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54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docx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报告

 

民农机字[2010]22号签发人:

梁兴文

民乐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关于上报《2010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的报告

甘肃省农机局:

现将《民乐县2010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随文呈上,请审阅。

附:

民乐县2010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题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总结

民乐县农业机械管理局2010年11月12日

民乐县2010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总结

根据省农机局《关于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抓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甘农机科字[2010]45号)文件精神,为贯彻好、落实好省委副书记刘伟平关于“今年在河西可加大试点面积,再积累经验,明年可考虑大面积推开”的批示精神,我县被省农机局确定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点,按照省局制定的《2010年保护性耕作技术试点方案》,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技术难点,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抓好集中连片示范点建设、对比试验示范、机具选型为目的,主要种植小麦、大麦、油菜作物,合理确定符合我县农业生产的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通过试验示范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2008年民乐县被农业部列为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以来,我们遵照《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监测规程》,在我县的洪水镇、永固镇和南丰乡,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并对技术实施效果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监测,取得了详实的科学数据,对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行客观分析。

现将2010年民乐县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概述

2010年,在该项目的示范下,辐射带动全县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0.6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3万亩的3.5倍,按模式分:

免耕模式面积为6.6万亩,少耕模式面积为4万亩;按乡(镇)分:

南丰乡3.8万亩,永固镇3.7万亩,洪水镇3.1万亩。

止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16.2万亩。

2010年,建立示范点3个,面积0.25万亩(其中:

洪水镇城关村0.09万亩,永固镇赵庄村0.12万亩,南丰双庄村0.04万亩);示范区3个,涉及3个乡(镇),面积3万亩(其中:

免耕模式面积为18767亩,少耕模式实施面积为11233亩;洪水镇8152亩,永固镇10616亩,南丰乡11232亩)。

示范区共投入资金99.28万元,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178台,其中:

免耕播种机75台,旋耕播种机42台,深松机11台,植保机械50台。

二、技术模式及面积完成情况

项目区主要实施免耕模式(硬茬免耕播种)和少耕模式(浅旋播种)

免耕模式:

种植油菜的技术路线是:

秋季联合收割机高茬收割小麦、大麦→留茬越冬→春季免耕施肥播种机种植油菜→田间管理→高茬收获。

种植小麦、大麦的技术路线是:

秋季高茬收获油菜→留茬越冬→春季免耕施肥播种机种植小麦、大麦→田间管理→高茬收获。

少耕模式:

种植油菜的技术路线是:

秋季联合收割机高茬收割小麦、大麦→留茬越冬→春季旋耕施肥播种机种植油菜→生育期化学防治病虫害、人工除草→高茬收获。

种植小麦、大麦的技术路线是:

秋季油菜收获机或人工高茬收获油菜→留茬越冬→春季旋耕施肥播种机种植小麦、大麦→田间管理→高茬收获。

三、技术及作业质量要求

1、采用的技术模式在作业后,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

2、小麦、大麦、油菜联合收割机收割和人工收割留茬高度都在15㎝—20㎝。

3、小麦亩播种量30㎏-35㎏/亩,亩施肥量:

氮肥(折纯)14

㎏,磷肥(折纯)12㎏;大麦亩播种量20㎏—22.5㎏,亩施肥量:

氮11㎏,磷10㎏;油菜亩播种量0.4㎏,亩施肥量:

氮10㎏,磷8㎏;播种深度大麦和小麦在2.5—4㎝,油菜在2—3㎝,施肥深度8—10㎝。

4、病虫草害防治作业要求:

(1)杂草防治:

种类主要为阔叶类和禾本科杂草,采用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小麦和大麦的草害一般发生在4—5月份,对阔叶类杂草,采用75%的2.4D丁酯进行喷洒防治,对禾本科杂草,在播种前采用60%的青燕灵一号乳剂喷洒地表达到防治目的。

油菜杂草防治要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播种前进行化学除草,播种后主要采用人工除草,农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达到无大面积草荒现象发生。

