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更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434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8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更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教材更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更新.docx

《教材更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更新.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材更新.docx

教材更新

CPA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

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财 务 成 本 管 理

(教材新增或修改部分内容)

(P45修改)“平均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收到的商业汇票。

它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期初、期末金额的平均数之和。

(P80-P81修改)(三)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经常不一致。

通过分析两者的差异,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政策有何变化?

高速增长的资金从哪里来?

能否持续下去?

仍用A公司的例子,来说明分析的方法。

1.公司经营政策有何变化

(1)1996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1995年相同。

1996年的实际增长率、1995年和1996年的可持续增长率均为10%。

(2)1997年权益乘数提高,另外三个财务比率没有变化。

实际增长率上升为50%,可持续增长率上升为13.64%,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为10%。

提高财务杠杆,提供了高速增长所需要的资金。

(3)1998年权益乘数下降,另外三个财务比率没有变化。

实际增长率下降为-16.67%,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为13.64%,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为10%。

为了归还借款,使财务杠杆恢复到历史正常水平,降低了销售增长速度。

(4)1999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1998年相同。

实际增长率、上年和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均为10%.

2.高速增长所需要的资金从哪里来

该公司1997年的实际增长率是50%,大大超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10%.

(1)计算超常增长的销售额

按可持续增长率计算的销售额=上年销售×(1+可持续增长率)

             =1100×(1+10%)

             =1210(万元)

超常增长的销售额=实际销售-可持续增长销售

        =1650-1210

        =440(万元)

(2)计算超常增长所需资金:

实际销售需要资金=实际销售/本年资产周转率

        =1650/2.5641

        =643.5(万元)

持续增长需要资金=可持续增长销售/上年资产周转率

        =[1100×(1+10%)]/2.5641

=471.90(万元)

超常部分销售所需资金=超常增长需要资金-可持续增长需要资金

=643.5-471.9

=171.6(万元)

或者:

超常部分销售所需资金=超常增长的销售额/上年资产周转率

             =440/2.5641

             =171.6(万元)

(3)分析超常增长的资金来源

留存收益提供资金=49.5(万元)

其中:

按可持续增长率增长提供留存收益=33×(1+10%)=36.3(万元)

超常增长产生的留存收益=实际利润留存-可持续增长利润留存

=49.5-36.3

=13.2(万元)

借款提供资金=231-66=165(万元)

其中:

按可持续增长率增长需要增加借款=66×10%=6.6(万元)

超常增长额外借款=165-6.6=158.4(万元)

上述有关的计算过程可见表3-4。

表3-4            超常增长的资金来源         单位:

万元

年  度

1995

1996

1997

假设增长10%

差额

收入

1000.00

1100.00

1650.00

1210.00

440.00

税后利润

50.00

55.00

82.50

60.50

22.00

股利

20.00

22.00

33.00

24.20

8.80

留存利润

30.00

33.00

49.50

36.30

13.20

所有者权益

330.00

363.00

412.50

399.30

13.20

负债

60.00

66.00

158.40

总资产

390.00

429.00

171.60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

销售净利率

5.00%

5.00%

5.00%

5.00%

销售/总资产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

1.1818

1.1818

1.5600

1.1818

留存率

0.6

0.6

0.6

0.6

可持续增长率

10.00%

10.00%

13.64%

10.00%

实际增长率

10.00%

50.00%

10.00%

因此:

超常增长额外所需的171.6万元资金,有13.2万元来自超常增长本身引起的留存收益增加,另外的1583.4万元来自额外增加的借款。

正是这一增量权益资金和增量借款的比例不同于原来的资本结构,使得权益乘数提高到1.56。

3.增长潜力分析

1996年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可持续增长率是10%,而1997年的实际增长率是50%。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这种高增长主要是依靠外部注入资金取得的。

这种高增长率是否能继续下去呢?

1998年如果真的想继续50%的增长,它必须继续进一步增加借款或进行权益筹资。

根据1997年数据计算的可持续增长率是13.64%,这就是说,1998年维持1997年的四项财务比率,也只能取得13.64的增长。

超常增长不是维持财务比率的结果,而是“提高”财务比率的结果。

如果想要维持50%的增长率,1998年需要额外补充多少资金呢?

