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458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稿.doc

《毽子里的铜钱》说课文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10单元的一篇课文——《毽子里的铜钱》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叫做金钱,这一话题是千百年来人们最热衷的话题之一,古人的质朴与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都在提醒我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每一个孩子确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毽子里的铜钱》正是一篇温暖人心的文章:

它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几十年前一位卖烤山薯的老人送两个烤山薯给“我”吃的事,刻画了一个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

这篇散文文笔细腻、人物鲜活,但篇幅较长,结构也较为复杂,根据这些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够准确书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理解“风霜”、“谦卑”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感受老人与作者之间互相关心、体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他善良、纯朴的心灵。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旧时代的小故事,一段陈年往事中包含着人间最纯美的真情。

孩子们并不缺少善良与童真,缺少的是对那个时代的理解,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地感知课文。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重在语言积累。

2、学法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真切地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分两课时教学,使课文像一泓清泉,慢慢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田。

我希望我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他们理解上的瓶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生活中总有人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谁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为什么?

从学生感动的问题入手,能够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之后,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老人至今留在作者脑海中的印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一个不知其名,匆匆而过的老人却始终让我感到温暖。

(二)、结合背景,理解课文

这篇文章距现在已有80年左右的时间了,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课前布置学生充分收集资料,了解当时低层劳动人民的辛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浏览一些老照片,缩短这种时代的距离,这个环节也会为整篇文章创设一个情境,进入了这样的情境,学生就能在学习课文时就能很自然地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从而更加感动于主人公那纯净的心灵。

(三)、重视初读,做好铺垫

本文篇幅较长,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把课文读通读顺,扫清字词障碍,因此初读环节一定不能流于形式。

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文章围绕毽子里的铜钱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哪个人物让你印象深刻?

(板书:

老人“我”老师二婶)

(四)、细读品味,着力刻画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对于一个人的印象,来源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对哪个人物感兴趣,就引导他们在细读时画出描写这个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以老人为例。

学生可能认为老人善良、纯朴、小气(板书:

善良、纯朴、小气?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老人的性格。

“一声不响”“笑呵呵”体现出老人对“我”这个小孩子的喜爱;“马上”“摸摸我的头”“永远不会忘记”体现出老人的善良、憨厚、亲切、和蔼;“栉风沐雨”“黑漆漆”写出了老人生活的艰辛。

在对老人是否小气的问题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做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细致地读书,深入地思考。

通过细读课文,学生会发现,老人的“小气”主要体现在对待“二婶”的态度上,通过分析小气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老人小贩的身份体会到老人做的是小本生意,“少一个铜板也不行”是生活所迫。

老人的不小气则体现在对待小作者的态度上。

细读描写老人两次送烤山薯给我吃的语句,可以发现老人对我的关爱。

“一笑”“一取”“一放”“一说”简简单单,那份本能的善良跃然而出,这就是一个异常艰辛而又憨厚、纯朴的老人。

一字一句,于平易之中,饱含深情。

(五)、适当补白,表情达意

1、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两次出现了“愣愣地”这个词,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愣愣地望着“二婶”家那扇门,他心里在想什么?

他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是什么?

我愣愣地望着老人,心里想对老人说什么,我心里为什么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2、教学课文第七自然段时,请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代表老人或作者表达心声,试着用“我不能忘记您(你)的……”开头说一段话。

学生潜词造句的能力有限,这种补白可能会把优美的文章直白化了,但它是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

学生的补白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卖烤山薯的老人笑脸上布满了岁月的风霜与人世的沧桑,他可能遇到了太多的冷漠,却仍把温暖留给别人;小姑娘不假思索地拆开毽子,捧着亮晶晶的铜钱的那份纯真也让人久久不忘。

(六)、不忘细节,润物无声、

如果说文中的老人与作者是红花,那么二婶与老师就是绿叶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如果去掉这两个人物,好不好,为什么?

使学生通过对比得到,写二婶是为老人服务的。

两种境界:

一个善良、纯朴,一个巧言令色,相对而出,更感到老人的高尚。

(板书:

反衬)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想到了把困难告诉给自己的老师,这是孩子渴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究理精神的体现。

老师认为二婶将来会把欠老人的一枚铜板还给他,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设想一下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学生就会体会到,这位老师是想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她同样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啊。

(擦去小气完成板书)

(七)、结尾点题,深化中心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分析、补白、讨论甚至争论后,老师再次推动学生的思绪。

文章的题目叫做《毽子里的铜钱》,那么毽子里的铜钱,对作者和老人来说珍贵吗?

有了前面的种种铺垫做为基础,学生就不难理解,这两枚铜钱对“我”和老人来说都很珍贵。

我包在毽子里的铜钱是我或妈妈精心挑选的,在那个时代孩子没有过多的玩具,无论是毽子还是里面的铜钱,对我来说都是珍贵的;老人栉风沐雨、收入低微,每一个铜板都来之不易,非常珍贵,这两枚铜钱蕴含着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们心底的那份善良、真诚、体谅与关爱。

学了这篇文章后,学生的心中会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人们对待金钱的观念在变,但一颗仁爱之心是不应该变的,以上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感受到金钱是可爱的,但不是最可贵的。

孩子的心需要真情和善良的雨滴不断地滋润和洗涤,才能使他们保持对生活的那份感动。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