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5678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docx

教科版小学艺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美术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儿童剧场

课题一说谎的孩子会长长鼻子

教学内容:

制作木偶、表演木偶剧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线》录音带,CD光盘等。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认识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皮诺曹。

他是什么样子的小木偶呢?

你能把他制作出来吗?

三、新授:

和家长一起做木偶:

1.在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回家与家长交流关于对木偶的记忆,或家长儿时曾经有过的经历。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家长对过去的回忆,引导孩子对生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好,一般都是依靠家长为自己买玩具,而过去时代的孩子(家长小时候)是自己想办法制作玩具。

通过交流生活的变化,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

2.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制作家长(长辈)儿时曾经制作、玩过的、木偶”、“系列木偶”。

例如用废旧毛笔的竹杆制作小木偶。

(步骤:

将废旧毛笔杆分别锯成若干段,头部一段,上身一段,上肢两段,手一段,下肢三至四段,分别用线绳穿起来。

)而且可以制作成不同造型的系列木偶,在有夹缝的木板下操作表演。

3.按照上述的制作步骤,分小组设计、创编一个与自己生活有联系的小故事,确定故事的角色,进行小木偶制作,挑选几位同学进行木偶表演。

这种活动不仅体验了自己家长过去时代曾经有过的快乐,而且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做一个可爱的小木偶:

1.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例如木制的、布料的、旧的饮料筒(瓶)、乒乓球、旧毛笔杆等,制作一个形象可爱的小木偶。

可以先制作最简单的布袋式木偶,并自己编写小故事表演出来。

2.分小组制作小木偶,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举办小型的木偶工艺展示会活动。

请学生自己讲一讲过去曾经知道或见过的木偶及木偶戏,唤起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回忆。

3.师生共同欣赏关于木偶起源的图片资料,教师根据历史文字资料启发学生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

4.利用旧报纸制作(糊制)大头娃娃(木偶),然后画好形象(开脸),由学生表演自己编写的身边的学习、生活故事。

木偶的传说:

1.老师安排学生查找我国有关木偶起源的资料,交流讲述古代木偶的起源(郭郎的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究上来,通过有趣的故事展开。

从前有一位姓郭的秃头,非常善于滑稽搞笑,他的形象被后人仿照刻成木偶,进行表演。

这个郭郎在木偶戏里的职能是率领个木偶表演歌舞,他身着很长的舞袖。

在当时的木偶表演中,众木偶队伍的前面一定有一个秃头、滑稽的角色,叫做郭郎。

这是关于木偶起源传说中的一种,有着比较多的史料记载。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设计故事情节和角色,按照情节与角色进行木偶制作,排演自己的木偶戏,并进行班级或年级木偶戏汇演。

学生自己创编的木偶戏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并参考古代木偶戏的历史故事进行。

3.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木偶戏表演形式和故事,引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课题二小马良的大画笔

教学内容:

绘画创作神笔马良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够逐步学习分析艺术作品的风格,并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有意识的讨论和评价。

2.在美术活动中能够联系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把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某种工具、材料和特定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

3.在表演活动中能够对角色进行初步的分析,在形象塑造中注意刻画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1.《神笔马良》的故事,动画片《神笔马良》的VCD光盘。

2.美术创作活动的工具和材料。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画家马良的故事。

三、新授:

听故事,说想法:

1.听老师或同学们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欣赏和观看动画片的片段。

对故事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神笔在故事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

2.欣赏教材中《神笔马良》的连环画作品,介绍作者。

著名画家万赖铭创作丁许多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儿童故事的连环画作品,包括动画片作品。

讨论从他的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和你过去曾经看过的其他动画片的表现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例如我们在第4册第7单元《我的卡通朋友》,第5册第1单元《摇啊摇》的动画片《牧童》、第8单元《童话王国》的《葫芦娃》、《Ⅱ小鸭》、《九色鹿》等,分析《神笔马良》的表现风格与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

或者有哪些特点?

