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58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C:

12H:

1O:

16Fe:

56Cl:

35.5Ca:

40Na:

23Co:

59N:

14Al:

27Zn:

65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发光B.蜡烛燃烧C.金属生锈D.动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A、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C、金属生锈是铁与空气是的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错误;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点睛】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判断的唯一标准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2.2018年春节扬州市主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燃放的主要成是黑火药,黑火

药爆炸的化学反应程式为2KNO3+S+3C点燃X+N2↑+3CO2↑,据此可推测X是

A.K2SO4B.K2SO3C.K2SD.SO2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反应前钾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6个、硫原子1个、碳原子3个,反应后,已知物质中氮原子有2个、碳原子有3个,氧原子有6个,故X中含有2个钾原子和1个硫原子,化学式为K2S,故选C。

【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D.溶液都是无色的

【答案】B

【解析】A、溶液是指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其它的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必须是混合物,故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去除油污,正确;

C、豆浆、牛奶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

故选B。

【点睛】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溶液可能是无色的,也可能是有颜色的,但溶液一定是透明的;

4.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加粉末药品B.

读液体体积

C.

测定溶液pH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

C.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A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故选A。

6.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享单车的推广可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

B.常用“加铁酱油”有助于预防缺佝偻病

C.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D.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

【答案】B

........................

B、缺铁易引起贫血,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错误;

C、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故进入时要做灯火实验,正确;

D、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正确。

故选B。

7.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制得纳米纸,再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制得一种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萘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2D.萘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0︰9

【答案】B

【解析】A、根据题意,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制得纳米纸,再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制得一种试纸,该试纸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

B、.萘胺中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10

)=120:

9:

14,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C、二氧化钛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错误;

D、萘胺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0:

9=40:

3,错误。

故选B。

8.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酒精着火点比机制炭高

B.用炭灰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提供热量,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A

【解析】A、用固体酒精引燃机制炭,说明固体酒精的着火点比机制炭的着火点低,错误;

B、炭灰盖在燃着的木炭上,可以将木炭和氧气隔绝,故木炭熄灭,故正确;

C、固体酒精燃烧使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木炭才能燃烧,正确;

D、将机制炭制成空心可以大大的增加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充分,正确。

故选A。

9.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容易被腐蚀

C.自然界中,银、金、铜、铁主要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D.验证金属活动性时,用铁、铜、银三种金属和稀盐酸不能证明Fe>Cu>Ag

【答案】C

【解析】A、金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氧气中加热不与氧气反应,故有真金不怕火炼的说法,正确;

B、铁的化学性比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金、银、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正确;

C、自然界中金、银大多以单质态存在,而铜和铁大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和银都在氢的后面,都不与盐酸反应,故不能用盐酸验证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正确。

故选C。

10.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各原子的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S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各原子的原子核外都有3个电子层,正确;

B、Na+的的核外电子数是10,Mg2+的核外电子数也是10,正确;

C、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去,在化合物中显+1价,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2个电子,化合物在显-2价,故形成的化学式为Na2S,错误;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正确。

故选C。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降水一定是酸雨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pH值小于5.6的雨水叫酸雨,错误;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错误。

故选C。

12.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

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

224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A、图中乙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是单质,错误;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60:

224,正确;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C。

13.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

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

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答案】B

【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挂;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

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

14.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称取7.5g氯化钠B.乙图表示量取42.5mL水

C.丙图表示溶解氯化钠D.丁图表示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42.5mL水,应属于量筒,不能属于烧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剂瓶中转移溶液时,瓶塞要倒放,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5.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

下列小明的观点正确的是

A.若X为金属铜,则Y是氢气B.若X为铁,则盐是Fe2(SO4)3

C.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D.若Y为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B、铁与硫酸反应置换氢气的时候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和氢气,错误;

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

D、酸与碱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都生成盐和水,故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硝酸铵B.浓硫酸C.生石灰D.氯化钠

【答案】BC

【解析】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饱和石灰水溶液的温度升高,有晶体析出;

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错误;

B、浓硫酸溶液水温度升高,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错误。

故选BC。

17.如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答案】D

【解析】A、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在相同的温度下才能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错误;

B、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错误;

C、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含义是将40g乙物质溶于100g的水中,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则50g的乙物质在该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需要水的质量大于100g,故形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大于150g,错误;

D、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30g,则水的质量为100g,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50g,故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正确。

