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391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9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苇子沟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施工作业规程Word下载.docx

第七节排水系统24

第八节运输系统25

第九节通讯信号、照明、电视及瓦斯监控系统29

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29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30

第一节施工准备30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31

第三节顶板管理35

第四节凿岩爆破36

第五节机电管理41

第六节运输管理42

第七节复道安全事项45

第八节起吊重物安全注意事项47

第九节其它48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掘进的巷道名称为回风井井筒开凿。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

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该矿井通风系统。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回风井井筒设计长度556m。

服务年限:

同矿井服务年限。

四、其他

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用于回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的掘砌施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掘进巷道设计图纸

苇子沟煤矿回风井井筒开凿平、剖、断面图,图号SGK1731-118-1。

二、其余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

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4、《简明建井工程手册》;

5、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井田概况及地质水文情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中煤能源新疆鸿新煤业有限公司苇子沟煤矿位于呼图壁县城西南55km处的天山北麓苇子沟,行政区划属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和南山牧场管辖。

省道S101线贯穿井田北侧,向东可经硫磺沟至乌鲁木齐市,路程98km;

向西经雀儿沟镇向北43km到大丰镇,在大丰镇与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和北疆铁路相连,距呼图壁县城95km,同时与国道312线连接;

向东经石门子距呼图壁70km,矿区与外部交通条件较为方便。

地理座标极值为东经86°

34′50″~86°

40′00″,北纬43°

44′00″~43°

47′40″,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86°

38′00″,北纬43°

46′30″;

矿区南部勘查区南北长1.40~5.55km,东西宽2.60~5.60km,呈“T”字型;

北部新增后备资源勘查区南北长1.20~2.57km,东西宽1.30~6.90km,呈“┏”字型;

中煤能源新疆鸿新煤业有限公司苇子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Mt/a。

斜井开拓,设一个工业广场及主、副、风三个斜井井筒。

第二节地质水文

一、井田地质

1.地层

1.1根据《新疆呼图壁县苇子沟煤矿勘探报告》风井井筒区域内钻孔资料,地层井田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ZK205钻孔揭露到基底地层石炭系中统前峡组(C2qx)。

现由老到新将各地层单元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1.1.1石炭系中统前峡组(C2qx)

地表未见出露。

为井田见到的最老地层,是中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基底。

ZK205钻孔只揭露了56.06m,岩性为一套浅海一滨海相沉积的灰色、灰褐色、紫红色凝灰质泥岩和灰绿色凝灰岩;

区域厚度大于1000m。

1.1.2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

出露于井田南侧沟谷中,仅有1km2的地表露头。

ZK205钻孔揭穿了全层,厚度554.76m,岩性为深灰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夹粗、中、细粒砂岩,含植物化石碎屑与碎片。

其底部为灰白色砂砾岩,粒径2~10mm,砾石次棱角状,分选性差,夹炭化植物碎屑。

与下伏石炭系中统前峡组(C2qx)不整合接触。

为一套不含煤的湖相沉积地层。

1.1.3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

出露于井田南部,为含煤岩组。

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

为一套湖相、河流相含煤碎屑岩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灰白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泥岩及炭质泥岩薄层,煤层、煤线,含大量的植物叶片碎片化石。

地层总厚265.37~422.61m,平均厚度为324.65m。

厚度变化不大,由南向北逐渐变厚。

与下伏三工河组呈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及含煤性,将该组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各段特征如下:

1.1.3.1西山窑组下段(J2x1)

在井田南侧呈带状出露,煤层地表露头在井田南边界线以外,浅部煤层均发生自燃,呈条带状沿煤层走向形成砖红色、黑褐色烧变岩。

由4~5个湖滨相、湖滨三角洲相、河流相、覆水沼泽相的含煤碎屑沉积旋回组成。

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煤层互层夹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

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和微波状层理,含大量植物叶片、茎干碎片化石。

砂岩层见有不规则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和小型楔状交错层理,分选、磨圆中等偏好,钙质胶结为主。

该段地层与上伏西山窑组上段(J2x2)地层为整合接触。

1.1.3.2西山窑组上段(J2x2)

分布于西山窑组下段之上,为不含煤地层,出露于井田中部,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由6~7个湖滨三角洲相至浅湖相的沉积旋回组成,岩性主要为灰白色、黄绿色中-粗砂岩、砂砾岩、细砂岩与浅灰色、灰黄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泥岩、炭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中见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含植物叶片、茎干碎片化石;

