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040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docx

明挖地铁车站防水施工方案

 

明发广场站防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南京地铁三号线明发广场站防水施工图》

1.2、《南京地铁三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4、《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修订版)QGD-012-2005

1.5、《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DB11/581-2008

1.6、国家、省、市其他现行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健康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1.7、我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方面的施工经验,及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等。

2、编制原则

2.1、确保安全原则

安全生产时企业永恒的主题,最好的效益,发展的基础,施工生产永远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2.2、确保质量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2.3、确保工期原则

根据本标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工期要求。

2.4、文明施工原则

严格按照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北京市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组织施工。

2.5、职业健康及环境保护的原则

重视环境的保护,控制大气、水和噪声等污染以及职业健康、安全和卫生。

2.6、严格遵守规范、标准的原则

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站位于*****,沿东西向设置,位置详见图2-1。

本站为地下二层双柱三跨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宽度12m,站后设单渡线。

车站覆土约为3.8m。

车站中心里程处开挖深度约为17.6m,标准段净宽为19.5m,总长为358.3m,有效站台计算长度为158m。

本站共有乘客出入口4个,分别位于*交叉路口的四个象限;此外,布置消防疏散通道3个,分别位于车站两端,消防通道全部设置于*路中间绿化带内;风亭两组共6个,西风亭有新、排风亭各1个,东风亭有新、排风亭各1个,另有活塞风亭2个。

所有风亭均为低风亭、设置于*绿化带内。

车站主体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围护结构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体系。

2、防水简介

车站防水等级为一级,明挖结构采用柔性全外包防水方案。

顶板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侧墙和底板采用双层各4mm厚的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暗挖结构采用2mm厚ECB防水板进行全包防水方案。

防水板与基层间设置400g/m2的无纺布缓冲层,底板平面部位的防水层上表面设置400g/m2的无纺布保护层,并浇注7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站所处区域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人工填土层:

包括杂填土①1层、粉土填土①层。

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

包括粉土③层、粉质粘土③1层、粘土③2层、粉质粘土④层、粘土④1层、粉土④2层、粉细砂④3层。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

包括圆砾卵石⑤层、中粗砂⑤1层、粉细砂⑤2层、粉质粘土⑥层、粘土⑥1层、粉土⑥3层。

****站标准段结构地质断面图

车站标准段底板底主要位于④层,端头井底板底分别位于⑤层和⑤1层,围护桩桩底基本位于⑤1层和⑥层。

****站端头井段结构地质剖面图

4、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地下水对本站的影响最大的主要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这三层水水位均位于结构底板以上,对车站基础直接产生浮力作用的地下水为承压水,含水层为圆砾卵石⑤层、中粗砂⑤1层。

地质勘察报告中地下水位高程测量在6月进行,标高13.85~11.48,属于枯水期,水位标高变幅约2~3m。

5、特殊岩土及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

(1)拟建场地第四纪冲洪积覆盖层厚度约为200~300m,场地内除有填土层分布外无湿陷性黄土、膨胀土、风化岩及残积土等特殊性岩土分布。

(2)拟建场地填土为杂填土层、粉土填土层,普遍分布。

粉土填土的密实度差,自稳性很差,很易发生坍塌。

杂填土层厚度最大处达4m,较为松散,含有砖块、卵石、白灰等力学性质差异较大,稳定性差,对暗挖洞顶支护会产生不利影响,易坍塌。

(3)对本站影响最大的三层地下水:

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均位于结构底板以上,含水层以砂砾石为主,对本工程的建设主要存在基坑渗透变形、支护体系失稳、结构上浮等影响。

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变化大、水量补给较充分,且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产生潜蚀作用,并造成流砂、坍塌现象,还会产生基底的管涌和隆起现象,影响施工安全。

6、地震设防烈度

拟建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在8度区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II类,车站区域自地面以下20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土及砂土在地震作用下均不液化。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

三、防水施工方案

1、施工指导思想

1.1、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1.2、防水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气候条件等,采取相适应的防水措施。

1.3、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桩头等细部构造的防水为重点,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1.4、选用的柔性防水层应具有环保性能、经济实用、施工简便、对土建工法的适应性较好、能适应当地的天气和环境条件。

