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0495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docx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

测绘项目

技术设计书

 

XXXX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八月

 

铁路线地形测绘(DOM、DEM、DLG)

测绘项目

技术设计书

 

编写:

审核:

 

 

1概述

1.1项目概述

略。

1.2测区概况

略。

1.3工作量统计

具体工作量以实际完成为准。

1.4资料状况

1、测区范围(甲方所提供的DWG文件为准);

2、测区内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资料。

2作业依据及基本规定

2.1作业依据

(1)《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TB10050-2010);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01);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6962-2005);

(5)《铁路工程摄影测量细则》(Q/YY11-2013)

(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GH/T2009-2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

(7)《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9)《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GH/Z3002-2010);

(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GH/Z3001-2010);

(11)《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12)《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2008);

(1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H/Z3004-2010);

(1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H/Z3003-2010);

(15)本技术设计书。

2.2基本规定

(1)平面系统:

2000国家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成图比例尺:

1:

2000、1:

1000、1:

500;

(4)成图规格:

DEM、DOM、DLG均按国家标准分幅提交:

采用标准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

2000比例尺成图图号取至0.1km(如:

4581.0-450.0)。

图廓、注记、独立符号均按正北方向注记。

2.3成图精度

(1)地形等级划分应符合表2.3.1规定

表2.3.1地形等级

地形等级

I(平地)

Ⅱ(丘陵地)

Ⅲ(山地)

Ⅳ(高山地)

地面坡度

α<3°

3°≤α<10°

10°≤α<25°

α≥25°

地面高差(m)

25

25~150

150~350

350以上

注:

表内数据系指在一个测段内测图范围中的大部分地面坡度或高差而言,地面坡度与高差有矛盾时,一般以地面坡度为主。

(2)测量精度以中误差衡量,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2倍。

(3)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2.3.2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地形图比例尺

点位中误差(mm)

1:

2000

I、Ⅱ级地形:

1.0;

Ⅲ、Ⅳ级地形:

1.2;困难时:

1.6

表2.3.3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图比例尺

I

高程注记点(m)

等高线(m)

高程注记点(m)

等高线(m)

高程注记点(m)

等高线(m)

高程注记点(m)

等高线(m)

1:

2000

0.60

0.75

0.96

1.20

1.60

2.00

2.00

2.50

(4)地形图图例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比例尺地图图式》和《铁路工程制图符号标准》的规定。

3航空摄影

(1)根据《铁路工程摄影测量规范》并参照《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要求,1:

2000比例尺成图采用摄影比例尺为1:

8000~1:

18000;所需航片地面平均分辨率为不低于0.2米。

(2)航摄要求如下:

航摄像片航向重叠度一般控制在65%~75%之间,高点按60%设计。

最小不得小于60%。

保证全摄区无航测漏洞,有效航片航向超出摄区范围可用基线六条以上,旁向超出摄区不少于50%像幅。

像片倾斜角及倾俯角一般应小于4.5°,最大不超过12°,出现超过8°的航片不多于总数的10%。

像片旋偏角一般应不大于15°,在确保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个别最大旋角不超过30°,在同一条航线上旋角超过20°像片数不应超过3片,超过15°旋角的像片数不得超过分区像片总数的10%。

像片倾角和像片旋角不应同时达到最大值。

影像要求色彩均匀清晰,颜色饱和无云影和划痕,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3)数字航摄成果命名采用“摄区简称+航线号+片号.格式后缀”的方式,例如FC001001.JPG。

补飞数据文件采用“摄区简称+航线号+片号(b).格式后缀”的方式,例如FC001001(b).JPG。

(4)照片数据应纪录在硬盘上,像片号文件名应与曝光点数据序号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提交航摄资料清单应包括:

航摄日期、机组号、摄区代号、航线号、起止片号、总片数以及相机鉴定参数。

4航测外业技术要求

4.1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的布设采用区域网布设,选刺执行《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1:

5001:

10001:

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像控点的测量执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1.1像控点布点原则

像控点的布设遵循规范规定,采用全野外及航线法、多航线区域网布点。

点位布设由内业设计圈定,控制范围以线路两侧各1公里为准。

4.1.2像控点的外业选刺

1、像控点位应在圈定的范围内仔细比选,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接近正交线的线状物交点、地物拐角点或固定点状地物上,要保证点位实地辩认精度不得大于0.2米。