中-粗砂岩中,发育不规则状平行层理和小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

地层厚度120.88~290.81m,平均为185.34m,该段顶部有冲刷剥蚀现象。

2.井田构造

井田内地表未见断裂构造,井田含煤地层为总体上为构造简单的单斜带。

地层近东西走向,倾向0°

~15°

,倾角10°

~26°

井田西部和南部产状平缓,向东北部逐渐变陡。

经二维地震勘探,井田内经过DF2断(层),并根据有关规范对该断层进行了评级:

DF2断层:

正断层,由XH2009-400、XH2009-450、XH2009-500线及XH2009-L200、XH2009-L300线控制,断层产状315°

~338°

∠68°

~72°

,落差为0~20m。

区内延伸长度约1980m。

此断层经评级为较可靠断层。

3.瓦斯、地温

摘自《新疆呼图壁县苇子沟煤矿勘探报告》

3.1瓦斯

2009年10月鉴定后出示的《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鉴(测)定报告书》中,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3.33m3/t,绝对涌出量0.66m3/min;

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3.49m3/t,绝对涌出量0.69m3/min;

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瓦斯含量一般在0.02%~0.1%之间,将该矿井确定为低瓦斯矿井。

3.2地温

对钻孔资料显示,未发现高温异常,平均地温梯度为1.71℃/百米,地温正常。

未发现异常高温地层,本勘探区属地温正常区,无地热灾害。

4.煤尘爆炸性

矿井煤尘除引起职业性疾病外,更大的危害在于会引起燃烧和爆炸,是矿井生产的巨大隐患。

本次工作中采集了B5、B6、B7、B8煤层的煤尘爆炸样,各煤层煤粉的火焰长度在208.5~>334.06mm间,扑灭火焰所需的岩粉量均为53%~69.83%,试验结果煤尘均具有爆炸性。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安全工作。

5.煤的自燃倾向

在本次工作中对各煤层做了燃点测试,根据每克干煤在常温(30℃)、常压下吸氧量作为分类的指标,确定煤的自燃倾向。

很据煤的着火试验数据表明,各煤层的吸氧量相差不大,平均值在0.52~0.62cm3/g,根据国标GB/T20104-2006《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各煤层均属Ⅱ级自燃倾向煤,均为易自燃性煤。

二、水文地质

1、含水层

(1)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孔隙潜水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从井田穿过的苇子沟河床及两岸,由冲洪积砾石、卵石、砂砾组成,分选性差。

地下水以孔隙潜水的形式赋存于冲洪积层中,主要接受溪流、河水的渗漏补给,次为大气降水(雪融水)的补给。

分布面积小,呈条带状沿河流分布,宽度、厚度仅数米,虽富水性强,但因分布面积有限,厚度较小,储水量较小。

根据已掌握的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将该层定为孔隙潜水含水层。

(2)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在井田中偏南部,平行不整合于西山窑组地层之上,由厚层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相对较薄的砾岩、粗砂岩及中砂岩组成。

据钻孔揭露到此层的情况,层厚0.00~378.65m。

据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的结果,此地层岩石较完整,裂隙不发育,泥浆消耗量不大,孔中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

根据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结果,该层不受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影响。

(3)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上段含水段

据井田内各钻孔钻探资料,地层岩性主要由砾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厚度113.69~300.25m。

该段上部主要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砂岩、砾岩透镜体,为相对隔水层。

含水层主要由其底板粗砂岩、砂砾岩组成,含水层在沿地层走向、倾向方向变化大,该含水层钻孔揭露厚度13.80~75.20m,平均厚度40.27m,为孔隙式胶结,透水性较好;

为矿坑间接充水含水层。

(4)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含水段

地层岩性主要由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厚度69.90~202.79m。

含水层与隔水层以互层的形式组成。

其中隔水层岩性主要以泥岩、粉砂岩为主,而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粗砂岩、砂砾岩为主。

地层向北缓倾,倾角15°

左右。

矿区内共控制了6层煤,分别为B5、B6、B6下、B7、B8上、B8。

此层为直接充水含水段。

现将其划分为5个含水层和5个隔水层,分别叙述如下:

A含水层:

从西山窑下段顶部泥岩底板到B5煤层顶板泥岩,岩性主要为粗砂岩、砂砾岩、细砂岩,孔隙式胶结,少量泥质填隙透水性较好。

该含水层沿其倾向、走向变化较大,钻孔揭露厚度2.25~18.65m。

B含水层:

从B5煤层底板泥岩到B6煤层顶板泥岩,岩性主要为粗砂岩、中砂岩,孔隙式胶结,少量泥质填隙,透水性较好,该含水层沿其倾向、走向变化较大,部分钻孔相变为粉砂岩、泥岩隔水层,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0.00~22.65m。

C含水层:

从B6煤层底板泥岩到B7煤层顶板泥岩,岩性以细砂岩、粗砂岩,透水性较好,该含水层在勘查区内相变严重,勘查区内共有25个钻孔揭穿该含水层,其中18个钻孔中相变为泥岩、粉砂岩隔水层,含水层呈透镜体状,钻孔揭露厚度0.00~16.69m。

D含水层:

从B7煤层底板泥岩到B8煤层顶板泥岩,岩性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孔隙式胶结透水性较好,钻孔揭露厚度0.00~18.84m,分布较稳定。

E含水层:

从B8煤层底板泥岩到三工河组顶板泥岩,岩性以粗砂岩、砾岩为主,孔隙式胶结,透水性好,勘查区内共有16个钻孔完全揭穿该含水层,该含水层勘查区内分布稳定,钻孔揭露厚度12.84~44.58m。

(5)下侏罗统三工河含水岩组

整合于西山窑组地层之下。

根据ZK205揭露情况,该岩组层厚570.04m,该岩组中含水层以细砂岩、砾岩为主,隔水层岩性以粉砂质泥岩为主。

其顶部粉砂质泥岩厚63.30m,由于此层位于西山窑组地层之下,对井筒施工不受影响。

2、小窑采空区

现苇子沟煤矿西边有106团2号井,南边有原兴隆煤矿,东边为西沟煤矿。

这些煤矿均开采5号煤、6号煤、7号煤、8号煤,其巷道、采区及积水情况无详细测绘资料。

小窑水对井筒施工无影响。

3、矿井涌水量预计

兴隆煤矿生产井现开采的煤层为B6、B7、B8煤层,现开采水平为+1552m,井田年生产能力30万吨,开采坑道系统面积517762.5m2,引用半径r1为406m,水位降落值S1为65m。

据2010年对苇子沟兴隆煤矿主平硐排水量的观测资料显示,矿井最大排水量为1680m3/d,一般排水量960m3/d。

4、井筒风化基岩段涌水量预计

风化基岩段以泥岩、粉砂岩为主,无主要含水岩层,但施工过程中严格坚持“预测预报、先探后掘”制度。

附图:

苇子沟煤矿回风井井筒地质预想剖面图(图1)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回风井井筒中心坐标:

X=4846530.741m,Y=29469680.231m,Z=+1551.660m,井筒方位角为264°

00′00″。

回风井井筒全长556m,平硐段30m,斜巷段526m,倾角为-16°

表土段施工完毕后,进入风化基岩段施工。

风化基岩段斜长50m(预计),荒宽6.4m,荒高5.8m,荒断面积33.2m2;

采用钢筋砼支护,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支护厚度500mm。

片石砂浆铺底厚度600mm。

附:

巷道平面图(图2)巷道剖面图(图3)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施工断面

宽度m

高度m

断面积m2

1-1

5.4

6.4

4.7

5.8

22.3

33.2

巷道断面(图4)

二、支护方式

(一)临时支护

风化基岩段施工采用前探梁做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选用Ⅰ11#工字钢制作,每根长不小于4m,前探梁后端钻孔,用钢丝绳固定在后方棚梁或锚杆上,防止前探梁下滑。

前探梁布置3根,采用U29型钢棚为初期支护时自巷中向两边按1000mm的间距布置,每根前探梁用3付挂钩固定,挂钩用φ25圆钢加工,挂钩挂在后方支设好的棚梁U型槽内,挂钩使用时隔棚吊挂;

采用锚网喷初期支护时自巷中向两边按800mm的间距布置,前探梁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吊环形式为上圆下方型,每根前探梁使用吊环不少于2个,吊环螺母必须和锚杆配套,吊环必须上满丝且至少露丝2~3丝。

吊环的方向要具有可调性。

每次爆破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作业人员站在支护完好的顶板下,找净顶板及迎头的浮矸活石,铺设好金属网并连接好,连网时注意顶板危岩浮矸活石,然后向前串移前探梁,前探梁吊环后用方木及木楔接顶牢固,每次移前探梁,要首先检查吊环等情况。