成品保护简单等优点。

1.5、优先选用不易窜水的防水材料和防水体系,减少窜水对后期堵漏维修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2、防水等级

本车站主体结构及出入口通道的防水等级为一级。

东、西风井与消防出入口相连,防水等级也为一级。

一级防水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工作

a、熟悉施工图纸及操作规范,制定作业交底书,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掌握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防水技术要求。

b、试验室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确保采用的原材料满足要求。

c、防水工程主要施工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2、材料准备

a、工程部根据作业要求编制材料计划,下发限额领料单,由作业班组到材料部门领取所需材料。

b、防水施工材料提前采购,进场后对其外观、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防水材料进入现场进行见证抽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c、为防止防水卷材在储存或领用过程中损坏,作业班组领取防水卷材后,应检查其外观质量有无断裂、变形、孔洞等缺陷,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4、施工工艺

4.1、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防水混凝土采用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置成的C40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0。

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应满足抗裂抗压、抗冻和抗侵蚀等耐久性要求。

试验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比设计高一级(0.2Mpa)。

防水混凝土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oC,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采用2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4.2、明挖结构

采用柔性全外包防水方案。

顶板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侧墙和底板采用双层各4mm厚的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

4.3、暗挖结构

采用2mm厚ECB防水板进行全包防水方案。

防水板与基层设置400g/m2的无纺布缓冲层,底板平面部位的防水层上表面设置400g/m2的无纺布保护层,并浇筑7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4.4、结构缝防水

4.4.1结构设缝要求

1)、结构环向垂直施工缝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6m。

2)、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

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3)、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4)、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涂水泥浆或界面剂,再铺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5)、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涂刷界面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6)、在施工缝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时,可不另外涂刷其他种类的界面剂。

4.4.2变形缝、施工缝防水

变形缝、施工缝为防水施工的重点控制部位,防水方案如下表:

变形缝防水方案:

施工方法

防水等级

顶板变形缝

侧墙、地板变形缝

明挖结构

一级设防

迎水面嵌缝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背水面嵌缝

外贴式止水带

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

背水面嵌缝

暗挖结构

一级设防

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背水面嵌缝

施工缝防水方案:

施工方法

防水等级

顶板施工缝

侧墙、地板施工缝

明挖结构

一级设防

钢边橡胶止水带+注浆管

双道止水胶+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

暗挖结构

一级设防

止水胶+注浆管+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

 

4.5、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

2.5mm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隔离层

7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素土回填

顶板

混凝土垫层

双层各4mm厚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

5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结构底板

底板

围护结构

找平层

双层各4mm厚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

15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结构侧墙

侧墙

明挖结构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初期支护

土工布缓冲层

塑料防水板

二衬模筑混凝土

顶板

暗挖结构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初期支护

土工布缓冲层

7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二衬模筑混凝土

底板

塑料防水板

土工布保护层

初期支护

土工布缓冲层

塑料防水板

侧墙

二衬模筑混凝土

 

5、防水施工方法

5.1、明挖结构底板、侧墙防水施工方法

明挖结构底板、侧墙防水层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采用双层铺设,第一层采用SBSⅡPYPE4类材料,第二层采用SBSⅡPYS4类材料。

5.1.1基面处理

(1)混凝土垫层和围护桩表面不得有明水,否则应进行堵漏(注浆或表面封堵)处理,待基层表面无明水时,再施做找平层。

(2)找平层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或防水砂浆,后厚度不小于2cm。

(3)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

(4)找平层表面应坚实、基本干燥,不得有明水,允许出现局部潮湿部位,不得有酥松、掉灰、空鼓、裂缝、剥落和污物等部位存在。

(5)在阴角部位均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做成50x50mm的钝角或R≥50mm的圆角,阳角部位均应做成不小于20x20mm的钝角或R≥20mm的圆角。

5.1.2防水层铺设顺序及方法

(1)首先在达到设计要求的阴、阳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

加强层材料采用单层SBSⅡPYPE类材料,宽度为50cm,厚度同作为防水层的单层卷材厚度。

转角两侧各25cm,加强层卷材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

(2)当有管、件等穿过防水层时,应先铺设次部位的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卷材采用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大面防水层也满粘固定在加强层表面。