(2)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对种子进行包衣、药剂拌种,进行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措施,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是:

小麦锈病、根腐病、金针虫、蚜虫等。

小麦的根腐病在播种前用0.3%的退菌特进行拌种,小麦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0倍液的敌锈钠进行喷洒,小麦蚜虫用40%的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油菜的病虫害主要是黄条跳甲、蚜虫等,黄条跳甲采用0.2%的硫酸铜拌种,蚜虫用40%的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

5、深松作业要求:

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深松。

灌溉区严格防止秋灌水后深松,应深松后再进行秋灌水,深松一般深度要达到30—40公分。

四、机具的选型试验

根据省农机局制定的《2010年保护性耕作技术试点方案》,

结合我县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建设,对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的选型和改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部分免耕播种机在使用中存在的壅土堵塞、种肥分离不清、覆土镇压效果差等问题,按照我县农艺要求,积极主动配合生产厂家进行改进。

通过对机具性能的全面试验,进行机具适应性评估、改进、完善、总结,提出适应当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机具,为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提供机具保障。

经试验对比,适合我县保护性耕作的机具:

深松机以我省正宁金牛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1SQ-240、1SQ-340全方位深松机,甘肃酒泉铸陇公司生产的1S-5铲式深松机为主;免耕播种机以甘肃酒泉铸陇公司生产的2BMFX-7型、2BMFX-9型小麦免耕播种机,民乐开源农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BMF-9型小免耕播种机,西安旋播机厂生产的SGTNB-150/7—220Z5/9型旋耕施肥播种机,永昌县恒源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2BMSF-9型垄作沟灌免耕播种机为主。

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数据监测

在永固镇赵庄村设立对比试验田3处,试验面积50亩,试验的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油菜,主要试验内容有:

①免耕、少耕、传统耕作三种模式下不同时期、不同作物土壤含水量的测定;②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模式下的土壤容重测定;③免耕、少耕、传统耕作三种模式下秸秆覆盖量和覆盖率的测定;④免耕、少耕、传统耕作模式下作物产量的测定;⑤免耕、少耕、传统耕作模式下作物生长情况观察;⑥不同作物不同模式下杂草调查及防治,测定结果见表1—5。

表1土壤水分测定汇总表(小麦茬)单位:

%

处理

免耕播种

少耕播种

传统播种

土层(㎝)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播前

2010.3.24

16.7

18.2

17.8

16.9

17.4

15.2

17.4

17.3

15.9

16.5

13.8

16.8

16.3

15.1

15.5

收获后2010.9.19

13.3

14.6

14.3

12.8

13.8

12.6

13.5

12.9

12.3

12.8

10.9

12.5

11.5

10.5

11.3

表1土壤水分测定汇总表(大麦茬)单位:

%

处理

免耕播种

少耕播种

传统播种

土层(㎝)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播前

2010.3.25

17.2

18.1

18.3

16.9

17.6

16.4

16.9

17.

16.9

16.8

15.7

16.4

15.1

14.4

15.4

收获后2010.9.20

13.1

13.9

14.8

12.5

13.6

12.3

12.9

13.6

11.9

12.7

11.5

12.2

11.2

10.7

11.4

表1土壤水分测定汇总表(油菜茬)单位:

%

处理

免耕播种

少耕播种

传统播种

土层(㎝)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0-10

10-20

20-50

50-100

平均

播前

2010.3.26

16.3

18.3

18.

16.8

17.4

15.9

17.7

17.2

15.7

16.6

15.4

16.6

16.1

15.0

15.8

收获后2010.9.21

12.9

14.5

13.8

12.5

13.4

12.3

13.6

12.9

11.7

12.6

11.0

12.8

11.5

10.2

11.4

表2土壤容重测定汇总表单位:

g/cm3

时间

耕作方式

播种前

(2010.3.27)

收获后

(2010..9.22)