2、点位必须立体选刺。

必须为GPS施测提供良好的观测条件。

禁止选刺房角下、围墙角下、电杆下等对空有较大遮挡的点位。

为得到好的高程精度,点位应选在局部高程变化小的地方。

若点位选在局部高程变化大的地方时,应量注比高。

如田坎、房顶角等,要量测坎高和房顶角距地面高。

选点原则上不破圈,在选点困难的情况下需破圈时,应及时提出,作适当调整,但要确保不遗漏控制范围,满足对点位的要求,

3、选点原则上不破圈,在选点困难的情况下需破圈时,应及时提出,作适当调整,但要确保不遗漏控制范围,满足对点位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网段端头的公用连接点,注意检查。

在密集居民点地区,要注意左、右片和上下航线点位均不受建筑物遮挡(站场面状摄影,多航线补点),即像控点在各张相邻像片上均清晰可见。

4、刺点完毕,编点号、画上点位略图并作准确的点位描述说明。

略图说明、主、检刺孔位,三者必须一致。

像控点的编号以航带为单位顺序编号。

如第6航带第10号点,像控点点号为P0610。

刺点片整饰以像片为单元。

5、像控制点分主刺点、检刺点。

主刺点号为该点的像控点号。

检刺点编号是在像控点编号前加字母“K”,如P06号点,检刺点号为KP06。

检刺点除注明检刺点号外,还要标注主刺点像片号。

检刺点不画点位略图,仅作点位说明。

4.1.3像控点的GPS施测

·作业模式:

快速静态

·观测方法:

星形网和多边形观测

·有效观测时间:

像控点上双频机不得少于15分钟;单频机不少于30分。

·观测卫星高度角15

·有效观测卫星个数≥4

·GDOP值8

·天线高在满足观测前后较差3mm后取中数

·流动站至参考站间距离15公里

·参考站采用大地四边形构网传递

·必须认真填写观测记录手簿

·像控点在基线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可用单基线测定,即采用星形网观测。

4.2像片调绘

采用隔号放大像片调绘。

调绘范围以线路两侧各500米范围为准。

采取先室内立体判读,再实地外业核对调查,要求走到、看到、问到。

最后室内整饰清绘。

对于像片上各种明显的、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可只作性质、数量说明,其位置、形状以内业测量为准。

地物地貌的综合取舍以满足铁路勘测设计的需要为前提,以既适应图面允许荷载量又保持实地特征为原则。

4.2.1调绘内容按《测规》要求执行

(1)房屋调绘层次,其它不做要求。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独立地物可用相应符号表示。

(2)地面、地下和架空管道要表示准确、完整,并注记输送物质。

架空管线的支架除拐点必须表示外,直线部分可取舍。

各种管线过河流、沟渠时,可分别用架空和地面下的符号表示。

高压线及主干通讯线(包括通信电缆)要调绘,电杆拐点必须刺出,铁塔、双杆高压必须杆杆画出。

遇到杆位影像不清时,需量出至相邻电杆的距离,以便内业精确定位。

地下电缆线应区分电力和通讯电缆,按图式要求表示。

电缆标位置应按实际位置表示,除拐角外,直线部分可适当取舍。

要准确区分杆上变压器及变电房的表示。

(3)河流、沟渠应调绘名称及注明流向。

水中和岸边的水工建筑应准确调注,如水闸等。

应一一核对水塘,区分“塘”和“鱼”。

除单线水系外,其余不做整饰要求。

水塘由内业测图判读。

(4)道路等级分为街道、公路、简易公路、大车路、小路。

对于等级公路,应注明公路的等级、路基和路面宽以及铺面材料,公路走出测图范围外时应标注通往方向。

以双线表示的道路,当其边线不明显时,须调绘路宽和路的一侧至明显地物的距离。

对于简易公路、大车路均应调绘宽度,并标注材料。

除小路、大车路外(单线表示),其它道路一般不做整饰要求。

(5)田坎等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天然或人工地貌元素均应以相应符号表示在调绘片上。

比高在1米以上的由内业测绘。

阴影覆盖及沟谷、隐蔽地区仍由外业量注。

(6)既有铁路车站,当影像辨认精度较差时,外业要调绘股道数、线间距,并画示意图。

调绘进出站高柱信号机,站内建筑物及大型固定设备要注明。

沿既有线两侧的地下电缆,实地调绘电缆标的位置。

(7)测区内植被、各种地类界调绘按规范及图式要求表示。

(8)地理名称调查、注记及境界调绘

地理名称注记应参照当地地理资料,实地调查核实,正确注记。

地理名称注记包括居民地、道路、桥梁、市镇街巷、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医院、农(林)场、大型文化教育建筑、名胜古迹以及山岭、沟谷、河流、湖泊、港口等名称。