(3)平面防水层均可采用空铺法铺设在基层表面,防水层幅面间的搭接宽度为10cm,采用热熔满粘焊接。

第一层防水层与阴、阳角部位的加强层热熔满粘。

(4)第二层防水层采用满粘法与第一层热熔焊接,要求砂面面向施工人员,第二层卷材搭接宽度10cm,热熔满粘。

第一层防水层搭接缝与第二层防水层搭接缝之间应错开1/3~1/2幅宽。

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后立即浇筑5c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5)立面的第一层防水层采用点粘或条粘发固定,第二层防水层与第一层防水层热熔满粘粘贴,搭接做大同平面防水层。

要求防水层甩槎长度均应超过预留钢筋端部至少20cm。

必要时应将甩槎卷起后吊挂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

(6)平面防水层的甩槎(超出钢筋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措施进行保护(模板、砖、沙袋等硬质材料覆盖),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

(7)侧墙防水层应连续铺设至顶板上表面以上40cm的高度。

(8)施工缝和变形缝部位均应铺设防水加强层。

施工缝防水层采用单层SBSⅡPYS4类材料,加强层宽度为50cm,砂面应面向施工人员,加强层应与防水层满粘粘结;变形缝顶板部位加强层采用厚1.5mm、宽1.0m的优质丁基橡胶双面冷自粘防水卷材,其中骑缝两侧各20cm,(共40cm)范围内的隔离膜保留作为隔离层,外侧各30cm范围隔离膜撕掉与主体结构基面必须满粘,不得有空鼓及折皱,卷材加强层上表面隔离膜撕掉后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

加强层厚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增强层,最后涂刷大面防水层。

侧墙及底板均采用厚1.5mm,宽1.0m的合成高分子预铺式冷自粘防水卷材之间,组成“复合防水加强层”。

(9)立面防水层分段铺设完毕后,除需要进行后续搭接的防水层外,均需要及时施做保护层,保护层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厚度不小于15mm。

(10)预留孔洞(车站与出入口通道、车站与通风道、车站与区间接口)四周的防水层均需要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复合板进行保护。

5.1.3注意事项

(1)雨、雪天气和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2)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10oC时不宜施工。

(3)应确保基面的干燥程度满足设计要求。

(4)防水层施工抢,应确保穿墙管、预埋件均应施工完毕。

防水层铺贴后,严禁在防水层上开洞,以免引起渗漏水。

(5)采用热熔条粘发将防水层固定在基层表面时,应确保粘结牢固、可靠,基层表面可不涂刷基层处理剂。

(6)如围护结构基层潮湿时,第一层无法采用条粘或点粘施工,也可采用机械固定法铺设卷材,固定点应设置在卷材搭接缝部位,并确保有效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7)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方法,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铺设完毕的防水层滑脱。

(8)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用于“外防内贴”法铺设时,基层应干燥。

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之间必须采用满粘法铺设,且第一层铺设前,应在基层表面涂刷冷底子油。

5.2、明挖结构顶板防水施工方法

明挖结构顶板防水层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用涂刷法施工,一级设防要求时的成膜厚度不小于2.5mm。

与聚氨酯防水涂料配套是使用的产品包括聚氨酯密封胶和增强层材料,增强层可采40~60g/m2的聚氨酯无纺布或玻纤网布(14~20目)。

5.2.1基层处理

(1)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反复收水压实,使基层表面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进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

(2)基层表面的突出物从根部凿除,并在凿除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胶刮平压实,当基层表面出现凹坑时,先将坑内酥松表面凿除后用高压水冲洗,待槽内干燥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压实;当基层出现大于0.3mm的裂缝时,应骑缝各10cm先涂刷1mm后的聚氨酯涂膜防水加强层,然后立即粘贴增强层,最后涂刷防水层。

(3)所有阴角部位均应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做成3x3cm的钝角或R≥3cm的圆角,所有阳角部位均应做成1x1cm的钝角或R≥1cm的圆角,转角范围基层应光滑、平整。

