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120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

ofForestlandBorder

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等成果,以DOM为基础,通过遥感判读核实,辅以适当的现地调查,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落实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的边界和图斑。

5 目的与任务

 目的

将林地及其利用状况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为各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任务

以县域单位为总体,完成林地落界工作。

 落界范围

县域内的所有林地,包括现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

 落界工作内容

1)核对县域内的乡(镇)、村、林班界线;

2)林地图斑划分;

3)林地图斑属性因子调查。

6 技术标准与要求

 林地分类系统

土地类型分为林地和非林地两大类。

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地类,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林地相关概念及划分标准按照《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执行,具体分类编码见附录A。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

宜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

10000比例尺按3º

分带。

50000比例尺按6º

100000比例尺按6º

 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最小上图面积

根据落界采用的遥感底图比例尺,以及相应比例尺的图上最小面积,确定最小上图现地面积。

最小上图面积确定方法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技术》执行。

 精度要求

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明显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

 计量单位

成果数据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数据单位要求应符合本规定附录A的规定。

7 资料准备

 基础地理信息

10000、1:

50000、1:

100000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

 DOM

包括近3年内接收并处理生成的航空DOM、卫星遥感DOM。

其中,航天DOM参照《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执行,卫星遥感DOM制作执行《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境界线

1)国界、省界采用国家确定的界线。

2)陆地(含海岛)与海洋的分界线,采用国家确定的界线。

3)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全国陆地行政区域勘界成果确定的界线。

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各县(市、区)最新确定的界线。

行政界线仅用于面积统计汇总。

 林业专题资料

包括当地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林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评价)、森林土壤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林业专项调查资料,森林采伐和造林设计及其检查验收等森林经营活动资料,征占用林地及其检查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成果,及其他专项调查资料等。

 其他相关资料

包括县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等。

8 林地落界

 区划体系

 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

县→乡→村;

或 

县→乡→村→林班。

 经营单位区划系统

1)林业局(场)

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林班;

林业(管理)局→林场(管理站)→营林区(作业区、工区、功能区)→林班。

2)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管理局(处)→管理站(所)→功能区(景区)→林班。

过去已区划的界线,宜保持相对稳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

 落界条件

图斑(小班)是林地落界的基本单位,图斑划分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如山脊线、山沟线、道路等)为界。

其落界条件:

1)地类不同

2)土地权属不同

3)森林类别不同

4)林种不同

5)起源不同

 落界方法

林地落界,要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技术,将林地及森林界线、范围落实到DOM底图上。

具体方法为:

在林地落界底图上,依据现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结合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资料,按照林地落界基本条件和精度要求,勾绘林地边界。

两年以内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可以直接应用,辅助确定林地边界;

两年以上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须结合必要的补充调查,勾绘林地边界;

没有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采用遥感判读勾绘和现地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林地边界。

 落界要求

1)宜保持原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林班界线稳定,小班界线相对稳定;

2)重新区划图斑与原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相比,林缘发生后退的,二者中间地带作为宜林地处理;

2)地类划分至少到二级地类,具体见附录A;

3)对于满足最小上图面积要求的图斑落实边界;

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图上2mm,且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带,按面状图斑落实界线;

5)对宽度小于图上2mm,但连续面积大于最小上图面积的林带,用单线符号表示,并标注林带平均宽度和长度,精确至;

当宽度变化大于20%时,应分段标注;

6)对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各种竹丛、林木,包括平原农区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农田林网树,暂不落界,也不计入林地落界面积。

 遥感技术应用方法

 判读标志建立

1)以影像景幅为单位,每景选择若干条能覆盖调查区域内所有地类、色调齐全且有代表性的勘察线路;

2)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进行对照,记录各地类影像的色调、纹理、大小、几何形状、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因素,拍摄地面实况照片;

3)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分析,建立判读类型与现地实况的对应关系,形成目视判读标志。

 林地界线核实

以DOM为基础,根据影像判读标志,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森林经营活动档案等,按照林地落界条件和要求,综合利用遥感影像特征和各种参考信息,使小班界线与遥感影像吻合一致,同时,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调整到规划基准年。

 林地因子核实

根据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判别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地类是否发生变化、现状地类等信息;

结合现地验证核实,确定填写图斑地类等属性因子。

 判读检查

采取一人判读核实或判读勾绘,另一人检查的方式。

当两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差异较大时,应重新判读。

对于室内判读有疑问的图斑需到现地核实。

 补充调查

对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与DOM影像反映的地类不同的图斑,应到现地进行补充调查,核实地类边界,调查图斑因子。