当施工躲避硐室、施工过程中出现巷道成型差无法使用前探梁时采用加打超前锚杆或增设点柱方式进行临时支护。

前探梁至迎头最大控顶距不大于300mm,炮前锚杆至迎头最大空顶、空帮距不大于一排锚杆排距,炮后锚杆至迎头最大空顶、空帮距不大于一排锚杆排距+循环进尺;

炮前U29钢棚至迎头最大空顶、空帮距不大于一架棚距离,炮后U29钢棚至迎头最大空顶、空帮距不大于一架棚距+循环进尺

前探梁临时支护平面图(图5)。

(二)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采用φ25钢筋,间距300mm布置一根,钢筋长度2500mm。

每次工作面打眼前按轮廓线用风钻按300mm间距将孔打出,眼深2000mm,然后将加工好的钢筋顶入孔内,外露部分与后面U29钢棚连接,在井筒周圈形成超前支护帷幕。

超前支护示意图(图6)。

(三)初期支护

(1)金属拱形支架初期支护

岩石破碎时采用U29型钢棚+背板+金属网+喷砼作为初期支护,一掘一架棚,棚距0.6m。

U29型钢棚断面图(图7)

(2)锚网喷初期支护

岩石较稳定时采用一掘一锚网,两掘一喷初期支护,锚杆采用φ20×

2200mm树脂锚杆,锚深2100mm,间排距800×

800mm,钢筋网采用φ6.5mm钢筋制成,网孔100x100mm,喷砼支护厚度50mm。

(四)永久支护

风化基岩段永久支护采用钢筋砼,支护厚度500mm,巷道墙部及拱部受力筋采用Φ25mm的II级钢筋,竖筋和环筋间排距均为250×

25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砌碹厚度为500mm,砌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巷道底部采用片石混凝土砌筑,砌筑厚度为600mm片石砂浆铺底,厚度600mm。

(五)工程质量规定

1、掘进规格偏差

(1)井巷掘进坡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

±

1‰;

优良:

0.5‰。

(2)井巷掘进宽度中线至任一帮距离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50~+200㎜;

0~+200㎜。

(3)井巷掘进高度腰线至顶、底板距离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2、井巷模板组装规格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宽度:

中线至两帮模板的距离:

+10~+40㎜;

+10~+30㎜。

(2)高度:

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3、井巷模板组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基础深度:

-30~+100㎜;

(2)轴线位移:

≤5㎜;

(3)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

(4)模板接茬平整度:

≤15㎜。

4、可缩性U型钢支架架设的允许偏差

(1)搭接长度:

-30㎜;

(2)卡缆螺栓扭矩:

≤5%;

(3)支架间距:

50㎜;

(4)支架梁扭距(限值)≤80;

(5)卡缆间距:

20㎜;

(6)底梁深度:

-20㎜。

5、井巷混凝土支护工程的规格偏差

(1)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0~+50㎜;

0~+30㎜。

(2)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6、文明施工标准

(1)、工作面后无浮矸、杂物,风水绳盘放整齐。

(2)、材料存放长度不得大于100m,物料或配件必须分类、分规格码放排列整齐,且排列成一条直线,并挂牌管理。

挂牌位置位于物料或配件的正上方,距底板1.8m,且排列成一条直线。

标志牌要标明物料配件的名称和规格。

(3)、迎头物料应存放在工作地点后100m范围内,且必须分类、分规格靠帮码放整齐,成一条直线。

(4)、开关、综保排列整齐,并上架,且有完好标志牌,工具(或闲置的工具及设备)用完后集中地点存放整齐。

(5)、各种物料牌板悬挂整齐,位置适中,固定牢靠,记录明确,并保持牌板清洁无灰尘。

(6)、五图一表牌板必须悬挂在巷道行人侧底板无物料、设备及淤泥的便于观看处,

其余未尽项目执行MT5009—9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第四章风化基岩段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风化基岩段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挖掘,25#U型钢初期支护,一掘一架棚,金属支架间距0.6m,掘支3~6m后及时进行砌碹施工。

当迎头基岩较硬风镐及挖掘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采用爆破的方式进行掘进。

迎头掘进施工中炮眼深度不得超过1.4米,装药量掏槽及底眼不得超过300g/,周边眼及辅助眼不得超过200g/孔,周边眼间距不超过350mm,辅助眼距不得超过700mm,循环进尺控制在1.2m,掘进完毕后,立即架设金属棚。

第二节施工工艺

一、凿岩方式

回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挖掘,迎头基岩较硬风镐及挖掘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采用湿式钻眼爆法破岩。