5.2.2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

(1)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涂刷聚氨酯专用底涂层(可采用专用稀料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释后涂刷,用量约为0.15~0.2kg/m2),底涂层实干后,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度为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增强层,最后涂刷大面防水层。

严禁涂膜防水加强层表面干燥后再粘贴增强层。

变形缝部位先按图中做法粘贴防水卷材加强层,然后按照施工缝做法涂刷涂料防水层。

(2)涂刷大面的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涂刷应均匀一致,不得过厚过薄,应用单位面积涂布量和测厚仪两种手段控制涂膜厚度;每道涂层实干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

(3)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防水层保护层。

平面保护层采用7cm厚的细石混凝土,浇筑细石混凝土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不小于350#纸胎油毡或厚度为4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隔离层。

立面防水层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进行保护。

所有的泡沫塑料片材的发泡倍率均为25~30倍。

5.2.3注意事项

(1)雨雪天气以及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2)涂膜防水层不得有露底、开裂、孔洞等缺陷以及脱皮、鼓泡、露胎体和皱皮现象。

涂膜防水层与基层之间牢固粘贴,不得有空鼓、砂眼、脱层等现象。

成膜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涂膜收口部位应与基层牢固粘贴,不得出现翘边、空鼓部位,必要时在收口部位采用防水砂浆覆盖。

(4)刚性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坏防水层;涂层的预留搭接部位应由专人看护。

(5)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的变化(夏季高温环境或冬期低温环境)对防水涂料的配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温度下的成膜速度和质量。

(6)顶板覆土要求:

a、填土宜采用粘性土,填土中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及有机物。

b、回填施工应遵循对称的原则,并分层夯实。

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300mm,回填厚度超过500mm后方可使用机械回填夯实。

5.3、暗挖结构防水施工方法

暗挖结构主要采用塑料防水板进行防水,塑料防水板采用无钉孔铺设双焊缝施工工艺施工,其中一级设防要求是,采用2.0mm厚的ECB防水板,缓冲层和底板(仰拱)柔性保护层均采用400g/m2的短纤无纺布。

与防水板配套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外贴式止水带、注浆系统、塑料圆垫片(暗钉圈)、铁垫片、水泥钉等。

5.3.1基层处理

(1)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无明水流,否则应进行行初支背后的注浆或表面刚性封堵处理,待表面上无明水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平整,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或1:

2.5水泥砂浆抹面的方法,一般宜采用水泥砂浆抹面的处理方法。

处理后的基面应满足如下条件:

D/L≤1/10,其中D:

相临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最大深度;L:

相临两凸面间的最短距离。

(3)基面上不得有尖锐的毛刺部位,特别是喷射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较大的尖锐的石子等硬物,应凿除干净或用1:

2.5的水泥砂浆覆盖处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刺破防水板。

(4)基面上不得有铁管、钢筋、铁丝等凸出物存在,否则应从根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砂浆覆盖处理。

(5)变形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的基面应全部采用1:

2.5防水水泥砂浆找平。

(6)当仰拱初衬表面水量较大时,为避免积水将铺设完成的防水板浮起,宜在仰拱初衬表面设置临时排水沟。

5.3.2铺设缓冲层

(1)铺设防水板前应先铺设缓冲层,用水泥钉(或膨胀螺栓)、铁垫片和防水板相配套的塑料圆垫片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时钉头不得凸出垫片平面。

固定点之间呈正梅花形布设,侧墙上的固定间距为80~100cm;顶拱上的固定间距为50~80cm;仰拱上的防水板固定间距为1~1.5m;仰拱与侧墙连接部位的固定间距应适当加密至50cm左右。

所有塑料垫片均应选择基层凹坑部位固定,避免固定防水板时局部过紧。

(2)缓冲层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为5cm,搭接缝可采用点粘法进行焊接或塑料片固定,缓冲层铺设时应与基面密贴,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过大的褶皱,以免影响防水板的铺设。

5.3.3铺设塑料防水板

(1)铺设防水板时,防水板的铺设方向应尽可能的少的出现手工焊缝为主,并不得出现十字焊缝(即不得出现四层材料搭接部位),顶、底纵梁以及仰拱防水板、底板防水板宜采用沿纵向铺设的方法,具体铺设方向应根据结构形式确定。