是采用的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3.根据对连环画作品的分析,学生在自己的绘画创作里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参考资料

神笔马良

这篇童话是我国著名童话家洪汛涛于1954年创作的。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曾获一等奖,作者据此改编的儿童电影《神笔马良》曾获文化部年优秀影片一等金质奖章。

主人公马良是个勤劳、刻苦、有志气的孩子。

他从小失去父母,家境贫寒,靠自己打柴、割草为生。

但是,他并没有因生活贫苦而气馁,一心想学会画画的本领。

他每天用心苦练,在沙地上学着描绘飞鸟,在岩石上学着描绘游鱼。

晚上,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墙壁上,复习白天画过的画。

后来,他终于得到了一支神笔。

他用这支神笔画鸟,鸟就在天上飞;画鱼,鱼就在水中游。

这事被贪心的财主知道了,要马良给他画大元宝。

马良不肯,就被关人马厩中。

马良画了一架梯子,逃跑了;又画了一匹大骏马骑上它,财主追不上。

皇帝要马良画画,马良

不愿意。

皇帝就把他打人大牢。

马良画了座小岛,岛上画了株金光闪闪的摇钱树,又画了一条大木船,当皇帝和大臣、将军坐船去取钱时,大风大浪把他们全都吞没了。

从此,马良用自己的本领自由自在地为穷苦的乡亲们画画,画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犁耙、耕牛、水车、石磨……

(摘自《神笔马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木偶和木偶戏

木偶戏表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代印度、埃及和希腊的墓穴中都发现过木偶的残片。

在当时,木偶戏通常用来讲述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

不同类型的木偶有不同的操纵方式。

布袋木偶是套在表演者手上的,杖头木偶是通过木棍来操纵的,而提线木偶则是由表演者通过移动钉有提线的木十字架来操纵的。

第二单元车世界

教学内容:

制作童年的小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童年时学步车等的回忆,结合艺术游戏活动,重新体验母爱的温馨与家庭的温暖,感受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结合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的学习,感知体验艺术要素和艺术表现形式。

2.学唱儿童歌曲,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1.一辆真实的小童车或有关童车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车的音像资料,歌曲磁带。

3.本课所需的美术用具、材料和学生作品等。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大家看,老师手中是什么玩具?

对,汽车。

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一个车的世界。

三、新授:

单元主题页欣赏

各种车辆的发展史如同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向我们展开,从最早的马车、人力车,到汽车、蒸汽火车的出现,车的世界带给我们那么多奇妙的问题,我们在车的世界里发现、探索、创造。

这将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艺术课,请学生说说已经知道的关于车的故事和事情,知道哪些关于车的音乐、美术、表演作品,在艺术课上与同学们分享。

孩子们个个都是“小车迷”,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

但孩子们喜欢车,熟悉车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让孩子们讲一讲你都看过哪些车,坐过哪些车,有过哪些车的玩具,做过哪些车的游戏,回答肯定是五花八门的。

温馨回忆“小小的车”

小小的摇篮车哟,带我入梦乡。

漂亮的玩具车哟,伴我快成长。

飞奔的小童车哟,驮我去远方。

心中的太空车哟,告诉你我的理想。

1.结合生活实际师生共同欣赏不同造型的小童车(可以欣赏童车照片或实物)。

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与童车的小故事。

教师也可以出示一张有关童车的老照片,说一说坐在童车上的小主人。

2.同学们自由谈一谈你都坐过哪些童车,有过哪些车的玩具,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动手给它画下来。

完成美术作业《我的小童车》(想像画或写生均可)。

3.完成美术手工作业《童车》(材料自选)。

小童车快快跑:

1.同学们自带车玩具或小童车到操场进行游戏活动(自由组合)。

2.欣赏、观察、了解自己带来的车玩具,看看它们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色彩是怎样搭配的,声响如何,靠什么动力驱动,都有哪些功能等。

3.让我们拿起画笔,画一画美丽的小童车。

课题二遥远的车辙

教学内容:

制作“老爷车”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车辆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品质

2.初步掌握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车辆。

3.在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中,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再现不同时代车的发展轨迹。

教学准备:

1.不同时期车辆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乐曲《太平洋2310》和歌曲《驾着马车上市场》的音像资料。

3.各式风格的车辆模型和优秀的学生美术作业。

4.本课学习所需的美术用具、材料等。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让我们把你收集的“老爷车”的资料展示出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三、新授:

千姿百态的“老爷车”: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或传媒等形式,学生共同欣赏不同时期车辆的特点和风采。

(欣赏要素:

造型特点、色彩表现、动力方式、功能作用等。

2.师生共同将看到的、听到的、了解的不同时期车辆的基本特征,用语言、肢体动作、画笔、歌曲、诗歌等形式表现出来。

3.结合同学们对车的表述,选择不同时代经典车辆的图片向大家展示,交流欣赏。

如秦始皇铜车马、早期的自行车、蒸汽火车等。

4.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老爷车”。

《自行车与小汽车》(童话故事)

太阳渐渐地落山了,车展大厅里静悄悄的,这时从角落里传来一声叹息:

“唉!

