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328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docx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7年级上册《伴你学语文》

第六单元性灵愚慧

精品赏读

11 皇帝的新装

⊙收获平台

一、给本文写一段故事梗概,并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看谁复述得简明流畅、重点突出。

二、“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答:

三、“我要派我诚实的老部长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说来,谁也不及他。

”请你联系下文,揣摩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答:

四、“我”替雪人回贺卡欺骗了李小屹(《雪地贺卡》),卖灶糖的老汉骗“我”说要来接“我”(《拣麦穗》),渔夫骗魔鬼回到胆瓶中(《渔夫的故事》),老先生骗狼回到袋子里(《东郭先生与狼》),贝尔曼用画出来的藤叶欺骗了失去生存信念的乔安西(《最后一片叶子》),骗子欺骗了皇帝而皇帝和臣民们又共同上演了一出自欺欺人的闹剧(《皇帝的新装》)。

请你谈谈对上述各种“骗术”的看法,或者说说你的一次“骗人”或“被骗”的经历。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如昔狂人,令织师绩线,极令细好,织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织师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细缕。

”狂人曰:

“何以不见。

”师曰:

“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织师,师亦效焉。

皆蒙上赏,而实无物。

(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二·晋长安鸠摩罗什》)

1、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出什么道理?

答:

2、这则寓言写的是一个狂人的自我蒙蔽,《皇帝的新装》写的是众人不约而同地用谎言自欺欺人。

你更赞赏哪一篇的写法?

为什么?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3-4题。

神奇之布

[西班牙]堂·曼纽埃索

从前有三个骗子来到王宫,声称他们能织出一种世上最神奇的布。

国王很好奇,就命令三人留在宫内织布。

三个骗子需要金、银及丝绸作织布的材料,国王就命人送去。

隔了几天,国王急欲知道进度如何,便派大臣前去了解状况。

大臣一到,三个骗子拿出布来,跟大臣解释说那匹布有多么柔软光华,简直是天上神物。

然而大臣却看不见布。

骗子又说那匹布还有一神奇之处,那就是,私生子和犹太人等出身卑劣之人是看不见的。

大臣怕人怀疑自己出身不高贵,于是就睁眼说瞎话,回禀国王说布有多么柔软光华,简直是天上神物,并且就快织好了。

国王甚是满意。

接着几天,国王分别又派了几个人前去,每人说法都跟大臣一样。

终于布织好了,国王前去试穿神奇之布作的衣服。

国王本人也看不见衣服,但又怕人知道自己出身有问题,宁可相信它是神奇之布。

于是硬着头皮,光溜溜的穿上神奇之布作的衣服游街。

众人也都看不见衣服,但又怕自己出身有问题,不敢说出真相,只是一味的鼓掌。

突然有个照管御骑的黑奴开口说道:

“国王没有穿衣服。

”众人终于醒悟,知道被骗了。

国王命人捉拿三个骗子,然而那三个人早已逃之夭夭了。

1、文中为什么安排一个“照管御骑的黑奴”说出真话?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2、本文是安徒生创作《皇帝的新装》的原型。

试作比较,看安徒生对原型主要作了哪些改动?

经过改动后产生了哪些表现效果?

答:

三、编演活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把《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话剧,评出班级的最优剧本,每个学习小组派出若干同学担任剧中角色,排演这个话剧。

⊙轻松一刻

江湖骗子

[法国] 拉封丹

人世间的江湖骗子从没绝种,骗术这门学问,历来都有许多大师。

在这当中,有的搭台表演惊险的节目,有的到城里招摇撞骗,自称赛过西赛罗。

就有这么一个江湖骗子,他夸下海口,自称是盖世无双的雄辩大师,能使白痴、乡巴佬、老粗和蠢人变得能言善辩。

“对啊,先生们,我说的是蠢人、畜生和驴子。

你们可以牵头驴子来给我,牵头最笨的驴子来,我也能把它变成一个穿学者黑长袍的有学问的大师。

”君主听说这件事以后,便聘请他为修辞学教师,并说:

“在我的马厩里,有一头十分精神的阿克迪驴子,我想使它成为演说家。

”骗子马上回答:

“陛下,您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于是,骗子得到一笔犒赏,并约定10年后,一定让驴子获得学位。

不然的话,他宁愿在大庭广众之下,脖套绞索,让别人把自己绞死,再安上一对驴子的耳朵,后背上还写上自己的演说辞。

一个侍臣对骗子说,10年后他一定要让这个雄辩家上绞刑架,并嘲讽地说,一个被吊死的人临刑前一定是堂堂仪表,风度翩翩,希望到时候能向在场观刑的观众发表一篇技艺完美的演说辞,而且应当悲壮感人,其风格应当像一些通常被称为“小偷”的演说家的风格。