0-10

10-20

20-30

平均

0-10

10-20

20—30

平均

免耕

1.36

1.36

1.36

1.36

1.36

1.35

1.35

1.35

少耕

1.36

1.36

1.36

1.36

1.35

1.35

1.36

1.35

传统

1.37

1.38

1.38

1.38

1.36

1.38

1.38

1.38

表3覆盖率与覆盖量测定汇总表(小麦茬)

项目

处理

覆盖率(%)

覆盖量(kg/亩)

作业前

作业后

作业前

作业后

免耕

42.8

34.4

380

296.6

少耕

42.7

7.9

376

70

传统

41.1

2.1

375

16.9

表3覆盖率与覆盖量测定汇总表(大麦茬)

项目

处理

覆盖率(%)

覆盖量(kg/亩)

作业前

作业后

作业前

作业后

免耕

51.9

37.5

238

175

少耕

52.0

11.8

239

60

传统

51.7

2.4

227

9

表3覆盖率与覆盖量测定汇总表(油菜茬)

项目

处理

覆盖率(%)

覆盖量(kg/亩)

作业前

作业后

作业前

作业后

免耕

38.3

32.2

126.4

92.4

少耕

37.6

8.1

127.2

29.2

传统

37.7

1.6

128.8

3.7

表4小麦测产考种表

项目

处理

穗/m2

有效穗数(万/亩)

株高(cm)

每穗

粒数

千粒重(g)

理论产量

(kg/亩)

备注

免耕

486.6

33

70.8

25.2

46.2

327

少耕

500

33

70

25

45

324

传统

499.8

33.3

69.6

24.4

46.32

320

表4大麦测产考种表

项目

处理

穗/m2

有效穗数(万/亩)

株高(cm)

每穗

粒数

千粒重(g)

理论产量

(kg/亩)

备注

免耕

691

46

69

23.2

44.5

404

少耕

710

47

68

22

44

401

传统

711

47

65

23

43.0

398

表4油菜测产考种表

项目

处理

穗/m2

有效穗数(万/亩)

株高

(cm)

每穗

粒数

千粒重(g)

理论产量

(kg/亩)

备注

免耕

52.4

3.5

126

2307

3.9

266

少耕

50

3.3

130

2372

3.9

260

传统

50.8

3.4

121

2366.2

3.7

254

表5杂草调查防治汇总表单位:

个/㎡

试验

处理

休闲期

苗期

杂草

种类

杂草数量

防治方法

杂草

种类

杂草数量

防治方法

防止效果

小麦(或大麦)一年一作技术模式

免耕

播种

灰条

麦青

0.4

75%的2-4D丁酯喷施

次生油菜、燕麦、

百花子、小蓟野

32

人工除草和75%的

2-4D丁酯喷药

无草

浅旋

播种

灰条麦青

0.3

75%的2-4D丁酯喷施

次生油菜、小蓟野、燕麦、百花子

15

人工除草和75%的

2-4D丁酯喷施

无草

传统

播种

灰条麦青

0.04

75%的2-4D丁酯喷施

次生油菜、小蓟野、燕麦、百花子

5

人工除草和75%的

2-4D丁酯喷施

无草

油菜一年一作技术模式

免耕

播种

小蓟、百花子

16

人工除草

基本

无草

浅旋

播种

小蓟、百花子

9

人工除草

基本

无草

传统

播种

小蓟、百花子

3

人工除草

基本

无草

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土壤容重有所下降,而传统耕作土壤容重保持不变;传统耕作、少耕、免耕三种模式下,无论播种前还是播种后秸秆的覆盖量和覆盖率免耕模式最高,秸秆覆盖量大,土壤水分不容易蒸发,蓄水保墒、抗旱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保护性耕作较传统耕作无论是小麦、大麦还是油菜,产量有所增长;实行保护性耕作,无论是作物的休闲期还是生长期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都比传统耕作的多,实施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的防治是重要的内容。

(二)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1、保护生态环境效果显著。

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残茬覆盖,

不仅降低了地表风速,而且作物根茬可以固土,秸秆可以挡风,同时能有效蓄水,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强了表层土壤之间的吸附力,改善了团粒结构,使可风蚀的小颗粒含量减少,从而有效的减少农田扬尘。