(2)防水板采用热风焊枪手工焊接在塑料圆垫片上,焊接应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防水板脱落。

焊接时严禁焊穿防水板。

(3)防水板固定时应注意不得拉得过紧或出现大的鼓包,铺设好的防水板应与基面凹凸起伏一致,保持自然、平整、伏贴,以免影响二衬灌注混凝土的尺寸或使防水板脱离圆垫片。

(4)防水板之间接缝采用双焊缝进行热熔焊接,搭接宽度为10cm。

焊接完成后采用检漏器进行充气检测,充气压力位0.25Mpa,保持该压力不少于15分钟,允许压力下降20%。

如压力持续下降,应查出漏气部位并对漏气部位进行全面的手工补焊。

(5)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对其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破损部位及时进行补焊,补丁应剪成圆角,不得有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尖角存在,补丁边缘距破损距离不得小于7cm。

补丁应满焊,不得有翘边空鼓部位,以确保单焊缝的不透水性。

(6)对防水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7)所有防水层甩槎均应超过预留搭接钢筋最少40cm,也可将甩槎卷起后固定,并注意后期的保护。

甩槎过短会导致后期接槎无法操作。

5.3.4分区系统的施工技术要求

采用塑料防水板的矿山法结构,均要求设置分区系统,分区系统均设置在变形缝部位。

(1)分区系统包括与防水板同材质的塑料止水带,止水带宽度不小于30cm。

(具体构造见图)

(2)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专用焊接机将塑料止水带两端热熔焊接在防水板表面,每道焊缝宽度不得小于30mm,并采用塑料焊条对焊缝进行补强焊接。

要求焊接部位牢固、密实、不透水。

(3)进入现场焊接止水带前,应取0.5~1.0m长度的止水带进行班前试焊,焊接完毕后将两端热熔密封,然后进行充气检测,充气压力0.15Mpa,并维持该压力不小于15分钟,否则应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测,并调整焊接工艺,达到要求后才能够进入现场焊接。

(4)止水带的接头采用现场对接焊接,要求对接牢固、严密、可靠、对接焊接后,接头部位采用厚度为2.0mm的丁基橡胶密封胶粘带进行密封加强处理,密封胶粘带应牢固粘贴在接缝四周的20cm范围内,要求粘贴紧密、牢固、不透水。

5.3.5注浆系统的施工技术要求

所有矿山法结构全包防水层表面均设置注浆系统。

一级设防要求时,注浆系统的设置间距宜为3~4m。

注浆系统包括注浆底座和注浆导管,注浆底座应应与防水层热熔焊接。

注浆导管应采用塑料螺纹管,并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确保埋入筑混凝土内的部分不被压扁。

(1)注浆底座边缘采用四点焊接在防水板表面,四点应对称设置,每个焊接点宜为10x10mm。

焊接应牢固,避免浇捣混凝土时底座脱离防水板。

但不得将底座边缘全部热熔满焊在防水板表面,以免后期浆液无法注入。

(2)注浆系统应尽量靠近变形缝、施工缝和穿墙管等易出现渗漏水的位置设置,一般距这些特殊部位的间距50cm左右设置为宜。

变形缝两侧的注浆系统环向间距宜适当加密至2m左右。

(3)注浆导管与注浆底座连接应牢固、密闭,必要时应采用铁丝将导管与底座间连接部位绑扎牢固,避免底座与导管脱离。

(4)导管可以在结构内穿行一段距离后集中在两侧墙引出,引出部位可以预埋木盒,将集中引出的导管设置在木盒内,(每个木盒设置6个导管)。

此时埋入混凝土内的部分应设置在内、外排钢筋之间,并且每隔40~50cm固定在钢筋上。

开孔端应牢固地固定在钢筋上,避免浇捣混凝土时注浆管被拉入混凝土内。

(5)注浆导管也可以与底座连接点垂直穿过内、外排钢筋引出,此时需要将注浆导管牢固的固定在内、外钢筋上。

(6)导管开孔端可直接引出结构表面,也可以根据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将开孔端用封口盖堵住并用封口胶带严密封口后埋入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