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412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2Word格式.docx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1

《气象学与气候学》

周淑珍

高教出版社

2

中山大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张苑莹

北师大出版社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

卜永芳

5

《气象学》

陈世训

农业出版社

关伯雄

江苏出版社

7

《天气学教程》

张元箴

气象出版社

8

《大气·

天气·

气候》

张超、马骋琦

9

《山地气候》

施尚文

科学出版社

《地理气候学》

傅抱璞

11

《世界气候》

盛永禹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

上海师范

13

《中国云图》

中央气象局

*教学要点及试题:

绪论

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

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

一.选择题:

1.()是气象学的研究范围

a.风b.雨c.冷却d.台风e.雪f.龙卷g.蒸发

2.()是天气学的研究范围

a.霜b.台风c.凝结d.龙卷e.温度

3.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关系是()

a.气候学包含气象学b.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c.气象学和气候学是独立的

重点:

1.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

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

#1-1大气的组成

要求:

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

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

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

二.选择题:

1.0-90km范围内,大气是由()组成的

a.干洁空气b.O2c.CO2d.水汽e.杂质与微粒f.杂质

2.干空气是指不包含()的大气。

a.水汽b.杂质c.惰性气体d.液体微粒

3.干空气占整个空气质量的()%。

a.99.97b.99.96c.99.98d.99.99

4.90km以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a.臭氧b.氮c.氧d.氩

5.()可以产生大气中的氧。

a.离子交换b.光合作用c.闪电d.水的电解

6.氮的作用是()

a.参与有机物的分解b.缓解氧化c.吸收长波辐射d.肥料

7.臭氧在()km处量最多

a.20-30b.20-25c.15-25

8.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作用是()

a.破坏能见度b.减弱地面长波辐射c.水汽的凝结核心

9.()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a.臭氧b.水汽c.二氧化碳d.固体杂质e.氮和氧

#1-2大气的垂直结构

要求:

1.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2.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

1.物理上界的高度是()km。

a.2000b.1000c.1200d.3000-4000

2.密度法规定的大气上界的电子浓度是()个/cm3,质点浓度是()个/cm3,高度是()

km。

a.10-102b.102-103c.103-104

a.1b.2c.3

a.2000b.3000c.2000-3000

3.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

a.大气温度b.水汽c.大气成分d.垂直运动状况

4.对流层在低纬的上界高度是()km

a.13-14b.15-16c.17-18

5.在对流层中,因()而分()层

a.气温b.气流c.天气现象d.水汽分布

a.3b.2c.4

6.对流层中()层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层次

a.1b.2c.3d.4

7.平流层中的温度升高是因为()

a.臭氧多b.氮、氧分子多c.空气运动快

8.中间层温度随高度而(),原因是()

a.降低b.升度c.不变

a.臭氧b.氮、氧分子c.太阳辐射

9.在中间层的()km处,仅白天出现一个电离D层

a.60-70b.60-80c.60-90

10.()层具有无线电波的反射能力

a.中间层b.平流层c.暖层d.散逸层

11.在大气的垂直五层中,有()个层次温度随高度而升高

a.2b.3c.4

12.()层中偶尔会出现贝母云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1-3大气的基本物理特性

1.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

2.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

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

1.1个标准大气压=()mb

a.1000b.1013c.1013.5

2.水汽的比气体常数(Rw=1.608Rd)比干空气()

a.小b.相等c.大

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

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

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

4.如何判别大气稳定度

难点:

1.大气稳定度能量的判别

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

#2-1太阳辐射

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

2.掌握太阳辐射的波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及影响因素

1.地表面的最放射能力对应的波长是()um

a.0.475b.8c.10d.10.2

2.通过大气的太阳辐射被吸收的仅是()

a.红外b.可见光c.紫外d.红外和紫外

3.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粒子直径()

a.>

b.与无关c.小于d.=

4.当天空出现白色时,此时大气中的粒径是()

5.通过大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为()%

a.50b.40c.45d.55

6.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最高地区是()

a.青海b.西藏c.黄河流域d.新疆

#2-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熟练掌握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大气逆辐射的概念

