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2953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docx

必修4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淄博市一模)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解析: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是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相适应,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2.(2015·青岛市一模)《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日前正式发布。

将全省15.7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以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材料表明,这种划分(  )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发挥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注意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D.是对以前的规划进行辩证的否定

解析:

山东省收入实际调研,对不同区域做出了不同的开放政策,其划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15·济宁市一模)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

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

上述事实说明(  )

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对人体干细胞的认识过程说明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有一个过程②正确;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发展进步并不是推翻原有的真理性认识,④正确,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①错误。

故该题选D。

答案:

D

4.(2015·济南市一模)3D打印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为标志,被认为是改变世界的“破坏性”新技术,将使设计和制造更为简化:

工厂里或许不再有生产线,模具可能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不包括(  )

A.人们认识的深化能够促进事物发展

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

C.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D.科学实验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解析:

3D打印技术是人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变事物,经过科学实验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的产物,新技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ABD说法正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C错误,故选C。

答案:

C

5.(2015·潍坊市一模)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和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

同时,在取火时要有一定的技巧,并不是光靠蛮力就可以钻出火来。

这告诉我们(  )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钻木取火技术离不开取火工具,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正确;取火要有技巧,不能光靠蛮力,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说法错误。

故该题选D。

答案:

D

6.(2015·潍坊市一模)重庆黄桷坪地处濒临长江的老工业区,周边遍布工业企业、大型仓库,街道老旧。

为了改善环境、做大文化创意产业,四川美院的师生把它改造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涂鸦艺术街。

他们的做法启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要(  )

①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②从实际出发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四川美院的师生立足重庆黄桷坪的实际进行文化创意改造,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②正确;对旧城的改造,既可以改善环境,有可以做大文化创意产业,体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正确;四川美院的师生对旧城的涂鸦设计和改造,重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正确;①与题意无关。

故该题选C。

答案:

C

7.(2015·潍坊市一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④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反腐倡廉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①正确;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正确;反腐倡廉长期抓,能有效制止腐败行为,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

该题选C。

答案:

C

8.(2015·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期中考试)如果你认真观察过螃蟹就会发现,篓子里面放上一群螃蟹,就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

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爬出去的。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中获得的辩证法启示是(  )

①明确成员分工和责任,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②科学制定激励机制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建立合理的群体素质结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保持有效的沟通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唯物论知识,价值观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故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本题选B项。

答案:

B

9.(2015·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月考)马克思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解析:

“改变自然界”,就是实践,所以,材料的意思就是,人在实践中发展了智力,对应选项是A,BD不合题意,C的说法错误,哲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答案:

A

10.(2015·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月考)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③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物质概念。

“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说的是物质具体形态。

故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②④项错误。

本题选B项。

答案:

B

11.(2015·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联考)西周伯阳父说:

“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对这种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①没有科学依据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具有形而上学性 ④是科学的世界观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这种观点评价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但没有科学依据。

本题选A项。

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

A

12.(2015·山东省聊城市东阿一中阶段性考试)“利率上调是如何影响GDP的?

如果政府调整财政预算,经济将会怎样?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萨金特和西姆斯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创立了一系列方法,用于研究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从哲学角度看,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  )

A.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B.源于经济学家智慧的思考

C.构建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

D.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解析:

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指导,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哲学;源于实践不是经济学家智慧的思考,构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是实践。

本题选D项。

答案:

D

13.(2015·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考试)《印象普陀》最打动人的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

这一主题体现了(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限制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认识活动。

世界就是美丽的是因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③符合题意,世界的美丽因人而变化说明确规定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限制,④符合题意,所以选择B。

答案:

B

14.(2015·河北省邯郸一中月考)《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

庄子说:

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

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

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

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解析:

本题中看到了第三者的意见也无法断定是非。

也就是看到了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本题选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

C

15.(2015·临沂市一模)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全球变暖又对促成灾害性天气的其他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海水变暖,为风暴提供了更多能量;地球大气层升温,会使其保留的更多水分通过暴风雨倾斜下来……这告诉我们(  )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B.自在事物的联系正逐渐被人为事物的联系所取代

C.要用联系的观点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D.规律是客观的,改变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解析:

二氧化碳排放、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形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C正确;题目中的现象不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不是发展,A错误;B说法错误;D人们不能改变规律,题目启示人们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答案:

C

16.(2015·贵州省凯里一中一模)一位书法家说过,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如何书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作品的“情性”,寓于“形质”的“情性”是书写者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

由此可见(  )

①“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 ②“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来表现 ③作者应避免用“形质”来影响读者把握“情性” ④读者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品味作品的“情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主观意识和物质载体的关系,二者属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答案:

D

17.(2015·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五次月考)“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创造历史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

该题考查真理的知识。

①④很明显错误。

答案:

A

18.(2015·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期中考试)“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漫天的星斗;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经典中的智慧;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

”面对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这种对生活的感悟与下列选项中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

①把握分寸,过犹不及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体现的哲理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怎样体现适度原则,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把握分寸,过犹不及体现这一点。

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漫天的星斗等体现联系的和实践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体现联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实践的观点。

故本题选D项。

答案:

D

19.(2015·山东省莘县重点高中阶段检测)下列选项和“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②水滴石穿 ③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④君子慎于微

A.②④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题目中“堤溃蚁穴,气泄针芒”意思是千里之提,因为有一些蚂蚁天长日久不断蛀蚀,终于有一天垮塌了,气因为小小的针眼而全部泄出,说明细小疏忽会造成巨大的祸患,量变会引起质变。

题肢中能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水滴石穿和君子慎于微”。

正确答案是A。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指的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指的是我与敌交战的地方,事先不让敌人知道;敌人不知道,防备的地方就多;防备的地方多,那么同我作战的敌人就少了,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处处设防,就会处处薄弱,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寡与众是矛盾的双方,在“处处防备”和“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条件下,寡与众的位置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

A

20.(2015·青岛市一模)新年伊始,全国大范围地区遭遇雾霾袭击。

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转机,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

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解析:

雾霾笼罩,是危机,有害处,但同时也蕴藏转机,对我们提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益处,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A正确。

答案:

A

21.(2015·滨州市一模)2013年“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应当根据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造行调整持续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一刀切。

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①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要坚持实事求是 ③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国家应当根据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持续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能一刀切”,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C。

答案:

C

22.(2015·吉林省吉林一中摸底考试)有人说,“人生是一条向上的路,身为行者的我们一次次的登临。

因为登临,我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因为登临,我们有更高远的目标。

”与此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叶公好龙,言不由衷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自信。

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的要求,所以选择C。

答案:

C

23.(2015·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五次月考)“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

”诗人林希这首蕴涵深意的哲理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

A.价值判断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的价值选择

C.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价值判断和选择

D.得到社会的肯定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

解析:

成为土壤(对社会有用之人)还是尘埃(对社会有害之人)取决于个人的选择故选B。

答案:

B

24.为承办好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

为了展示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大都市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抓住机遇、从南京的实际出发、贯彻“突出特色,节俭办奥”的方针这体现了(  )

①办事情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物质决定意识,二者不可分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 ④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B

第Ⅱ卷

本卷包括三个大题,共52分。

做题时,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否则答题无效。

25.(2015·温州市十校联考)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历经四年,2013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散热的问题,从而可能推进信息技术巨大的突破。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15分)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了电脑散热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探索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5分)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研究中采用了分子束外延等先进方法以及生长的新材料为最终实现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提供了条件。

(5分)

③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解决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巨大的进步,也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5分)

26.(2015·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一中月考)“十一五”时期山东省节能减排有关目标实现情况及“十二五”目标

 

  目标

项目  

十一五

目标

十一五末完

成情况

十二五

目标

万元GDP能

耗降低(%)

22

22.09

17

化学需氧量

减排(%)

14.9

19.44

12

二氧化硫

减排(%)

20.0

23.22

14.9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山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首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合材料,分析我省上述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12分)

解析:

本题注意审题是分析的是我省的上述要求。

把要求运用哲学原理一一分析即可。

题型是如何体现题型。

本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材料分析”。

就本题来讲需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等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合。

答案:

①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树立全局观念。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体现了这一点。

(6分)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这一点。

(6分)

27.(2015·邢台一中月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探索、奋斗的伟大追求。

据此完成下题。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顺利点火起飞,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随后,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中国是航天领域的后来者,中国航天人清楚,要跨越自己,赶上发达国家的航天技术,常常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为有过失误和挫折,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把失误归零,战胜了征途中的一次次坎坷,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勇于探索,不畏风险”,就是中国航天人面对困难和风险的态度。

中国航天人也因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5分)

(2)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

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这一梦想。

(10分)

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航天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要落后,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体现了这一道理。

(4分)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中国航天人发明了“归零”原则,发扬“勇于探索,不畏风险”的精神体现了这一道理。

(4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

利用规律中国航天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是中国航天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

(4分)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为了赶上国外航天技术,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通过最终实现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体现了这一点。

(3分)

(2)人生梦想:

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1分)(要求是积极向上的)

措施: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对梦想的定位必须立足实践,符合自身实际。

(3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在实现人生梦想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方向。

(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在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的对待错误。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