故选D。

1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B

【解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变化不大,故可以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提纯硝酸钾,正确;

B、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可以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二氧化碳,而后通入浓硫酸中除去水分,正确;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故该方法消耗了氧化钙不能除去碳酸钙,错误;

D、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不能除去稀硫酸,错误。

故选AB。

1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溶液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B.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的氢气与反应时间关系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B

【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开始时溶液中的pH大于7,反应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小于7,错误;

B、铝比锌活泼,故铝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比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快,等质量的铝和锌与稀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多,故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刚开始时,没有氧气生成,错误;

D、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时,反应后有固体铁生成,故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变为0,错误。

故选B。

20.已知Co有三种氧化物:

CoO、Co2O3、Co3O4。

9.30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生成水和8.30g氧化物A;继续加热A至1000℃时,剩余固体为7.50g氧化物B。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三种氧化物中Co3O4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B.氧化物A的化学式为CoO

C.氧化物B的化学式为CoOD.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是氧元素质量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Co的三种氧化物申Co2O3的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错误,B、假设氧化物A的化学式为CoO,那么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Co(OH)2=CoO+H2O,则根据方程式中Co(OH)2与CoO的质量关系为93:

75,故9.3gCo(OH)2可生成7.5g的CoO,所以氧化物B的化学式为CoO,,故C正确,B错误,D、A到B的过程中,是失去水的过程,故损失的是氧和氢元素质量,错误,故选C

考点:

元素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氢气分子_____;②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③铜原子_________;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请用下列字母序号填空:

a.CO2b.NaClc.N2d.Fe2O3

①铁锈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②干冰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_;

③常用作厨房调味剂的是___________;④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_。

(3)世界千变万化,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生石灰变成熟石灰___________;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

③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④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

【答案】

(1).H2

(2).CO32-(3).Cu(4).

(5).d(6).a(7).b(8).c(9).CaO+H2O=Ca(OH)2(10).【答题空10】4Fe+3O2

Fe3O4(11).CuSO4+2NaOH=Cu(OH)2↓+Na2SO4(12).Al(OH)3+3HCl=AlCl3+3H2O

【解析】

(1)①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右下角的数字组合来表示,若要表示多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数字是1时可以省略不写,氢气分子表示为H2;

②离子是用原子或原子团和右上角的数字加正负号来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字是1时可以省略不写,碳酸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O32-;

③原子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铜原子表示为Cu;

④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2

;

(2)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故填d;

②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故填a;

③常用作厨房调味剂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填b;

④常用作食品保护气是氮气,化学式为N2,故填c;

(3)①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

3Fe+2O2点燃Fe3O4;

③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④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是用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22.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饮用酸、碱性过强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常用________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2)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的物质是______,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方法______。

(3)实验室用“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证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4)自来水的生产通常采用沉淀、过滤、__________、杀菌消毒等净化措施。

【答案】

(1).pH试纸

(2).肥皂水(3).煮沸(4).氢元素、氧元素(5).吸附

【解析】

(1)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来测定;

(2)常用肥皂水检验水的硬度,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反之为硬水;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自来水的生产通常采用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措施。

23.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想用7.3%的稀盐酸来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老师指导下,甲同学取了20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下图)。

请回答:

﹙1﹚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2﹚甲同学要计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

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

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

(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Na+、H+(3).稀盐酸的密度(4).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1)由图可知,a点时溶液的pH值为7,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盐酸,故含有的阳离子是Na+、H+;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用溶质质量来计算的,要求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必须要计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故要知道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已经知道消耗稀盐酸的体积和质量分数,故还需要稀盐酸的密度才能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氢氧化钠的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3)既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又可以用于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__________(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NH3B.H2C.O2D.CO2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

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6)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下列反应适用于该装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和稀盐酸②粉末状碳酸钠固体和稀硫酸③锌粒与稀硫酸④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

(7)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室制取CO2装置,该装置是否具有图一装置的相同的功能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

(1).分液漏斗

(2).2KMnO4加热KMnO4+MnO2+O2↑(3).BD(4).CaCO3+2HCl=CaCl2+H2O+CO2↑(5).CD(6).CO(一氧化碳)(7).关闭甲,打开乙(8).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9).①③(10).是

【解析】

(1)①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A装置的试管口有棉花,该装置制取氧气是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加热KMnO4+MnO2+O2↑;

(3)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可以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组合为B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4)F装置是经过浓硫酸干燥后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