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250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团说课比赛一等奖伯牙绝弦说课稿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

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三、说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

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读、思、议、悟”结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具准备:

1、《高山流水》的乐曲、图片;

2、伯牙、子期的背景资料;

3、课前学案;

4、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学案中有一个ABCC式练习,“杨柳依依……”让孩子想象其优美的意境,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做好铺垫。

(一)音乐引路,故事揭题激趣:

预备上课时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的安静下来,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教师介绍:

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明年中秋再见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钟子期却没有露面。

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

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绝弦》。

用故事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

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顿,从而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依法自学,疏通文意: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忆思考理解古诗文的方法,经过交流:

运用看注释、请教老师同学、查工具书等方法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理解两个“善”的意思和“志”的意思,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四)想象意境,感情朗读:

出示问题: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到仿照句式补充说话“善哉,悠悠兮若白云……”理解所念的还有其它美好动人的事物。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

教师和学生的引读既让这一画面定格,又更突出了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

教师升华小结:

如此理解我心意的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啊!

这就叫——知音!

伯牙与钟子期心心相印,他们就是一对真正的——知音。

所以才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并为子期写下: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痛苦绝望和怀念之情,理解知音难觅。

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

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

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总结:

后人感动于他们之间的情谊,谱写了《高山流水》,让我们再一次静静地聆听,细细的品味。

至此,从开始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得有节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读,引读,换词读,配乐读等。

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就是教师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

在不经意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读、去思、去交流,真情自然地流淌了出来。

小练笔:

你从音乐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去听、去想、去说、去写,最后再和例子作比较,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了新课标听、说、读、写的要求,又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

九、说作业设计:

1、把《伯牙绝弦》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用心欣赏其它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

十、说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必得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