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125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docx

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备课课案

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打造幸福课堂 促进师生成长”导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上册或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主备人

张卫敏

课题

再见了,亲人

课时

2

课标要求

1、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进,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课标解读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再见了,亲人》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是实施创造性阅读的极好范例。

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都特别喜欢看漫画书,所以漫画中的情节对他们来说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用口语表达出来似乎有些困难,而用书面语言把其中的内容描述出来,并写出自己受到的启示,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有一定的难度了。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可在目标上直接表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重、难点:

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重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评价设计

1、课文中抒发强烈感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抄一抄,掌握句式。

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以丰富语言积累。

2、理解课文时紧紧扣住“情”,以读体会“情”: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以事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以“读”为突破口,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中,懂得“亲人”的含义及分量,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指导朗读时,可以借助课文的插图和有关的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配乐朗读。

3、采用读──思──勾──议──练的方法: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做到读、写、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

1、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课件

特色简述

1、由问题切入,按照“自读——感悟——交流——感悟——朗读”的步骤品读文本。

2、角色体验:

选择其中的一段,通过朗读,体会送别时的心情

预习提示

会读: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噩耗   刚强  篮子

雪中送炭   深情厚意

1.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

朝鲜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大娘雪中送炭?

画波浪线。

3、你觉得文中谁是谁的亲人?

为什么?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

设计意图

交流预习

1、从课文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画出来,说说你的体会。

3、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交流

 

交流预习既能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又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

探究解疑

 

学生交流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人物。

 

学生说说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默读课文,读一读,感受感受,找出文中那些事例好好揣摩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讲给大家听,看看怎样通过你的讲,大家就觉得这真就是亲人(讲亲人)

 

小组交流

一、“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

(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文中的志愿军是中国人,大娘,小金花,大嫂等朝鲜人民是朝鲜人,有血缘关系吗?

他们是亲属吗?

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亲人吗?

不是亲人(板书)可为什么作者说“再见了,亲人”呢?

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

(举例说明广泛意思上的亲人:

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98洪水时候抗洪抢险战士、5.12地震中武警官兵)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世界现在还不和平,有战争,我们会想得到亲人的爱,家人的、同胞的、甚至超越国度的爱,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就亲不自禁的想到当然我们的朝鲜人民他们却在侵略当中,再无奈当中得到了一种伟大的爱——我们的志愿军的爱。

二、师生互动,情智交融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回到5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役中,一起回忆一下当年那千千万万的感人至深的场面中的其中一个吧(忆亲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有14万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你知道哪些?

这其中就有:

邱少云、黄继光、罗圣教、毛岸英就这样他们再朝鲜奋斗了八年。

经历了八年的朝夕相处,经过志愿军战士的浴血奋战,正义赢得了胜利。

在1958年10月25号最后的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于是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就要上火车时说——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说——已经上火车了还说——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和握手)

是呀!

他们呼喊着亲人,不同的民族,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却说他们是亲人,这可得同学们讲一讲他们怎么就是亲人了?

你看看这个关键字(讲)你怎么理解这个字?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

大娘小金花大嫂

默读课文,读一读,感受感受,找出文中那些事例好好揣摩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讲给大家听,看看怎样通过你的讲,大家就觉得这真就是亲人(讲亲人)

(大娘的“雪中送炭”,“唯一”的亲人—小孙孙,)

③理解“雪中送炭”A.“雪中送炭”的本意是什么?

(在隆冬风雪严寒中,有人送来炽热的炭火)B.在一般情况下比喻什么?

(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C.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

(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正在这时,大娘送来了打糕,真是“雪中送炭”呀!

(1)还有更深的意思吗?

在战场上拼了三天三夜,而且是空着肚子,如果是你会怎样想?

(要是有吃的……加点水……也好啊!

当时敌机封锁,可能吗?

(不可能)这事被大娘知道了,大娘送来了打糕,这打糕,是怎样送来的?