站了一天了,真累啊!

”原来是站在那里的自行车在自言自语。

“看你那副单薄的身架,也好意思来参加车展,真是不知趣。

”说这话的是停在展厅中央的小汽车。

它那尖刻的语言和不屑一顾的样子立刻激怒了大家,大厅里一片喧闹。

“有什么了不起,要是比起《多拉快跑》来你还差的远呢……”说这子的是那大个子“火车头”。

“自行车伯伯,没关系,再大的车展也不应该少了你。

”摩托车拉着自行车的手安慰道。

“什么?

你怎么叫它伯伯呢?

”小汽车不解地问。

“是的,没错。

”摩托车说:

“自行车就是我们摩托车的伯伯,要知道,最早的摩托车就是在自行车上安装了一个引擎而发明的。

不但如此,人们大约在200年前就发明了自行车。

而汽车的发明只是近100年的事情……,小汽车听着、听着,渐渐地涨红了脸,低下了头。

1.依照故事内容组织同学们画小小连环画,启发学生想一想要表现哪些情节,应该怎样去表现。

(学生分组进行,可每人画一个情节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2.完成美术手工作业“古老的车”。

课题三小汽车真漂亮

教学内容:

欣赏制作汽车模型

教学目标:

1.以学生熟悉的小汽车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小汽车的观察、欣赏、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

2.尝试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小汽车的艺术表现。

教学准备:

1.汽车的模型、图片资料。

2.表现小汽车的乐曲、音像资料。

3.学生的美术作业,本课所使用的美术用具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今天的世界上大约有4亿辆小汽车在行驶,每隔几秒钟便会有一辆崭新的小汽车时下生产线。

你们看,小汽车有多漂亮!

三、新授:

流光异彩小汽车:

1.师生共同到大街上观看来来往往行驶的小汽车,感受车的多姿多彩。

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参观车展、欣赏小汽车的影像资料或登录汽车网站,拓展学生们对汽车的感性认识。

2.组织大家自由交流,说说、画画你最喜欢的小汽车。

完成美术作业“我的小汽车”。

3.展示大家的作业。

让学生谈谈自己画的小汽车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有何特殊功能?

4.如果将我们画的小汽车图画一幅接一幅地贴到黑板或墙壁上,一定能组成一支小汽车的洪流。

模仿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尝试用声音塑造氛围。

5.完成美术手工作业“漂亮的小汽车”(自选材料)

6.以学生制作完成的小汽车为道具,进行游戏表演

我是汽车小司机

1.儿歌《我是小司机》导人本课学习活动。

小汽车,嘀嘀嘀,今天我做小司机。

小朋友,快上车,上车下车不要挤。

老爷爷,别着急,有个空位留给你。

车开了,快坐好,下车也要讲秩序。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吗?

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文明乘车、怎样文明行车。

结合儿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游戏表演复习和表演歌曲《我是小司机》。

课题四能干的工具车

教学内容:

制作工具车、学习儿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功能、种类车辆特点的了解,知道现代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2.学习运用造型艺术、表演等艺术手段进行不同车辆的艺术表现。

教学准备:

1.各种工具车的模型、图片资料。

2.有关工具车的影视资料、乐曲录音带等。

3.优秀的学生手工作业,本课所需的美术用具及表现材料。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工具车是指那些从事专门工作、具有专项任务的特殊车辆。

在他们当中既有“大块头”的自翻车,也有“小个子”的清扫车。

别看它们样子各异,但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它们个个都是我们的好帮手。

三、新授:

巧手造出“能干的车”

1.由儿歌导入学习。

大卡车,长又长,多拉快跑干活忙。

起重车,力量大,千斤重担全拿下。

挖掘车,手段多,挖沟掘地请看我。

我们都是工具车,干起活来真快乐。

2.欣赏有关工具车的影视资料,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码头、工地参观了解工具车的工作情况。

3.结合学生欣赏和参观了解的情况,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车辆都有哪些特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还看过哪些有意思的工具车,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4.在教材中分别用废旧的纸盒、饮料瓶等材料制作了不同造型的工具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其他可以利用的材料,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工具车。

画画我们的“好帮手”:

1.以工具车为题,安排大家自带玩具车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2.出示小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它们都是什么车辆。

一个巨人胳膊长,干起活来有力量,手臂轻轻抬一抬,能举汽车和钢梁。

(谜底:

大吊车)

雨天静卧库房,晴天满街奔忙,嘴吐万线银条,给人舒心清凉。

(谜底:

洒水车)

3.把这些劳动场面画下来,完成美术作业“能干的车”(想像画创作)。

4.结合自己的美术作业,进行表演活动。

模仿画面车辆行进时的姿态,用声音模拟汽车的各种活动。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

这个单元的学习,男孩子表现出了特有的兴趣,他们将自己的玩具分别带到学校里来展示,不仅给课堂增添了活跃的气氛,也是所有同学们大开了眼界。

因此,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总是会得到学生喜欢的。

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特点,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的作用。

教学参考资料:

车子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机器之一。

因为有了车子,人们能轻松的把物体从一个地方运到最早的车辆是以动物或人为动力的,也称为蓄力车或人力车。

后来人类又发明了蒸汽机车。

现在汽车的广泛使用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同时人们还发明了电动火车、太阳能车等多种车辆。

汽车是由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内燃机来提供动力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舒适,行驶起来也更快捷、更安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开始大范围地使用工具车辆,多数的工具车辆已成为人类工作、劳动的亲密伙伴。

其中还有些工具车辆担负着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事业,如救火、抢险、医疗等等,可以说今天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是安装在轮子上的世界。

第三单元十二生肖

课题一闻鸡起舞

教学内容:

欣赏、创作以鸡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

1.赏析绘画作品,通过对比了解写实性与写意性手法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的表现,体会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2.感受表现鸡主题的音乐作品,寻找和发现不同艺术领域对同一主题的表现形式和相联系的方面。

3.通过对童谣的理解,引发新的联想和创意,拓展学生的创造意识。

4.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并结合自己对鸡的了解和认识,发挥想像力,进行艺术表现和塑造,培养表现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有关表现鸡题材音乐作品的录音带或CD光盘,绘画作品:

李迪的《雏鸡待饲图》、现

代画家齐白石的仙、鸡争食图》等。

2.在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鸡的图片、玩具、以及表现鸡的艺术作品,画册及音像资料。

3.教师准备实物展示台、录音带、录音机、表现鸡题材的音乐、绘画、工艺、卡通作品。

4.美术活动的工具材料(泥土、彩色纸、毛笔、生宣纸、中国画颜料、剪子、胶水等)。

教学过程:

1.选用美国音乐家梅森的交响序曲《雄鸡》片断进行欣赏,或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金鸡》、18世纪拉摩的作品《母鸡》、海顿的交响乐《母鸡》等,均可以参照使用。

感受艺术家通过音乐作品形象表现公鸡和母鸡不同的声音和它们嬉戏的场面,我们还可以结合画面和图片来感受鸡的形象与神态。

2.出示宋代李迪的《雏鸡待饲图》和现代画家齐白石的仙、鸡争食图》。

提出问题:

从这两幅画我们都看到了什么?

它们有什么相同?

又有什么不同?

(宋代李迪的《雏鸡待饲图》,在这幅作品中画家运用工笔写实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两只毛绒绒的雏鸡,一只卧、一只立,它们张着嘴巴,眼睛盯着一个方向。

从这一表情、动作可以看出这两只小鸡感到腹中饥饿,正在呼唤母鸡来饲喂自己。

这迫不及待的神情,似乎可以让我们听到小鸡嗷嗷待哺的叫声。

(朋、鸡争食图》这幅作品中,作者运用大写意的手法,寥寥数笔,就把两只毛绒绒、正在极力争食一条蚯蚓的小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3.师生共同讨论。

(如小雏鸡那柔软的、如同绒球的毛羽,大而有神的眼睛,那特有的娇嫩和稚气惹人喜爱。

(表达一种爱的情绪,是对新生命的热爱和歌颂。

(看到这两只小鸡,我真想抱一抱它,捧一捧、摸一摸。

4.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这两幅作品,在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及不同的寓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在讨论交流中通过对比,体会对同一题材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所蕴涵的不同的思想内涵。

5.朗诵描写鸡的童谣《公鸡》:

“一朵芙蓉头上戴,彩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叫得千门万户开。

”大家根据童谣内容进行化装表演。

6.引导学生描述出来,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联想。

如一个或几个学生描述的不完整,可以从多角度启发,让他们补充的更有生活情趣。

又如童谣〈小白鸡》:

“小白鸡,钻篱笆,过来过去我逮它。

逮住它,夯了它,给俺小羔吃了吧!

