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251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docx

五九煤炭集团掘进作业规程参考模板

 

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制者

技术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编制时间

 

×××公司×××矿

 

 

审批意见

总工程师

签名年月日

副经理

签名年月日

技术室

签名年月日

安监室

签名年月日

通风室

签名年月日

设备室

签名年月日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概况3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编写依据3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4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4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4

第三节地质构造4

第四节水文地质5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6

第一节巷道布置6

第二节矿压观测6

第三节支护设计7

第四节支护工艺8

第四章施工工艺10

第一节施工方法10

第二节凿岩方式10

第三节爆破作业11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11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12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12

第五章生产系统13

第一节通风13

第二节压风17

第三节瓦斯防治18

第四节综合防尘18

第五节防灭火19

第六节安全监控19

第七节供电19

第八节排水19

第九节运输19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20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

第一节劳动组织21

第二节作业循环21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22

第一节一通三防22

第二节顶板22

第三节爆破22

第四节防治水23

第五节机电23

第六节运输23

第七节其他24

第八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24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1.巷道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工时间等。

2.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3.按比例绘制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1.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

2.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井地质规程》规定。

3.说明有关矿压观察资料。

4.其他技术规定。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2.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3.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1.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

2.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3.其他煤(岩)层技术特征分析。

4.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1.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参数。

2.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施工的影响,应有技术分析。

3.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岩巷时.必须使用经定期验证的地质资料。

4.按比例绘制地质平面团、剖面图。

按比例绘制瓦斯地质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

1.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2.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3.分析第四纪砂砾层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1描述巷道布置:

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

2.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

3.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原则:

充分利用保护层,避开地质破碎带,避开应力集中区,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等。

4.巷道开口施工:

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

5.巷道施工顺序:

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

6.特殊地点的施工:

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

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

标出开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

7.按比例绘制巷道剖面团,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

1.观测对象:

矿压显现明显、跨度大的巷道,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岩层中的巷道,破碎带的巷道,“三软”(顶板软、煤层软、底板软)及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巷道,不支护巷道.各类支护巷道等。

2.观测内容:

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不支护巷道表面位移量观测,支护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扳及两帮变形相对移近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

3..观测方法:

主要包括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置,矿压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等。

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离层仪、锚杆压力指示仪等.对锚杆受力及围岩位移进行适时观测。

4.数据处理:

监测数据与支护设计不符时,应重新计算,改进设计。

第三节支护设计

1.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等。

2.巷道支护设计,可采用以下办法:

1)解析法:

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与参数。

2)工程类比法:

参照煤炭系统总结的经验,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岩)层矿压观测资料、支护方式与参数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3)围岩松动圈分类法:

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喷支护建议进行支护设计。

3.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

明确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

4.坚硬稳定的煤、岩层中巷道不设支护的条件和要求:

1)巷道开凿后,岩体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

2)巷道在整体均勺的岩层中,无冲击地压危险。

3)煤和半煤岩巷道中,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

4)岩体位移测定自然稳定,或有相邻矿井同类地质条件不设支护的巷道为依据。

5)制定不设支护的安全措施。

5.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需锚索时,可根据现场实际确定锚索长度及布置方式。

6.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明确防治办法。

7.按比例绘制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

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第四节支护工艺

1.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

1)锚杆及联合支护

(1)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2)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3)锚网的铺设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

(4)软岩使用锚仟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

(5)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厂艺等;

(6)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

(7)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

(8)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

(9)备用材料、数景、规格及存放地点;

(10)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2)支架支护

(1)钢混支架:

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

(2)金属支架:

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

(3)备用支架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4)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3)砌碹支护

(1)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

(2)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胎的间距、倾斜巷道迎山角度、支设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置等;

(3)砌筑砌体操作工艺、砌筑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材料选择、高冒区的处理方式等;

(4)备用砌拱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5)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2.各支护工序的安排及要求。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1.确定巷道施工方法。

2.巷道开口施工方法:

从支设巷道开口临时棚开始,到支上固定棚止,施工顺序作必要的描述。

3.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如:

1)石门揭开煤层时的施工方法:

放震动炮、打超前钻排放瓦斯等;

2)硐室的施工方法:

硐室位于Ⅰ类、Ⅱ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Ⅲ类、Ⅳ类围岩中宜采用分层施工法;

3)交叉点的施工方法:

交叉点位于Ⅰ类、Ⅱ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Ⅲ类、Ⅳ类围岩中宜采用分部施工法,位于V类围岩中宜采用导硐施工法;

4)倾斜巷道的施工方法:

支架应有迎山角、支架防倒采用上、下撑拉杆,增设防滑、防跑车装置,掘进、扒装机械固定等。

第二节凿岩方式

1.确定凿煤(岩)方式。

2.机掘作业方式,截割顺序等。

3.炮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

4.描述全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掘进施工,不同的钻爆、扒装、运输方式等。

5.不同施工方式的机具、钻具、供电、照明、湿式凿岩(煤)、通风、设备布置方式等。

6.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倾向的巷道掘进,采取先抽后掘的施工方式等。

7.对掘、斜交、正交巷道时,必须有准确的实测图;当两个巷道接近时、斜巷与上部巷道贯通时的施工方式等。

8.绘制设备布置示意图。

绘制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第三节爆破作业

1.爆破条件:

巷道断面、顶板,通风方式、瓦斯含量,掏槽方式,周边眼与设计轮廓线关系,循环进度,炸药的种类,雷管的型号,炮眼利用率,炸药、雷管消耗量等。

2.掘进采用锚喷支护钻爆法施工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

爆破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炮眼的深度为:

1.8-3.5m;

2)周边炮眼的间距为350-600mm;

3)周边炮眼的密集系数为0.5-1.0;

4)周边炮眼的药卷直径为20-25mm。

3.爆破说明表:

炮眼的名称、眼距、角度、深度、数量,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结构、装药量,封泥长度、连线方式、起爆方式、爆破顺序等数据。

4.炮眼布置图:

标明巷道岩石的厚度,断面形状、尺寸、炮眼的位置、个数、深度、方向、角度,炮眼编号等参数;

5.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掘进工作面,爆破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注明采取的安全措施。

具体说明光面爆破作业采取的措施等。

6.绘制炮眼布置正面图、平面图、剖面团。

绘制装药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装载与运输

1.确定装载与运输方式。

2.装载、运输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固定方式、安全设施的安设方式、运输距离等。

3.煤、矸、材料、设备等的运输方式。

4.人员进、出工作面与物料运输安全隔离方式及要求。

5.耙装机固定、防滑、防出槽、机身照明方式,耙装机与掘进工作面的最大和最小允许距离等。

6.小绞车及回头轮的安装、固定方式等。

7.装载与运输各工序安排,与其他工序协调等。

8.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1.风筒、风管、水管、缆线等吊挂方式与工作面保持间距等。

2.敷设轨道的型号,中心线距、轨距、轨枕等参数,临时轨道、永久轨道、道岔、调车场质量要求等。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1.列表说明所需设备、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等。

第五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通风

1.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

1)采用压入式、抽出式通风方式;

2)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

3)高瓦斯区域、瓦斯抽放对通风的特殊要求;

4)局部通风机、压风机、配套通风设施及防尘、隔爆、监测设施的安装位置等;

5)风筒选择、敷设方式。

2.说明瓦斯喷出区域、高瓦斯矿井、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装设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风电、瓦斯电闭锁)设施,装备“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自动分风的功能。

低瓦斯矿井局部通风机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或与采煤工作面分开供电;采用风电、瓦斯电闭锁的方式等。

3.掘进丁作面风量计算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照“一通三防”规定或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炸药用量,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等因素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式中:

Q—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100(67)—单位瓦斯涌出量配风量,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换算值;

q—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应根据实际观测的结果确定(掘进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之比)。

通常,机掘工作面k==1.5-2.0;炮掘丁作面k=1.8-2.0。

低瓦斯高二氧化碳矿井还必须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可参照按瓦斯涌出量的计算方法。

2)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25A

式中:

Q—掘进工作实际需要风量,m3/min;

25—每千克炸药爆炸不低于25m3的配风量;

A—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用量,kg。

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4n

式中:

Q—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4)按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

Q=Q局Iki

式中:

Q—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局—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额定风量,m3/min;

I—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台;

ki—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3,,进风巷中无瓦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

Q大于或等于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与风筒实际漏风量之和,需实测而定。

4.根据上述计算的工作面需要风量要求,进行局部通风机、风筒规格选型。

1)局部通风机风量的确定

式中:

Qf—局部通风机风量,min/s;

Qj—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in/min;

Φe—风筒有效风量率,%。

风筒有效风量率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1)有效风量率(Φe),这是指风筒送往掘进工作面的风量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之比的百分数。

由下式计算:

式中:

Φe—有效风量率,%;

Qa—风筒送往掘进工作面的实际风量,m3/min;

Qf—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m3/min。

(2)漏风率(L1)。

这是指风筒的漏风量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之比的百分数。

式中:

Ll—漏风率,%;

Ql—整列风筒的总漏风量,m3/min;

Qf—局部通风机(吸)风量,m3/min。

2)局部通风机风压的确定

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时的工作全压为:

式中:

hft—局部通风机工作全压,Pa;

R——风筒风阻,N·s2/m4;

Q—风筒平均风量,m3/min;

Qf—局部通风机(吸)风量,m3/min;

Qa——风筒出口风量.m3/min;

hv—风筒出口动压;

D4—风筒出口直径,m。

3)局部通风机选型

压人式通风时需计算局部通风机全压工作风阻Rft;

式中:

Rh—局部通风机全压工作风阻,N·s2/m8;

hft—局部通风饥工作全压,Pa;

Qa—风筒出口风量,m3/min。

抽出式通风时,则计算局部通风机静压工作风阻Rfs:

式中:

Rfs—局部通风机静压工作风阻;

hft—局部通风机工作全压,Pa;

hfv—局部通风机动压,Pa;

ρ—空气密度,kg/m3;

Qf—局部通风机吸风量,m3/min;

S0—局部通风机出风口断面积,m2。

5.掘进工作面风量验算

1)按最低风速验算:

(1)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速Q岩,满足下式:

式中:

9—按岩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的换算系数;

Q岩—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断面积,m2。

(2)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煤,满足下式:

式中:

Q煤—煤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量,m3/min,

15—按煤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的换算系数;

S煤—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断面积,m2。

2)按最高风速验算,岩巷、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满足下式:

Q≤240S

式中:

Q—巷道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速,m3/min;

240——按掘进工作面最高风速4m/s的换算系数;

S——掘进工作而的断面积,m2。

3)按掘进工作面温度和炸药量验算,见表1。

 

表1掘进工作面温度和炸药量

炸药量/kg

<5

5-20

>20

温度/℃

<6

16-22

23-26

<6

16-22

23-26

<6

16-22

23-26

需要风量/m3·min-1

40

50

60

50

60

80

60

80

100

4)按有害气体的浓度验算。

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p瓦—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6.掘进工作面风量经验算必须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如果有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条件要求.需重新对局部通风机选型。

7.安装局部通风机的地点,全风压风量要大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口之间的最低风速,全岩巷道不得低于0.t5m/s,煤巷和半煤岩巷不得低于0.25m/s的要求等。

8.绘制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压风

1.确定掘进工作面风源,压风方式。

2.移动压风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管路长度、管径、风压、安装位置、敷设路线等。

1)空气压缩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总耗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总耗风量,m3/min;

α—管路漏风系数;

β—风动机械磨损消耗风量增加的系数,宜1.10-1.15;

γ—高原修正系数,海拔每增加100m,系数增加1%;

n—同型号风动机具使用数量,台;

K—凿岩机、风镐同时使用系数,见附件18。

q—风动工具耗风量,m3/min。

2)当各个施工阶段的风量供应变化较大时,备用风量应为设计风量的20%-30%。

3.绘制压风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瓦斯防治

1.掘进工作面临时抽放瓦斯泵站安设的地点,瓦斯抽放管路安设方式、敷设方式、管路中混合瓦斯浓度,设置警戒、超限报警、通风方式、风量要求、抽出瓦斯引排地点,抽放瓦斯操作工序等。