骗子接过话茬,狡狯地说:

“在这一学习期满前,君主、我或者驴子这三者之一都有可能死去。

骗子说得实在有理,10年的学习期限实属荒唐,因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三者中肯定有一个会去世,不信就等着瞧吧。

招聘试题

某公司招聘销售部经理,应试者如云。

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只剩下三名候选者。

他们各有所长:

或知识渊博或思维灵活或经验丰富,难分伯仲。

但名额只有一个。

因此公司决定出一道题对这三名候选者进行测试。

题目的内容是:

你看过《皇帝的新装》吗?

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这三个人中,有一个学文的,他觉得这题目正撞到自己“枪口”上。

他于是写道:

这篇故事是安徒生1837年写的,当时他32岁。

这篇童话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虚荣、铺张浪费和极端愚蠢,这种现象大概在任何时代,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变版重演,因此这篇童话在今天还都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个人是学哲学的,少有职业跟他的学识对口,但凭思维灵活,他也混得不错。

他踌躇满志地写道:

老子早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换句话说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无形胜有形。

我们可以就此推而广之,“天衣无缝”可说是形容最好的衣服。

无缝的衣服,当然是:

此时无衣胜有衣,就是光着喽。

可以看出,安徒生受过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

第三个人,他有某大学经营管理专业的文凭,但这文凭只花了他300元和两天时间。

他略一思考写道:

我小时候看过这个童话,是谁写的忘了。

以前,我想当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但我自从做了销售后,我才明白做童话中的两个裁缝才是我要追求的目标。

如果您需要这样一个裁缝,选择我您不会后悔。

过了三天,前二位应试者的邮箱里收到了婉拒的信,里边只有一句话:

我们要找的只是一个裁缝而已。

(摘自 作者:

顾风)

 

积累卡片

学有一得

 

比较·探究

黑信*我若为王

⊙收获平台

一、《黑信》中国王反复不停地叨念黑信的内容“陛下,您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傻瓜中的傻瓜!

”并因为一封谩骂自己的黑信而停止了庆典活动,召开了秘密的国务会议,还向臣民下了一封呼吁忠诚的诏书。

《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不仅相信了骗子的无稽之谈,还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

请你从中归纳寓言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

二、“为江山社稷计,非查出那名胆敢冒犯寡人的歹徒不可,因为据朕看来,其罪如同叛国。

”加点的语句有什么讽刺意味?

答:

三、《我若为王》设想妻子成为“王后”之后的尊贵,说“那一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请说说“有趣”一词的意味。

答:

四、“我若为王,我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成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

”联系全文,谈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

五、《我若为王》中第2-5段写“我若为王”后的各种情形,相似之中有变化。

《皇帝的新装》中写各人见到“新衣”后的神态、语言也是相似之中有变化。

试简要评述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我想做奴才

消灭了剥削压迫,被奴役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但奴性却并没有因此消亡殆尽,奴性的土壤依旧是不贫瘠的,奴性在土壤里所能获得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面对种种好处,我的的确确想做个奴才。

奴才没有思索的痛苦。

奴才不必长脑子,主子的头就是他的脑袋瓜,主子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就是奴才的晴雨表指南针,奴才的职责就是怯懦谦卑地亦步亦趋惟主子是从。

不用担心因有新思想、新观念被批判、被否定、被审查而忧心痛苦,不会因有鲜明正义感坚持独立见解而遭受“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命运,倒常担心由于没有受到主子欣赏而享受不到青云直上的鸿运。

奴才总能吃到“美酒佳肴”。

这酒定不是第一杯,肴也定不是第一口,大多都是主子的残羹冷炙,但吃起来还是有点味道的。

主子有了想法总不能自己跑着去执行,奴才就有了用武之地。

主子看着这般懂事的奴才,自会分给他一杯羹,一块肉。

都知道《红楼梦》里的袭人是个有地位的奴才,对主子那是没有说的,获得的好处往往受他人忌妒。

主子赏“两碗菜”,“二两银子”的月例,即未来小老婆的身份价值,袭人回家的气派更是赶上别家奶奶出行的阵势。

所以哥娘要赎她回家,她求哥告弟“死也不离开贾府”。

你想想,那“两碗菜”是一般的菜吗?

“二两银子”是一般的银子吗?