村庄名以自然村名为准。

(9)调绘整饰必须接边,不得遗漏签名、日期等。

对以上调绘内容要按规定要求整饰,采用多种色调以示区分,管线及地类界线均采用红色调绘;水系类采用兰色调绘;注记、植被、道路境界等均用黑色调绘。

像片整饰完应进行接边检查、签名。

5航测内业技术要求

5.1空中三角测量

5.1.1空三加密精度要求

连接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地形等级

 

地形图

比例尺

平面(m)

高程(m)

平面(m)

高程(m)

平面(m)

高程(m)

平面(m)

高程(m)

1:

2000

1.4

0.5

1.4

0.8

1.7

1.2

1.7

1.7

5.1.2内业选刺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密点应选刺在控制点连线范围内,模型连接点要求在标准点位。

控制点、加密点与模型连接点能共用的可共用,不能共用则分别选点。

加密点离像片边缘不得小于1cm,离各类标志不得小于1mm。

因考虑到今后补图的需要,加密点要选刺在控制片上,刺孔并标注,同时在像片背后画略图和做简要说明。

2)作业中各项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类仪器各类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8m;

模型平面连接差0.8m;

高程连接差0.7m;

外控点平面残差:

平地、丘陵0.3m

外控点高程残差:

平地0.2m。

3)空三加密室加密完毕,由专人上机检查复核并计算一套成果,交总工程师审核。

5.2数据采集

5.2.1一般规定

(1)内定向:

框标坐标量测限差为0.01mm,个别不得大于0.02mm。

(2)相对定向:

残余上下视差不得大于0.008mm。

全野外定向测图中,注意,定向点应避免选在危险圆上,防止相对定向的不定性。

(3)大地定向:

所有定向点的平面坐标残差应满足:

I、Ⅱ级地形不得大于0.0002*M米,困难时个别不得大于0.0003*M米;Ⅲ、Ⅳ级地形不得大于0.0003*M米,困难时个别不得大于0.0004*M米(M:

成图比例尺分母)。

高程定向点的残差不得大于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6倍。

大地定向的平面、高程限差如表7.2.1。

表7.2.1单位:

地形等级

I

类别

平面

高程

平面

高程

平面

高程

平面

高程

测图比例尺

1:

2000

0.40

0.30

0.40

0.48

0.60

0.72

0.60

1.02

(4)接边与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像对之间的采集数据必须在测图过程中进行连接和接边。

像对间地物和等高线接边误差分别不得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1.5倍,个别不得大于2.0倍。

2)相邻像对地物、地貌的接边应在立体模型上进行,接边差应合理配赋,配赋时注意避免地物、地貌变形。

3)每个像对测完后,应根据采集要求进行检查。

(5)地物符号库、线型库和汉字库应按规定的图式符号和制图标准建立。

(6)《图式》中要求的地形、地貌、注记等地形图要素均要表示。

(7)测区范围内的图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应展绘在图上。

(8)沿线路附近的沟心、谷底、鞍部、山顶、变坡点、陡坎、堤坝顶(底)、公路、道路交叉及不能用等高线表示出地貌特征的地区,应加测高程注记点,主要河流、湖泊及较大面积水域应加测水位点。

(9)洼地、山顶(包括平地的小山包)、鞍部的高程变换处若无高程注记点,应绘出示坡线。

(10)密林地区测图时,地貌测绘应考虑树高的影响。

(11)地貌测绘完成后应现场进行地形总貌的检查。

5.2.2地形测量测绘内容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其附属设施和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5.2.2.1测量控制点测绘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均应精确表示于图上,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合表示。

5.2.2.2居民地及其附属设施

(1)房屋的采集应遵循“先高层后低层”的基本原则。

同层次、间距小于1m的房屋可以综合;房屋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不表示;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3)围墙按半依比例尺采集中心线。

按街区划分,围墙主要采集居民地周围的外围墙和内部的主要围墙,次要围墙不表示。

散列式居民地和城镇单位之间的围墙需完整表示。

围墙的符号应朝向院内。

(4)居民地内部或周围的水井、水塔、烟囱、独立树、庙宇、牌楼等有特殊或方位意义的独立设施要表示。

地下建筑物只表示出入口;

