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94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docx

广东省湛江市地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规划

第二章湛江市城市地下水概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湛江市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地理坐标:

东经110º07'00"~110º38'19",北纬20º50'00"~21º27'00",市区行政区划包括霞山、赤坎、坡头、麻章及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

陆地面积1460km²(图1)。

湛江市是广东省西部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湛江港是我国八大港口之一,是我国大西南主要出海口,随着我国开发大西南经济战略的实施,湛江市在我国的位置显得更加重要,随着湛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港口为依托的“大港口、大工业、大市场、大发展”的发展战略逐步实施,湛江市的经济正在高速持续向前发展。

一.地形地貌

湛江市城市以台地、平原地形为主,北东及中部平岭一带地势较高,向南、东南至沿海逐渐降低。

西北高阳、志满一带为火山岩台地,标高20~100m,最高点高阳笔架岭为176.7m;东部龙头一带为基岩台地,标高20~50m,最高点龙头笔架岭100.4m;中部平岭及东海岛西部以侵蚀~剥蚀台地为主,地形切割强烈,高差较大,标高20~100m。

三岭山、牛母岭最高分别为142.1m,108.7m;麻章、太平、东海岛西部为冲洪积平原或海蚀阶地,地形平摊开阔,标高20~40m;南三岛及河谷低地为堆积平原,标高一般小于20m;硇洲岛中部高,向四周降低,中部最高点灯塔处标高为82.5m,沿海岸带标高5~10m。

海岸低地及海漫滩标高一般小于5m。

二.水文与气象

(一)水文

1.河流

流入湛江市的河流多为源近流短的季节性小溪流,较大的河流有:

城月河:

发源于遂溪县大塘,集水面积345km²,河长37km,坡降0.33%;

通明河:

发源于雷州市客路镇东坡村,集水面积225km²,河长26km,坡降0、64%。

此外,还有旧县河、北月河、南柳河、文保河、北桥河等季节小溪。

2.湖泊、水库

湖光湖:

位于市郊湖光镇,为一破火山口,积水成湖,东西长2km、南北宽1.8km,面积约3.75km²,水深10~15m,最深达32m,总库容3055万m³。

为湛江市著名风景区。

志满水库:

位于志满西北约1km,库容1178万m³,放水量1649万m³。

红星水库:

位于东海岛东山镇东北约2km,坝高7.5m,库容1064万m³。

此外,还有柳秀、新坡、后滩、五里、赤坎、三岭山等小型水库。

(二)气象

湛江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地带,主要受热带海洋暖湿气团的制约,北方大陆性冷气团参与,形成本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表现为多灾害,雷暴雨频繁,旱季长,雨量集中,夏长冬短,冰霜罕见,全年气温较高,多年平均气温22.7~23.5ºC,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5.2~16.4ºC,极端气温为-1ºC;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28.4~29.5ºC,极端气温为38.1ºC。

降雨全年分配不均,旱、雨季分明,降雨集中于5~9月,雨季占全年雨量的74%,尤以8月最多,占年降雨量的18.4%。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339~1667mm。

本市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4m/s,5~9月吹东~东东风,10月至翌年4月吹北~东北风。

6~9月常遭台风、热带风暴袭击,每年平均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4~5次。

多雷暴,每年平均雷日100天以上。

海潮为不规则半日混合潮,每天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或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但都是半周期。

第二节城市水文地质条件

湛江市在地质构造上处于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在水文地质单元上雷琼自流盆地的东北部。

由于新生代期间雷州半岛地处拗陷区,形成了厚达3000多米的松散~半固结岩层,上部为第四纪,下部为第五纪,基底为白垩纪、寒武纪地层(表1)。

为湛江市及雷州半岛地下水的形成、储存、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类型划分

湛江市城市地下水按地下含水介质类型。

赋存条件、水利特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

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含水层埋藏深度、水利特征和开采条件又可分为浅层承压水(潜水~微承压水,含水层埋深小于30m);中层承压水(含水层埋深30~200m);深层承压水(含水层埋深200~500m)和地下热水某某(含水层埋深一般大于500m)。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

