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4338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 精品.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孔子游春2精品

12孔子游春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⒉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⒊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⒈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⒈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四、教学时间

五、三课时

六、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

二、课时重点:

了解文主要内容。

三、课时难点:

了解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⒈同学们知道孔子是什么人吗?

你们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⒉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是孔子作为大教育家表现出来的学识和风范。

(板书;孔子游春)

二、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2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业务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3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检查自学效果。

5⑴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⑵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映示投影)齐读成语。

桃红柳绿           意味深长        司空见惯          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手舞足蹈

⒊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分几段写的,每段写了什么?

⒋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写孔子到泗水河畔游玩,借河水诱导、教育弟子,分四段来写:

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第3--9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0自然段为第三段,第11--17自然段为第四段)

⒌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四、⒈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五、⒉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澜”字右边部分的笔顺)

⒊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业

⒈练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二、课时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三、课时难点:

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⒈听写。

飘逸      茂密      深思熟虑      温文尔雅

和煦      深奥      波澜起伏      司空见惯

⒉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⒊让我们跟随孔子去泗水河畔欣赏一下美景吧。

二、精读第一段

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哪些景物。

⒉这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游玩的地方-----泗水河边,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美景的呢?

⒊自由朗读第一段,用括号标出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

然后找出你认为写提最精彩的一句话,把它多读几遍,体会精彩的原因。

⒋齐读描写泗水河边春景的句子。

(第2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⒌品读语句。

读一读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话,试说原因。

(相机理解“桃红柳绿”、“广袤”、“飘逸”、“和煦”)

⒍(映示投影)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看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B、泗水河边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也发芽了,风轻轻地吹着。

b、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B、大地是她的胸怀,森林是她的长发,太阳是她的眸子,轻风是她的絮语---

b、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暧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⑴自由读这两组句子,比较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⑵讨论。

(引导学生从用词、句式、表达的情感等方面体会文中原句的优美、精当)

⑶练读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

(引导学生读出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⒎质疑,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不仅是形似,还有神似----奉献精神。

⒏指导背诵第一段。

三、精读第二段

⒈泗水河边的美景让孔子的弟子们心旷神怡,孔子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深思。

由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

⒉自由读第二段,画出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讲话,想想这段话的含义。

⒊指名读孔子关于水的一段话(第8自然段),思考讨论:

⑴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板书:

水是真君子)

⑵这段话讲述了水的哪几个特点?

孔子由水的这几个特点分别联想到了什么?

(板书:

哺育生灵----有德行、流必向下----有情义、穿石凿壁----有志向、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⑶对照板书,教师作适当讲解,引导学生体会水的特点与孔子联想到的水的品质之间的联系。

⑷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教育他的弟子也要做真君子,具有真君子的品性)

⑸你从这段话体会到了孔子的什么特点?

(充满智慧、循循善诱)

⑹你还能从水的其他什么特点联想到做人的道理?

(如由水的清澈透明想到为人要坦荡)

⒋练读第二段。

指名读,评价。

(孔子的话要读得舒缓、沉稳、突出他是智者,是导师)

⒌小结:

从孔子对水的这一番议论中,我们也受益匪浅,孔子真是名不虚传的大教育家啊!

四、作业(第3题为选做题)

⒈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⒉抄写第8自然段。

⒊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改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课时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课时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⒈指名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⒉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⒈自由读第三、四两段,边读边想:

三、四两段主要讲什么?

将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写下简单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⒉集体交流讨论:

⑴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对别人发言中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对不全面之处进行补充,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三点:

①子路和颜回的性格特点,相机理解“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

(板书:

有福同享     不好表功)

②孔子是一位对弟子态度和蔼可亲、时时注意引导弟子树立远大志向的好老师。

③孔子与弟子这间浓浓的师生情谊。

⑵讨论不懂的地方:

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对于不懂的地方,要通过再资助读书思考,加上教师的点拨来加以解决)

⒊默读第二段和第四段,想想这两段有什么联系。

⒋讨论交流。

子路和颜回表明的志向与孔子关于水的那番话有密切联系,是从孔子的诱导中得到的教益。

(板书:

表明志向得到教益)

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美,有深化中心的作用)

⒍教师小结: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成为贤者的有七十二人,这与孔子时时处处不忘教导且教导有方分不开啊!

⒎四人一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三、四两段。

⒏分角色朗读,引导评价。

三、指导造句

⒈成语是非常精炼的、较为固定的词组。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

我们借助工具书,通过联系上下文已经了解了这些成语的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⒉同座交流讨论。

⒊指名造句,评议。

⒋把这两个句子写下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四、总结课文

⒈朗读课文。

⒉谈谈学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你对孔子关于水的那段话有什么感受?

将感想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设计:

12孔子游春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看水、议水    穿岩凿壁——有志向        真君子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有福同享

   弟子言志    

                        不好表功

 

我的教学反思

 

13早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⒊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二、课时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时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揭示课题

⒈板书:

13早

⒉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课题“早”指什么?

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课文。

⑴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诗云、子曰:

云、曰,表示说的意思。

“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

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

风应花期,其来有信,帮称花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信风。

由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第五是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⒊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⑴同座讨论。

⑵集体交流。

1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了什么?

教师提示:

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

由蜡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

(“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园里的蜡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2课文主要写什么?