没了这些好处,袭人早夹行李卷铺盖了。

当初,刚读《红楼梦》时十分羡慕能做个大观园小姐,没这个福份,认命退而求其次做奴才吧。

做奴才的另一个好处是身体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奴才必须时刻听从吩咐,主子的身体大多腹大肠肥,高血压、脂肪肝经常困扰他们,奴才就没有几个得病。

奴才深知生命在于“运动”,由于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向上运动向上攀登,赘肉脂肪尽皆消耗掉,个个身强体壮。

说奴才身体好并不是说他们是四肢发达的傻子,他们也很高明。

只是用装傻装痴奴颜自贱来隐藏其聪明。

历经千锤百炼,奴才的腰是柔韧的,膝盖是弹性的,脸是灿烂的,胃口是大开的,喉咙是清脆的。

还有个好处是不必承担责任。

奴才无自我意识,遵从紧跟照办的原则,一旦出现问题,“这是上级××定的”“我是执行者”,推得干净利落,根本不用担负重于泰山的责任,无论换了哪个主子奴才都不必为责任而扪心自问。

没有责任的日子是轻松的自在的。

奴才的好处真是很多,让人眼红得发紫,怎么想怎么都想去做奴才。

可考虑到奴才也有许多的难处,比如唯唯诺诺毫无自我,苟苟且且谨小慎微,屈膝磕头不能补钙,要拿自己当条狗,等等等等,就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况且现在是没有奴才也终将消灭奴性的社会,想想罢了。

(摘自)

1、作者想当奴才的理由是什么呢?

答:

2、“奴才深知生命在于‘运动’,由于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向上攀登,赘肉脂肪尽皆消耗掉,个个身强体壮。

”这句话中“运动”一词在文中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答:

3、《我若为王》中,作者开头说自己“根本不想作王“,不过是“假定又假定”做王之后情形会怎样。

本文作者开头说“的的确确想做个奴才”,结尾又说“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不过是“想想罢了”。

两文在讽刺艺术上有无共同点?

请谈谈你的见解。

答:

二、写实与虚拟都是为文之道,有时用虚拟的方法(假定、想象、夸张等)往往比写实显得更有创意,寓意更为深刻。

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以“我若为父(母)”或“我若为师”写一篇随笔。

⊙轻松一刻

皇帝的称谓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自称皇帝。

而此前的君主和诸候国的国君一般都称为王。

天子是帝王的尊称,取“天之子”之意。

万岁本来是群臣贺朝时的用语,久而久之便成为皇帝的代称。

皇帝自称寡人、孤、联,臣民称皇帝为皇上、陛下、圣上等。

古代北亚、西亚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称为单于、可汗、大汗。

自汉代以后,皇帝一般有年号、庙号、谥号。

如唐朝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谥号是文皇帝,年号有贞观等。

庙号的使用是有讲究的,第一代皇帝一般用高祖、太祖,比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太宗一般用于第二代皇帝。

明清以前的皇帝喜欢改元,也就是改年号,所以一般都称其为×帝、×宗。

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一个年号用到底,人们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贞、康熙等。

皇帝的自白

我名叫皇帝,皇帝的皇,皇帝的帝。

论起我的资历,真可谓源远流长。

少说也活了2000多岁,至今仍常常借尸还魂,来人间走一遭。

都说做皇帝享福,权大无边,后宫佳丽、奇珍异宝无数,受万众崇仰。

不过毕竟韶华已逝,对我的指责日益增加。

比如嘲讽我的名字太狂妄。

我冤,《史记》上明确记载,是李斯他们强烈建议我取名“始皇”,我考虑民心不可违、历史潮流不可挡,于是略作修改,自称“皇帝”。

用时髦话讲,这名字有坚实的合法性基础。

现在对我的抨击主要集中在专制独裁方面。

那是因为后人不了解我的坎坷经历。

我孕育于兵祸连连的艰辛岁月,当时群雄逐鹿,可谓九死一生呀!

我竭尽所能,才踏着尸骨横空出世。

我深知江山难打更难守,非但不能放过残存之敌,即便对功臣良将也须高度戒备,像韩信这类革命叛徒、岳飞这类好战分子、袁崇焕这类潜伏特务,肯定得瞅准时机斩草除根。

我这样处心积虑地保住自己的位置,说穿了还是为长治久安。

我太能体会战乱造成的巨大创痛了,幼时便一度销铸兵器为乐器。

偏偏有人不理解,竖子张良居然搞到把铁椎,差点砸死我。

据说我的俄国同行亚历山大二世就死于暗杀,兔死狐悲,我强烈谴责这一恐怖行径!