需要资金总额=计划销售/计划资产周转率

=[1650×(1+50%)]/2.5641

=2475/2.5641

=965.25(万元)

留存收益提供资金=2475×5%×0.6=74.25(万元)

假设除留存收益外,全部使用借款补充资金,则财务杠杆为:

权益乘数=总资产/期末权益

    =965.25/(412.5+74.25)

    =965.25/486.75

    =1.9831

1998年该公司通过提高财务杠杆维持了50%的增长率。

如果今后要继续维持50%的增长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的高低是重要的财务政策,不可能随便提高,更不可能无限提高。

既然公司的财务杠杆不能持续提高,则50%的增长率就是不可持续的。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股利分配率,如同财务杠杆一样,都不可能无限提高,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增长率。

因此,超常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

表3-5          提高财务杠杆支持高增长         单位:

万元

年 度

1995

1996

1997

1998

收入

1000.00

1100.00

1650.00

2475.00

税后利润

50.00

55.00

82.50

123.75

股利

20.00

22.00

33.00

49.50

留存利润

30.00

33.00

49.50

74.25

股东权益

330.00

363.00

412.50

486.75

负债

60.00

66.00

231.00

478.50

总资产

390.00

429.00

643.50

965.25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

销售净利率

5.00%

5.00%

5.00%

5.00%

销售/总资产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

1.1818

1.1818

1.5600

留存率

0.6

0.6

0.6

0.6

可持续增长率

10.00%

10.00%

13.64%

18.00%

实际增长率

10.00%

50.00%

50.00%

企业的增长潜力来源于上述4个财务比率的可持续水平。

如果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使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则企业增长率可以相应提高。

财务杠杆和股利分配率受到资本市场的制约,通过提高这2个比率支持高增长,只能是一次性的临时解决办法,不可能持续使用。

那么,通过筹集权益资金支持高增长是否可行?

我们假设2000年该公司计划增长50%,由于4个财务比率已经不能再提高,因此只能在保持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同时筹集权益资本和增加借款。

其结果是销售增长了50%,净利润也增长了50%,但是权益净利率没有任何提高,仍然是15.15%(见表3-6所示)。

这就是说,单纯的销售增长,不会增长股东财富,是无效的增长。

表3-6              无效的增长           单位:

万元

年 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收入

1000.00

1100.00

1650.00

1375.00

1512.50

2268.75

税后利润

50.00

55.00

82.50

68.75

75.63

113.45

股利

20.00

22.00

33.00

27.50

30.25

68.07

留存利润

30.00

33.00

49.50

41.25

45.38

181.50

筹集权益资本

股东权益

330.00

363.00

412.50

453.75

499.13

748.69

负债

60.00

66.00

231.00

82.50

90.75

136.13

总资产

390.00

429.00

643.50

536.25

589.88

884.82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

销售净利率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销售/总资产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2.5641

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

1.1818

1.1818

1.1818

1.1818

1.1818

1.1818

留存率

0.6

0.6

0.6

0.6

0.6

0.6

可持续增长率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实际增长率

10.00%

50.00%

-16.67%

10.00%

50.00%

权益净利率

15.15%

15.15%

20.00%

15.15%

15.15%

15.15%

因此,如无特殊原因,该公司今后的增长应当在10%左右波动,不应当追求无效的增长,任何过快的增长都会引发后续的低增长。

通过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可持续增长率是企业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实际增长率是本年销售额比上年销售的增长百分比。

在不增发新股的情况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联系:

1.如果某一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上年相同,则实际增长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以及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三者相等。

这种增长状态,在资金上可以永远持续发展下去,可称之为平衡增长。

当然,外部条件是公司不断增加的产品能为市场所接受。

2.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个财务比率有一个或多个数值增长,则实际增长率就会超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会超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由此可见,超常增长是“改变”财务比率的结果,而不是持续当前状态的结果。

企业不可能每年提高这4个财务比率,也就不可能使超常增长继续下去。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个财务比率有一个或多个数值比上年下降,则实际销售增长就会低于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会低于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这是超常增长之后的必然结果,公司对此事先要有所准备。

如果不愿意接受这种现实,继续勉强冲刺,现金周转的危机很快就会来临。

4.如果公式中的4项财务比率已经达到公司的极限水平,单纯的销售增长无助于增加股东财富。

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资产净利率,它体现了企业运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综合效率。

至于采用“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的方针,则是经营政策选择问题。

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的高低是财务政策选择问题,取决于决策人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

因此,企业的综合效率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

实际上一个理智的企业在增长率问题上并没很大回旋余地,尤其是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

一些企业由于发展过快陷入危机甚至破产,另一些企业由于增长太慢遇到困难甚至被其他企业收购,这说明不当的增长足以毁掉一个企业。

(P123-P125修改)标准差是以均值为中心计算出来的,因而有时直接比较标准差是不准确的,需要剔出均值大小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变化系数(离散系数)的概念。

变化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它是从相对角度观察的差异和离散程度,在比较相关事物的差异程度时较之直接比较标准差要好些。

变体系数=标准差/均值

例2:

A证券的预期报酬率为10%,标准差是12%;B证券的预期报酬率为18%,标准差是20%。

变化系数(A)=12%/10%=1.20

变化系数(B)=20%/18%=1.11

直接从标准差看,B证券的离散程度较大,能否说B证券的风险比A证券大呢?