2.掌握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窗、温室效应、辐射差额等概念

1.“大气窗”的能量占地面总辐射量的()%

a.10b.30c.20d.15

2.“大气的温室效应”中起作用的是()

a.水b.大气逆辐射c.CO2d.尘埃

3.地面辐射的75-90%集中在近地面的()m气层中

a.60-100b.40-50c.50-60d.30-50

4.大气对长波辐射的主要吸收体是()

a.氧气b.臭氧c.水d.二氧化碳

#2-3大气的增温与冷却

1.熟练掌握干空气绝热直减率、湿空气绝热直减率及应用范围,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大气的不稳定能量

2.掌握大气的非绝热变化的几个方面

#2-4气温的变化

1.熟练掌握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日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特点;

辐射逆温、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

2.掌握影响气温日、年较差变化的因素,年变化的原因,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的形成

1.()地点气温日变化大

a.山顶b.高原边缘c.盆地中部d.平原

2.海陆之间的反射率可相差()%

a.10b.20c.15d.10-20

3.海上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时间是()

a.1和7b.2和8c.1和8d.8和2

4.地面温度的升或降主要决定于()

a.太阳辐射b.辐射差额c.有效辐射d.太阳高度

5.辐射逆温常形成于()

a.早晨b.夜间c.晴晴朗无云的夜晚

d.晴朗无云、少云、微风的夜间

6.在中高纬度大陆上冬季逆温层的厚度为()m

a.300b.400c.200-300d.300-400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1.气压随高度分布的定性解释

2.气压场的表示方法,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3.促使空气运动的力

4.地转风、梯度风的概念、形成、风压定律

5.大气环流的概念,三圈环流的模式及风带、气压带的形成,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

1.等高面图、等压面图的形成

2.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由来

3.三圈环流的形成、风带、气压带的形成

#3-1大气压力的变化

1.熟练掌握单位气压高度差、单位高度气压差的公式及意义

2.掌握引起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因素

3.理解气压的日变化、年变化

1.温度高的地方比温度低的地方,气压随高度降的()

a.快b.一样c.慢

2.在气流辐合区中气压(),气流辐散区中气压()

a.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c.升高、升高

3.冬季有冷空气来临时,沿途各地的气压将()

a.降低b.升高c.不变

4.低层气流辐合,空气将产生()运动

a.乱流b.下降c.上升

5.气压日变化的周期为()小时

a.12b.24c.8

6.1500m高度上气压的数值约为()mb

a.900b.700c.850

#3-2气压场

1.熟练掌握等压面图、等高面图的来由,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2.掌握气压场的对称系统、不对称系统的垂直变化特点

1.海平面与空间一组等压面相割,得到许多闭合的交线,此交线是()

a.等高线b.等压线c.等温线

2.()系统属于深厚的对称系统

a.蒙古高压b.副热带高压c.东北冷涡

d.青藏高原的热低压

#3-3大气的水平运动

1.熟练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风、梯度风的形成及风压定律;

热成风

2.掌握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大小、方向;

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3.理解摩擦层中风的运动特征

1.()力是实力。

a.Gb.Cc.Rd.A

2.在自由大气平直的气压场中,空气受()力的作用。

a.Ab.Cc.Gd.R

3.摩擦层中平直的气压场,空气受()力的作用。

4.地转风的风速大小是()。

5.在同一气压场中,Vg、Vc、Vac的关系是()

a.Vac>

Vg>

Vcb.Vac>

Vc>

Vgc.Vc>

Vac

6.在同北半球,热成风的方向是()

a.东风b.西风c.北风d.南风

7.()是促使空气运动的原始动力。

a.Cb.Ac.Rd.G

8.汽车转弯时,人总是要倒向车的外侧,这是因为()的作用。

#3-4大气环流

要点:

1.熟练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三圈环流、风带、气压带的形成;

