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447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含答案)

(一)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

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至六七里,

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怪视之,乃殊色也。

毅诘之曰:

“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妇始楚而谢,

终泣而对曰:

“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

然而恨贯肌骨,

亦何能愧避?

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舅姑毁黜以至此。

"言讫,歔欷

流涕,悲不自胜。

又曰:

“长天茫茫,信耗莫通。

心目断尽,无所知

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

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毅曰:

“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

然而洞庭深水也。

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

诚托,又乖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邪?

”女悲泣且谢,曰:

“洞庭之

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

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

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因而随之,无有碍矣。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

 

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毅曰:

“敬闻命矣。

”女遂于襦间解

书,再拜以进。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

别东去。

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月余到乡,还家,乃

访友于洞庭。

洞庭之阴,果有社橘。

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

俄有武

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

“贵客将自何所至也?

”毅不告其实,曰:

“走谒大王耳。

”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

夫曰:

“此灵虚殿也。

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

夫跃曰:

“此

吾君也!

”乃至前以告之。

君望毅而问曰:

“岂非人间之人乎?

”对

曰:

“然。

”因取书进之。

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

“老父之

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公,乃陌上人也,

而能急之。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须臾,宫中皆恸哭。

因命酌互举,

以款人事。

(《柳毅传》节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的活用类型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夜缒而出B.阙秦以利晋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秦伯说,与郑人盟

2.(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妇始楚而谢楚:

凄楚B.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乖:

违背

C.语毕而宫门辟辟:

打开D.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罹:

离开

3.(小题3)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B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C还家,乃访友于洞庭D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分)

(2)或以尺书寄托使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3分)

(3)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4分)

5.选文中表现了柳毅什么样的品质?

(3分)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①此书②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

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

齐下,不能竟③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

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④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

彀⑤?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1)。

语云:

仁者“老⑥吾

老,以及人之老;幼⑦吾幼以及人之幼”

(2)。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

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⑧吾此心,于啼

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3),当⑨亦乐⑩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⑪,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⑫勿悲!

汝忆否?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

“与使⑬吾先死也,无宁汝

先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⑭吾言为是⑮,而亦

无词相⑯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4),吾先死

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

谁知吾卒先

 

汝而死乎?

6.下列对前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映卿卿如晤”,这句话翻译为:

我的意思在信中都有,如同

会面。

B.正由于作者对妻子爱得深挚,因此在挥毫作书之际,夫妻之间那

令人无限眷恋而又无法重温的往事,一时奔涌笔底。

C.作者回忆的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与妻子的一席对话。

D.作者对妻子说: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读者乍听

起来,这话真有些不近人情,谁都希望自己至爱的人健康长寿,也难

怪他的妻子“初闻言而怒”。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引用这句话?

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建元六年,拜番阳令唐蒙为郎中

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

蒙厚赐

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

道指牂柯江。

使司马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

余县,属蜀。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

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

“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

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

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

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

 

道西十余辈。

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

“汉

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

广大。

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是亲附。

天子注意焉。

及至南越反,

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

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

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

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

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头兰。

头兰,常隔滇道者

也。

已平头兰,遂平南夷为牂柯郡。

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会

还诛反者,夜郎遂入朝。

上以为夜郎王。

元封二年,天子发巴蜀兵击

灭劳、靡莫,以兵临滇。

滇王始首善。

以故弗诛。

滇王离难西南夷,

举国降,请置吏入朝。

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西

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

滇小邑,最宠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

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B.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

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C.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

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D.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

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是封建王朝帝王的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

号就是建元。

B.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也泛指少数民族。

中国

古代少数民族有“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之称。

C.博望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

赐,有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

D.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所以,太守又称为两千石。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路途遥远,但汉朝和西南夷交流不断。

张骞出使大夏时曾经

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就是辗转从东南边的身毒国运

来的。

B.滇王开始就对汉朝怀有善意。

朝廷派遣使者出使西夷,到达滇国

后,滇王派人和这些使者一起寻找道路。

C.头兰是经常阻隔汉朝与滇国交通道路的国家。

汉朝军队攻破南越

后,领兵撤回,在行军中诛杀了头兰。

D.汉朝实行的是大一统政策。

在这样的政策下,朝廷消灭了大部分

西南夷国,只有滇、夜郎保留了其王印,成为其属地。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因盛言大夏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

有利无害。

(2)“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

主,不知汉广大。

12.汉朝对西南诸夷采取了哪些政策?