(“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园里的蜡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⒋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⒈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⒉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强调“蔬”、“曰”的写法,“蔬”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曰”字笔画少,不能写得太瘦小,要适当向两边伸展;“琥”、“珀”是左右结构,写进要左窄右宽)

⒊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⒈练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时重点:

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三、课时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四、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⒈听写。

蔬菜       琥珀       朴素       冰清玉洁书塾       韵致       严厉       润泽透明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⒉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精读课文

⒈精读第一段。

⑴自由朗读第一段,想一想:

你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⑵指名说(时间、地点、事情)

⑶齐读第一段。

⒉精读第二段。

⑴(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这就是鲁迅小时候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⑵指名说图中的陈设,教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⑶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

默读第二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

讨论: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方位顺序:

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介绍了哪些陈设?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教师引读:

(师)南墙上----

(生)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

(按照这样的方法读到”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学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指名说。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⑷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

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及想到的)

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蜡梅的香味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⒊精读第三段。

⑴默读课文第三段,要求:

画出描写梅花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⑵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听取学生发言。

⑶集体交流、讨论。

指名读描写梅花的句子。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自由读这段话,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蜡梅花很美,作者很喜欢蜡梅花。

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

蜡梅花美在哪儿?

(引导学生从“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琥珀或玉石雕成”、“冰清玉洁”体会梅花的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

(板书:

冰清玉洁)

这么美的花儿,怎不招人喜欢呢?

齐读这段话,读出对梅花的热爱、赞美。

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答案不求全面,教师也不作过早评价)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板书:

梅花开得最早)

④引导讨论句子含义。

(映示投影)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a、“从那以后”中的“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b、这句话说明什么?

(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一次不得已的迟到,使他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时时早,事事早,深深地埋进心里,并且坚持了这一生)(板书:

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c、补充介绍鲁迅珍惜时间的事例。

(映示投影)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a、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b、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板书:

珍惜时间)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在以花喻人,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蜡梅花一样。

(板书:

以花喻人)

⑷指导背诵。

1找出这段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评价。

四、总结课文

⒈说说这篇课文为什么以“早”为课题。

(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早”有关,文章的中心与“早”有关)

⒉还可以用什么作为文章的题目。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五、作业(第3题为选做题)

⒈朗读课文,背诵第4--8自然段。

⒉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小房间的陈设。

⒊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附板书设计:

                              13  早

以     梅花开的早   冰清玉洁

花                                                                   

喻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  

珍惜时间

我的教学反思: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教学要求

⒈分角色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⒊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时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㈠谈话揭题

⒈同学们,你了解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

(学生发言)

⒉师针对学生回答,简介一些红军长征的情况。

过渡: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红军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中。

出示揭题:

12。

彭德怀和他的大骡子

让生齐读课题。

问: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生回答,师简介彭德怀生平。

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湖南湘潭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

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总指挥。

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他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

过渡: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㈡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词语。

⒊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㈢检查自学效果

⒈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⒉检查生字词。

⒊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饥寒交迫      殿后     坐骑      燃眉之急

⒋回答自读要求3。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⒌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1小组讨论;②集体交流)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

第二段(第二至二十自然段):

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6匹牲口枪杀充饥的经过。

第三段(第二十一自然段):

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⒍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㈣指导写生字

⒈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练。

⒉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⒊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㈤作业

⒈练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⒈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二、课时重点:

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课时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四、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㈠复习

⒈齐读词语。

艰苦      抚摸      怒吼      饥寒交迫

围拢      深情      御寒      燃眉之急

⒉课文分为几段?

每段写什么?

板书:

饥寒交迫      杀坐骑解燃眉之急      继续北进

过渡:

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的?

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㈡细读第一段

⒈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

这一段告诉我们些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学生从“最为艰苦的”、“饥寒交迫”、“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等词句中体会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处境。

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红军艰难的处境。

㈢细读第二段

⒈默读第二段,想一想: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是怎样想办法解决饥饿问题的?

⒉学生交流,引导分层归纳:

想杀骡子-----决定杀骡子------杀骡子后

⒊自由读,思考:

你认为彭德怀对他的大黑骡子怎样?

对战士又是怎样?

用直线画出相应的词句。

⒋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⒌全班交流。

⑴出示:

有时彭德怀抚摸-------看着它吃完。

指名读,问生为什么这样读?

(或让学生评价)

    相机板书:

抚摸     念叨      塞进

⑵出示: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提问: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此时彭德怀想到了什么?

⑶出示: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我吃不下,端开!

指名读,提问:

为什么这样读?

(引导读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厚感情)相机板书:

推开、发火

⑷师小结:

从以上的词和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彭德怀很爱他的大黑骡子

⑸讨论:

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

板书:

更爱战士

请你找出有关词句。

指名有感情朗读。

⑹出示: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

“-----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①“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彭德怀具有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②“立最后一次大功”指什么?

⒍分角色朗读课文。

⒎评议,听录音,再次练读。

㈣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他有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㈤作业

同座位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进一步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总结课文,体会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课时重点:

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课时难点:

体会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㈠复习

⒈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⒉回答:

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

过渡:

大黑骡子被杀掉了,我们的战士又怎样前进的呢?

㈡细读第三段

⒈指名读。

⒉出示: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身无御寒衣,肚内饥。

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⑴读了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继续北进

⑵为什么说“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到: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

”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一道徒步走出草地;也暗含着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

“融进了----融进了----”告诉我们是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说明彭德怀爱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鼓舞了战士奋勇前进)

⒊练习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