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483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docx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5篇修改版

第一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再见了,亲人》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第九册是高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既注意了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又开始体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第九册教材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篇的训练,围绕篇的训练,本册安排了两个重点读写训练项目。

这两个读写的重点是从读懂一篇课文的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到能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第三组的课文,要指导学生继续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而该课文是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

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

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

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

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3.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

要“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函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则强调“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学情特点”的两个原则。

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我班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依据课文“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我是这样制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

古人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大纲》指出: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

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

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具体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创设情景法:

再现当时的场面、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3)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为了扭转“讲”和“问”的状况,在本节课中则采用“读”和“思”的方法,把读的训练落实到实处。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取学生“读——思——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

具体学法是:

(1))读悟法: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难理解的问题。

只有让他们多读课文,从读中理解内容,从读中体会出思想感情。

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2)读——思——练的方法: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做到读、写、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具体问题。

(3)想象表演法:

为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四、说教学程序(安排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我准备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

重点学习课文1-3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练笔;第三课时:

听写词语,指导背诵,完成课后题。

下面我着重谈谈我今天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背景:

“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

明确课文中的“亲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后,质问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亲人呢?

是如何成为亲人的呢?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一节课的学习,并简介课文的背景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然后对前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读为主,并且做到多读精导。

在引导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唯一”的意思。

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体会为什么大娘是亲人。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注意课文中所说的代价是怎样的代价,进一步体会为什么

大嫂是亲人。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

重点指导读“第二天传来„„同归于尽了。

”进一步感受为什么他们是亲人。

最后总结这三段,体会感情,并板书: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最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表演分别时的情景。

再交换角色表演。

(三)、总结,表演,练笔: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离别时的情景并进行表演和练笔。

这个作业既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而且可升华文章的主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体现了创新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不仅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

我设计的板书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有血缘关系

大娘

不是亲人

小金花朝鲜人民

志愿军

大嫂

胜似亲人

第二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曲周县南里岳乡总校部王文海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本课安排两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第一课时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精读课文。

本组课文的编排的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

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本文的编写意图:

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

结合课前预习,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联系上

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噩耗”等词语。

(2)技能方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情感方面:

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点。

但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是选取哪些材料,是怎样来表达中心思想的,学生是陌生和困难的,因此,“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文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蕴含的感情。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中,我采用学生“读——思——议——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七、说教学过程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再见了,亲人》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

计的:

(一)揭题激发兴趣

何为亲人?

为什么志愿军会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二)简介背景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把战火引到中国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决定出兵增援朝鲜,所以,1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漫长的抗战中,我们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追忆那段不寻常的岁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在该环节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利用卡片和提问的方式学习生字词,二是检查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程度,三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课文中讲述了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整理后提出问题:

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接下来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小组汇报。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本环节教师出示问题:

课文分别写了志愿军向那几位亲人告别的

情景?

然后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理清文章条理:

第1自然段:

志愿军同大娘告别;第2自然段:

志愿军同小金花告别;第3自然段:

志愿军同大嫂告别;第4-6自然段:

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告别。

(五)、课堂小结。

在本环节学生自由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的事:

1、并肩作战。

1、补洗衣服。

2、空肚子作战。

2、送打糕。

3、侦查员老王被抓。

3、救侦查员老王。

4、战士负伤……

4、挖野菜。

第三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是《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以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情谊。

课文前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组成,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整篇课文从课题开始字里行间就体现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展开教学。

由于课文1—3段的写法大致相同,都是用请求的话做开头,用问话做结尾,所叙述的内容又都是由告别的情景追溯到令人难忘的往事。

因此,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受到感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在了解作者选取了那些人与志愿军话别的问题后,重点讲好志愿军与“大娘”话别的那段,不但让学生深刻领会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要掌握学习方法,然后由“扶”到“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

2、3自然段,最后老师用“情感引读”的方法依次引读课文

4、

5、6自然段。

在整个教学中,贯彻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首先播放《志愿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中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豪迈之气,并请学生介绍课前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收集的本课资料,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

教学本课时,我抓住课题“再见了,亲人”中这种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亲情,贯穿于整个课堂的教学。

首先,精讲第一自然段。

提出问题,默读思考。

课件出示句子,通过读中悟,悟中读,理解“雪中送炭“的本义和比喻义。

体会大娘送打糕时的艰难与危险。

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

总结第一段的学法。

讨论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说出你的感受。

全体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接着,自学第四段。

和学习前面两段一样,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找准重点,抓住难点,理解体会。

最后,以读激情。

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片段,读中悟、悟中读,以多次反复的朗读激发他们的感情。

我的板书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进行板书,形象直观。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

