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1936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doc

2016年(表格式、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1窃读记

课时

2课时

知识与技能: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一、

直奔“窃读”。

整体感知

二、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三、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四、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五、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1。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

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1。

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2。

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来 学 习 网]

(2)感悟形象: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句子: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师评:

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

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答。

)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

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3。

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

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根据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分段读读准字音

了解大意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边读边画

小组内初步交流

读句子体会情感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的体验

有感情的朗读

细读句子谈发现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再有感情朗读

自读

学生默读勾画

感情朗读

观察课文插图

回答老师的问题

认真听理清层次

1窃读记

快乐惧怕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以读代讲,感受文章,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难点

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一、

揭示课题。

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

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

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小苗是谁?

大树又是谁?

3。

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

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

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

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1。

小组合作学习:

边读文,边完成表格。

2。

各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齐读课题

互相交流

激发阅读兴趣

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自读,边读边画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自学字词

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比赛读,读得动情。

小组补充

多名学生比赛读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谈一谈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多读书、读好书

课后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时,先激发学生对访谈的兴趣,使之饶有兴趣地了解课文内容;再梳理苗苗的问题,明晰季老对读书、学习的见解;然后扩展阅读,鼓励学生读整本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起到激趣、点拨、引领作用。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时

2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

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带讲,进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生字词卡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

理清层次

四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五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

齐读课题。

释题。

(侣:

伴侣。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

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书上作批注。

1。

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

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

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4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

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理由。

1。

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

()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2。

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3。

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4。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

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来2。

思考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

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激发兴趣

齐读课题

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

默读课文,书上作批注

自由读句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齐读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见解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

一遍又一遍

五年级的学生领悟能力强,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反复阅读,了解体会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品读体验中领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4我的“长生果"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

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

感悟体会

四积累语言。

交流感受

1。

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

(板书)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

板书课题。

2。

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

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馈”声母是k。

3。

默读思考: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1。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2。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

(板书: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

读ll、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语。

3。

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

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为什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长生果”呢?

1。

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

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指名读课题

同学们阅读课文。

自读课文

变读边画

(书是“我”的“长生果”。

(作者非常喜欢书。

感情朗读

交流最受感动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有感情地朗读

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本文情真意切,真实可感。

学生学习起来极易受到感染。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在自渎中感悟,感受作者的读书生活,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我爱阅读

课时

1课时

知识与技能: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

习作时,尝试运用在阅读中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如设问、反问、比喻、举例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教学重点

运用在阅读中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难点

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分别指导,构思文章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窃读记》中的林海音、《我的“长生果”》中的叶文玲,这些作家们童年时读书的经历令人回味无穷;苗苗与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爷爷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受益无穷。

这一两周里,我们围绕着“读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这节课,就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在笔端记录下你与树之间难以忘怀的故事,记录下你对阅读的不凡见解吧。

1、阅读提示,选择题目:

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根据自己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这节课,请大家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确定好自己的写作范围和题目。

2、小黑板或者幻灯出示:

⑴ 读书故事或体会。

⑵ 采访记录。

⑶ 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看法。

 把三种题目的点拨要点分发给做出不同选择的学生,然后独立阅读,并酝酿自己的写作思路。

有疑惑者与老师交流探讨:

2、读书故事或体会:

点拨要点:

⑴ 记录你和书的故事和体会时,别忘了像林海音那样,把你的心理活动真实、细致地描写出来哟。

⑵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在富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你的习作构思和落笔算得上别出心裁吗?

⑶ 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时,不妨选用一些读书名言,为文章锦上添花。

2、参考题目:

《骗“来的书》、《我落入了书的“陷阱”》、《买书》、《最珍贵的礼物》、《“恨”书》、《书伴我成长》、《我与书邀游》

3、采访记录:

点拨要点:

⑴ 再看一下《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注意采访记录的格式。

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名字可以用全名写出,也可以像下面的例文一样,用“问”来代替采访者的名字。

⑵ 把谈话的记录写得清楚、明白;叙述的口吻要自然,符合人物的身份。

⑶ 在采访记录中要突出你和被采访者对读书的见解,使人读了能引起思考。

4、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

点拨要点:

⑴ 能把辩论队员的主要观点、引用的名言格言、列举的事实等,比较真实、全面地在作文中写出来。

⑵ 抓住辩论队员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浓墨描写,并不时穿插描写同学们的反应和表现,再现辩论时的激烈。

⑶ 表达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时,要摆事实、说道理、多举例,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充分有力,有说服力。

参考题《激烈的辩论赛》、《开卷是否有益──记一次辩论》、《“刀光剑影”论“开卷”》、《开卷一定有益吗》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4、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

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赏析中注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明确本次习作内容

阅读提示

选择题目

根据自己的选题接受引导

读书故事或体会习作内容的指导

采访记录习作内容的指导

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习作内容的指导

进行习作

自行修改

组内互读互改

修改习作

优秀习作赏析

评价

板书设计

我爱阅读

读书故事或体会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或对“开卷是否有益”的看法

根据学生情况注重提高口语、书面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

4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继续深化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4、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交流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强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理解,激发对读书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改进建议

回顾“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自主准备

畅所欲言

日积月累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一分钟记忆竞赛、一分钟抄写竞赛。

未见高山便知其巍峨,未见大海便知其深邃,未见宇宙便知其渺远,这是书的力量。

书包含了世界万物,人间真情。

“我”爱读书,因而“我”有窃读的乐趣,与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更觉读书有益;作家的经历,让我们领悟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更坚定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的信念;得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道理。

的确,书籍是智慧的工具。

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有所得。

那么,在本节课中,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读书的乐趣吧!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课件出示内容:

⑴ 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故事要和大家交流。

⑵ 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说说采访的心得体会。

⑶ 展开讨论,开卷是否有益。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合作成组,小组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互评互说,进行练习。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交流,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⑴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⑵ 尝试理解:

⑶ 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拓展积累。

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高尔基

⑶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⑷ 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

⑸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

──张 潮

5、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读一读

记一记

激发读书的愿望

默读明确交际内容

进一步明确交际内容及形式。

畅所欲言。

小组交流讨论

重点讨论读书的益处,以及怎样进行高效的进行读书。

以小组为单位展

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练习背诵。

(个人背,同桌背。

指名读背。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进行收集后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回顾拓展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生活性较强,需要教师创设文中列举的“场景”使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

口语交际中有很多同学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不敢举手发言,参与性较差。

教师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多说,说成什么程度不重要,关键是敢说。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5古诗三首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