”这首童谣重点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情感渗透于童谣之中,我们可以用表演、绘画和歌表演的形式进行表现。

7.这些童谣对鸡的描写都是很形象的,可以为同学们的创作提供很大的想像空间。

现在大家掌握的关于小鸡的素材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创作,创作的形式和方法自己选择。

如播放音乐,运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法和形式(绘画、泥塑、剪纸等),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发挥想像,以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或塑造鸡题材的美术作品。

8,作品展评,体会成功与快乐。

课题二泥泥狗

教学内容:

制作泥泥狗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生活中人与狗的关系,了解中国民间艺术作品中关于狗的不同创作和表现,加

深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了解和认识。

2.学习用绘画、歌唱、制作的方法表现生肖狗,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有关表现狗题材的音乐录音带或CD光盘及相关的美术作品。

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狗的相关图片资料。

3.教师准备关于狗的艺术作品、录音机、投影仪等。

4.美术活动所需要的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忠诚的朋友

1.请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狗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的事情,比如自己家的宠物小狗,农村学校里学生自家的看家犬,学生个人所拥有的不同造型的玩具狗等。

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人手谈看法并展开讨论。

2.教师介绍狗是在人类有意识的驯养、选择下,经过长期进化而被培育成不同种类的庞大动物家族,有300多个种类,可以分为猎犬、看守犬、警犬、牧羊犬、玩赏犬、表演犬、赛犬、向导犬、科学实验犬等。

其中玩赏犬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3,启发学生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狗”字的成语或有关狗的说法描述出来,并展开讨论。

讨论的主题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对于狗(犬)的不同认识人手,例如在西方世界,狗(犬)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

尽管也有人把一个人的行为描写成“像一条狗”这样的贬义提法,但一般的说法,狗(犬)还是受到人民的赞誉,被视为人类友善、忠诚、助人的朋友。

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成语中以狗字所组成的成语却是以一种贬义面貌出现的:

“狐朋狗友、狗血喷头、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丧家之犬”等。

讨论其中不同的文化问题。

活动二:

泥泥狗传说

1.欣赏河南民间玩具“泥泥狗”,展示相关的作品图片或实物。

介绍“泥泥狗”怪兽形态的来历,“泥泥狗”塑造是奇形怪状的、叫不出名字的奇鸟怪兽,使人感觉好像看到了原始社会的“图腾”。

“泥泥狗”的产生是因为在河南的濉阳有座太吴伏羲陵,俗称“人祖庙”,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当地有规模宏大的“人祖庙会”,其中民间艺人手捏的泥玩具就是“泥泥狗”,据说,“泥泥狗”是古代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泥玩具。

2.师生共同欣赏和分析“泥泥狗”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作品特点的描绘。

可以从形态、颜色上进行分析,例如造型怪异、多有四肢及耳或角,有的作品有双头或多个耳朵。

作品一般为黑色,上面用红、黄、绿等点和线进行装饰。

3.尝试性学习。

鼓励学生按照“泥泥狗”的塑造形式,自己创作美术作品,既可以用泥塑(彩泥)的方法,也可以用纸工的形式。

课题三演个小小“猪八戒”

教学内容:

绘制猪八戒

教学目标:

1,从“猪’’和“家”的文字人手,通过观察古文字和表现猪的作品,使学生了解猪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猪生肖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提高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准备:

1,艺术作品中有关生肖猪的图片和资料。

2.实物投影仪、剪刀、彩色纸、废旧纸盒、彩泥、胶水等工具材料。

课型:

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1.从古汉字中的“猪”字和“家”字这一非常有趣的知识点进入,激发学习兴趣。

将事先准备好的“豕”字(猪)的不同写法的卡片一一呈现。

请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不认识这个字,然后把卡片翻转去圈,当学生们再看这些字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因为,在这个时候“豕”字的样子平直地爬在平行的线上,简直就像一头猪,一个长着黑毛的自由行者。

2.教师可以将表现猪的民间剪纸用视频展示台放大在电视机屏幕上,这是在陕西的黄陵一代流传的剪纸式样,学生们会一目了然,是“猪”。

3.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对猪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我国养猪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五六千年。

教师此时可以描述: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猪一直是最好的家畜,它不挑食,而且它的粪又是农家好肥料,它的肉可以食用,它的鬃能够制刷,内脏可以制成香肠,皮可以制成革,骨可以制成骨粉(是一种优质的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