2.突出威胁区内掘进作业对煤层突出危险程度的预测办法。

3.突出危险区内掘进作业必须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4.超限报警设备、报警系统安设方式,超限报警时处理程序等。

5.入井人员必须按规定携带甲烷检测报警仪、自救器等。

6.绘制抽放瓦斯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综合防尘

1.说明防尘供水水源、水量、水压及管路系统,安设除尘风机、水幕、防爆水袋、降尘设施个数及位置;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湿式钻眼、水炮泥、爆破喷雾、冲洗巷帮、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

2.绘制防尘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防灭火

1.相邻采区、相邻煤层、邻近巷道火区情况。

2.大倾角的煤层,火区下部区段掘进巷道的条件。

3.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中掘进巷道时,对砌碹或锚喷后的巷道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沿空掘进巷道临近火区、老空前必须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性充填等措施。

4.说明巷道施工时,消防供水管路系统、防灭火器材的存放方式相地点等。

第六节安全监控

1.相邻采区、相邻煤层、邻近巷道瓦斯涌出变化等情况。

2.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控制规定,安设瓦斯监控系统。

3.绘制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第七节供电

1.供电设计。

1)选择电压等级、供电方式,防爆设备的选型,计算电力负荷等。

2)进行电气保护整定计算。

2.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排水

1.预测掘进工作面最大涌水量。

2.确定排疏放水方式,选择排水设备型号、管路规格、临时水仓的地点和容积、排水路线等内容。

3.绘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九节运输

1.选择运输方式、设备型号、运输路线等。

2.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

1.机掘工作面.运输兼作人行道的巷道,绞车、压风、变配电碉室的照明设施、位置等。

2.掘进工作面与调度室、绞车房、车场、变配电硐室等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

3.掘进工作面、提升、运输、转载信号装置的种类和用途。

4.绘制照明、通信、信号系统示意图。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1.说明掘进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劳动力配备、出勤率(附劳动组织图表)。

第二节作业循环

1.根据掘进工艺流程、循环作业方式(日、班循环个数)、循环进尺,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编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通三防

1.局部通风机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2.综合防尘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3.防灭火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4.高温巷道施工降温安全技术措施。

5.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和瓦斯异常区的局部通风机通风实行“三专两闭锁”,装备“双风机、双电源”,以实现“自动切换、自动分风”功能的安全管理技术

措施。

6.无煤柱开采、沿空送巷、沿空留巷防止漏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7.在瓦斯突出煤层中掘进巷道,采用预抽瓦斯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8.排放瓦斯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9.其他“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顶板

1.在松软煤(岩)层、流沙性地层、地质破碎带、复合顶板掘进巷道的安全技术措施。

2.三岔门、四岔门、巷道贯通采取加强支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3.使用前探支护、防倒支架,严禁空顶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顶板压力观测、定期分析审查的安全技术措施。

5.其他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爆破

1.使用爆破器材的安全技术措施。

2.按照规定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3.特殊情况下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4.两条平行掘进工作面、间距在20m以内时,贯通、遇断层、老空、破碎顶板等特殊情况下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5.掘进巷道卧底、刷帮、挑顶浅眼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

6.处理拒爆、残爆的安全技术措施。

7.其他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节防治水

1.掘进巷道受水威胁、撤出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

2.说明当掘进工作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安全技术措施。

1)接近水量大的含水层;

2)接近导水裂隙、断层;

3)接近被淹井巷、老空;

4)接近矿井隔离煤柱;

5)掘进过程中发现有透水预兆。

3.探放老空积水时,加强防突水及对有害气体的检查和防护的安全技术措施。

4.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机电

1.掘进机、装岩机、喷浆机等移动设备的安装、固定、使用、维修、移动、撤除等的安令技2.掘进机、耙装机、喷浆机作业运行范围内,严禁进行其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