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174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自然科学只在其有效可行的地方发挥作用。

这并不意味着在自然科学不敢涉足的地方就不能获得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非自然科学的手段去获得科学研究常常被区分为两大类型: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

  基础研究积累起丰富的数据、理论解释以及应用研究者可随手取用的概念。

  广阔的视角,看问题的深度,避免重复错误

  有价值的观念的:

很早就形成的观念,不管于什么原因,总保持着保持着潜伏性。

一种观念在它最初提出之后的很长时间里,直到它被再次发现,它都一直存在着,心理学中流行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精神而变化的。

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派,是指以某一核心人物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团体,学派成员服膺该核心

  人物的思想,采同样方法研究类似的问题.

  结构主义(或构造主义):

该学派之目的,旨在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铁钦纳)

  心理学为什么诞生在德国

  科学心理学产生于德国:

  其原因是德国对“科学”的界定,不像英法两国那样只限

  于物理学与化学,而是扩大科学概念,除物理、化学外,也包括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考古学、逻辑学等。

  德国大学崇尚学术自,教授可自研究和讲学,学生可自选课:

新兴的实验心理

  学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

  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19世纪,科学主义占据优势地位

  冯特的两大体系

  个体心理学:

强调研究个体的意识过程。

即实验心理学。

把心理学界定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仿效穆勒“心理化学”的观点。

  民族心理学:

研究人类的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的精神过程。

德国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

冯特认为,人类的躯体和人类的心理基础属于自然科学,而对人类心灵更高水平

  的探索,也即对高级心理过程的探索,则属于精神科学。

  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但不主张心理学同哲学完全分离,心理学的领域是独立的,但与哲学的关系是紧密的,心理学中的许多实验课题都缘于哲学.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科学。

  不主张应用研究,真正的心理学家只应当研究意识经验本身,去理解简单和复杂的意识现象

  冯特的方法:

实验内省法

  内省法/自我观察法:

通过个体对自己的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

  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

内省法只有与实验法结合起来,成为实验的内省法,才是科学可靠的

  心理学的困难:

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合而为一。

  实验内省法的四条规则:

  1)要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开始的时间,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2)集中注意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

3)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能重复进行以便于验证。

  4)经常变换刺激条件,以使被试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过程分离开来。

3.

  心理学的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律,韦伯定律

  K=△Ⅰ/Ⅰ,其中K是常数,△是强度增加量,Ⅰ是强度,△Ⅰ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增加量

  费希纳:

当刺激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心理感觉以算术级数增加。

费希纳以一个方程式来表示这种

  冯特研究:

发现构成意识的基本元素。

  冯特发现意识的两个基本元素是感觉和感情:

感觉是感官接受刺激后,神经冲动传至大

  脑的初步心理反应;

感情是随感觉伴生的直接意识经验探求基本意识元素合成复杂意识经验的心理法则。

  五.冯特研究的问题

  三分之一:

可称“感觉”二分之一:

系以感觉及知觉为对象。

六分之一:

动作反应十

  分之一:

注意十分之一:

情十分之一:

联想研究

  评价:

冯特

  1.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新领域。

2.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和实验心理学

  3、队伍建设:

34位成为心理学史上的知名人物

  达尔文

  达尔文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他的进化论导引了美国机能学派心理学思想的兴起,从而开启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心理学新时代。

进化论的作用:

  1、影响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改变

  2、影响心理学研究主题和目的改变,使科学心理学初期的纯基础科学取向,走向了应用科学之路。

  3、影响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改变

  《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现》一书,是达尔文的著作中与心理学关联最紧密的。

心理是生物进化赋予人的一种机能,强调心理适应环境的作用。

斯宾塞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者,他的观点:

  1.从生物进化历程解释心理学:

人的一切精神作用乃是于生理进化使然。

不仅如此,他

  还认为进化也可以遗传,上一代适应环境所获的能力,也可遗传给下一代。

  2.社会达尔文主义:

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在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不断

  进化的。

他主张理想的社会应该是:

对个人而言,应尊重其自意志,对社会经济而言,应采放任政策。

如此,在自竞争下,优胜劣败,适者生存,最后完美的理想社会才会出现。

斯宾塞的此种思想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高尔顿

  是英国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是差异心理学之父,是资赋优异研究者的先驱,也是心理测量学上生理计量法的创始人。

高尔顿的评价:

  1.开启差异心理学研究之门:

他从遗传的观点调查亲属家系孪生子以及不同种族的血缘关系,以研究遗传因素与身心特征的关系。

优生政策。

  2.心理学研究量化的开始:

现在心理统计学上最常用的相关和回归等观念,均出自高尔顿。

  机能主义心理学

  1.社会背景:

介绍德国的新心理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成新潮。

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学模式。

2.哲学背景实用主义: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人的行动、信念、价值当作哲学研究中心,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反映出美国人开拓创业、注重务实、拼命竞争、以求成功的精神  3.科学背景:

达尔文的进化论

  机能学派之兴起,有两个标志:

其一是詹姆斯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

另一是杜威1896年在《心理学评论》发表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

威廉·

詹姆士

  威廉詹姆斯的评价:

  1.建构了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完整体系

  詹姆斯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不仅被视为心理学的经典之作,而且公认

  是美国功能学派兴起的里程碑。

  书中所列主题包括感觉、知觉、大脑功能、习惯、意识、自我、注意、记忆、思维、

  情绪等十章,大致确定了以后百余年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他的观点:

  

(1)反对结构主义意识元素分析的研究。

主张心理学研究个体意识在适应其环境时所发

  挥的功能。

  

(2)首倡意识流理论。

意识是流动的(3)首倡情绪理论:

詹姆斯一郎格情绪论

  (4)主张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化。

他不反对结构主义的内省法,但他认为内省法不足以

  真正了解个体适应环境的行为。

因此他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配合需要兼行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等。

同时他主张研究对象不应限于常态成人,而应扩大范围研究儿童、心理异常者以及动物。

2.提倡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的方法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

  詹姆斯的实用主义:

世间无绝对真理,真理决定于实际效用,而且真理常随时代环境变迁而改变;

适合于时代环境而有效用者,即是真理。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

它的躯壳承受于德国的实验主义,它的精神得自达尔文。

  铁钦纳

  机能心理学从远古以来就存在,构造心理学是新生的。

机能心理学研究“为什么”,构造心理学研究“是什么”。

  但在事实上,机能心理学家和构造心理学家的实际的实验从来没有多大差异;

差异来自实验的动机和结果的解释

  美国机能主义的特点

  凯勒

  1.反对对意识元素的研究,这在他们看来是无效的。

  2.希望理解心灵的机能,而不是对心灵的内容作静态的描述。

他们认为,心理过程有一种机能——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

  3.希望心理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而不是一门纯理论的科学,并且,他们试图运用自己的发现改善个人生活、教育、工业等等。

而构造主义者则主动回避实用性。

  4.主张扩展心理学,以包括对动物、儿童和变态者的研究。

他们还极力主张扩展研究方法,以包括任何有用的方法,诸如使用迷箱、迷津和心理测验。

5.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原因感兴趣这直接导致其关注动机。

  6.心理过程和行为都是心理学的合法研究主题。

大多数机能主义者视内省为众多有效研究工具之一7、对差异感兴趣

  8.直接或间接受到詹姆士的影响,

  机能心理学:

广义(任何以心理机能相关);

狭义(芝加哥学派)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杜威.安吉尔.卡尔

  杜威是一身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本新心理学”的教科书。

1.倡导整体;

  1886年,他刊行一本《心理学》课

  反对元素主义的立场。

反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合,不宜还原为其组成部分

  的总和。

组合有适应性和目的性

  2.实用主义哲学:

哲学:

倡实用主义。

指出经验即生活,生活即应付环境的活动。

在应付环境時,心理最为重要。

安吉尔

  机能主义不但鼓励研究意识,而且鼓励研究动物行为、儿童心理学、习惯形成、个别差异。

此外,于其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它鼓励将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商业和临床心理学。

那时机能主义的动物心理学的规律是:

当你完成了行为观察时,你得用你的结果推论动物意识的性质,然后说明那些过程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

  哥伦比亚大学机能心理学:

卡特尔,武德沃斯桑代克

  哥伦比亚的心理学是不易描绘的。

它没有支持任何一派的学说,讲学却具有一贯性和宗派性。

卡特尔

  1、卡特尔在反应时、心理物理学和心理测验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

  2、卡特尔追随高尔顿,认为能够通过考察感觉能力和运动能力来测量智力。

他采用了

  许多高尔顿相同的测验。

  3、卡特尔恪守实用主义精神,认为应该永远根据有用性来评价观念和方法

  武德沃斯

  武德沃斯认为,心理学家应该接受关于人的有效信息,而不管它来自何处;

他认为,像他自己一样,大多数心理学家走的是一条中间道路或持一种折衷态度。

武德沃斯提出以S-O-R的公式

  桑代克

  桑代克的小鸡。

他的博士论文《动物智慧:

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于1898年出版,1911年再版,名为《动物智慧》。

桑代克的学位论文是心理学中第一个以动物作被试的。

  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他对动物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理论的研究,他对联结主义心理学的阐

  释对心理学具有重大影响。

  学习理论:

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本质:

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即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1、效果律桑代克的贡献1.动物研究的突破

  2.试误说迷箱实验,尝试错误

  4.联结主义心理学对传统联想主义的客观化改造

  关注感觉印象和反应之间的神经联结或联系

  2、准备律  3、练习律

  5.迁移理论

  1、相同要素说:

在某一情境中所获得的信息,迁移到另一情境的程度,取决于这两个情境

  的相似性。

  2、对教育的含义:

学校传授的技能,应当与学生离校之后的有用技能相似。

学校应当强调实用知识的教学,而不是试图通过要求困难的科目,来增强心灵的官能

  行为主义巴

  社会背景

  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城市化运动开始持续。

适应和学习成为重要主题。

世纪90年代掀起的政治革新运动,崇尚社会控制哲学背景—实证主义

  是有效的知识或科学,只限于可以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不能来自理性推理,反对内省

  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观察和实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科学的资料必须是社会的、公开的事件,是可证实的事实单独的、私人的意识内省所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非科学的。

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观察到的事实,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达到预测和控制自然的目的。

  神话阶段

(2)形而上学阶段:

(3)实证阶段:

自然科学背景:

俄国的生理学研究心理学背景1.意识心理学的危机2.动物心理学的发展

  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2.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按照接近律和频因律原理经验产生。

  CSCRUSURNS非条件反射:

它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反射。

引起非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无条件刺

  激物。

  条件反射:

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为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还必须建立多种反射,后天获得的反射就叫条件反射。

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条件刺激物

  高级条件反射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

  Pavlov称这一现象为实验性神经症。

这与人遇到冲突或者困难时表现出来的症状类似

  华生

  行为主义的五大主张

  1)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个体行为,而非意识;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客观观察与测量,而非主观内省;

3)心理学的目的在于预测行为与控制行为;

  4)环境是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控制环境因素即可改造人的行为;

5)研究动物行为所得原理原则,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

  心理学的性质反对心灵主义一门自然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是确定这样的论据和规律,即给予刺激,就能够预测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或相反,给予反应,就能够详细说明有效刺激的性质行为的解释

  外显的习得行为2、内隐的习得行为3、外显的非习得行为4、内隐的非习得行为华生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简化为刺激一反应心理学,简称S一R心理学

  将语言和思维归为某种形式的行为,实验观察发现基本情绪:

恐惧、愤怒和爱成人的复杂情绪都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泛化、迁移形成的。

  没有遗传的才能、气质、性情以及特性。

这些东西依赖于从摇篮就开始的

  学习

  人人都是平等的:

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美国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操作行为主义创始人,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

  科学分析的任务,是要解释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人的行为是如何同人类进化的条件和个人生

  存的条件相联系的。

  环境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在发挥作用,他不推,也不拉,而是在选择。

斯金纳箱,老鼠。

  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

先行刺激引发,是对刺激物的回答

  操作性行为:

有机体自发操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主动的,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

  主动适应

  应答性行为导致“反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导致“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分化:

运用渐进的方法,强化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某一特征以使动物形成选择性反应的过程

  强化作用的模式

  固定时距模式:

在固定时距内给予强化,而不管有机体在这一时距内作出多少次反

  应

  变异时距模式:

用平均时距代替固定时距,即在规定的一段时间里实施一次强化。

  但强化间隔不固定

  固定比率模式:

不是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给予强化,而是在有机体作出一定标准次

  数的反应后给予强化

  变异比率模式:

保持强化比率的平均值不变,但具体实施强化时,比率范围却有相

  当大的变化

  惩罚是某一个行为的结果导致了这个行为未来发生次数减少的过程

  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的强化原理可以解释所有个体的行为。

1.言语行为:

以操作强化原理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认为言语也是一种习得的行为2.教育领域的应用:

教学机器3.社会控制计划:

  4.对自、价值、文化等做出新解释

  文化传承的机制是社会性相倚联系,其强化物是被某一类人群认为是好的事物有效治疗的实质,就是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来引起行为上的改变

  激进的行为主义:

否定心理活动的存在,或者声称如果这样的活动存在,也可以或应该忽视掉。

  方法论行为主义:

赞同心理学的主要主题应该是外显的行为,但却并不否认不能被直接观察的认知或生理活动在他们分析行为过程中的重要性。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任何动物不仅仅对刺激做出反应,他们也依照自己的知识和目的来行动托尔曼:

有机体知觉到了刺激,但没有发生反应,因为反应与机体目的不相符。

此时发生的是潜伏学习作用

  搭起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班杜拉

  班杜拉在学习问题研究中所持有的、具有纲领性的总体看法或基本理论态度。

  人性逻辑中隐含的两种学习方式:

  以个体直接经验为基础发生的学习:

试误,实演学习

  以人类普遍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示范作用引起的学习:

观察学习

  替代学习的能力:

所有产生于直接经验的现象,都可以在观察别人行为及其结果的基础上

  替代性的发生。

  预见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反省的能力4.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

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主体称为观察者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人的主体能力中替代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反应是否表达要取决于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

  班杜拉认为有三种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结果预期是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判断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决定因素,它对行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支持行为的各种技能

  结果取决于行动,行动依赖于他们对自己在既定情境中行为水平的判断:

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部分地决定着人们对活动和特定社会环境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