但我依然抱定“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信念。

我们国家那么大,人那么多,灾祸那么频繁,臣子那么平庸,我还要对付各种阴谋诡计,能治理到这分上已经很伟大了。

不信叫你当皇帝试试,还不愁死你?

这种崇高的理想和觉悟,促使我义无反顾地掌握绝对权力。

嚷什么要我放权,开玩笑。

我平时为老百姓得罪了多少坏人,放了权我还有活路吗?

民众的素质那样低,都不懂照顾自己,闹灾荒人吃人,我那个难受啊:

愚民就是愚民,没粮食,他们不会吃肉糜?

如果不是我拥有无限权力,包揽苍天代言人、国家元首、军事统帅、精神导师等一大堆吃力不讨好的差事,那么到处闹地方独立,天下还不乱套了?

何况我日理万机、乾纲独断,替大家筹划好一切,人们只要执行圣旨便能过上好日子,多省心。

什么,你说大家都要有自由?

胡扯,臣民要自由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

种田的乖乖种田、经商的好好经商,我一个人有绝对的自由,把他们要做的没做的一概做了,多好。

当然我承认自己偶尔享受多了些,脾气躁了些,赋税重了些,又被一群肖小利用,推行过极端路线,遇了点挫折,遭了点小罪。

例如儿时不懂事,被读书人撺掇,一怒之下焚书坑儒等等。

这些都在所难免,要允许皇帝犯错误,更要看到历史就是这样曲折前进的嘛。

后来我逐渐领悟,法家那套固然合我脾胃,也很有效,但不能摆到台面上。

于是我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杂糅霸王,笼络知识分子。

我也看透了,奴才终归是奴才,别看他们揭竿而起时打出的旗号很漂亮,其实都对我的宝座垂涎三尺。

慢慢我就学会一套本领,不再受束缚,而成为一种灵魂、一种思想,坐在大殿上的只是替身,真正的我于无形中进行操纵。

此后纵然弑君废君起义仍屡见不鲜,但反到最后,还得把我请回来发号施令。

本来嘛,国家,就是以国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归于我皇家,便承平了。

可惜这话如今好像没多少人爱听。

好,时间到了,我该回阎王那里去例行报到,待会儿见。

(摘自)

 

积累卡片

学有一得

12 童区寄传

⊙收获平台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布囊()其口  之虚()所卖之  贼易()之

微()伺其睡 虽疮()手勿惮  刺史颜证奇()之

二、用白话翻译下面句子。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

答: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答:

三、试比较赏析区寄两次脱身的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区寄怎样的形象?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答:

四、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

答:

五、区寄不愿留为小吏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请你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答:

⊙发展空间

一、区寄有没有杀死两个强盗的必要,区寄杀人的行为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请你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与持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辨论。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荔姐

纪昀

满大娘是我弟弟小时候的奶妈,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荔姐,嫁给邻村的一位农民为妻。

有一天,荔姐听说母亲病了,来不及等丈夫回来一道去探望,就匆匆忙忙一个人回娘家去了。

荔姐动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好在还有一弯月牙照出朦胧的道路。

她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后面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发现有个人在追踪她,估计是个恶棍或强盗,心里非常着急,而这时正处在两村交界的旷野上,呼救是没有用处的,她冷静下来,想出一个对策,就从容地藏到路边古坟墓前的一株白杨树下,脱掉头上的钗耳首饰藏进贴身的口袋里,又解下腰带拴在脖子上,披散头发吐出舌头,直楞楞地圆瞪双眼等待着。

等那人快走近时,荔姐故意向他打手势让他坐下。

那人近前仔细一看,才知道碰上了吊死鬼,吓得惊叫一声,跌倒在地爬不起来了。

荔姐急忙站起来,迅速拔脚飞跑而去。

等到荔姐进了家门,大家见她披头散发,气喘吁吁,都大吃一惊,等她坐定,慢慢地问明情况,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第二天怎样去向街坊邻居追查打听。

第二天,就听到外面在纷纷传说某某家的一个青年昨夜碰到鬼中了邪气,到现在鬼还附在他身上,一直在疯疯癫癫地胡言乱语。

这青年后来虽然一再请医生治疗服药,请道士画符驱鬼,都毫不见效,竟疯癫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表彰了一个农村妇女荔姐,她夜里单身赶路碰到坏人危胁,却能巧妙应付,终于安然脱险,表现得很机智沉着。

而那个耍流氓的青年却以害人始,以害己终,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译”《阅微草堂笔记》,汪贤度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

有改动。

1、说说这个故事与《童区寄传》有哪些异同?

