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57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前五课教案.docx

音乐前五课教案

第一课茉莉花

教学内容说明: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套教材设计了一系列“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主题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充分领域该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善于用表现自己的才艺。

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能独立理解,解释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内容,但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面向全体,教师运用不同的教法,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2.在听赏模仿的基础上,随乐用方言跟唱扬州民歌《杨柳青》。

3.认真听赏浙江民歌《采茶舞曲》,学跳简单的“采茶舞”动作,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4.学习附点四分音符,能划拍读谱,学唱《知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茉莉花》和《知了》

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一曲脍炙人口的民间小调,流传于江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

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曲调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教材上的江苏《茉莉花》是其中传唱最多的一首。

歌曲旋律抒情优美,情感细腻委婉。

单乐段结构,乐句的安排富有特点:

第三、四句歌词连成一气,在音乐中也很难从中剪断。

休止符的运用,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表现出歌曲纯真而含蓄的音乐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委婉、柔美的声音亲切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教学重点:

  学会用委婉、柔美的声音亲切地演唱《茉莉花》

教学难点:

  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

 茉莉花数盆、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委婉动听的江南音乐吧。

出示茉莉花图片。

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花?

有什么特点?

2.品茉莉花茶。

想象自己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然后深深地闻一口花香(吸气),觉得很香,很享受,再徐徐地吐气(呼气)。

二、导入课题

1.闻茉莉花。

老师组织教学后,再在桌子上摆放数盆茉莉花。

请大家闭上眼睛,闻一闻,你们闻到了什么?

让我们用闻花香的感觉轻轻地唱一唱下面的旋律。

(出示第一句旋律)

2.观茉莉花。

请同学们观察茉莉花图片。

讲一讲它的特征与形态。

(板书:

茉莉花)

师小结:

茉莉花一种常绿的灌木,白色的小花,香味浓厚。

在花卉的王国里,茉莉不以艳丽著称,而以芬芳取胜,所以,人们常说……(出示歌单)

三、新课学习

1.放歌茉莉。

(出示课件)

(1)范唱。

(播放音乐)

思考:

音乐美吗?

你们感觉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与我们平时唱的曲调一样吗?

(分组讨论对歌曲的感受)

(2)简单介绍扬州。

(出示课件)

  2.学唱歌曲《茉莉花》。

(1)初次识谱,学生根据自身音乐能力识读旋律卡片上的音符。

(2)识别卡片,教师哼唱或在钢琴上弹出旋律、或是只用双手击打节奏,要求学生识别出相应的卡片,最终确定整首歌曲的演唱顺序。

  (3)教师领唱,教师隔一小节进行演唱,其他部分由学生自己歌唱。

(4)拍打节奏,学生用双手拍打出节奏,由此来熟悉歌曲中出现的不同节奏型。

(5)完整地跟唱歌曲。

(6)一领众和,以小节为单位分别由不同的学生领唱,其他人进行模仿。

(7)音乐记忆,教师依次将7张卡片中的某张拿掉,直至所有卡片被全部拿掉时,学生已经能够背谱歌唱并击打出节奏。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演唱歌曲,在变化中不断反复,在不断反复中强化学生的音乐记忆,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摆脱单一枯燥的反复歌唱模式,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3.茉莉花绽放。

播放三幕场景: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宋祖英在悉尼歌剧院的独唱音乐会;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些不同的地点却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是什么?