本规划对不同地段、不同含水层组富水性的划分,是将勘探试验井(或井组)的出水量统一换算为抽水水位降深5m,滤水管直径219mm的井组出水量进行比较而定的。

富水性等级划分为五级:

极丰富区井组出水量大于10000m³/d;丰富区5000~10000m³/d;较丰富区1000~5000m³/d;中等区100~1000m³/d;贫乏区小于100m³/d。

1.浅层水

分布广泛,补给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是农村分散性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同时也是补给中深层承压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含水层岩性有沙砾、粗砂、中粗砂、中细砂等,厚度3~18m,最厚27m。

富水性以中等为主,局部为较丰富,单井或锅推井出水量在100~4795m³/d,最大可达8845m³/d。

2.中层承压水

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纪湛江组粗砂、砾石、中砂、细砂,以粗砂为主。

含水层有4~8层,单层厚3~50m,总厚度30~60m,最大可达142m。

水位埋深高处在15~65m,低处2~8m,太平、新圩、铺仔、民安、霞山、北月、志满、东山、龙舍、南三岛硇洲岛、赤坎、平乐、麻斜、调顺岛等地水量较丰富~极丰富,井组出水量1049~21998m³/d,是市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3.深层承压水

含水层埋深一般在200~500m。

含水层为第三纪下洋组海相砾砂、含砾粗砂、粗砂为主,局部为中砂、细砂。

含水层有1~10层,单层厚度3.5~50.0m,最厚超过150m,总厚度一般在50~150m。

赤坎、霞山~太平、东海岛、南三岛、硇洲岛水量较丰富~极丰富,井组出水量2374~8338m³/d,是市区集中供水的开采层位之一。

4.地下热水

分布于断陷区内,含水层埋深一般大于500m,局部超过800m。

含水层为第三纪涠洲组砂层,局部为下洋组砂砾层,一般由3~15个含水层,总厚度12~185m。

水位埋深18~45m,由于埋深大,补给及径流条件差,多为富水性中等区,生产井单井出水量多在300~1000m³/d之间,水温39~46°C。

目前仅作为单位自备热水井开采。

(二)火山岩孔洞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市区西部东坡岭~志满一带及硇洲岛。

含水层为气孔状玄武岩、风化玄武岩及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厚度20~150m,最厚达200m,单井出水量108~2522m³/d,是高台地地区的主要开采层位。

(三)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市区坡头北东龙头附近。

含水层为混合岩、花岗岩,局部为寒武纪八村群砂岩、页岩、属潜水,水量贫乏,民井单井出水量50~435m³/d,由于其水量小,仅作为分散村庄居民供水水源。

因此在本《规划》不做专门讨论。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湛江市区属以多层松散岩类构成的雷琼自流盆地的一小部分。

第四纪火山通道、平岭砂层直接裸露区及隔水层的尖灭和交错形成的‘“天窗”将各含水层串通,成为地下水向下渗透补给的良好通道。

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看,城里岭、笔架岭一带为地下水分水岭,以分水岭为界地下水分别往南北分流,各自形成独立的地下水循环系统。

据当地的地下水形成特点,大气降水的入渗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补给来源,下部承压水层还接受市区外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地下径流形成后,以高台地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运移(平岭),在径流过程中,垂向补给(排泄)和水平排泄兼有,并相互转换,最后直接或汇集排泄于南海(图2)。

(一)补给

从地下水长期动态观测资料说明,市区地下水以当地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兼有地表水下渗补给和市区外侧向补给。

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峰谷出现的时间与降水的雨、旱季出现时间基本吻合,随含水层埋深加大,峰谷出现的时间逐渐滞后。

中层承压水出现高水位的时间比雨季滞后2~3个月,深层承压水则滞后5~~6个月。

大致可分为两种补给类型:

1.降雨及地表水渗入补给型

补给量的大小与降雨量、降雨性质、地表岩性、地形、地表植被、地表水体的分布等因素有关。

市区雨量充沛,表层岩土渗水性强,为地下水的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

砂堤沙地孔隙潜水的补给:

南三岛、东海岛东部海岸砂堤砂地为粉细砂、细砂、中砂和亚砂土,松散、透水性良好,降水渗入是潜水主要补给来源,其次是凝结水(昼夜温差较大易形成凝结水)。

此外中层承压水水位高于孔隙潜水水位的地段,可通过隔水层缺失的“天窗”或弱隔水层接受中层承压水的向上顶托补给。

浅层水(30m以浅)的补给,市区大部分地区均为剥蚀侵蚀台地、冲洪积平原和海蚀阶地,其中,台地一带地形切割较强烈,部分地段含水层出露地表,降水或地表水易于或直接向含水层渗入;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为渗透性好的亚砂土,利于降水和渠道水向含水层渗入;低洼地带的水稻田分布还接受灌溉回归水的补给。

火山岩台地孔洞裂隙水的补给:

分布于湖光岩、交椅岭、龙水岭、硇洲岛等地。

火山岩孔洞(隙)、裂隙发育,表层大部分风化残积土空隙率大、垂直裂隙发育、透水性强,有利于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地下水。

2.越流补给型

浅层潜水补给承压水:

地面标高小于10m的地段除外,浅层水的水位均高于承压水的水位,两者水位差由高地势的补给区至径流区转为低洼地势的排泄区逐步减少。

地势较高的台地区水位差一般在30~40m之间,地势较低的补给径流渐变区为5~25m,排泄区为2~10m,海岛为10~20m。

表明浅层水对中层承压水有比较大的水头压力,在水头压力作用下,浅层水通过火山颈、隔水层的“天窗”以及弱隔水层缓缓渗入补给承压水。

压力漏斗外围区:

中层承压水的水位普遍比浅层水的水位高0.20~0.50m。

这些地段,由于水头差的压力,促使下部承压水通过弱透水层顶托补给浅层水。

赤坎、霞山、坡头等地,在1966年尚未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地面标高小于15m的地段,承压水的水位普遍比浅层水水位高出1~6m。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开采规模不断扩大,承压水特别是中层承压水的水位出现了持续的下降。

到1995年,开采中心的承压水水位已比浅层水水位低15.0~18.0m,变原来的顶托补给浅层水为接受浅层水的越流补给。

(二)迳流流与排泄

1.浅层水的迳流与排泄

由于湛江市区的浅层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迳流方向是由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水力坡度与岩性、地形关系密切,平原区水力坡度比较平缓,为0.5‰~1‰,地形高差略大,水力坡度相对陡峭,为1‰~5‰。

多以潜流形式排泄入海,少数排泄于河溪或地表,都分耗于开采、蒸发和植物蒸腾。

市区浅层水到目前尚未形成开采漏斗,其迳流排泄基本保持在五十年代原始状态。

2.中、深层承压水的迳流和排泄

中、深层承压水以当地垂向补给为主,同时接受西部的侧向补给。

由于市区地下水开采历史悠久,目前反映的地下水迳流特点除龙水岭、硇洲岛和平岭一带自中心往四周流动外,其余大部分地段出现的为开采状态下的迳流特点,总体向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汇流,形成湛江开采汇水区,水力坡度达2‰,开采区外围多在0.8‰~1.7‰。

太平、建新一带为地下水天然状态下的汇水区,开采量不大,基本反映了原始的迳流状态,其水力坡度在0.3‰~0.5‰左右。

中、深层承压水在获得补给后表现为弹性储存,迳流的形式主要靠弹性储存量的消耗。

由于含水层埋深大,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由上覆浅层水通过“天窗”和弱透水层垂向越流补给。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使承压水的动态平衡不断变化,特别是霞山、赤坎地带,随区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扩展,使承压水迳流速度加快,侧向补给量随之增大。

以水平迳流排泄为主,部分顶托垂向补给浅层水和越流补给下状含水层,或耗于开采。

第三节城市地下水资源及分布规律

二.区域地下水分布特征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

1.浅层水(潜水~微承压水)