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

2.掌握海陆分布、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理解锋区、急流及大气环流的变化。

1.季风属于()环流。

a.大b.中间c.中d.小

2.中环流的活动时间是()天。

a.1-2b.2-3c.3-4d.4-5

3.南半球赤道信风的方向是()。

a.NEb.SWc.SEd.NW

4.()大气活动中心是永久性的。

a.蒙古高压b.阿留申低压c.北美高压d.亚速尔高压

5.()大气活动中心是半永久性的。

a.夏威夷高压b.北美高压c.印度低压d.冰岛低压

6.()槽位于140°

E附近,强度最大。

a.北美大槽b.东亚大槽c.欧洲浅槽

7.()环流能产生大范围的天气现象。

a.经向b.纬向c.经向—纬向

第四章大气的水分

1.影响饱和水汽压大小的因素

2.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

3.人工降水的原理

降水的形成条件

#4-1蒸发与凝结的基本原理

1.熟练掌握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

2.掌握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

1.()情况属于饱和状态。

a.e=Eb.e>

Ec.e<

E

2.在混合云中,产生冰晶效应的条件是()。

a.E冰>

e>

E水b.E水>

e>

E冰c.e>

E水>

E冰

#4-2水汽凝结物

1.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念;

雾的形成条件、云的形成条件、分类。

2.掌握各类雾的形成、云的特点。

1.有露出现时,露点温度必须是()。

0b.=0c.任意d.<

0

2.在农事活动中,主要预防的是()。

a.霜b.白霜c.黑霜d.白霜和黑霜

3.()是白色的固体的水汽凝结物。

a.霜b.雾c.雾淞d.雨淞

4.()水汽凝结物形成时要有雾出现。

a.霜b.雾淞c.雨淞d.云

5.()形成时没有雾出现。

6.雨淞出现时的气温条件是()℃。

a.0b.-5c.0-5d.-2—-5

7.()水汽凝结物是在大气中形成的。

a.雾b.云c.降水d.露

8.“十雾九晴”是指()。

a.平流雾b.锋面雾c.辐射雾d.蒸发雾

9.重庆的雾属于()。

10.伦敦的雾属于()。

11.()称为砧状云。

a.浓积云b.积雨云c.淡积云d.层状云

12.卷云的组成物质是()。

a.过冷却水滴b.冰晶c.水滴d.a和b

13.()云有彩色的晕圈。

a.卷云b.积雨云c.高层云d.卷层云

14.“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

a.卷云b.积雨云c.高层云d.层积云

15.()会产生雨雪幡。

a.积雨云b.雨层云c.高层云d.层积云

16.“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指()。

a.雨层云b.卷层云c.卷积云d.高积云

16.“瓦块云,晒死人”是指()。

a.卷积云b.雨层云c.高积云d.层积云

17.在日、月照射下,()有华出现。

a.卷积云b.高积云c.层积云d.雨层云

18.()是晴天的标志。

a.下午的淡积云b.荚状云c.上午的絮状云d.高积云

19.()是凝华物。

a.露b.霜c.雾淞d.雾

20.()凝结物出现在物体的迎风面上。

a.霜b.雾淞c.雨淞d.雾

#4-3大气降水

1.熟练掌握降水形成的微观条件,人工降水的原理

2.掌握降水的类型和分布

1.()云属于冰成云。

a.卷云b.积雨云c.卷积云d.雨层云

2.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的条件是()。

a.e>

E面b.e>

E角c.e>

E边d.与e无关

3.形成柱状雪花的条件是()。

4.形成片状雪花的条件是()。

5.()的降水是阵性的。

a.高层云b.积雨云c.层云d.卷层云

6.()的降水是连续性的。

a.浓积云b.雨层云c.高层云d.层积云

7.印度的乞拉朋齐降水类型是()。

a.对流雨b.台风雨c.地形雨d.锋面雨

8.中雨的强度是()mm/日。

a.10b.25c.10-25d.10-20

9.大雨的强度是()mm/日。

a.25b.25-50c.50d.30

10.暴雨的强度是()mm/日。

a.50b.100c.50-100d.60-80

11.大暴雨的强度是()。

a.100-200b.100c.200d.>

100

12.中纬度的降水类型是()。

a.地形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台风雨

13.在冷云中撒入()可以进行人工降水。

a.NaCLb.AgCLc.KCLd.干冰

14.在暖云中撒入()可以进行人工降水。

第五章天气系统与天气过程

1.气团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锋的概念、分类、冷暖锋天气.