对了,在这三个不同的地方播放了同一首音乐,就是我们刚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4.欣赏比较。

播放山东民歌《茉莉花》,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南方的音乐柔美清秀,北方的音乐热情高亢。

四、感受与延伸

1.分组讨论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在组内设计表演方案。

2.分组表演并展示。

五、小结:

茉莉花以它独特的芬芳美丽和朴实无华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性格、习俗的不同,因此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南方音乐柔美清秀,而北方音乐热情高亢,这正是我国民歌的地域特点,我给大家唱唱另一首《茉莉花》。

江南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它抒情、委婉、细腻、流畅的特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

以后,我们还会感受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六、读谱唱歌《知了》

1.师范读《知了》的歌词,学生通过听找出这个有特点的节奏。

2.学生读歌词,在“知•了”处拍手,强调这一节奏。

3.学生划拍认读这一节奏的符号名称、写法、读法。

4.读谱唱歌。

七、课堂小结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全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杨柳青》和《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江苏民间小调。

因第二句用“杨啊杨柳青”作衬词而得名。

歌曲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跳跃,速度较快,生动地再现了江南农村劳动生活繁忙、热闹的景象。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中,全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四句稍长,音乐情绪明快、清朗。

第三乐句较短小,类似念白,朗朗上口。

地方特色鲜明的衬词,使歌曲具有轻松诙谐的情调,突出了歌曲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春,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曲,后来被改编成“采茶舞”,并广为传唱。

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曲调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欢快,具有舞曲风格。

在悠长的徵调式乐句中,配合对仗性歌词,以越剧上下句曲式结构,勾勒了江南水乡的明媚春景,刻画了茶农们的劳动形象,道出了茶农们“敢与老天争春光”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模仿的基础上,随乐用方言跟唱扬州民歌《杨柳青》。

2.认真听赏浙江民歌《采茶舞曲》,学跳简单的“采茶舞”动作,能随乐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赏《杨柳青》

1.初听全曲两遍,初步感受歌曲的风味。

2.再听歌曲,找出歌曲语言和音调方面的特点,并归纳模仿。

(归纳:

扬州方言,润腔,衬词)

3.重点听赏方言,师适时范唱,以示强调。

4.生加注拼音,学习方言。

5.结合读谱(关注倚音记号),听赏润腔。

6.在充分感受并熟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跟唱。

二、听赏《采茶舞曲》

1.初听全曲,感受越剧的舞曲风格。

2.再听全曲,跟着哼唱主题旋律。

3.观看采茶劳动场景,观察采茶女的动作,了解相关的文化,进一步熟悉音乐曲调。

4.生学学“采茶舞”的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小小足球赛

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学习内容:

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欣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以及节奏卡农游戏。

三个内容都与运动相关。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情趣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表现出歌曲中“快乐”“紧张”“失落”等不同的情绪。

2.能认真聆听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积极参与听赏活动。

并哼唱音乐主题,用动作表示乐曲的句式、结构特点,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3.积极参与节奏游戏,能恒速、稳定并准确地拍击4/4拍的节奏,并与他人合作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运动员进行曲》并进行拉拉队的“节奏卡农”游戏。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积极参与听赏活动。

并哼唱音乐主题,用动作表示乐曲的句式、结构特点,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2.积极参与节奏游戏,能恒速、稳定并准确地拍击4/4拍的节奏,并与他人合作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1.听赏第一音乐主题,学生可边哼唱音乐主题边做原地踏步动作,要求在每个节奏的第一拍变换方向。

2.将学生分成四组,按乐句依次加入到原地踏步活动中,以感受乐曲的句式、结构特点。

3.听赏第二主题,学生用韵律操或课间操的动作参与表现,也可用摆动身体或手臂等动作进行表现,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不能毫无节奏地乱动。

4.完整聆听乐曲,将学生分成四组,按主题出现的次数依次做原地踏步动作。

5.插部主题出现时,学生自选韵律操、课间操、摆臂等动作进行表现。

6.再次聆听全曲,引导学生回忆铜管乐队中的常见乐器,并结合了解“小号”这一乐器的形制与音色。

二、“节奏卡农”游戏

1.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富有节奏感地喊出拉拉队的加油口号。

2.在老师的指挥下,依次进行二声部、四声部的节奏卡农练习。

“卡农”会产生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音响效果,因此,在进行节奏卡农时,要求学生注意聆听各声部配合所产生的音响效果。