答:

2、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父母听听,一起讨论如何应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类似事件,看谁想到对策多而且巧。

答:

⊙轻松一刻

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

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7岁吟鹅,宋代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作为一个特殊年龄段的社会群体,青年人无非都是人类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勇于进取的一支社会力量。

少年生活对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莫大的影响,许多有成就的人,都在青少年时代就有非凡的表现,或在青少年时代就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大人物都是如何度过童年的吧。

俄罗斯总统普京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是班上的“问题学生”,但是他的成绩在班里还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他几乎从不迟到,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在冬天的早上不穿外套,一路跑到学校,以节省时间。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女儿,她从小养成一种简朴节约、拼搏向上的精神。

她的父亲教育她凡事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是非,要有自己的主见,绝对不能人云亦云。

她11岁就成为学校辩论俱乐部的头号辩手,以思想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而使同学们甘拜下风。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一半,而且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给他起了个“爱因斯坦”的外号来嘲讽地,谁知20多年后,他真的成了又一位“爱因斯坦”。

随着年龄渐长,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深感兴趣,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却并没有因此责罚他。

有“股神”美誉的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城市家庭。

他父亲供职的公司倒闭了,随后父亲与人合伙开的新公司也陷入了困境,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变得艰难了。

10岁那年,巴菲特随父亲来到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刚到这里不久,他就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繁忙景象迷住了。

他开始偷偷阅读炒股和投资指南。

一年后,11岁的巴菲特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投资冒险。

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数日后,这支股票的上涨到40美元,他马上将它们全部抛出。

虽然首次投资赚钱不多,但是巴菲特感到无比喜悦,更坚定了自己在投资界大展身手的决心。

比尔·盖茨从小在奶奶身边生活,他的奶奶特别喜欢打牌,盖茨经常观看奶奶打牌,又肯动脑子,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出牌情况。

很快盖茨成了牌桌上的“常胜将军”,连大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从9岁起,盖茨就经常跑图书馆了,他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特别感兴趣。

渐渐地,老师们发现盖茨与别的孩子越来越不一样,他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出众,知道的事情特别多,特别是在做论文时,别人只能交两页,他却可以毫不费力地写满14页。

成都少年杨慎9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他边看书边学着做软件设计和编程序。

13岁那年,他在一次网上聊天中,遇上了一美国微软公司的职员,对方告诉杨慎,他在17岁那年就考取了微软的资格证书。

于是杨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17岁前考取微软资格证书,当中国的比尔·盖茨。

1999年,16岁的杨慎在电脑报上看到一则报考微软系统工程师的消息,他悄悄买回了有关书籍,潜心研读,最终取得了好成绩,成为同时拥有微软公司多项资格证书的世界上最年轻的微软工程师。

上海松江二中的韩寒有着大胆的思维,叛逆思想,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但是他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以外科科亮红灯,老师曾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学生了,同学们也曾嘲笑他。

经过努力,韩寒终于熬出了头,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有了《三重门》《零下一度》《少年啦飞驰》等畅销的作品。

像韩寒这样的少年作家我国还有很多,如《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的作者郭敬明等。

不过,许多少年作家并不像韩寒那样只是语文成绩好。

例如《花季雨季》的作者郁秀,《再造地狱之门》的作者金今,《正在发育》的作者蒋方舟,都是全优生、“乖乖女”。

1989年10月出生的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11岁出版长篇小说《正在发育》,12岁出版长篇小说《青春前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迈入新世纪,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已经落在了当代青年的肩头。

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奋发进取,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民族的期望。

 

积累卡片

学有一得

比较感悟

李寄狼

⊙收获平台

一、用白话复述课文中的这个故事,可以适当添加细节,使故事更为生动。

二、学习文言文要把学过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多义字、词的活用、虚词用法等加以归类整理。

请找出下面的通假字,看看假借字与本字之间的在读音上有什么关系。

①之虚所卖之②先啗食之③止有剩骨

答:

三、说说下面各句中“其”字各指代什么。

①童微伺其睡    ②侧目莫敢过其门

③其西北隰中   ④未得其女

⑤其一犬坐于前   ⑥一狼洞其中

答:

①②③

④⑤⑥

四、用白话翻译下面句子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答: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答: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

五、区寄杀贼后不愿“留为小吏”,而李寄斩蛇后成为闽越王的王后,还荫蔽全家。

李寄为什么不像区寄那样拒绝官府的厚遇呢?

你赞赏那一种行为?

为什么?

请就上述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

⊙发展空间

课文《狼》是《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一则,下面是《狼》的另两则,读后请完成文后题目。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天亮)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