2.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

3.寒潮的定义、源地、路径、天气。

4.副高各部位的天气及季节活动对我国东部雨带的影响.

5.赤道辐合带的类型;

台风的定义、源地、形成条件、降水原因。

1.锋内气压场的特征。

2.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条件。

3.阻塞高压的形成。

4.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5-1气团和锋

1.熟练掌握气团的定义、分类、形成条件;

锋的定义、分类、冷暖锋天气。

2.掌握气团的变性;

锋的温压场特征。

二.选择题:

1.副热带高压属于()尺度的天气系统.

a.半球b.大c.洲际d.中

2.台风属于()尺度的天气系统.

a.中b.大c.半球d.洲际

3.锋面属于()尺度的天气系统.

a.半球b.洲际c.大d.中

4.低纬度信风带属于()尺度的天气系统.

5.我国主要受()气团影响.

a.赤道b.冰洋c.变性d.热带

6.()锋位于高空槽前的气流上升区内.

a.暖锋b.Ⅱ型冷锋c.Ⅰ型冷锋

#5-2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1.熟练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强度、分类;

锋面气旋的结构与天气;

寒潮的定义、源地、路径、天气、条件。

2.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锋面气旋的形成.

1.气旋的中心强度值为()mb.

a.1000-1010b.970-1000c.970-1010

2.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值平均为()mb.

a.1000-1010b.1020-1030c.1010-1020

3.在高空气压场中()有利于气旋的生成.

a.槽线附近b.槽前c.槽后

4.在高空气压场中()有利于反气旋的形成.

5.锋面气旋的降水性质属于().

a.阵性b.连续性c.毛毛雨

6.若使锋面气旋强度得到加深,温度槽应比气压槽().

a.超前b.落后c.重合

7.温带反气旋形成时在高空的位置是().

a.槽前b.槽后c.高空锋区的下方d.槽线附近

8.中央气象台规定,寒潮来临时,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

()℃.

a.8b.9c.10d.11

9.寒潮的北路来源于().

a.新地岛b.泰米尔半岛c.欧洲西部

10.寒潮活动的最多季节是()月.

a.1-2b.3-4c.11-次年的4

#5-3中高纬度高空主要天气系统

1.熟练掌握阻塞高压的定义、条件;

切断低压的定义和类型;

西南涡与西南地形的关系。

2.理解阻塞高压、切断低压、切变线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

1.()属于大型高空系统.

a.西南涡b.阻塞高压c.切变线d.急流

2.大气长波强度较大时,温压场的关系是()

a.温度槽超前于气压槽b.温度槽落后于气压槽c.二者重合

#5-4副热带高压

1.熟练掌握北半球副高强度的特点,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规律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

副高各部份的天气,梅雨的概念.

2.掌握副高的形状,季节活动规律,梅雨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1.副高的形状是().

a.E-W园形b.S-N长形c.E-W园形

2.北半球夏季副高的强度比冬季().

a.大b.小c.一样

3.副高西北侧的天气特点是().

a.暖b.有云雨c.干

4.副高()侧有台风活动.

a.东b.西c.南d.北

5.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高脊线位于()°

N

a.20b.20-25c.25

#5-5热带天气系统

1.熟练掌握赤道辐合带的定义、类型;

台风的定义、分级、源地、形成条件、天气特征。

2.掌握台风的结构,温压场特征,移动路径,多雨原因.

1.台风主要发生在()°

S(N)洋面上.

a.5-10b.5-15c.5-20

2.北半球台风发生最多的季节是()月.

a.6-8b.7-8c.7-10

3.台风的垂直范围和水平范围的比值约为().

a.1:

30b.1:

50c.1:

40

4.赤道辐合带平均活动在()之间.

a.25°

N-25°

Sb.25°

N-10°

Sc.25°

N-15°

S

#5-6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1.掌握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形成条件及雷暴、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