请结合本文分析。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

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

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

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

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

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

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

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

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

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

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

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

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

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

 

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

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

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

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

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

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

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

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

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

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

13.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常以身翼蔽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长于臣

 

A.若属皆且为所虏B.大王来何操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具告以事

15.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B.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舞剑刺杀刘邦的任务后,

于心不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

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有礼有节,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

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

他先指桑骂槐地

痛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讲出刘邦这么做都是为了项

羽,难怪项羽愿听。

16.翻译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给曰“左”。

左,乃陷大

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

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

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

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

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

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

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

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

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

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

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

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指王翳

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

德。

”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

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

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C.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

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

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的一种意思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田父”可以理解为

老农。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

人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但文中的“山东”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山的东面”的意思。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

冠礼时起的。

“籍”是项羽的“字”。

D.“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项羽并没有成为帝王,可

是司马迁的《史记》却把项羽归入帝王行列,这表现了司马迁对项羽

的敬佩和尊重。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自度不得脱

B.地方千里

度:

估计

地方:

土地纵横

王:

让……做王

被:

表示被动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汉追及之

B.汉军围之数重

以乱易整,不武

行李之往来

C.与其骑会为三处

吾其还也

D.此项王也

是寡人之过也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认为自己失败不是由于战不利,而是天意所致,并且想以“必

三胜之”来向世人证明这一点。

B.项王带领人马败逃时迷了路,是一位农夫欺骗了他,致使他的人

马陷入沼泽之地,汉军才得以追赶上他们。

C.项羽被汉军重重围困,为了突围,他将自己的人马编为四队,向

四个方向冲击。

项羽虽然力能扛鼎,英勇善战,但终因寡不敌众,突

围失败。

D.乌江亭长劝说项羽快快渡江,再图大计;项羽认为跟随自己起事

的八千子弟无一人生还,他无颜再见江东父兄,所以决计和汉军以死

相拼。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2)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

而死。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

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邻,导大窾,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

 

有间,而刀刃孝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

“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释刀对曰

B.臣之所好者道也

C.批大郤,导大窾

D.彼节者有间

释:

擦拭

道:

天道,指自然规律

导:

顺着

间:

间隙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吾见其难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使工以药淬之

25.下列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此句是庖丁用自己的技法高超来反衬“良庖”“族庖”的技法拙劣。

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

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对上文做了总结,揭示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刀刃锋利如初的根本原因。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

“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

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足见其细心

谨慎。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这几句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动作。

所谓

“四顾”指庖丁解牛成功后四处观望。

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

态跃然纸上。

2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

刃若新发于硎。

(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

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

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

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

郊。

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

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

 

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

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

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

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

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

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

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

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

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

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

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

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

悲哉

B.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

悲哉

C.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

不悲哉

 

D.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

悲哉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在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的地区。

B.“而韩、魏乘之于后”中的“乘”指四马一车。

古代四马一车为

一乘。

C.商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

主张重农抑商,他在秦国的改革奠定

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D.“背盟败约”中的“盟约”指结盟时订立誓约或条约。

29.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对两篇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辙明确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

确策略应该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B.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主要说韩、魏,韩、魏之所以“赂秦”,是

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各国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

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C.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认为根本原因在

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

可见父子二人的观点不尽相同。

D.两篇《六国论》均为史论文章,均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因此结尾

都谈到现实问题,委婉地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30.翻译下列句子。

(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2)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3)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参考答案

1.B2.D3.B

4.

(1)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利,那么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

您。

要点:

有益于君,状语后置;敢;敢以烦执事,省略句(每处1

分)

(2)假如请你把书信传给(托付给)侍者(底下做事的人),不知道

可以吗?

要点:

“以尺书”、“寄托”、疑问语气。

(每处1分)

(3)女子于是解开短袄,从中拿出书信,行两次拜礼献给柳毅,向

东远望悲哀地哭泣,好像不能承受(哀情)。

要点:

“再

拜”“进”“东望”“不自胜”(每处1分)

5.

(1)同情弱者

(2)不顾个人安危与得失,敢于担当(3)见义勇

为,急人之难

6.A

7.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

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

作者扩充自己爱妻子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才去

参加革命,敢在妻子之前死而不顾。

显示林觉民为人类解放、奉献的

大无畏的精神。

8.C9.C1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