 实地验证

对于没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的,采用抽样方法选择部分图斑进行实地验证,验证比例宜上不少于林地图斑总数的10%。

有林地判读精度达到95%以上,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苗圃地为90%以上,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生产用地等地类为85%以上的,修改完善;

否则重判。

 属性因子记载

 属性因子

属性因子包括:

1)基础因子:

省(区、市)、县(区、旗、林业局)、乡(林场)、村(林班)、图斑号、面积、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名称)、土层厚度、交通区位、林带宽度、林带长度;

2)林地因子:

地类、林地质量等级;

3)管理因子:

土地权属、林种、森林(林地)类别、工程类别;

4)林分因子:

起源、优势树种(组)、郁闭度(覆盖度)、龄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

基础因子、林地因子和管理因子,为林地落界必填因子。

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的,地类界线可不合并,保留原调查小班,并转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因子。

采用遥感判读勾绘与现地验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可暂缺。

没有数字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的,林分因子可暂不填写,在后期调查中补充填写。

记载省(区、市)、县(区、旗、林业局)、乡(林场)、村(林班)、图斑号、地貌、坡度、坡向、坡位等空间位置因子,以及土壤类型(名称)、土层厚度、交通区位、图斑面积、林带宽度、林带长度。

2)地类:

林地地类要求至少记载到二级地类。

各地可根据当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情况记载到三级地类。

具体见附录A。

3)林种:

林种划分技术标准执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记载到亚林种。

4)森林类别:

按生态区位、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林地分为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两个大类别。

公益林(地)按事权等级划分为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按保护等级划分为重点公益林(地)和一般公益林地。

其中,重点公益林地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其他重点公益林(地)。

商品林地分为重点商品林地和一般商品林地。

国家级公益林(地)界定标准执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5)土地权属:

分别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查记载。

6)工程类别:

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划分。

7)起源、优势树种(组)、郁闭度(覆盖度)、龄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等林分因子按照《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调查记载。

8)林地质量等级:

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等级。

具体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B。

9)属性因子记载要求执行《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属性因子代码见附录A。

 面积求算

面积求算执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9 成果产出

成果文件包括县级林地落界矢量文件和成果说明报告。

林地落界矢量文件包括省级、地级、县级、乡镇界级等行政界线面状矢量文件,林班界和林地图斑等林地专题面状矢量文件。

成果说明报告,由组织实施林地落界的单位编制。

成果说明报告内容包括落界方法、有关数据库结构和代码说明等。

 文件格式

1)遥感影像产品采用GEOTIFF格式,带TFW头文件;

2)县级林地落界矢量文件采用 

SHP 

格式;

3)成果说明报告采用WORD格式。

 文件组织与命名

成果存储以省(区、市)为一级目录,文件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命名,详见附录C。

10 检查认定与验收

 程序

分成果检查、成果认定、成果验收三个步骤。

成果检查包括自检和省级检查,自检由林地落界工作承担单位负责,省级检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检查。

成果认定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完成。

成果验收由省级单位组织完成。

 检查内容

质量检查内容包括:

1)坐标系统、行政邻界接边;

2)地类划分、林地落界、面积求算;

3)矢量数据拓扑关系,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性等;

4)属性因子完整性和逻辑关系检查,各项属性因子不能出现逻辑错误。

检查要填写林地落界检查表,见附录D。

 检查方法

 成果自检

内外业全面检查。

 省级检查

省级检查比例2%-5%,检查方法由各省自定。

权属、地类、森林类别、林种不得有错,林地图斑界线不得超过允许误差,一旦出现不合格情况,返回县级自查。

 成果认定

县域林地落界成果通过省级检查后,征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城建、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和公众的意见,充分论证后上报省级单位。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林地区划落界属性因子及代码

 林地图斑(图斑)属性数据结构

林地图斑(图斑)属性数据结构见表。

表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结构表

编号

字段名

中文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小数位

1

SHENG

省(区、市)

字符串

2

XIAN

县(市、旗)

6

3

XIANG

4

CUN

5

LIN_YE_JU

林业局(场)

LIN_CHANG

林场(分场)

7

LIN_BAN

林班

8

XIAO_BAN

图斑(小班)

9

DI_MAO

地貌

10

PO_XIANG

坡向

11

PO_WEI

坡位

12

PO_DU

坡度

整型

13

KE_JI_DU

交通区位

14

TU_RANG_LX

土壤类型(名称)