采用YT-27型风钻打眼,安注锚杆时使用MQT-85型锚杆钻机,风源来自地面移动压风机。

二、爆破作业

1、掏槽方式为楔式掏槽法。

2、炸药、雷管

使用煤矿许用炸药,炸药等级不低于2级,1-5段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最后一段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毫秒,电雷管必须编号。

(3)装药结构

正向装药结构。

4(4)起爆方式

起爆使用MFB-200型发爆器全断面一次起爆,联线方式为串联。

附图8:

回风井井筒风化基岩段爆破图表

三、装、运岩方式

掘进工作面使用挖掘机出矸,放炮后矸石用挖掘机装入6m3箕斗,提升出井经卸载架卸载后,由装载机配合12t自卸汽车排至业主指定场地。

四、U型棚架设

1、架棚

钢棚采取U29型支架,棚间距为600㎜(中对中),接茬搭接长度500㎜,每个搭接部位采用3付U型卡配以M24㎜螺栓固定。

工作面爆破后,对顶板进行敲帮问顶,然后挂上前探梁,量好尺寸后用木楔楔紧。

前探梁由3根4米的11号工字钢加工制作,每根前探梁使用三个ф22的挂钩并配以木楔生根固定,卡子隔梁悬挂;

前探梁固定好以后,即可在前探梁上安放拱形梁,将支架找正,安上撑杆或拉板,并背好水泥背板,水泥背板花背。

下部矸石出完后,将棚腿可直接栽入腿窝,按设计搭接长度进行搭接,安上卡子,拧紧螺母,扶正并临时固定。

全面检查支架架设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后,用专用扳手逐个拧紧螺母并达到设计规定的扭矩值,而后背水泥背板,背板与岩帮须充填密实。

2、背水泥背板

水泥背板花背,拱顶的水泥背板可直接铺设在金属棚上,肩窝向下的水泥背板为防止下滑,可采用10#铁丝将水泥背板绑扎固定在金属棚上。

五、锚网支护

1、铺金属网、打锚杆眼

打眼前,首先按照中、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

打眼前要先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找掉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铺设金属网,金属网要横平竖直,紧贴岩面,网与网之间压岔搭接,搭接长度为100mm,相邻两块网之间要用14#铁丝连接,连接点要均匀布置,间距200mm。

锚杆穿过金属网网格布设,确保锚杆托盘压网,锚杆眼位误差不得超过±

100mm,眼向误差不得大于15°

锚杆眼打好后,应将眼内的岩粉、积水清理干净。

打眼的顺序,应按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

2、安装锚杆

安装前,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

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把2块树脂锚固剂送入眼底,把锚杆套上托盘插入锚杆眼内,使锚杆顶住树脂锚固剂,用带有专用套筒的风动锚杆钻机卡住螺帽,然后开动锚杆钻机,对锚固剂进行充分搅拌,搅拌的速度是先慢后快,搅拌时间25~45秒,直至锚杆达到设计深度,再停留15秒,方可撤去锚杆钻机,给锚杆施加一定的预紧力,拧紧力矩不小于120N·

m。

为确保锚杆角度,正顶锚杆用锚杆钻机打眼,其它部位用风钻打,眼孔与巷道轮廓线或岩石层里面的夹角不得小于75°

,锚杆的托盘应紧贴岩面,锚杆锚固力不得小于60KN。

锚杆支护后要进行喷浆支护,喷厚以盖住金属网30-50mm为宜,以便检测锚杆参数和进行锚杆拉力实验。

锚杆拉力试验每300根做一次拉力试验,每组分别在两帮及顶部各抽查一根锚杆进行拉力试验。

六、喷射混凝土

1、准备工作

①检查锚杆、锚索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清理喷射现场的矸石杂物,接好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③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磨擦板,不得出现漏风现象。

④喷射前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在巷道拱顶和两帮应安设喷厚标志。

⑤喷射人员要佩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

2、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

喷射顺序为:

先墙后拱,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喷头呈螺旋状,一圈压半圈反复运动喷射。

喷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

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为宜。

喷射时,喷浆机的供风压力在0.4MPa,水压应比风压高0.1MPa左右,加水量凭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最合适的水灰比是0.4~0.5之间。

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30~50mm,并要及时复喷。

3、喷射工作

喷射工作开始前,应首先检查喷浆所需管路是否连接好,然后进行喷射工作,喷射工作结束后,喷层必须连续洒水养护28天以上,7天以内每班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