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0428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9食物与营养 教案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活动手册、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实验材料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主要有哪些种类,初步了解食物的分类。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旅行,初步认识了我们身体内的消化器官,谁来说一说,我们的消化器官包括哪些部分?

食物在消化器官中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消化系统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19、食物与营养

二、认识食物的七大营养素

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你们知道这些食物中都含有些什么呢?

理解营养素概念

什么是营养素?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营养素分为哪些类型?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上的内容,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

全班交流,学生分别说一说,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作用?

练习巩固

教师:

刚刚我们了解了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中分别含有哪些营养素,下面请大家来看这道题目。

出示题目:

按食物的主要成分给食物分类,将数字填写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食物分类。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这10种食物分别含有哪些营养素?

特别提醒:

同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多种营养素。

三、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特定的材料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检测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

检测淀粉

出示碘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碘酒的颜色等特点。

教师介绍:

碘酒具有遇到淀粉会被变蓝的特性,因此我们通常使用碘酒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出示滴管,讲解滴管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并示范使用滴管取、滴碘酒。

提出实验要求:

请大家用滴管在桌上分发的每种食物上滴1-2滴碘酒,注意不能滴的太多,然后仔细观察碘酒颜色的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检测了哪些食物?

检测的结果怎样?

教师小结:

因为碘酒具有遇到淀粉会变蓝的特性,所以我们一般用它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碘酒滴上去就会变蓝,反之,就不会变色。

刚刚大家通过操作,发现土豆等食物中就含有淀粉,而胡萝卜中就没有淀粉。

检测脂肪

检测淀粉,我们可以使用碘酒,那么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我们该采用什么办法呢?

教师出示花生米,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检测花生米中是否含有油脂,并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把学生提出的有效方法板书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预设:

用纸在花生上用力刻画、挤压。

碾压花生,然后把花生放到水中。

学生分小组采用各自的办法来验证一下,用这些办法,是否能够检测检测出花生中有没有油脂。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检测情况。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检测情况,以及检测的结果。

同学们,要想检测食物中的营养素,我们要借助特定的工具和材料,那样效果会更好,这些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都会接触到。

四、合理膳食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那么,我们的饮食是否合理呢?

怎样饮食才是合理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出示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示意图,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内容,初步明白怎样的膳食才是合理的。

判断自己每天的食物是否合理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前一天早餐、中餐和晚餐分别吃的什么食物,并记录下来,然后对照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判断一下自己的食谱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可以做怎样的改动。

教师指导:

同学们,判断自己的食谱是否合理,要从品种和数量两个方面进行估计,重点是从品种方面进行对照。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自己昨天的食谱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该怎样修改,才更健康更合理。

同学们,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所以,为了健康成长,我们的食物要多样化,不能挑食,偏食。

五、设计科学食谱

我们已经知道了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怎样的膳食才是科学合理的,下面我们就来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的食谱吧。

学生动手为自己设计一份科学食谱,教师提醒学生,设计食谱的时候,要注意食物种类的合理搭配,要从营养均衡,价格合理等方面考虑食谱的合理性,科学性。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科学食谱,其他同学对此进行评价,看一看营养是否均衡,食物种类是否合理。

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食谱,教师建议学生参照这份科学食谱,进行合理膳食。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与营养》,认识了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同时学会了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懂得了合理膳食,学习了科学的搭配自己的食谱,希望大家能够合理膳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板书

设计

七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

合理搭配食物

营养均衡

13、地下水教案教学设计

13、地下水

1.通过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3.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知道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4.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储存区域。

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通过实验认识到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储量和储存区域。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材料,如:

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等。

观察周围的泉水、井水,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泉水、井水的特点、成因等。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谁能说一说,淡水水体是怎样形成的?

他们的形成与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探骊指生说一说生活在淡水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体会淡水水体的重要作用。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另一种水——地下水。

13、地下水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描述井水、泉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

(泉水、井水)

泉水和井水与我们前一课学习的湖泊、水库、河流里的水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井水比较清澈,冬暖夏凉,大雨之后,井里的水位会上升,并且井水也会变得浑浊。

泉水比较清澈、甘甜,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大雨之后,不会变得浑浊。

那么这些泉水、井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对井水和泉水的来源作出自己的猜测。

下雨累积形成的;

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雨水、湖水等地方流过来的……

过渡:

那么井水和泉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探究一下井水的来源。

活动二:

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井水来源

出示课本上的制作简易水井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一一出示这些材料:

塑料瓶、大的罐子、石子、沙子、水、人造草等等。

本次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在模拟实验时,水要均匀的倒在塑料圆筒的周围。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向下渗透的过程,再观察圆桶中水的变化,并且还可以用小勺子轻轻的搅动井里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说一说井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实验现象:

水会依次透过人造草、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杯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

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外面的水位保持相平。

实验结论:

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活动三:

认识地下水的成因,保护地下水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进土壤,积聚起来的,下面我们通过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出示课本上的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

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

理解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含义

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

而不可渗透成,则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

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储存水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不可渗透层是防止水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照,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迁移练习:

刚刚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和示意图,认识了地下水的成因,大家了解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了吗?

下面我们来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名称填在下图括号里。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答案并介绍一下自己这样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地下水的形成原因。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

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

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呢?

方法一:

透水路面

出示透水路面,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认识透水路面的样子。

大家知道透水路面的材料,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了解透水路面的作用:

透水路面能够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避免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方法二:

雨水回灌地下

出示雨水回灌地下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雨水回灌地下的方法。

交流雨水回灌地下的作用:

雨水回灌技术也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还可以避免暴雨时洪涝灾害的发生。

拓展补充:

除了书上介绍的两种补充地下水的方法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补充地下水的方法呢?

植树造林,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淡化海水,来供应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少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损失。

同学们,地下水的下渗速度很慢,地表水达到地下深处,所需时间平均在100年以上,所以,地下水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活动五:

情境练习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乡正在开展保护地下水的活动,请你来设计铺设一条步行道的方案,要求既方便雨天路人行走,又能够让雨水尽可能多的渗透到地下。

大家想想,这条人行道该怎样设计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活动方案,并说一说这样设计的原因。

方案1:

路面可以铺设可渗水的小瓷砖,中间有小孔,方便雨水的渗透到地下。

方案2:

在铺路的时候,道路中间可以稍微高一些,两侧低一些,方便雨水从两侧渗透到地下。

方案3:

铺设新型透水路面材料。

方案4:

在人行道两边种上花草树木,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

大家的设计方案都很棒,都符合这条道路的设计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原因等知识,懂得了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地下水的形态

地下水的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