(5)简单房屋、棚房、正建房屋应按正确的分类编码采集;

(6)单位、学校等行政机构或公共场所的楼梯、台阶、廊坊、门顶、院门、假山等附属设施均需表示。

图上不足三级的台阶不表示;居民地内的一般门顶或院门用围墙连通;房屋顶上的室外设备和楼梯间一般不表示;

(7)房屋或围墙和街道边线重合或间距小于图上0.3mm时,只表示房屋或围墙;

(8)厕所只表示居民地中的公共厕所;

(9)地上窑洞按真方向表示。

蒙古包有依比例尺和不依比例尺两种,大于符号尺寸的蒙古包用依比例尺表示轮廓线;小于符号尺寸使用符号按其中心位置不依比例尺表示。

5.2.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1)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及性质特征;

(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示规定用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表示。

5.2.2.4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1)铁路分为正线和站线,均用单线采集线路中心线表示。

正线采集应贯通,站线和正线连接的交点应在道岔的岔芯处;

(2)路堤、路堑、排水沟、路肩线、信号机等铁路要素应使用专用分类编码表示。

路肩线与路堤、排水沟重合时不表示。

铁路桥头加固部分(桥头堡)应单独表示;

(3)公路表示应分清行车道和路肩,当路肩宽度在图上大于1mm时,行车道和路肩依比例尺分别表示,否则,使用两路肩宽度表示公里。

公里的隔离带宽度在图上小于1mm时使用狭长灌木单线表示,大于1mm时使用花圃依比例尺表示;

(4)公路排水沟使用干沟表示。

公路边线的采集注意与相邻象对的接边,以影象清晰的地方为准,做到路宽尽量一致。

道路交叉应按立体模型实地表示;

(5)路堤、路堑等人工地貌应使用符号表示,不宜使用等高线;

(6)大车路的宽度应取路面平均值进行表示;路网密集地区的小路可综合取舍,只表示通往田间、村庄、上山的主要通道。

短小的支路不表示;

(7)铁丝网、公路里程碑应表示;铁路里程碑不表示;

(8)立交桥按投影原则表示;上层保持完整,下层被上层遮挡的部分断开;匝道两侧的斜披按照路堤表示,支柱不表示。

人行桥的表示以图上宽度1mm为界,区分依比例尺和非比例尺;

(9)通过散列式居民地的道路不宜中断,应连续表示。

单位、居民小区、公共场所中的内部道路应表示。

5.2.2.5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

(1)电力线、通信线应逐杆表示。

当多条管线在平面投影重合时应表示主要管线。

架空管线只表示转点;

(2)管线的采集遵循“外业定性、内业定位”的原则,根据外业调绘片准确判释和采集管线;

(3)电力线的表示应区分电杆、电线架和铁塔,变压器也要正确区分杆式或房式两种表示方法;

(4)地下管线(地下光缆、油管、水管、天然气管等)根据指示桩只表示管线走向,地下管线的转点要精确表示。

管线走向不明时应准确表示出入口。

5.2.2.6水系及附属设施测绘

(1)水涯线以摄影时的水位为准;

(2)河流和水渠的采集应遵循“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的高程变化原则,防止水倒流;池塘、水库、湖泊应注意“高程相同”的自然规律。

用双线表示水涯线,其两边对应处的高程应基本一致;

(3)沟渠的单线或双线表示应根据实地上边沿间的距离确定。

图上宽度小于0.5mm用单线表示,大于0.5mm用双线表示;

(4)河流、干河床、沟渠应表示主要水系,一般图上距离长度小于2cm时不表示;

(5)水库的表示应注意溢洪道、溢洪道口、闸门、水库坝体等设施间的相互关系;

(6)河流、湖泊、水库中常水位时露出水面的沙质小岛或滩地,其面积小于10mm2可不表示;

(7)当水涯线和河边陡岸上边线之间的距离在图上投影小于1mm时,只表示陡坎;

(8)水利附属设施(如堤、拦水坝、防洪堤、加固岸等人工建筑)不应使用等高线表示。

5.2.2.7境界测绘

(1)境界应表示到乡界级;

(2)境界的表示应根据调绘片的位置正确判绘。

当两级境界重合时,按高一级境界表示;

(3)界碑、界桩要准确表示,若界碑为石碑时使用纪念碑表示。

5.2.2.8地貌测绘

(1)地貌采用等高线和地貌符号合理配合表示,一般不允许综合取舍;

