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斋记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2219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斋记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东斋记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斋记事.docx

《东斋记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斋记事.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斋记事.docx

东斋记事

东斋记事

  宋·范镇               ●自序                                    予尝与修《唐史》,见唐之士人著书以述当时之事,后数百年有可考正者甚      多。

而近代以来盖希矣,惟杨文公《谈苑》、欧阳永叔《归田录》,然各记所闻      而尚有漏略者。

予既谢事,日于所居之东斋燕坐多暇,追忆馆阁中及在侍从时交      游语言,与夫里俗传说,因纂集之,目为《东斋记事》。

其蜀之人士与其风物为      最详者,亦耳目之熟也,至若鬼神梦卜率收录而不遗之者,盖取其有戒于人耳。

      ●卷一                                    刘尚书涣尝言:

宣祖初自河朔南来,至杜家庄院,雪甚,避于门下,久之,      看庄院人私窃饭之。

数日,见其状貌奇伟兼勤谨,乃白主人,主人出见,而亦爱      之,遂留于庄院。

累月,家人商议,欲以为四娘子舍居之婿。

四娘子即昭宪皇太      后也,其后生两天子,为天下之母。

定宗庙大计,其兆盖发于避雪之时。

圣人之      生,必有其符,信哉!

                               太祖时,李汉超镇关南、马仁守瀛州、韩令坤常山、贺惟忠易州、何继筠      棣州、郭进西山、武守琪晋阳、李谦溥隰州、李继勋昭义、赵赞延州、姚内斌庆      州、董遵诲环州、王彦升原州、冯继业灵武,管榷之利,悉以与之,其贸易则免      其征税。

故边臣皆富于财,以养死士,以募谍者,敌人情状,山川道路,罔不备      见而周知之。

故十余年无西、北之忧也。

                       太祖征河东,绛州薛化光上言:

“凡伐木,先去枝叶,后取根柢。

今河东外      有契丹之援,内有人户供输,窃恐岁月间未能下矣。

宜于太原北石岭山,及河北      两界山东静阳村、乐平镇、黄泽关、百井社,各建城寨,扼契丹援兵;迁其部内      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

如此,不数年间      可平定矣。

”其后卒用其策而下河东。

化光,简肃公之父,后赠中书令。

         太祖一日御后殿虑囚,内有一囚告:

“念臣是官家邻人。

”太祖以为燕蓟邻      人,遣问之。

乃云:

“臣住东华门外。

”太祖笑而宥之。

                曹利用先赐进士出身,而后除仆射,乃知进士之为贵也如此。

            景德中,李迪、贾边皆举进士,有名当时,及就省试,主文咸欲取之,既而      二人皆不与,取其卷视之,迪以赋落韵,边以“当仁不让于师”,论以“师”为      “众”,与注疏异说。

乃为奏具道所以,乞特收试。

时王文正公为相,议曰:

       “迪虽犯不考,然出于不意,其过可恕。

如边特立异说,此渐不可启,将令后生      务为穿凿,破坏科场旧格。

”遂收迪而黜边。

                     蔡文忠公齐状元及第,真宗视其形貌秀伟,举止安重,顾谓寇莱公曰:

“得      人矣!

”因诏金吾给驺从传呼。

状元给驺从,始于此也。

                祥符中,杨文公以母疾,不俟报,归阳翟。

初,真皇欲立庄献为皇后,文公      不草诏,庄献既立,不自安,乃托母疾而行。

上犹亲封药,加以金帛赐之。

        真皇时,置天庆观。

张邓公士逊为广南东路转运使,会诏天下置天庆观,公      因请即旧观为之,以纾天下土木之劳。

诏如其请。

                   真宗东封,放梁固以下进士及第;祀后土汾阴,放张师德以下进士及第。

固,     状元梁颢子;师德亦状元张去华子。

魏野以诗贺曰:

“封禅汾阴连岁榜,状元俱      是状元儿。

”                                   真皇时,以任密学中正知成都府,代张尚书咏。

或以为不可。

时王文正公为      相,上责问之。

对曰:

“非中正不能守咏之规矩,它人往往妄有变更矣。

”上是      之,言者亦服王公之能用人也。

                           天圣三年,汉州德阳县均渠乡民张胜家,析木有“天下太平”字,因进上之。

     朝廷赐以茶、彩,乃改乡名太平。

                          太平兴国六年,司天言:

“五福太一,自甲申年入黄室巽宫,在吴分。

”仍      于京城东南苏村作东太一宫。

至天圣六年,又言:

“戊辰自黄室趣蜀分。

”乃于      八角镇筑西太一宫。

春、夏、秋、冬四立日,更遣知制诰、舍人率祠官往祠之。

      一日,宋元宪公祠东太一宫,见殿庑欹倒疏漏,因问道士。

答曰:

“孤寒太一幸      舍人闻奏完修之。

”时西太一宫新建,室宇宏丽,供具严饰,故道士因目东太一      宫为孤寒太一。

                                  天圣中,童谣云:

“曹门好有好好,曹门高有高高。

”其后,今太皇太后为      皇后,太皇太后姓曹氏。

英宗皇帝即位,而高太后为皇后,高后,曹氏之所出。

      前史载谣言者,信哉不可忽也。

                           赏花钓鱼会赋诗,往往有宿构者。

天圣中,永兴军进“山水石”,适置会,      命赋“山水石”,其间多荒恶者,盖出其不意耳。

中坐优人入戏,各执笔若吟咏      状。

其一人忽仆于界石上,众扶掖起之,既起,曰:

“数日来作一首赏花钓鱼诗,     准备应制,却被这石头擦倒。

”左右皆大笑。

翌日,降出其诗令中书铨定。

秘阁      校理韩羲最为鄙恶,落职,与外任。

                         初,永兴造砖塔,姜遵知府多采石以代砖甓及烧灰,管内碑碣为之一空。

得      是石不敢毁,来献。

其石盖榻状也,书“山水”二字,之字可数尺,笔势雄健。

     施枕簟其上,水流其间,潺潺有声。

盖开元中所作也,今在清晖殿。

           赏花钓鱼宴,旧制,三馆直馆预坐,校理而下赋诗而退(按,孔文仲《谈苑》     亦录此事,“赋诗而退”下云:

“太宗时,李宗谔为校理,作诗云:

‘戴了宫花      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

无そ却出宫门去,还似当年不第时。

’上即令赴宴,      自是,校理而下皆与会也。

”此处文义未了,当有脱落)。

               道家有《金龙玉简》,学士院撰文,具一岁中斋醮数,投于名山洞府。

天圣      中,仁宗皇帝以其险远穷僻,难赍送醮祭之具,颇为州县之扰,乃下道录院裁损,     才留二十处,余悉罢之。

河南府平阳洞、台州赤城山五京洞、江宁府华阳洞、舒      州潜山司真洞、杭州大涤洞、鼎州桃源洞、常州张公洞、南康军庐山咏真洞、建      州武夷山升真洞、潭州南岳朱陵洞、江州马当山上水府、太平州中水府、润州金      山下水府、杭州钱塘江水府、河阳济渎北海水府、凤翔府圣湫仙游潭、河中府百      丈泓龙潭、杭州天目山龙潭、华州车箱潭。

所罢处不可悉记。

予尝于学士院取       《金龙玉简》视之,金龙以铜制,玉简以阶石制。

                   天圣中,雄州民妻张氏户绝,有田产。

于法当给三分之一与其出嫁女,其二      分虽有同居外甥,然其估缗钱万余,当奏听裁。

仁皇曰:

“此皆细民自营者,无      利其没入,悉以还之。

”是时,王沂公为宰相,吕文靖公、鲁肃简公参知政事,      极赞美之。

                                    故事,翰林侍读学士无带出外者,张知白罢参知政事,授此职,知大名府,      然非历二府而出者不得焉。

宝元中,梅询始带知郑州,改许州,自后两制遂为例      也。

                                       景元年,仁皇感疾,屡更翰林医不愈。

李大长公主言许希者善针,遂召使      针,三进针而愈,擢希尚药奉御,赐予甚厚。

希谢恩舞蹈讫,又西向而拜。

上遣      人问之,对:

“谢其师扁鹊。

”乃诏修扁鹊庙。

是时,山东颜太初作诗美其不忘      本,而刺讥士大夫都贵位、享厚禄,而不知尊孔子。

                  庆历三年,澧州献木,有文曰“太平之道”。

予尝于天章阁下观瑞物,见枣      木板有北斗文,仍有辅星,形势曲折,文采灿然。

                   后唐明宗置端明殿学士。

太平兴国中,改端明为文明,以程羽为文明殿学士,     位在枢密副使之下。

明道元年,改承明为端明,二年,除宋宣献公为学士,与文      明之职并存,而降其班序。

是岁,又改殿曰延和。

庆历七年,以真宗谥号,改文      明为紫宸,而丁文简公度为紫宸殿学士。

既而言者以为紫宸非臣下所称,乃以延      和为观文殿,而以丁为观文殿学士,相继以贾文元公昌朝为大学士,仍诏自今非      尝为宰相者勿除。

                                 庆历八年后,以茶、盐、香药、见钱为四税,沿边用之;茶、盐、香药为三      税,近里州军用之。

议者谓四税与见钱之法,皆不可常守,必视边计之厚薄,与      其物价之高下,以时而变通之,乃可也。

                       庆历八年,南岳瑞应峰前,一夕大雷雨,平地涌木若龟然,手足皆具,高二      尺,围一丈。

                                   庆历初,万胜军皆市井疲软新应募者,西贼易之,而素畏虎翼。

是时,麟府      路兵马钤辖张亢修建宁寨,更其旗帜。

贼见万胜旗帜,不知其虎翼军也,而先犯      之。

万弩齐发,贼奔溃,斩首二千余级。

遂筑建宁、清塞、百胜、中候、镇川五      堡。

亢之智谋,大率如此。

                             真宗皇帝严于醮祭之事,其表章则用“昭受乾符之宝”。

其后,大内火,宝      亡,止用“御前之宝”。

庆历中,下学士院定其文曰:

“皇帝钦崇国祀之宝”,      醮祠则用之。

                                   庆历中,兴学。

一日,判监诸学官皆会,石守道言于坐曰:

“蜀生有何群者,     只知有仁义,不知有寒饿。

”遂馆子家。

是时,谏官、御史言,以赋取士,无益      于治,而群尤致力助之。

下两制议,两制以为赋诗用之久,且祖宗故事,不可废。

     群闻之大恸,焚其生平所为赋百余篇,不复举进士,又以戒其子云。

其后何圣从      荐之,赐号安逸处士。

群,果州西充县人。

                      庆历中,广南西路区希范以白崖山蛮蒙赶内寇,破环州及诸寨。

时天章杜待      制杞,自京西转运使徙广西。

既至,得宜州人吴香等为乡导,攻破白崖等寨,复      环州,因说降之。

大犒以牛酒,既醉,伏兵发,擒诛六百余人。

后三日,始得希      范,醢之以赐溪洞诸蛮;取其心肝,绘为《五藏图》,传于世。

其间有眇目者,      则肝缺漏。

是时,梅公仪挚为御史,言杞杀降,失朝廷大信,请加罪。

朝廷录其      功,止加戒谕而已。

其后,杞知庆州,一日方据厕,见希范等前诉,叱谓曰:

       “若反人,于法当诛,尚何诉为!

”未几而卒。

杀降古人所忌,杞知之,心常自      疑,及其衰,乃见为祟,无足怪也。

                         皇末,邕州白气亘天,江水泛溢,司户参军孔宗旦言于知州陈珙宜备边,      珙不听。

未几而侬智高内寇,破邕、贵、横、贺、浔、藤、梧、封、康、端十州,     围广州,杀将吏张忠等数十人。

最后,遣狄公青以蕃落五百骑败之邕州归仁铺,      凡得首级五千三百四十一,筑为京观。

初,谣言云:

“农家种,籴家收。

”至是      为狄公所败。

                                   仁宗至和二年,封孔子四十七代孙孔宗愿为文宣公,寻改封孔宗愿为衍圣公。

     (按,《宋史·仁宗本纪》至和二年三月丙子,封孔子后为衍圣公。

不载初封为      文宣公事。

然《文苑传》称文宣公孔圣,则原封实为文宣公,《本纪》据其后      改之名耳。

)                                   嘉元年五月二十四日昏时,二星相继西流,一出天江,一出天市,刘仲更      曰:

“出天江者主大水,出天市者主散财。

”未几,都城大水,居民庐室及军营      漂流者不知几千万区。

天变不虚发也如此。

                      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召近臣天章阁下观书、阅瑞物。

上亲作飞白书,      令左右笏以观。

又令禹玉跋尾,人赐一纸。

既而置酒群玉殿,上谓群臣曰:

       “今天下无事,故与卿等乐饮。

”中坐赐诗,群臣皆和。

又赐太宗时斑竹管笔、      李廷墨、陈远握墨、陈朗麝围墨,再就坐。

终宴,更大盏,取鹿头酒视封,遣      内侍满斟遍劝。

韩魏公琦一举而尽,又劝一杯。

卢公彦平生不饮,亦一巨杯。

      又分上前香药增诸饣丁中,各令持归。

至二十六日,温州进柑子,复置会,自台      谏、三馆臣僚悉预,因宣谕:

“前日太草草,故再为此会。

”其礼数一如前,但      不赋诗矣。

                                    嘉中,交趾贡麒麟二,予尝于殿庭中与观,状如水牛,身披肉甲,鼻端一      角,食生刍果瓜。

每饲之,必先以杖击其角,然后食之。

是时,中外言非麟者众。

     田元均况为枢密使,言非麟,又历引诸书所载形状,皆无此兽,恐为远人所欺。

      卒以为异兽诏答之。

予尝见陈公弼言,荣州杨氏家水牛生子类此,盖牛入水而蛟      龙感之以生也。

                                  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

所坐设      位供帐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

至试学究,则悉彻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      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

非故欲困之,乃防毡幕及供应人私传所试经义,盖      尝有败者,故事为之防。

欧文忠公诗:

“焚香礼进士,撤幕待经生。

”以为礼数      重轻如此,其实自有为之。

                             嘉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王俊民为状元,莫知言之所起,人      亦莫知俊民为何人。

及御试,王荆公时为知制诰,与天章阁待制杨乐道二人为详      定官。

旧制:

御试举人,设初考官,先定等第,复弥封之,以送覆考官,再定等      第,乃付详定官,发初考官所定等,以对覆考之等,如同即已,不同,则详其程      文,当从初考,或从覆考为定,即不得别立等。

是时,王荆公以初、覆考所定第      一人皆未允当,于行间别取一人为状首。

杨乐道守法,以为不可。

议论未决。

太      常少卿朱从道时为弥封官,闻之,谓同舍曰:

“二公何用力争,从道十日前已闻      王俊民为状元,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

”既而二人各以己意进禀,而诏从荆      公之请。

及发封,乃王俊民也。

详定官得别立等自此始,遂为定制。

           仁皇朝,内侍张宗礼无为山烧香,得古柏围数丈,中空可以施卧榻坐墩。

予      目为自然庵。

其上枝叶郁然,前有竹径,设童子如迎客之状,甚可爱赏。

         仁宗朝,讲读官侍迩英者皆立,每问事则众人齐对,颇纷纭。

乃诏皆坐,惟      当读者以次立,而记注亦坐。

石昌言、杨休奏:

“记注官当立侍,密迩德音以详      记录,不可坐。

”遂令立侍。

                            崇政殿之西有延羲阁南向,迎阳门之北有迩英阁东向,皆讲读之所也。

仁宗      皇帝即位,多御延羲。

每初讲读或讲读终篇,则宣两府大臣同听,赐御书或遂赐      宴。

其后,不复御延羲,专御迩英。

凡春以二月中至端午罢,秋以八月中至冬至      罢。

讲读官讠移门上赐食,俟后殿公事退,系奚以入。

宣坐赐茶,就南壁下以      次坐,复以次起讲读。

又宣坐赐汤,其礼数甚优渥,虽执政大臣亦莫得与也。

       (按,延羲阁原本“羲”作“义”。

考《宋史·本纪》亦作“义”,而《地理志》     俱作“羲”。

按“义”为太宗原名,不应阁名延义,今从《地理志》改正。

)       仁宗当暑月不挥扇,镇侍迩英阁,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

冬不御炉,      每御殿,则于朵殿设炉以御寒气,寒甚,则于殿之两隅设之。

医者云:

体被中和      之气则然矣。

                                   仁宗皇帝好雅乐,又严天地宗庙祭祀之事及崇奉神御,故中外言乐者不可胜      计,置局而修制亦屡焉,其费不赀。

宦侍建言修饰神御,岁月不绝,然为之终身      不衰。

庆历中,陕西用兵后,有建请出田猎以耀武功,四方以鹰犬来献,惟恐居      后。

然出猎者一再而止。

帝王之好岂可以不慎哉!

好雅乐祭祀之事,人争以雅乐      祭祀之事奉之,未必皆得其当,然好之终身不衰不害也。

方下令校猎,而人争以      田猎鹰犬来奉,乃一再而遂止。

仁皇帝诚知所好矣,不然者,何以庙号曰“仁”      哉!

                                       仁皇末年,有鹊巢于宣德门山棚上,毁而复累者再。

识者咸以为异。

         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曰:

“朕非好游观,盖与万民同乐。

”     翌日,蔡君谟献诗纪其事。

                             治平三年春,有星孛出营室,历于虚、危。

术者占曰:

“营室卫分,濮水出,     主宗庙祭祠事;虚、危齐分,上受命之国,主坟墓哭泣。

”逾年,而熙宁改元矣。

     天之告人,岂不昭昭然哉!

                             故事,郊庙读祝册官至御名必起,上至郊宫更衣,诣坛下,百官皆回班迎向。

     英宗皇帝初告庙,诏读册官无起,及诣坛下,诏百官勿回班。

所以见事宗庙之精      意也。

                                      予尝修《玉牒》,知国家庆绪之繁衍。

治平中,宗室四千余人,男女相半,      存亡亦相半。

亲王置翊善、侍讲、记室,余则逐宫院置都讲教授。

岁时有喜庆,      则燕崇政殿或太清楼。

命之射,课其书札,或试以歌诗,择其能者而推赐器币,      以旌劝之。

景三年,始置大宗正司,以濮王及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节领其事。

     有所奏请,不得专达,必经宗正司详酌而后以闻。

所以勉进其敦睦,而纠正其愆      违也。

其后增置讲书官四员,别置小学教授一十二员,又增同知大宗正一员,而      置官益多,其疏属又听其出外官,则自励而向学者弥众矣。

               ●卷二                                    汉斛之法,方尺而圆其外,旁九厘五毫、其实十斗,积百六十二万分,二      千龠之实也。

不言深而言方者,无分寸之别也;圆其外者,亦相生之数也。

其上      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

云耳者,谓升合如耳形,附于斛之左右      也。

今胡瑗之升合皆方制之,而斛方一尺,深一尺六寸二分,是以方分置算而然      也。

龠其状似爵者,谓圆如爵也。

今之龠方一寸,深八分一厘,亦以方分置算也。

     上三下二者,谓斛在上并升合为三也,斗在下并龠为二也。

圆而函方斛之形也,      上下皆然也。

今上以圆函方,下为方斗而已。

左一右二者,升在上而左,合在上、     龠在下而俱右也。

今合、龠俱在上而龠俯。

自聂崇义失之于前,而胡瑗、阮逸踵      之于后也。

夫斛非是,而欲考正黄钟,安可得也!

                  燕龙图肃判太常寺,建言:

今之乐太高。

始下诏天下,求知音者。

李照言乐      比古高五律,而胡瑗、阮逸相继出矣。

李照之乐,以纵黍累尺,黍细而尺长,律      之容乃千七百三十黍。

胡瑗以横黍累尺,黍大而尺短,律之容千二百黍,而空径      乃三分四厘六毫。

空径三分四厘六毫,与容千七百三十黍,皆失于以尺而生律也。

     阮逸又欲以量而求音,皆非也。

最后有成都房庶者,亦言今之乐高五律,盖用唐      乐而知之。

自收方响一、笛一,皆唐乐也。

其法以律生尺,而黍用一稃二米。

是      时,无二米黍,据见黍为律。

虽无千七百三十黍之谬,与三分四厘六毫之差,然      其声才下三律,盖黍细尔,其法则是矣。

王原叔洙、胡瑗大不喜其说。

朝廷但授      庶试秘书省校书郎,不究其说而止。

庶,玄龄之后,其为人简脱,尝与乡荐,然      好音,宋子京祁、田元均况皆荐而召之。

是时,丁正臣亦收牙笛二,与庶笛同。

      予尝于雄州王临处得北界笛一,比太常乐下四律、教坊乐下二律,犹高于唐乐一      律。

又尝于才元处得并州铜尺一,比太府尺长三分,以之定律,与唐乐声同。

太      府尺定律与北界笛同,二者必有一得也。

若得真黍,用房庶法为律以考之,其为      至当不疑矣。

真黍,一稃二米者。

世尝言王朴为知乐,而不知乐之坏自朴始也。

      初,太常钟磬皆无款志,朴用横黍尺制律,命其钟磬而志刻之。

太祖患乐太      高,和岘用影表尺八寸尺也,故乐比唐为高五律矣。

今太常钟最大者,声中唐      之黄钟,志刻乃云林钟,余钟率皆如此。

李照则多凿旧钟以合其律,而钟磬又      不如朴时,虽非本声,而其器尚完也。

惜哉!

司马君实内翰光于予莫逆之交也,      惟议乐为不相合。

君实以胡瑷一黍广为尺,而后制律;予用房庶一黍之起,积一      千二百黍之广为律,而后生尺。

律之法曰凡律围九分,以尺而生律者,律为十分      三厘八毫矣。

以其不合,又变而为方分,其差谬处不可一二数也。

以律生尺,九      十分黄钟之长,加十分以为尺。

凡律皆径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积实八百一      十分。

自九十分三分损益之,而十二律长短相形矣。

自八百一十分三分损益之,      而十二律积实相通矣。

往在馆阁时,决于同舍,同舍莫能决,遂奕棋以决之,君      实不胜,乃定。

其后二十年,君实为西京留台,予往候之,不持他书,唯持所撰      《乐语》八篇示之。

争论者数夕,莫能决,又投壶以决之,予不胜。

君实欢曰:

      “大乐还魂矣!

”凡半月,卒不得要领而归。

岂所见然耶,将戏谑邪,抑遂其所      执不欲改之耶,俱不可得而知也。

是必戏谑矣。

(按:

《宋史》称镇于乐尤注意,     独主房庶以律生尺之说,与司马光辨难,凡数万言。

神宗时,尝诏镇与刘几定乐。

     镇曰:

“定乐必先正律。

”帝虽然之,而刘几即用李照乐加四清声,而奏乐成,      诏罢局,并赐镇。

镇曰:

“此刘几乐也,臣何与焉。

”至哲宗朝,乃请太府铜尺      为之,逾年成,比李照乐下一律有奇。

帝及太后御延和殿,召执政同阅视,下之      太常。

乐奏三日而镇逝。

)皇中,再定雅乐。

胡瑗铸十二钟,大小轻重如一,      其状类铎,为大环,铸盘龙、蹲熊、辟邪其上,谓之旋蠡,而平击之,故其声郁      而不发。

又陕西铸大钱,民以为患。

是冬,日食心宿,刘羲叟谓予曰:

“上将感      心腹之疾,是与周景王同占也。

”予初不信然之,寻使契丹,还至雄州闻上得心      腹之疾矣。

归问其故,羲叟曰:

“景王铸大钱,又铸无射,而为大林,所谓‘害      金再兴’者也。

是时,日亦食于心,而景王得是疾,故曰与景王同占。

”噫!

羲      叟而不言,则左丘明所载伶州鸠之语为诬矣。

是羲叟不独为知术数,其发扬丘明      功亦为不细。

羲叟字仲更,泽州人,以修《唐书》授崇文院检讨,未及谢,疮发      背而卒。

                                     《周礼》:

“雷鼓鼓神祀,灵鼓鼓社祭,路鼓鼓鬼享。

”康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