3.学生分成四组,以各自的方式拍击或念读节奏,并在老师的指挥下再次进行四声部卡农练习。

提示学生聆听不同音色的卡农所产生的音响效果。

4.再次进行卡农练习,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稳定的速度,可请节奏感好的学生做每组的带头人,以保证节奏练习的顺利进行。

三、课堂小结

1.回顾听赏《运动员进行曲》将学生分成四组,按主题出现的次数依次做原地踏步动作。

2.请节奏感好的学生做每组的带头人,再次进行卡农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并创设情境将节奏卡农与《小小足球赛》的演唱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表演。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而生动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2.能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参与歌曲的表现。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休止符与切分、附点等节奏。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卡农

1.出示节奏型,师生熟练拍击。

2.引导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拍击,如拍手、拍腿、拍桌、弹舌、捻指或用身边的物品模拟简易打击乐器等。

3.分组配合练习拍击节奏。

(1)运动会继续进行,分两组我们进行二部节奏卡农拍击练习。

出示比赛节奏:

见书P31页节奏一

(2)分四组进行四部节奏卡农练习——掰手腕比赛,并配上《小小足球赛》的伴奏音乐。

二、情景导入,歌曲铺垫

1.在老师描述的引导下猜体育项目名称,导入课题。

2.出示歌名:

《小小足球赛》

3.播放歌曲伴奏音乐,老师用说唱的形式按歌曲节奏说唱歌词,学生边聆听边随节拍拍手,了解歌词,联想情景。

4.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学生随老师的节奏轻声读歌词。

5.重点学习表现“哎呀呀”“哈哈哈”部分。

(1)指名学生读这部分歌词。

(2)学生集体念这部分歌词。

(3)师唱乐谱,学生填唱歌词。

(4)加入末尾四小节,用师唱词、生唱谱的方法,感受音高的不同与下滑音的唱法。

(5)师生探讨这部分如何表现。

(6)加入二部卡农演唱第一段的最后八小节。

三、整体感知,熟悉歌曲。

1.静心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聆听教师范唱,要求学生用手划拍,数数歌曲有多少个乐句。

3.跟琴分句轻声学唱歌曲。

4.随琴完整轻声跟唱歌曲。

5.师生、生生接龙演唱歌曲。

6.学生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四、整体演唱,表现歌曲。

1.创设激烈的足球比赛场面,提示学生可以在歌曲相应的部分加入动作、节奏与呼喊声等。

2.各组选取歌曲中的一段,分组进行设计,表演形式不限,但要以唱歌为主,可适当加入情景、人物对话或动作等。

3.学生讨论设计师,教师到各组进行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表演。

五、小结全课。

1.足球是运动的精灵。

让我们在绿茵场上追逐、奔跑,放飞童年吧!

2.在《动员会进行曲》的音乐声中踏步离开教室。

 

第三课“告别”与”惊愕”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义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能体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

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强弱的特色。

教学准备:

电子琴、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交响曲《惊愕》和《告别》,学习力度术语和记号。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听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和《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的片段时,能初步感受到义响乐的表现力。

2、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了解音乐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通过聆听作品选段,能体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验音乐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音乐,熟悉并记住主题旋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用具:

电子琴、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故事导入: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

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的宫廷乐长。

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进。

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

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

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

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

全体人员返回宫廷。

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师:

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

为什么?

2、请同学们交流师:

没错,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乐曲的主题。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

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学生反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渐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

后来这位音乐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

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

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

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

第一乐章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

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参与表现:

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5、了解力度术语

三、拓展延伸:

1.海顿用轻快的节奏,娓娓动听的旋律,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意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妙和夜晚。

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2.分组讨论

3.分组展示

4.师生共同评价,评选优秀作品,全班一起唱一唱。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

让我们翻开书来了解作曲家海顿。

原来这个有趣的作曲家名字叫海顿。

好的,今天回家,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一下海顿的生平。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哼唱音乐主题,以各种方式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并结合“音乐家小档案”对全课进行总结复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2、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片段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听赏《小夜曲》了解四重奏。

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音乐,弦乐四重奏。

教学用具:

钢琴、电脑、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师:

上节课,我们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好吗?