(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

送去的仅仅是打糕吗?

是什么?

(2)不仅仅是打糕,而且是朝鲜妈妈慈母般的温暖,送来的是打胜那次阻击战的精神武器,送来了朝鲜人民伟大的爱。

这就是——雪中送炭!

④志愿军心里充满了对大娘的什么?

(感激)

“唯一”是什么意思?

(独一无二)大娘独一无二的亲人是谁?

(小孙孙)

她不爱自己的小孙孙吗?

(大娘多么爱自己的小孙孙呀!

可她把生的希望给了志愿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小孙孙,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娘对志愿军真是比亲人还要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血缘上说不是亲人,可是八年了,八年多这样慈母般的关怀,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亲人

(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老王愿意付出生命)(抽动跺脚)表现了什么?

(对敌人的恨)读

(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着野菜被炮弹炸伤双腿)(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反问改陈述(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因此在分手的时候,他们握着手说——就要上火车时说——就要上火车了他们说——已经上火车了还说——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仍呼喊着——(和握手)

(为了志愿军,大娘——为了志愿军,小金花——为了志愿军,大嫂——)

这里点出“亲人”的含义,更有助于理解课文。

 

一组组数据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的巨大牺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是源于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这一段的学习由问题切入,按照“自读——感悟——交流——感悟——朗读”的步骤品读文本,抓住中心句关键词读中悟,悟中读,达到“一咏三叹”的效果。

拓展提升

角色体验:

你可以选择一段或者是其中的一句和他们送别(自由读)

难道就他们三个人吗?

那么我们再变成这样再说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通过同学们说的说明他们就是亲人,所以他们在分别的时候大声的呼喊————其实大家刚才再讲的只是战争中很小的一部分,再八年的战争中有多少这样的我们真是讲上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所以火车就要走了,我们的千言万语只好化成我们心中的送别

刚才大家再讲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同学很想站起来读,现在我就给大家这个机会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诵亲人)

你认为(诵)是什么意思?

那么现在你就是志愿军战士,你想和谁送别,你就和谁送别。

你可以选择一段或者是其中的一句一会请你和他们送别(自由读)

我看到有的志愿军战士等不及了,谁想和小金花送别?

那位是老王小金花的妈妈吧你救出来了。

谁要和大嫂送别?

那位吃过大嫂挖的野菜?

请你再和大嫂来送别,那么谁想和大娘挥泪道别送别?

出示小黑板(生读)(你的送别中包含深情可是大娘不听呀越是我们只好(请求)她—75岁的大娘就是停不下她的脚步我们只好(恳求)—情更深,我们的大娘还是不肯回去呀,万般无奈我们只好恳求到(哀求)她—没办法我们的大娘就是不回去最后我们只好(命令)她—我听到了你的命令但是命令当中有不舍命令当中也有深情呀谁再来命令一次大娘)是呀,我们75岁的大娘就是不走所以我们就一次一次的请求_恳求_哀求_最后到命令,现在你想怎么对大娘送别你就怎么向大娘送别集体送别大娘——

让学生感受整个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深的不舍,而不只是文章中提到的这三个人,又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有感情朗诵送别场面。

让学生既感受到了人情美,又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课堂检测

组织交流并订正。

辨字组词

硝()谣()挎()

消()摇()垮() 

稍()遥()跨()

2、理解运用:

汶川地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面对无情的雪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检查了学生的字词和对“雪中送炭”这一关键词语的理解

作业设计包括拓展资源

1、这篇课文选自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请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再去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感受那令人震撼的情。

2、推荐阅读:

记叙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文章:

《热爱志愿军的朝鲜姑娘石吉荣》《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大娘小金花大嫂

朝鲜人民

深情厚谊依依惜别

教后反思

一堂课的语文味应该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情感与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的统一上,即文意兼得,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没有对语言表达的体味,没有扎实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就本末倒置了。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做到文意兼得。