2、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保护性耕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3、减少了作业工序,实现了节本增效。

通过实际测验,实施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减少作业工序4道,节约作业费用65元。

小麦亩增产4—7kg,大麦亩增产3—6kg,油菜亩增产6—12kg,小麦亩节本增效73.4—97.7元大麦亩节本增效70.7—76.4元,油菜亩节本增效95—125元,按示范面积(3万亩)计算,节本增效271.3万元。

按全县完成面积(10.6万亩)计算,共节本增效957.9万元(表6)。

表6效益分析表

项目

合计

一年一作小麦

一年一作大麦

一年一作油菜

免耕

播种

浅旋

播种

免耕

播种

浅旋

播种

免耕

播种

浅旋

播种

亩增产(千克)

 

7

4

6

3

12

6

价格(元/千克)

 

2.1

2.1

1.9

1.9

5

5

亩增效(元)

 

14.7

8.4

11.4

5.7

60

30

亩节本(元)

 

20

20

20

20

20

20

亩节本增效(元)

 

34.7

28.4

31.4

25.7

80

50

实施面积(万亩)

10.6

1.93

1.15

2.13

1.29

2.54

1.56

节本增效(万元)

957.9

153.8

84.4

162.7

91.2

317.5

148.2

4、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和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试验数据表明,采用秸秆覆盖、深松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容重,有效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

5、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加快了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为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不可估计的作用。

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有效实施,县上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马多静为组长,农机局局长梁兴文为副组长,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行政领导小组,具体进行统一指挥,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促使项目各项计划任务和关键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县农机局与项目区的25个村签定保护性耕作种植意向性协议,明确了项目实施内容和各自的工作职责,分解了种植面积,确保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2、加强部门合作、促进农机农艺结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省、市、县专家,组成项目专家顾问组提供技术保障;成立了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实施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资料的编写,开展试验研究、技术培训,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问题,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聘请县农技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项目实施组成员,参与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编制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高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高产种植技术的培训,病虫草害调查与防止,土壤水分、容重等数据的测定工作。

真正做到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3、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项目批复后,局领导多次向县委和县政府领导专题汇报,得到了县上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县委和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就搞好保护性耕作项目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分管领导召集项目区乡镇、村组干部和实施组工作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年中县政协委员并对项目进行视察。

二是狠抓培训,提高实施人员技术水平。

先后举办技术骨干和农机操作手参加的培训班2期,培训150人;利用科普之冬(春)活动时机,播放电教片6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开展技术讲座6场(次),参加人员1420人(次),重点加强对项目区群众的培训教育。

三是召开现场演示会,提高操作水平。

于4月13日、4月28日和5月8日分别在洪水镇城关村、永固镇赵庄村和南丰乡卫庄村组织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现场培训560人。

四是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等形式,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

今年在县电视台专题报道10次,县广播站播报22次,进一步提了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

4、加强项目示范,培育典型带动。

为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作用,我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把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点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从组织、人员、资金、技术等各方面都重点支持、重点加强、重点倾斜,建立科技示范点3个,示范面积0.25万亩,并在永固镇赵庄村开展实验测定,为我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建立了样板。

5、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全面推广。

为了提高项目区群众对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的积极性,我局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激励群众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一是加大购机补贴政策向项目区倾斜,同时在项目和地方配套资金中,对购买免耕播种机和旋耕播种机的农户给予累加补贴,保证项目实施所需机具;二是按照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对项目核心示范区给予生产作业补助费;三是对项目实施区的灌溉面积给予每亩50立方水的灌水奖励;四是对参加培训的技术骨干和农机手给予误工补贴。

6、创新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体系。

对项目区有机户进行了技术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使用要领和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组建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队,分别与3个示范点签订了保护性耕作协议,采取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机具调配、统一耕作模式、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补贴标准,保证连片种植的“五个统一,一个保证”的有效措施,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有效的解决了购机户无活干,无机户地难种的问题,实现了农机服务组织与种植户的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