(1)水量较丰富区

分布于麻章笃头山~调塾、南坡村~临海、博立~岭脚,方平文里~南夏、南三岛、东海岛东北~田交村等地。

面积371km²,含水层总厚度6-18m,最厚达27m,一般由2~4个含水层组成。

含水层顶板埋深3.5~18.0m,水位埋深0.92~6.65m,单井出水量一般1150~2140m³/d。

其中乾塘东侧一带富水性最好,钻孔出水量1032~4759m³/d(图6)。

(2)水量中等区

分布于赤坎~霞山、坡头、东海~太平大部分湛江组、北海组出露地段及乾塘、南三、东海东部砂堤砂地分布区,面积630km²。

含水层厚度2.5~18.4m,顶板埋深微承压水区10~26.4。

水位埋深0.9~4m单井出水量120~810m³/d,局部达1558m³/d。

流量最大的泉位于东简圩3km衔头塘砂堤与玄武岩接触处,为下降泉,丰水期流量69L/s,枯水期10L/s。

(3)水量贫乏区

分布东岭东侧及龙头村~甘林水库一带,面积44km²。

含水层厚度3~6.5m,单井出水量30~59m³/d。

2.中层承压水

(1)水量极丰富区

分布于太平~铺仔和志满五里~东海岛文丹、民安一带。

含水层(组)顶板埋深35~60m,底板埋深180~200m,有5~7个含水层,单层厚度4~50m不等,总厚度46~134m。

含水层以粗砂、砾砂为主,水位埋深10~30m,钻孔井组出水量(直径219mm,降深5m,下同)达11001~21998m³/d,太平吕宅35.00~151.28m钻孔最大自流量达4403m³/d(图7)。

(2)水量丰富区

位于中部西山边~志满~霞山、赤坎、调顺岛,西南部通明~田头尾,东海岛中部和南部的龙湾~东山等地。

含水层顶板埋深35~60m,有5~8个含水层组,单层厚2~30m,总厚度35~98m,水位埋深10~55m,井组出水量5247~9623m³/d。

(3)水量较丰富区

主要分布在高阳~赤坎、南三岛、硇洲岛及东海岛东简等地。

含水层顶板埋深33~60m,有3~8个含水层,单层厚多在3~15m,总厚度20~58m。

水位埋深10~40m不等,井组出水量1049~4718m³/d。

南三岛新良、地聚下村等地分布有1~2层咸水层,地板埋深50~70m,矿化度1.5~7.101g/L,属古封存咸水。

(4)水量中等区

位于北部盆地边缘坡头圩及福建村以北,含水层顶板埋深25~77m,底板埋深130~150m,有1~3个含水层,总厚度5~13m,岩性以中砂为主。

单井出水量116~914m³/d。

乾塘知青场(林场)一带,约35m深有一层咸水,地板埋深50m左右,矿化度2.46g/L。

3.深层承压水

包括下洋组松散岩类含水层组承压水和涠洲组松散~半固结岩类含水层组承压水。

以下洋组含水层为主,

(1)水量丰富区

分布于湖光、志满、太平等地。

含水层顶板埋深180~250m。

底板埋深292~500m,北浅南深,含水层以含砾粗砂、中粗砂为主,有2~10个含水层,单层厚3~50m,最大达143.44m,总厚度70~190m。

水位埋深一般为8~30m。

井组出水量5040~9899m³/d。

(2)水量较丰富区

分布于赤坎、霞山、麻斜、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面积约有860km²。

含水层顶板埋深150~210m,底板埋深260~440m。

有1~6个含水层,单层厚3~40m,麻斜、北月一带单层厚度最大达105~109m。

水位埋深9~38m,推算井组出水量1162~4889m³/d。

(3)水量中等

分布于东部的麻弄、东纯等地。

面积57km²,含水层厚度9~15m。

推算单井出水量172~808m³/d。

4.低温地下热水

分布于湛江断陷内的合流~赤坎、湖光~霞山、坡头、南三、东海、硇洲等地,水文地质勘察最大深度800m,含水层顶板埋深一般大于500m,东海岛在380m以下,揭露含水层总厚度在3.00~211.6m。