不能轻易下这个结论,因为B证券的平均报酬率较大。

如果以各自的平均报酬率为基础观察,A证券的标准差是其均值的1.20倍,而B证券的标准差只是其均值的1.11倍,B证券的风险较小。

(P138新增)证券市场线适用于单个证券和证券组合(不论它是否已经有效地分散了风险),它测度的是证券(或证券组合)每单位系统风险(贝他系数)的超额收益。

证券市场线比资本市场线的前提宽松,应用也更广泛。

(P165修改)

(二)项目系统风险的估计

项目系统风险的估计,比企业系统风险的估计更为困难。

股票市场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股价,为计算企业的β值提供了数据。

项目没有充分的交易市场,没有可靠的市场数据供我们使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使用类比法。

类比法是寻找一个经营业务与待评估项目类似的上市企业,以该上市企业的β值作为待评估项目的β值,这种方法也称“替代公司法”。

运用类比法,应该注意替代公司的资本结构已反映在其β值中。

如果替代企业的资本结构与项目所在显著不同,那么在估计项目的β值时,应针对资本结构差异做出相应调整。

调整时,先将含有资本结构因素的β权益转换为不含负债的β资产,然后再按照本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转换为适用于本公司的β权益。

转换的公式如下:

(1)在不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

β资产=β权益/(1+替代企业负债/替代企业权益)

(2)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

β资产=β权益/[1+(1-所得税率)×替代企业负债/替代企业权益]

例4:

替代公司的β为1.2,其负债与权益比为0.7。

本公司的负债权益比为2/3,所得税率为30%。

(1)如果不考虑所得税:

将替代公司的β值转换为无负债的β值:

β资产=1.2/(1+0.7)=0.7059

将无负债的β值转换为本公司含有负债的股东权益β值:

β权益=0.7059×(1+2/3)=1.1765

(2)如果考虑所得税:

将替代公司的β值转换为无负债的β值:

β资产=1.2/(1+0.7×0.7)=0.8054

将无负债的β值转换为本公司含有负债的股东权益β值:

β权益=0.8054×(1+0.7×2/3)=1.1813

根据β权益可以计算出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作为股权现金流量的折现率。

如果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法,则还需要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尽管类比法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法,但它在估算项目的系统风险时还是比较有效的。

(P209新增)五、租赁融资

(一)租赁的涵义与类型

1.租赁的涵义

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一定期间内将其所拥有的资产转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交易。

租赁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现代租赁却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现代租赁快速发展的原因是生产设备变得日益复杂、昂贵,经济寿命缩短,承租人难以出资购置所有需要的设备。

租赁可以使承租人及时使用所需资产却无需立即付出大额现金,且能够避免设备快速更新的风险。

2.租赁的类型

租赁可以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

(1)经营租赁

经营租赁是传统的租赁,主要特征有:

①租赁是为了满足承租人对资产的临时性需要,承租人并不寻求对租赁资产的长期占有,所以租赁资产的报酬与风险由出租人承受(这里的报酬包括资产使用收益、资产升值和变现的收益等;风险则包括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失、闲置损失、资产使用收益的波动等);②租赁的期限较短,不涉及租赁双方长期而固定的义务和权利;③出租人通常负责租赁资产的折旧计提和日常维护(如维修、保险等);④租赁期满,租赁资产归还出租人;⑤租赁合同灵活,在合理的范围内可较方便地解除租赁契约。

(2)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又称财务租赁或资本租赁,其主要特征有:

①租赁是为了满足承租人对资产的长期需要,租赁资产的报酬和风险由承租人承受;②租赁的期限较长,一般会超过租赁资产寿命的一半(一些机构还对融资租赁的期限做出了规定,如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赁的租赁期应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13号公告中提出,融资租赁的租期应当相当于租赁资产期望经济寿命的75%以上);③租金与租赁资产的价值接近(如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租赁开始日承租人的最低付款额的现值应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账面原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3号公告中规定,租赁开始日承租人的最低付款额的现值不得低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④承租人通常负责租赁资产的折旧计提和日常维护;⑤承租人可以在租赁期满后廉价购买租赁资产(如我国会计制度规定,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且所订立的购价应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的5%);⑥租赁合同稳定,非经双方同意,中途不可撤销;⑦一般是先由承租人(企业)向出租人提出租赁申请,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引入资产,再交付承租人使用。