这堂课,我们主要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

我认为课堂实效性讲究的是课堂有容量,阅读有质量,学习有收获。

课文情感真挚、强烈,所以本节课以朗读为主,在读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表达特点,体味重点语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感悟思想情感,做到文意兼得。

这节课注重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一是阅读方法的指导:

圈点标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二是基本能力:

默读、快速阅读、浏览;朗读等能力的训练。

三是感悟、思考、想象等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篇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如果只让学生读好感觉太单薄,考虑到这篇文章描写的事情离学生生活较远,便给学生补充大量的资料,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以课文一篇带动多篇的学习。

为学生补充的资料既有记叙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文章:

《热爱志愿军的朝鲜姑娘石吉荣》《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

学生若是查找这些资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就很有必要,对于提高学生认识,深化学生情感起到很大作用。

作业设计还是想体现海量阅读进而积累语言。

学科

语文

年级(上册或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主备人

张卫敏

课题

金色的鱼钩

课时

1

课标要求

1、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进,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课标解读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学情分析

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生活在优越环境中本篇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奠定基础,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可在目标上直接表明)

1、学习课文,感受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重点) 

2、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设计

1、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教师应适时给予朗读上的指导,可通过范读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

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有关红军过草地的资料

2、课件

特色简述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感悟、小组交流来理解课文。

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预习提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体会。

4.有“——”画出文中几次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想想老班长这几次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5.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6.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7.画出关键句子,简要地述故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

设计意图

交流预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

 

交流预习既能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又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

探究解疑

一、小组合作,读顺课文。

二、自学提纲: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

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之间相互复述。

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

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

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

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

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3.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4.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5.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适当点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课文内容。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段学生要学会通过浏览快速了解课文,并学会对课文感受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设计此环节,就是训练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把握大致内容的能力。

 

抓住“老班长”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展开想象,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刻感悟“老班长”忠于使命、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理解点明中心的句子,理解任务的可贵品质

拓展提升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组织学生交流

此环节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感悟,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批改

1.看拼音写词语。

 liǎng bìn bān bái  shōu liǎn  cū cāo xǐchūàng  wài

wú biān wú  yá rè qì téng téng yǎn yǎn  yīxī

   2.想想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我觉着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          )

(2)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

(3)可是我的心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          )

 3.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检测内容既有词语的积累,又有通过句子中比喻的写法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还有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作业设计包括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

埃德加·斯诺(美)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

《长征风云》作者:

赵蔚

《地球的红飘带》作者:

魏巍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教后反思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大家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同学们边读边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理解课文时,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分析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从中能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课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有的学生说: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他代表着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有的学生说:

“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使用的鱼钩还在,看到它,就好比看到了老班长,它身上虽然满是红锈,但他照顾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还有的学生说: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心。

……”我适时的进行指导,并范读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

以讲解员的身份,向来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通过这个训练,结合在课件上适时总结的板书,让学生整体回顾文章,再一次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学科

语文

年级(上册或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主备人

鞠荣芳

课题

穷人

课时

2

课标要求

1、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进,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课标解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生活的悲惨,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穷人》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体现在:

第一,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但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可以从文中感受到。

第二,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但文中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对于课文所要赞扬的人物品质他们能有所感悟,但难免流于浅表。

通过环境、语言、心理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前也有所接触,但要他们灵活运用这种写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我想以本篇课文的学习作为学生练笔的契机,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可在目标上直接表明)

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难点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评价设计

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我准备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层研读,从而感受人物品质。

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桑娜抱孤儿回家部分,重点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了解“这样做”的意义,从这种矛盾的心理中,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组织交流: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通过讨论明确:

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明确: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接着让学生再读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桑娜的崇高品质。

桑娜与渔夫的对话部分,则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

通过朗读,读出两人不同的性格。

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回顾所学,体会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再安排练笔,仿照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写法续写故事。

教学准备

作者的相关信息,预习课文,初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