阅读是生命的活动。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果阅读教学只是让学生得到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没有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过程,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面对优秀的作品只能是无动于衷。

第四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见了,亲人》。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讲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它是落实单元重点,即“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重点课文。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在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壮烈的亲人情怀。

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距今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加了难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人情怀,教学难点为:

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二、教法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1、以情激情,介绍背景。

教学伊始,我借助图片,再现情景,“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夕相处了8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战争最终以正义和良知取得了胜利。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

”学生如亲临现场,初悟离别之情,这样既为理解课文作了情感铺垫,同时揭示了课题。

2、以境激情,撞击情感。

本课紧紧抓住“再见了,亲人”这一抒发情感的主线进行情境的创设,

再现两国人民话别的场景、离别的场面,升华学生的情感。

3、以读激情,读中悟法。

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想象当时的场景,同时在朗读中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当学生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时,抛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课文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他们虽不是亲人,却胜似情人?

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

如:

“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

“雪”、“炭”分别指什么?

“送”大娘是怎样送的?

送来的仅仅只是打糕吗?

请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志愿军处境的艰难,大娘冒着生命危险来送打糕。

再反复朗读这件事!

再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

学生说“救伤员”这件事。

教师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唯一的亲人”,体会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再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然后再学生想想志愿军可能与大娘说些什么话呢?

齐读有关语句。

学生过分析、理解,反复朗读感受,体会到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

2、学习“与小金花、大嫂”惜别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借鉴学习大娘惜别的方法,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己质疑,讨论解决问题,体会中朝人民友谊深厚。

并适时的加以指导。

最后交流,我又抓住两个反问句让学生感动于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

3、最后小结,深化中心

这一过程主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学习,对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总结提升到一个质的顶峰。

让学生尽情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友谊?

再让学生说说看,是不是仅仅这三位人物?

让学生看图片(多媒体放映)体会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之间都有着伟大的友谊。

(二)、学习第二部分

送君千里终须别。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时,为了将文本变成丰富的画面,我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

然而就他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启动了。

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声呼唤。

指名读这部分,抓住“亲人”“亲爱的土地”说说自己的理解。

从这两个“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想想最后一个“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可能是谁说的?

体会“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再一起”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心灵?

再带感情齐读!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悟情。

为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观看中朝两国人民互助图片,交流抗美援朝英雄故事,受到情感熏陶。

六、说板书

板书是整节课的概括,将课堂中重点知识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深情厚意志

小金花愿

大嫂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军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也留下了遗憾。

还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

第五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再见了亲人》

一、说教材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及这篇课文的特点,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噩耗、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上,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本课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知识迁移法

2、以读代讲法

五、说学法

有句老话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迁移法;

2、读悟法;

3、比较法;

六、说设计思路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

我准备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

1、了解时代背景,掌握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

1、2题。

第二课时:

l、学习课文

2、3自然段,完成课后第

3、4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指导背诵。

第三课时:

l、学习课文4—6自然段;

2、归纳文章中心;

3、学习生字。

七、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出示题目,质疑:

“亲人”是什么意思?

(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课文中的“亲人”指谁?

(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2、了解时代背景,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

《再见了,亲人》

3、学生交流:

我了解的抗美援朝

八年来志愿军战士为了让人民过上宁静的生活,他们甚至付出了可贵的生命。

请看数据。

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认识他们吧。

有用身体堵住炮火的黄继光,有不顾生命保住军事资料的毛岸英,有为了战斗胜利在大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还有勇救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罗盛教。

设计意图:

在雄壮的歌声中,感受志愿军誓死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决心,为理解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奠定感情基础。

过渡:

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指名说,教师板书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洗衣服,几夜无眠;

(2)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3)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4)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

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2、全班交流。

指名读句子、说体会。

3、重点出示: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

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4、引读:

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

5、指导改写反问句: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对比读。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去体会大娘与志愿军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深情。

在对比读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反问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四)小结方法,试着背诵

1、小组合作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习方法。

2、指名说,教师归纳。

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再读文

3、小结:

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

怎能不牵肠挂肚啊!

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八、说教学板书:

从设计上体现课文内容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

洗衣服几夜无眠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小孙子

小金花:

和妈妈救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腿

伟大友谊——————鲜血凝成

九、说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我最初设计的是两课时,后来发现要想让学生深入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得花时间,所以改为三课时。

一是了解时代背景。

这段历史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现在的小学生很难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因此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同时,课堂也得花时间让学生明白,我国抗美援朝不只是帮助朝鲜,更重要的是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

在这场战争中,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