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588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古代诗歌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

古代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共收集著名唐诗宋词元曲等七万余首,包含先秦,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诗,宋词,辽,金,元朝,明朝等作品,一起来做一下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创新试题:

古代诗歌鉴赏吧~

1.(2016·河南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旅居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

(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

先分析颔联的具体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2)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

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如“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

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渡湘

答案

(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

(2)不同点:

《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相同点:

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016·安徽省合肥市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

(1)~

(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

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该题,可以从:

①描写手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②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③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该题,要联系周敦颐的《爱莲说》的相关内容,相同点都是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本诗中“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展现了荷花的高尚品格,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致。

不同点,还应该看到本诗的尾联“想得

答案

(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地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

两首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

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

3.(2016·山东省淄博市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

(2)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赏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内容上可以从表达的情感、诗人的主旨、塑造的形象、烘托的氛围、营造的意境等方面来答题。

结构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是否照应标题;②是否承上启下;③是否存在转折;④是否存在蓄势、伏笔,是否前呼后应;⑤是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⑥是否为下文抒情(揭示主旨)作铺垫;⑦是否以2)本首诗的情感是思念亲友的情感。

解答此题先简单地翻译一下:

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

然后再总结情感: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

答案

(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

(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

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4.(2016·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

(2)题。

点绛唇·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幹②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②张元,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干问的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的妙处”,本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

答案

(1)①以“故人何处”设问,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

②寓情于景,词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①对时局黑暗的感慨。

前两句写秋云暗山,暮鸦归巢悲啼,是社会时局的象征;②“故

5.(2016·江西南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

“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

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抓住诗句的主要意思和意象分析,有樵夫、草虫,环境是寒冷的夜里,樵夫和草虫都消失在夜色里。

从中透露出诗人情感上的失落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

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前两联描写了诗人不到中午时去干活,到晚上才回来;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简洁清淡的图画。

答案

(1)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暗示朋友还未到

(2)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

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

6.(2015·河南六市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

(2)题。

【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注】。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

【注】越王台:

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2)①一句一景。

“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追忆往事的惆怅心情。

开头两句记登临吊古事和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感情。

“鹧鸪”三句是描写句,寓情于景。

作者登上越王台,听见鹧鸪的悲啼声;放眼望去,只见残阳下的衰草、暮色中的山花,全笼罩着。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

古代诗歌鉴赏做完了之后,有哪些试题是没有记住的,重点复习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