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74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docx

农业高考真题0417225919

高考真题----农业

整理:

秦海民审题:

李刚

一、选择题

(2012全国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

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2012天津卷)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

2),回答4~5题。

4.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

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

5.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

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D.泥沙淤积严重

(2012上海卷)(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是

“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

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回答6~8题。

6.“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游牧畜牧业B.牧场畜牧业C.旱作农业D.水田农业

8.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

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12江苏卷)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

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1

9.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④

10.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12海南卷)图6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

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11~13题。

4.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

为其

A.耐旱B.耐涝

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

5.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洪涝

C.台风D.冻害

6.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2012海南卷)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

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

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

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

高,却供不应求。

据此完成14~15题。

7.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种退化②产量过大③品质较差④销售渠道不畅

A.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8.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B.改善运输条件C.推广良种D.扩大销售渠道

(2012安徽卷)图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

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16-18题。

2

9.

-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

10.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

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

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

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19~21

题。

19.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

20.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

21.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2011年高考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

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2-23

题。

2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2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4.(2011年高考山东卷)表1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

情况统计表。

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表1

3

国家种植面积(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总产量(万吨)

甲44002.149416.00

乙1684.36732.48

丙29504.2312478.50

丁10361.801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2010全国卷Ⅱ)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

南部沿海的S洲。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

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完成25-27问题。

10.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B.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D.交通

运输

11.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

12.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

(2009海南卷)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析表1、表2,完成28~29题。

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种植面积(万h㎡)总产量(万t)

197918.0896.0

1980360.616335.2

19991335.040513.5

20001523.742399.7

表2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1980年1999年

大城市郊区70%20%

其他农区30%80%

11.--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25.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2009全国Ⅱ卷)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纺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

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30~32题。

30.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接近()

A.原料产地B.销售市场C.能源基地D.研发基地

31.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32.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4

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

(2009辽宁卷)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2,完成

33-35题。

33.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

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

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

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

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

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

差异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3.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

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

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2009上海卷)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

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

村干部介绍说:

“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

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回答36-37

36.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A.智利B.巴西C.阿根廷D.秘鲁

12.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A.耕地资源不足B.市场需求量不大C.水热资源贫乏D.农业劳力短缺

(2007全国Ⅰ卷)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

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

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38~39题。

1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

1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

(2008山东卷)表1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

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据表回答40~41题。

表1

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夏季平均气生产成本

1月平均气

(℃)温(℃)温℃

(mm)(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8~12490~660-1~-819~230.64

美国某产区15~17470~5206~818~21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8~12560~750>-1419~231.20

5

15.

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B.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

16.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综合题

(2012全国大纲卷)4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

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

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

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

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12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

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6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6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2分)

(2012海南卷)43.(10分)图9所示区域人口密集,

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

酿造该种白酒的原

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

为了确

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

和农药。

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

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

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

6

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2012全国新课标卷)44.(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

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

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

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愿因(10

分)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

42、【答案】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3分)

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9分)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

需求量大。

(6分)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6分)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4分)荒

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

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解析】

(1)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因而可以推断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盆地周围绿洲地

7

带;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灌溉水源等方面。

(2)该区域位于我国南疆地区,远离我国广阔消费市场,由于我国人口多,对棉花需求量大,棉

花易储存、易运输,该区域交通条件逐步改善,根据材料可知棉花品质优良,是我国最大的商

品棉生产基地。

(3)根据材料提示“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可知,劳动力不足,

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这是都是区域

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根据题目关键词“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其对区域环境的产生是不利影响,主要是从不

利影响来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农业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答案】

有利因素:

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

(6分)

不利因素:

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

(4分)

【解析】此题问题也很直接明确,从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

的区位条件,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云贵高原上,甲市位于贵州省,再结合图中信

息来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

44、【答案】

(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

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

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

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

理由:

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

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可知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是位于南太平洋沿岸的低纬度地区,安第斯山

脉的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同时沿海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因而形成了热带沙

漠气候,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2)此题注意材料提示“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因而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

水的来源肯定不是雨水,结合图中提供的等高线和河流信息,可以推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

的来源有地下水、冰雪融水和河水等。

(3)此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自己选择观点回答相应的理由。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的分布和成因,农作物的用水来源。

【答案】1.B2.A3.D

【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

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7.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

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

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18.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

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19.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

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8

【答案】4.C5.A

【解析】

20.由图中林地分布最广,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21.a~b路段北部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大,容易遭受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等值线、农业区位条件和自然灾害。

【答案】6.D7.C8.A

【解析】

22.“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位于黄河边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发展农业的优

势条件是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和灌溉水源充足。

23.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旱作农业。

24.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

过渡,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长江流域没有包括宁夏地区。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地理和农业区位条件及其地域类型。

【答案】9.D10.A

【解析】

25.沼气是一种可燃气体,而抽取沼气的原料在农村十分丰富,人畜的粪便、杂草、树叶、农作

物的秸秆等,将这些东西放入沼气池沤制而产生沼气,沼渣可以施入农田作业有机肥料提高土

壤肥力。

26.农作物的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灰烬污染大气,也不利于增

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土壤中营养元素流失。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生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答案】11.A12.D13.A

【解析】

27.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

因为其耐旱。

28.结合四个选项,干旱是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台风和洪涝对该地影响不大,可知冻害是对甲地

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

29.甲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因而小枣品质优良。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地理和农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14.B15.C

【解析】

30.根据题干提示可知,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产量过大,品质较差,导致该地普通脐橙滞

销。

31.根据提示“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

竞争力,则需推广良种。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16.D17.B18.A

【解析】

32.根据图7可知,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趋势,安徽省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

力,农业劳动力增加对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没有影响,因而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

主要原因政策和科技。

3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则说明对蔬菜瓜类需求量增加了,结

合选项可知市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34.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

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和估测粮食产量,而产品流向是无法利用遥感进行跟踪的。

9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粮食问题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5.【答案】C

【解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3题,

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

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36.【答案】D

【解析】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

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37.【答案】A

【解析】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

A正确。

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

高大豆质量。

3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10中信息,可以推出该区域的25个方格中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

类型的变化情况,每个方格中两个数字相同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化,图中有11个“11”、8

个“31”、4个“33”、1个“12”、1个“22”,可知该区域2005年比1979年湖泊面积大量减少

转化成耕地,湿地面积较少,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水生生物物种减少,又由于该区域辽宁

西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空气湿度减少,

干旱、洪涝频率可能增加。

39.【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举措,蔗基鱼塘主要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适宜分布在南方,该区

域草地资源少,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