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第②项、第⑤项,便应认定该项租赁为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现代租赁的代表类型,特别是以上特征中的第①项、第④项,使得这类租赁实质上类似于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资产,对承租人(企业)的筹资意义明显。

融资租赁按照租赁手段,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和售后租回等几种形式。

直接租赁即直接向租赁公司或生产厂商租赁生产经营所需设备的一种租赁形式。

杠杆租赁是有贷款者参与的一种租赁形式。

在这种形式下,出租人引入资产时只支付引入款项(如购买资产的货款)的一部分(通常为资产价值的20%-40%),其余款项则以引入的资产或出租权等为抵押,向另外的贷款者借入;资产租出后,出租人以收取的租金向债权人还贷。

这样,出租人利用自己的少量资金就推动了大额的租赁业务,故称为杠杆租赁。

对承租人(企业)来说,杠杆租赁和直接租赁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向出租人租入资产;而对出租人而言,其身份则有了变化,既是资产的出租者,同时又是借款人。

因此杠杆租赁是一种涉及三方面关系人的租赁形式。

售后租回是承租人(企业)先将某资产卖给出租人,再将该资产租回的一种租赁形式。

这种形式下,承租人(企业)一方面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了现金;另一方面又通过租赁满足了对资产的需要,而租金却可以分期支付。

(二)融资租赁的租金

租金是承租企业占用出租人的资产而向出租人付出的代价。

租金支付额的多少和支付方式必然对承租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产出影响,是租赁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1.融资租赁租金的构成

在我国,从事融资租赁的出租人主要有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银行信贷部门。

这些出租人出租资产,除了要从租金中抵补其购入资产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还要获取相应的利润,因此融资租赁的租金就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三大部分。

(1)租赁资产的成本。

租赁资产的成本大体由资产的购买价(若出租人是资产的生产商,则为出厂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等项目构成。

如果资产由承租人负责运输和安装,运杂费、运输途中的保险费等便不包括在租金中。

(2)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

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即出租人向承租企业所提供的资金的利息,如为购买租赁资产而向银行借款所应支付的利息。

(3)租赁手续费。

租赁手续费既包括出租人承办租赁业务的费用,还包括出租人向承租企业提供租赁服务所赚取的利润。

2.融资租金的计算和支付方式

融资租金计算和收取,可以通过租赁双方的协商,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

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类:

(1)租金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租赁手续费,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

如果租金在期初支付,计算每期租金时,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按照预付年金现值法计算;而租赁手续则往往按租赁期限平均计算。

例1:

某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一套价值为1300000元的设备,租赁合同规定:

租期5年,租金每年年初支付一次,利率6%,租赁手续费按设备成本的2%计算,租期满后设备归该企业所有。

每期租金={1300000÷[(P/A,6%,5-1)+1]}+(1300000×2%÷5)

={1300000÷[3.4651+1]}+(1300000×2%÷5)

=291147+5200

=296347(元)

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所编制的租金摊销表,见表7-1。

表7-1            租 金 摊 销 表        单位:

年 度

租    金

应计利息

支付本金

⑤=①-④

未付本金

设备成本①

手续费②

合计③=①+②

第1年初

1300000

第1年初

291147

5200

296347

---

291147

1008853a

第2年初

291147

5200

296347

60531b

230616

778237

第3年初

291147

5200

296347

46694

244453

533784

第4年初

291147

5200

296347

32027

259120

274664

第5年初

291147

5200

296347

16483c

274664

0

合 计

1455735

26000

1481735

155735

1300000

0

注:

a=1008853=1300000-291147;b=60531=1008853×6%;c=16483=291147-274664

本例中,企业租赁设备每年的现金流出分别为表7-1中第③栏所示的金额。

如果租金在期末支付,每期租金中的租赁资产成本和成本利息则要按照普通年金现值法计算。

例2:

沿用例1资料,假定租金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其他约定不变,每期租金的计算为:

每期租金=[1300000÷(P/A,6%,5)]+(1300000×2%÷5)

=[1300000÷4.2124]+(1300000×2%÷5)

=308613+5200

=313813(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也可编制企业的租金摊销表并确定各年租赁设备的现金流出,因其方法与例1近似,不再赘述。

(2)租金包括租赁资产的成本、成本利息,采取期初或期末等额或不等额的方式支付;租赁手续费单独一次性付清。

例3:

沿用例1资料,假定租赁手续费于租赁开始日一次性付清,其他约定不变,每期租金的计算为:

每期租金=1300000÷[(P/A,6%,5-1)+1]

=1300000÷[3.4651+1]

=291147(元)

根据上述计算的结果所编制的租金摊销表,见表7-2。

表7-2         租 金 摊 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