20

15

TU_CENG_HD

土层厚度

双精度

16

MIAN_JI

面积

19

17

LD_QS

土地权属

DI_LEI

地类

LIN_ZHONG

林种

QI_YUAN

起源

21

SEN_LIN_LB

森林类别

22

SHI_QUAN_DJ

事权等级

23

GJGYL_BHDJ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24

G_CHENG_LB

工程类别

25

LING_ZU

龄组

26

YU_BI_DU

郁闭度/覆盖度

27

YOU_SHI_SZ

优势树种

28

PING_JUN_XJ

平均胸径

29

HUO_LMGQXJ

公顷蓄积(活立木)

30

MEI_GQ_ZS

幼树每公顷株数

31

TD_TH_LX

土地退化类型

32

DISPE

灾害类型

33

DISASTER_CLASS

灾害等级

34

ZL_DJ

林地质量等级

35

LD_KD

林带宽度

36

LD_CD

林带长度

39

BCLD

是否为补充林地

37

BH_DJ

林地保护等级

38

LYFQ

林地功能分区

40

QYKZ

主导功能区

注:

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导功能区4个因子为预留的规划属性因子字段。

 林地图斑属性数据代码

林地图斑(小班)属性数据中,省(区、市)和县(市、旗)按国家统一代码填写,乡(林场)、村(林班),以县(局、团)为单位按照有关标准由各县自行统一编码。

其他因子按代码或实测数值填写。

各因子编码见表—表。

表 地类代码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代码

林地

有林地

乔木林

111

红树林

112

竹 

113

疏林地

120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131

其他灌木林地

132

未成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141

未成林封育地

142

苗圃地

150

无立木林地

采伐迹地

161

火烧迹地

162

其他无立木林地

163

宜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171

宜林沙荒地

172

其他宜林地

173

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180

非林地

耕地

210

牧草地

220

水域

230

未利用地

240

建设用地

250

1.林地至少划分到二级地类;

2.规划补充林地现状地类要求划分到二级地类,其他非林地由各地自行确定划分到一级地类或二级地类。

表 地形因子代码表

极高山

高山

东北

中山

低山

东南

丘陵

平原

西南

平地

西

西北

无坡向

表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

项目

森林(林地)类别

公益林(地)

商品林(地)

重点公益林(地)

一般公益林(地)

重点商品林(地)

一般商品林(地)

1.所有林地均填写森林(林地)类别。

2.重点公益林地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

其他公益林地为一般公益林。

3.重点商品林地包括国家和地方建设的重点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

表 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

国家公益林

地方公益林

表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表 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表 土地权属代码表

国有林地

集体林地

农户家庭承包经营

联户合作经营

集体经济组织经营

按土地权属分,林地分为国有和集体。

为反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情况,将集体林地按经营权分为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其中农户家庭承包经营:

是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农户为单位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

联户合作经营:

是指落实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承包农户自愿联合经营或组成股份林场(公司)、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经营的集体林地。

集体经济组织经营:

是指由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经营管理的集体林地。

表 起源代码表

天 

人 

纯天然

人工促进

萌生

植苗

直播

飞播

表 林种代码表

林 

亚林种

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农田牧场防护林

114

护岸林

115

护路林

116

其他防护林

117

特种用途林

国防林

121

实验林

122

母树林

123

环境保护林

124

风景林

125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126

自然保护林

127

用材林

一般用材林

231

速生丰产用材林

232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233

薪炭林

经济林

果树林

251

食用原料林

252

林化工业原料林

253

药用林

254

其他经济林

255

对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划分林种。

表 龄组代码表

龄组划分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表 工程类别代码表

工 

程 

类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

黄河上中游地区

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

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

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

珠江防护林

太行山绿化

平原绿化

退耕还林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41

全国石漠化治理工程

42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

建设工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1

省级自然保护区

52

市级自然保护区

53

县级自然保护区

54

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

60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

70

重点公益林经营工程

80

其他林业工程

90

其他林业工程各县(局、团)可根据当地工程建设实际扩充编码。

表 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

荒漠化土地

沙化土地

石漠化土地

非退化土地

表 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

灾害

类型

病虫害

a)气候灾害

b)其他

c)灾害

d)无

e)灾害

病害

虫害

风折(倒)

雪压

滑坡、泥石流

干旱

00

表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评 

定 

标 

森林病虫害

森林火灾

气候灾害和其他

受害立木株数10%以下

未成灾

受害立木株数10~29%

受害立木20%以下,仍能恢复生长

受害立木株数20%以下

受害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