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100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课堂内外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

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

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滑稽:

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

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

惩戒。

④曩:

从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走送之()⑵援疑质理()..

⑶然负此自放()⑷故虽有勤苦之劳()..

2.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⑵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⑵【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

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

注释:

①殊:

特别。

②寝陋:

丑陋。

③易:

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

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

畅。

⑥匕著:

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主人日再食()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⑶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⑷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请按提示在a、b、c处

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

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

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

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

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

①[资]盘缠。

②[审]详细。

③[稽]探究、考察。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4分)⑴或遇其叱咄()⑵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⑶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⑷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2.划线词语意思或相同的一项是()(2分)

ab

cd

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⑵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有哪些?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答案

课题:

【篇二:

《与朱元思书》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txt>

《与朱元思书》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①②③④[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

⑤⑥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

①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

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

遮挡阳光。

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⑤重:

向往。

⑥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反()

⑶蝉吟鹤唳()⑷岂徒语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①②③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④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选自《陶庵梦忆》)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互相轩邈⑵窥谷忘反..

⑶上下一白⑷及下船..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填空和简答。

(5分)

⑴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乙文中“雾凇沆砀?

?

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

加个标题:

(1分)

⑶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暮则傃东

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

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相与步于中庭()...

⑶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⑷故名之曰“放鹤亭”()..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欣然起行②大道之行也..

b.①升高而望,得异境焉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①作亭于其上②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d.①好之则亡其国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6分)

⑴何夜无月?

⑵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

的悲凉心境。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王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

隐居之乐。

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

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

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

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

缥碧,千丈见底。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

2.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篇三:

语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

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3、课堂即时评价p41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简答题

1、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

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p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p1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

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p29

(1)区别:

分解式目标:

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

在叙写时不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优点是叙写方便。

(2)相同点:

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

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p5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p55

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