好,请每组同学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每组同学都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师总结:

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师:

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

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

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小夜曲:

小夜曲来源与游呤诗人夜晚唱的一种爱情歌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师:

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

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在里面呢?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

四、课堂总结:

师:

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希望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课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我的家乡日喀则》的二部合唱,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积极参与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们交流.

3、熟悉藏族音乐,并能运用亲切奔放的情绪延长《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跟唱《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

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奖品课件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学会《我的家乡日喀则》的二部合唱,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欣赏歌曲《拉萨谣》,能积极参与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们交流.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

教学准备:

钢琴奖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看藏饰店看课件中出现的藏饰店,里面有哪些饰品?

(藏刀羊角等)

2、学藏语师:

”呀配徐点家”表示欢迎光临的意思“贡卡姆莎”表示你好的意思“扎西得勒”表示祝你吉祥如意的意思“亚布都”表示真棒的意思“突及切”表示谢谢

3走进西藏师:

你们看。

老师身上带的是什么?

哈达(老师引导看课件)

二、藏族的歌与舞

1、老师范跳师: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老师今天表演两段舞蹈给你们看看,好不好?

请你们看看这两段舞蹈各有什么特点?

“弦子”与”踢踏”

2听辩旋律,选择舞蹈类型师:

听听下面的四句旋律,说说哪两句适合弦子?

哪两句适合踢踏?

(歌曲中的四句旋律)

3学跳弦子与踢踏

4听赏歌曲师:

优美的舞蹈要配上动听的歌才能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听.

5介绍日喀则

6学唱歌曲分合唱与齐唱两部分教学

7歌舞结合

三、整体表现

请一部分学生唱歌,请另外的学生表演舞蹈或者分组讨论表现方案,再分组表演.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阿坝夜会》,听赏并跟唱歌曲《卓玛》。

教学目标:

熟悉藏族音乐,并能运用亲切奔放的情绪延长《卓玛》.

教学重点:

跟唱《卓玛》。

教学难点:

学唱《卓玛》

教学准备:

钢琴奖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的家乡日喀则》

师: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你们还记得吗?

谁来上台来大声演唱给大家听?

1.自由表演

2.相互评价

二、听一听藏族的歌

师:

上节课,你们知道藏族的歌好听又有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藏歌

1、播放音乐(播放钢琴独奏《阿坝夜会》和女声独唱《》卓玛)

2、再听《卓玛》

三学习《卓玛》

师:

下面我们随音乐哼唱旋律,再用lu唱一遍师:

今天,我要请一些同学上来自己发出声音,让小朋友来猜一猜。

1、请同学上台演唱

2、单独唱

3、分角色演唱

四、学习舞蹈动作,参与表现

1.随乐演唱歌词,加入简单的点踏步参与表现。

2.精选藏族舞的基本舞步,学生模仿学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舞步进行组合编创。

4.小组展示编创成果,相互学习,相互评价。

五、表扬和奖励

 

第五课雨中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有力度对比的声音演唱《大雨和小雨》,能一边演唱《踩雨》,一边用声势节奏参与表现,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在声音表现的活动中,创造性地用身边的声音材料或打击乐器表现大自然中风雨雷电的声响。

4、知道四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能在《练一练》音乐活动中巩固四拍子的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奖品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明亮、自然且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体验乐曲的情境,感受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雨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钢琴奖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唱《春雨蒙蒙》导入: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雨也似乎是禁不住绿色的呼唤,“沙-沙-沙”的飘了下来,小草们把双手举得老高,迎接他的洗礼。

听《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

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

你能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