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9303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优化卷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

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下列对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温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难以形容的东西。

B.它显示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C.它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

D.它源自中国人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答案】B(原文第一段表述为“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是外国人的一种误解,不是作者的观点。

2.下列对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生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所以那些受过理性教育的外国人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

和使用反而行不通。

B.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的,用具有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

得多。

C.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因为中国人的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

慧那样僵硬、刻板。

D.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

人情感的特征。

【答案】C(原文表述为“缺乏精确的习惯”,选项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偷换概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它可能表现为一种缺陷。

B.中国人的生活是一种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情感的生活,不是来源于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生活。

C.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D.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答案】C(A项“表现为一种缺陷”是误认,非作者观点。

B项见原文第二段,指出中国人的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与选项正好矛盾。

D项以偏概全,应为“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不是全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

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

“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

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

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

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调太平路芜湖县尹。

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

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

改武冈县尹。

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

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

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

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

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

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

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

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

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

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

欧阳玄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属:

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乖:

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

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 

喻:

打比方

4.D(“喻”应释为“使……明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5.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

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

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

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

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6.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5分)

(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

(采分点:

“讫”“亟”“所之”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5分)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

“更张”、“事有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应调整语序、“隐”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是浏阳人。

他的祖先居住在庐陵,与文忠公欧阳修出于同一宗。

到他的曾祖父欧阳新时才迁居到浏阳,所以他是浏阳人。

欧阳玄幼年聪慧,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

八岁能背诵,才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就知道如何写文章。

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告诉张贯之说:

“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以文章为天下之冠,有担负朝廷重任的才能。

”说完就离开了,(张贯之)急忙追出与他讲话,已不知道士的去向。

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份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

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

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

成年后,闭门读书几年,人们见不到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对伊、洛学派的本末,尤其淹博贯通。

延祐二年(1315),朝廷开科举选拔人才,欧阳玄考中进士,授职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调遣为太平路芜湖县尹。

县里有很多不易判明的案件,长时间不能判决,欧阳玄审察案件的实情缘由,一一做了裁决。

豪门大族不合法度,残害他们役使的奴仆,欧阳玄判决让奴仆赎身为平民。

赋税征发都很适时,教育感化的政策得到普遍推行。

又调任武冈县尹。

县里管辖溪洞,少数民族错杂居住,抚育爱护稍有不一致,就会兴兵作乱。

欧阳玄到任一个多月,赤水、大清两洞聚众械斗,官府管事的人相顾失色,没有什么办法。

欧阳玄独自一人骑马让两个人跟从他,直接到达械斗的地方劝戒他们。

到了地方,就看到死伤的人到处都是,械斗还没停止。

械斗的人熟知欧阳玄的大名,放下兵器,排列在马前跪拜,说:

“我们这些人不是不害怕法度,因为一件事向县里告状,县官不认为有理,反而用徭役赋税搜刮民财,事情不能忍受,于是因激愤而决心走上这条死路。

没料到烦劳您亲自前来。

”欧阳玄拿祸福的道理来开导,回去替他们办理他们的案件,械斗的人终于安定下来。

致和元年,升迁为翰林待制,兼任国史院编修官。

第二年,刚刚设置了奎章阁学士院,又设置艺文监隶,都挑选清廉有声望的官吏来任职,文宗亲自任命欧阳玄为艺文少监。

至正三年,皇帝下令修编辽、金、宋三史,召命欧阳玄为总裁官,欧阳玄亲自定出例子,使编撰的人有依据。

史官中有愤愤不平为显露才能使评论不公正的人,欧阳玄不用口舌争辩,等到他呈上文告,就拿笔易改文字。

到了论、赞、表、奏这些篇章,就都由欧阳玄编写。

至正五年,皇帝因为欧阳玄在几个朝代作官,并且有修编三史的功劳,命令丞相,越级授予他爵位秩禄,于是打算授予翰林学士承旨一职。

至正十七年春天,欧阳玄想还乡,皇帝不答应。

欧阳玄长时间生病,不能走路。

这年十二月戊戌日,在崇教里的寓舍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皇帝赏赐的钱十分丰厚,追封楚国公,谥号为“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8.“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这里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请简要分析。

8.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

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思念之情。

9.“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6分)

9.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

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

仍不具体。

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耕农亩(或:

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任选一题,每句1分,共6分)

(1)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轲《孟子》)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③,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④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2)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

(1)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哀民生之多艰

③挟飞仙以遨游

④欲辨已忘言。

⑤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谈笑有鸿儒

(2)①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一尊还酹江月。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

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

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

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

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

接着,他开始踱步。

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

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

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

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

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

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

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

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

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

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

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

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

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

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

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

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

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

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

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

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

你们过来!

我命令你们过来。

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

爹低声说:

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

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

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

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

沉了。

似乎在念咒语。

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

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

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

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

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

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

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1)(5分)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

(B项理解错误。

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做了自己的船。

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

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

(2分)①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

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

(4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

请概括说明。

(3)(6分)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

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使小说的意蕴更为丰富。

(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4)(8分)

观点一:

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②小说的故事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

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

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

(观点明确,给2分;

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力学之父”钱伟长

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

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钱穆,著名学者)的接济才得以继续上学,因此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

除了白天抓紧时间学习之外,每天晚上学校熄灯以后,他还总要再自学两三个小时。

钱伟长此后伴随一生的“开夜车”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原本是要学习历史或者文学,因为这两科他的考分都是满分。

钱伟长入学清华大学第二天,“九·

一八事变”爆发。

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

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竟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

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也在其中。

晚年他回忆,当自己从广播中听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是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打也是失败的论调时,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物理系,要造飞机大炮。

已经到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穆并不赞同他的选择,建议他还是继续家学渊源的历史学。

钱伟长去找史学大家顾颉刚。

顾颉刚满口赞成:

“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

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

”钱穆便不再反对。

为了说服吴有训,他那段时间每天都去吴的办公室软磨硬泡。

吴早上八点到办公室,他六点半就等在门口。

最后,吴有训被他的热情感动,决定让钱伟长先到物理系学一年,期末考试物理和高等数学成绩达到70分才可以继续学下去。

这个没有难倒钱伟长。

刻苦学习本来就是他的习惯,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钱伟长已经成为物理系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吴有训也非常器重他,还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参与了这个规划制定。

钱伟长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秉着在当时“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的原则,提出五项科学计划:

原子能、航天导弹,还有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

这个计划遭到了数学、物理等多个基础学科约400来名知名学者的反对。

但钱伟长坚持己见,并最终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国家的需要是钱伟长弃文从理的原因,也是他留洋求学的初衷。

1940年1月,他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

出发前,四叔钱穆特地从苏州赶到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钱穆,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后来回忆说,当时大家在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着钱伟长,入校第一天他就定下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