(2)陡坎、冲沟、绝壁等地貌元素应测绘上边缘线,当上下变坡线的平面投影宽度图上不大于0.5mm时,应采集坡脚线;

(3)乱掘地或露天采掘场只表示坎和高程点。

对于废弃的乱掘地或露天采掘场应按照自然地貌详细表示;

(4)等高线穿越河流、进出陡坎、陡崖等地貌元素时应交待清楚、表示完整,与高程注记点不能相互矛盾;

(5)在等斜坡地段、相邻计曲线间隔在图上小于1cm时,可只描绘计曲线,首曲线使用内插法完成。

在不等斜坡地段,相邻计曲线间隔在图上大于4mm时,应描绘首曲线;

(6)山头、鞍部等用首曲线不能完全表示出地貌特征,或平坦地区曲线间隔在图上大于5cm时,应加测半距等高线;

(7)梯田坎应表示最上、最下的坎,中间的坎优先表示主要的坎,次要坎可择要表示,坎的密度应控制在图上8mm左右;

(8)平坦地区,高差大于1米的斜坡、陡坡、垄等均应表示;山区地形可适当放宽;

(9)房屋密集的城镇地区可不绘等高线,依比例表示的双线干河床中间应表示曲线和高程点;

(10)高程点的布设应遵守“先特征点后均匀分布”的原则。

每个方格(100*100mm2)应均匀布设8~10个高程注记点。

房屋或等高线密集时,高程注记点数不得少于5个,地物稀少的平地,高程注记点数应适当增加;

(11)高速公路、等级公路、铁路,每隔100~200米应测注道路路面、路肩、路堤、路堑及坡脚高程,高程注记点在道路两边交替分布。

大中桥的桥头、桥面、隧道进出口、路交叉处均需采集高程注记点;

(12)水库、河流、冲沟沟心、双线渠、池塘、水系交叉处应测注高程点,双线河水涯线上的高程点应交替分布,防止出现“水倒流”。

堤坝应测注顶部高程及坡脚高程;

(13)斜坡坎、陡坎应在坎上、坎下采集高程对点。

陡坎密集处可测注比高。

高程点一定要测注在特征位置或地物稀少处,以兼顾图面美观。

5.2.2.9植被和土质测绘

(1)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形的线状符号(如:

道路、河流、坡坎线等)重合时,可不表示;

(2)图上面积小于25mm2的面状植被或土质可不表示;

(3)地类界为面状要素,采集时应闭合。

5.3地形图编辑

5.3.1图形编辑按照综合取舍的原则进行,做到不失真、不遗漏,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消除定位错误、图层错误、属性错误等;消除要素的图形遗漏、属性遗漏、注记遗漏等;消除要素间的相互矛盾、线条不平滑等不合理现象。

编辑后的图形,要求数据正确,属性准确,图面清晰易读,各类要素符合现行图式规范的要求。

5.3.2图上各类线划符号应准确、清晰、统一。

各类符号间隔不宜小于0.3mm,各类控制点中心位置的个别移位误差不得大于0.1mm,各类地物元素的线划、符号中心位置偏移不得大于0.2mm。

5.3.3地形图地物符号库、线型库、数据库和汉字库、铁路工程图例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和铁路工程制图符号标准的规定。

图内所有文字、符号、数字注记应与下图廓线垂直。

图内左上角标注统一制作的坐标北符号。

5.3.4成果图形文件格式宜为DWG格式。

5.3.5DLG图1:

500图按1米等高距采集,1:

2000图按2米等高距采集。

6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制作

6.1一般要求

6.1.1精度要求

1)DEM的格网基本间距尺寸宜为2.5m×2.5m或5m×5m,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格网尺寸。

2)格网点高程以米为单位,取位到分米,中误差:

平地不大于±0.7m,丘陵地不大于±1.0m,山地不大于1.5m。

3)接边精度:

同名格网点上的高程较差不超过2倍格网点高程中误差。

6.1.2作业要求

1)面积在图上1平方厘米以上的水面,均应绘出其范围线,水面高程按摄影时水位确定。

2)地形特征点、线间高差大于2.0m时需表示。

3)宽度小于5m的线状地物可不表示,有防洪作用的堤均应表示。

4)特征线主要是山脊线、沟谷线和地形变换线等,相互不得交叉表示。

5)做好作业区自由边及东南两边数据接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