含水试段实际出水量为4.132~17.55L/s。

单位涌水量0.223~3.487L/s。

推算降深10m,直径127mm滤水管单井涌水量为311~917m³/d。

以水量中等~较丰富居多。

其中,湖光~霞山~东海岛一带水量较丰富,水量中等的分布于赤坎、新圩、太平、调塾、南三岛等地。

(三)火山岩孔洞裂隙水

分布于交椅岭、笔架岭、志满水库、硇洲岛中部灯塔火山口附近,水量丰富,单井出水量1076~2522m³/d,泉流量大于10L/s。

火山口外围地带为中等富水区,面积仅110km²。

泉流量一般0.863~8.264L/s,单井出水量524~1000m³/d。

三.城市地下水水源地概况

湛江市地下水已经过详细勘察和多年的长期动态监测研究,各种资料丰富。

按局部地下水分水岭、不同的自然单元、水文地质条件,把湛江市城市地下水水源划分为赤坎、霞山、铺仔、太平、东海、硇洲、南三、坡头八个水源地(附图8),各水源地基本特征如下:

(一)赤坎水源地(Ⅰ)

东临麻斜海、南至草苏、西至合流、北至市区边界。

赤坎是老城区,是市党政机关所在地,街道工业较发达,调顺电厂、港务局调顺第三作业区、调顺渔业公司、麻章开发区等都位于该水源地。

浅层水:

均为中等富水,鸭乸港一带为咸水,有可采资源12.502万m³/d。

用于灌溉菜地及部分居民和城郊村民生活用水。

中层承压水:

以水量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8.486万m³/d。

是赤坎区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深层承压水:

以水量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5.031万m³/d,是目前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下部中低温地热水资源1.165万m³/d。

赤坎水库是本水源地唯一可利用的地标淡水资源,多年平均库容量0.358亿m³,目前赤坎水厂正在扩建供水量为20万m³/d引鹤地水库水的供水工程,是湛江市实施逐步加大地表水使用量的城市供水战略的开始。

(二)霞山水源地(Ⅱ)

北接赤坎水源地,西至平岭,南至北月。

包括霞山区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地段。

是湛江市工业最密集区段,也是开采地下水量最大的水源地。

浅层水:

以中等富水为主,有可采资源15.967万m³/d,主要用于灌溉及部分居民分散性的生活用水。

中层承压水:

以水量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13.812万m³/d。

是目前城市供水主要水源之一。

深层承压水:

以水量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6.805万m³/d,是目前城市供水主要水源之一;下部热水资源2.744万m³/d。

﹙三﹚铺仔水源地(Ⅲ)

东接霞山水源地,北部以新坡为界,西部以城月河为界。

是城市规划区发展范围,目前已有少量工业企业分布。

浅层水:

铺仔~北月一带为水量丰富,共有可采资源19.852万m³/d。

是农田供水和农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

中层承压水:

丰富~极丰富,有可采资源17.161万m³/d,已在临东建水厂,向霞山供水,湖光镇一带部队、单位有零星开采。

深层承压水:

水量丰富,有可采资源9.140万m³/d,下部热水资源1.433万m³/d。

城月河:

是本水源地唯一可利用的地表淡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2.52亿m³。

水质受上游糖厂排放污水影响。

(四)太平水源地(Ⅳ)

东与铺仔水源地相接,包括太平镇大部分地区。

浅层水:

以水量中等为主,有可采资源10.453万m³/d,为农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

中层承压水:

水量极丰富~丰富,有可采资源12.946万m³/d。

开采程度不高,只有中层承压含水组30~100m上段开采较多,供农村及太平镇生活用水。

深层承压水:

以水量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7.283万m³/d,下部热水资源3.924万m³/d。

通明河是本水源地唯一可利用的地表淡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1,37亿m³。

(五)东海水源地(Ⅴ)

