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351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0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docx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

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

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

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

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

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

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

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

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6.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5,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

  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

  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

  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38,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

  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

  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

  和决策.

  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

  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

  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

  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

测验对测

  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

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

  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

  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