图案反射的红光也被透过来了,但因为和纸一样是红色,所以看起来就如同隐去了一般,而绿色线条反射的绿光是不能透过来的,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格外清楚。

二、教法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光与色彩的关系。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1、制造彩虹:

也可用喷雾器或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2、组合白光:

旋转七色盘

3、解释实验现象:

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4、牛顿的光学实验。

5、拓展组合颜色:

不同的单色光会合成不同的彩色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一定比例的这三种彩色光可以合成白色光。

6、滤光实验(颜色的形成):

物体呈现什么颜色取决于它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三、实验与制作

1、实验名称:

制造彩虹。

实验过程、方法和结论见课本P26。

2、实验名称:

滤光实验

实验准备:

手电筒、玻璃纸、白纸等

实验过程:

(1)将3支手电筒各罩上红、蓝、绿3种颜色的玻璃纸。

(2)桌上放一块白纸。

(3)分别用这三支手电筒照白色的纸。

会发现白纸分别呈现红、蓝、绿三种颜色。

实验结论:

玻璃纸把光中的其他色都过滤掉了,只允许玻璃纸自身的颜色透过。

第三单元《电和磁》

1、简单电路

一、问题解答

问题1:

圣诞树上的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答:

导线把灯泡和电源连接起来,形成了电流的通路,灯泡就亮了。

问题2:

电线应该接触到灯泡的什么部位?

答:

灯泡有两个触点,一端连在灯泡的下侧部,一端连在灯泡的下部凸起,正确连接这两个触点,灯才会亮。

问题3:

将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会怎样?

答:

换成发光器,它会发光;换成小喇叭,它会发出声响。

二、教法分析

灯亮了在生活中是一种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学生认识电的开始。

向学生提问灯泡是怎样亮起来时,学生可能回答出里面有导线、电池、开关等一些材料。

但对它们是如何组合的,怎样使小电珠亮起来等问题,学生还不是十分清楚,我们借助本次活动以达到探究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对电的认识有一个新的发展。

三、活动过程

1.让小灯泡亮起来。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圣诞树上的彩灯是怎样亮起来的,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些物品,让他们使小灯泡亮起来,同时建议学生把连接的情况画下来。

然后总结电珠亮的原因。

2.连接其他电器,了解所有用电器的通用连接方法。

3、生合作探究,把更多材料接入电路中,展示成果。

4.小组研讨,寻求新的发现同学们刚才连接了许多电路,有什么新的发现?

在不同的电路中,小电珠的亮度一样吗?

5、总结课下调查家庭电路俄连接方法。

2、导体和绝缘体

一、问题解答

问题1:

如果连接在电路中的导线断了,用其他物品来连接,电流还能通过吗?

答:

有的物品可以,比如钢尺、铁钉、刀片;有的不可以,比如橡皮、塑料尺。

问题2:

检验水的导电性?

答:

不纯净的水会导电。

二、教法分析

学生认识了基本电路,同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电路。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同时联系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器、电料和工具,分辨它们各部分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物体都能导电吗?

让学生预测,说出相关的一些原由。

2.验证物体能否导电。

(1)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测,自己设计如何进行验证。

(2)水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物质,关于水的导电性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想法和预测,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水亲自试一试,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

(3)在学生紧张的活动之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游戏。

工具箱中已经配备了验电球,教师只需要讲清楚要求就可以了,同时对学生的游戏提出相关的问题,如验电球为什么能发光等,促使学生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所思考和领悟。

(4)学生的活动结束后,把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较。

做以上两个活动的总结。

归纳出哪些材料容易导电,哪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3.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导体和绝缘体?

分别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认识可以举出许多的实例,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一、问题解答

问题1:

怎样判定握在手心里的电线是连着的,还是断开的?

答:

用连接起来的电池和电珠进行试探,如果是连着的,电珠就会亮;如果是断开的,电珠就不会亮。

二、教法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基本电路的连接,并亲手组装了一个简单电路,还明确了电路的组成条件。

这部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和领域。

利用检测器去检验暗箱中的电路,对学生来说,看到现象较为容易,关键是根据现象画内部电路图,这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挑战。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用心体验。

三、活动过程

1、出问题,创设研究情境。

我们已经能够设计和连接简单的电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电路,是我们看不到的电路,你有办法画出它的电路图吗?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使学生进入到问题的情境中。

2、利用检测器检验暗箱的电路。

学生可能会提出看不到,怎样研究呢?

教师可以提供暗箱让学生研究,在小组内交流意见和想法,引导学生借助一种装置来检测,通过在暗箱外部观察到的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电路的连接。

当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让学生设计验证的方案,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注意每两只泡钉正反都要检测,不要漏掉。

关键是在检测中的验证记录,最终学生要根据验证记录来判断暗箱的电路。

3、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

学生的验证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中的电路图。

学生们可以小组间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小组验证的一些想法和依据。

这一部分学生的交流主要是依据检测器中小灯泡的变化来判断暗箱中的电路,无形中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又加深了,同时在验证中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生在汇报验证结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等。

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和掌握解暗箱问题时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4、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

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马上就会知道自己的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在此环节的教学中一定要明确,这不只是检验学生判断的对与错,而是让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有深刻的思考、反思与领悟,这才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

学生验证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所想、所思。

4、研究磁铁

一、问题解答

问题1:

磁铁的性质?

答:

(1)磁铁能吸铁;

(2)磁性可以传递(3)磁铁两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4)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5)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

问题2:

关于磁铁的性质,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答:

磁铁可以隔着物体吸铁;磁铁摔断以后还是会有两极;磁铁会干扰无线信号的接收等。

问题3:

如何消去缝衣针的磁性?

答:

(1)用木棒敲击缝衣针

(2)把缝衣针放在火上烤

(3)把缝衣针与大磁铁放在一起

二、教法分析

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比较模糊。

在活动中就是让学生从磁铁的吸铁性开始逐步对磁力的大小、磁力大小的变化进行探究,进而比较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