包括东海岛、东头山岛。

是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所在地。

浅层水:

以水量中等为主,有可采资源14.668万m³/d,是农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

中层承压水:

以水量较丰富~中等为主,有可采资源16.159万m³/d,目前东山、龙海天旅游区已初步开发。

深层承压水:

以丰富~较丰富区为主,有可采资源5.259万m³/d,下部热水资源3.943万m³/d。

红星水库是东海水源地唯一可利用的地表淡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1.39亿m³。

(六)硇洲水源地(Ⅵ)

为火山岩岛屿,主要发展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及旅游业。

浅层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

以水量中等为主,有可采资源2.006万m³/d,是岛上部队、村民主要用水水源。

中层承压水:

以较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2.22万m³/d。

是淡水镇及渔业主要供水水源。

深层承压水:

以水量较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1.076万m³/d,下部热水资源0.671万m³/d。

(七)南三水源地(Ⅶ)

包括南三岛、特呈岛,以发展海水养殖及旅游业为主。

浅层水:

以水量中等为主,有可采资源9.541万m³/d,是农灌及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中层承压水:

以水量较丰富为主,有可采资源4.383万m³/d,在旅游区有少量开采。

深层承压水:

以水量较丰富~丰富。

有可采资源2.1万m³/d,下部热水资源1.146万m³/d。

(八)破头水源地(Ⅷ)

包括坡头市区,乾塘镇、龙头镇一部分。

南海西部石油勘察基地及麻斜海军基地是目前开采地下水大户。

浅层水:

水量中等为主,局部为水量丰富区,有可采资源12.914万m³/d。

是农灌及农村主要生活用水水源。

中层承压水:

较丰富~中等,有可采资源8.841万m³/d。

是南油基地和坡头区城市供水主要水源之一。

深层承压水为水量丰富~极丰富,有可采资源2.076万m³/d。

下部热水资源0.563m³/d。

鉴江是本水源地可利用的地表淡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80.44亿m³。

第四节地下水开采制约因素

地下水的形成,受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气象条件的控制,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故地下水开采时必须按当地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和计算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规划、开采,才能保证地下水长期安全开采。

如果不科学的管理、合理规划,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一.地下水天然补给量

由于全市的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是有限的,因此开采的地下水总量必须控制在全市可采资源量内,而可采资源量必须小于天然资源量,以免过量开采。

二.水位降深及井距

控制水位降深是防止海水入侵和有关环境地质问题的关键。

因此,不管集中开采或分散开采,都要根据每个水源地不同块段具体情况,合理布局,避免局部超采。

同层位的抽水井,距离太近会相互干扰,无形中增加了成井和抽水的成本。

因此水厂和大量集中开采地下水的单位布井是必须合理设计井距。

三.富水性及含水层厚度

各地段富水性的强度和含水层厚度,决定该地段单井或井组出水量的大小。

含水层厚度小于30m的块段一般采用单井开采,大于30m的块段可用井组分层开采,含水层厚度越大,富水性越强,则井组可布的单井越多。

在规划水厂和集中开采点时,应选在富水性好,含水层厚度大的地点。

第三章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开采现状

市区城市供水主要开采中、深层承压水,浅层水主要用于农业用水和分散性农村生活用水。

(一)地下水开采量及增长幅度

据不完全统计,市区现有地下水开采井1575眼,其中开采中、深层承压水井750眼左右,开采量44万m³/d,以中层承压水为主,开采含水层深度80~300m。

硇洲岛及部分地区还开采火山岩孔洞裂隙水。

热水井开采深度500~800m。

从1955年至1995年,全市区地下水开采量由0.133万m³/d增加到近44万m³/d,开采地下水作供水水源的水厂由一个增加到九个。

开采井密度以霞山市区较大,平均约1~1.2眼/km²。

近两年,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地下水开采量约以5%的速度增加。

为了控制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确保城市供水,市政府于1984年、1989年分别发文,要求严格控制乱打井滥采水的现象,并由市建委成立地下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实施管理,使市区地下水资源逐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