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056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3-14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

可能是停课的第一天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0分)

二、判断题(10分)

三、名词解释(15分)

四、简答题(共10分)

五、论述题(15分)

六、作文(40分)

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

考场登记表序号

复习要点:

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和常见的甲骨文(p4,p22)

(1)仓颉造字说:

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传说汉字是由他造的。

但是想想一个人创造那么多字,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2)结绳说:

就是用系绳子的办法来记事,具体如何结绳没有任何记载。

(3)八卦说:

八卦是巫人用作占卜吉凶的一套符号系统,但是八卦的起源当在殷商之时。

由此可见,八卦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后,甚至是在文字相当发达的时候。

八卦不是文字,与文字没有关系。

(4)契刻说:

契刻也是原始记事的方法,就是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借。

(5)图画说:

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沈兼士说“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记事之绘画。

”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

所以早期的甲骨文中象形字占较大的比率。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汉字字体变迁(p4)

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是:

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伴有行书、草书等辅助字体,向着便于书写和形体简化方向发展)

3、古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及其例子(p25)

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的虚化

4、《略论语言形式美》、《双语言时代》的主要观点(p51,p72)

《略论语言形式美》: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

语言的形式美不仅存在于诗词中,也存在于散文中;不仅存在于古典诗文中,也存在于现代诗文中。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情感服务,“绝不牺牲了内容去迁就形式”,提倡“我们应该把内容和形式很好的统一起来,让读者既能欣赏诗文的内容,又能欣赏诗文的形式。

《双语言时代》:

未来语言的发展方向即一方面要建设国家共同语,另一方面要使用国际共同语,日常生活和本国文化用国家共同语,国际事务和现代文化用国际共同语。

一个现代社会应该是双语的社会,一个现代人应该是能够操双语的人。

要成为能够操双语的人,首先要学好用好自己的母语。

一个现代青年,在学好母语的同时还要争取早日精通英语。

5、熟读《声律启蒙》(节选)(p18)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我国方言的分布(P44.45)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是保存古代语言的活化石,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我国方言的分布:

方言

介绍

分布区域

使用人口

评价

与普通话差别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名族共同语的基本方言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广大区域,华东、华中长江以北的部分区域

约有9亿,占汉民族总人口70%以上

安徽和江苏长江以北的地区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次方言,称“下江官话”

1

吴方言

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

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不含镇江)和浙江省的大部分

9000多万

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第区之一

3

湘方言

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约6000万

2

赣方言

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和湖南省的东南一带

约3000万

2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虽居住分散,但方言内部差异不大,可以自由交谈

约5000万

这些人从外地迁来,而非土著居民,从中原迁到南方

2

闽方言

福建话,以福州、厦门话为代表

福建省、广州潮汕一带、海南岛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散居在南洋群岛的几百万华侨

约5000万

4

粤方言

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华侨和华裔

约6000万

4

徽语

南部方言与吴方言较接近,西南部受赣方言影响

皖南一带徽州方言称为徽语

争议较大

晋语

陕西方言

平语

广西方言

7、修辞的原则(P69)

“修辞原则”是:

“为有效地表达思想,在运用语言材料美化语言时所遵循的标准、准则”(王德春《修辞学词典》)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题旨情境,题旨是说话写文章的本意或主旨,情景是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叫语境。

8、《诗经》的艺术特色与文学史地位(P98)

艺术特色:

艺术很质朴,多采用复沓的句式和章法,反复咏叹:

其广泛使用以彼物比此物,触物起兴的比兴手法。

诗经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

文学史地位:

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作品,成书大约为公元前6世纪。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它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9、熟读《硕人》,把握思想内容。

(P104)

思想内容:

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先写庄姜身份之高贵,容貌之美丽,车马服饰之繁盛,后写其婚姻美满,仪礼隆盛,从中可看出齐地富饶情况。

10、理解楚辞的特点,熟读《山鬼》。

(P98,P106)

特点:

感情热烈奔放;句式自由变化,多用“兮”字;想象力丰富,多采用象征意象,最典型者就是香草、美人;辞藻缤纷绚丽。

11、熟读《破阵子》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P135,P139)

12、把握词与曲的区别与联系、词的发展史(P131,P132,P133)

 

区别:

词是梅花,暗香悠远;曲是桂花,浓香热烈。

词是端庄娴静的大家闺秀;曲是明朗活泼的乡野村姑。

配合的音乐系统

配合燕乐

配合北曲

风格

以婉约为正宗,表达含蓄,意境优美

以豪放为本色,追求明快显豁,自然酣畅

句式和押韵

句式和字数的规定严格,不能随意增减

句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增加衬字,突破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更加口语化,俚俗化。

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

内容

以表现男女恋情为主,爱情题材最多

涉及歌咏男女爱情、江山景物,感慨人情世态,揭露社会黑暗,抒发隐逸之思,乃至怀古咏史、刻画市井风情等,题材较为广泛。

表现手法

多用比兴,善于抒情,常常虚处传神

多用赋法,善于铺陈叙事,笔笔落到实处

联系

都是倚声而作,是合乐的歌词,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后来都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学发展;都传唱与街头巷里中,和生活相关,与老百姓最为亲近;都是抒情性的文体,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体制都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

词的发展史

朝代

概况

源于隋代

从魏晋到隋朝统一,中国北部长期经过少数民族统治和多民族杂居,外来乐器曲调传入融合,产生燕乐,词应运而生。

发展唐五代

形成西蜀和南唐两个词体创作中心。

后蜀赵崇祚《花间集》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多写闺情女性,词风华丽雕琢,奠定了词体发展的基础。

代表词人温庭筠、韦庄。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填词的文人。

南唐以李璟、李煜、冯延巳君臣数人为代表。

兴盛于宋代

婉约派

北宋

欧阳修

扩大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抒发自我人生感受,俗中有雅。

《踏莎行》《蝶恋花》

晏殊

“北宋倚声家始祖”,其词有富贵气象,清丽淡雅,从容不迫,情中有思。

《浣溪沙》

柳永

创制词调,第一次创作大量慢词,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进行铺叙白描。

晏几道

优美精致,语淡情深。

有强烈的今昔盛衰对比之感。

贺铸

从唐诗中吸取养料,豪侠之气与绮丽柔情融为一体。

秦观

“古之伤心人”,情韵兼胜。

周邦彦

供奉北宋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在音律、句法和章法上建立起严整的艺术规范,成为北宋婉约派的殿军和集大成者。

词协律可歌,富丽精工,一唱三叹。

《兰陵王》

南北宋之交

李清照

主张“词别是一家”,以1126年靖康之变为界,前期多写闺情相思,后期书写个人身世之悲和山河破碎的感慨。

南宋

“格律派”“风雅派”

姜夔

这一时期最卓越代表,恋情词多为怀念恋人,表现别离后苦恋相思,将恋情雅化,“幽韵冷香”

吴文英、周密、陈允平

宋末

张炎、王沂孙、蒋捷

豪放派

北宋

苏轼

改革词体,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的词境,在词中表现男子汉的豪情,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变革词风,“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如用题序、用典故等移植到词中。

黄庭坚,晁补之(追随者)

南宋

辛弃疾

“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融经史子集于词,雅俗并收,骈散兼行。

稼轩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深雅健,刚柔相济,亦庄亦谐。

与苏轼合称“苏辛”。

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韩元吉,袁去华,刘仙伦,戴复古以及宋末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

“辛派词人”

衰落于元明

再盛于清代

词作丰富,流派纷呈,著名的有阳羡派,浙派,常州派。

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顾贞观,张惠言,周济等。

陈维崧以1600余首词的惊人数量卫冕词坛,成为中国词史上填词最多的词人。

13、建安风骨的涵义及其代表作家(P99)

涵义:

建安时期,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以建安七子为主要成员的文学群体,生长于乱世,不再拘束于儒学,思想通脱、务实。

诗歌以五言为主,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悲剧色彩以及突出的形式美追求是他们创作的整体风貌,因此形成了特定的时代风格。

代表作家: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祯7人。

建安是汉献帝年号。

曹丕:

《燕歌行》最早的成熟七言诗

曹植:

《洛神赋》建安之杰

14、古诗十九首(P109)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古诗,通常是指古代诗歌。

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

汉诗中有一部分无名氏作品,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文选》从其中选取了19首,流传后世,后人称之为《古诗十九首》。

这些诗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不一致,大约产生于东汉晚期。

作者大概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姓名已不可考。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主要是士子宦途失意、游子思乡以及怨叹等。

艺术价值很高,开启了魏晋五言诗的风气,后来的诗人多受其影响。

钟嵘的《诗品》评其为“一字千金”,诚非过誉。

15、初唐四杰

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仍带有六朝绮靡之色,但初显刚健之气。

16、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P100)

韩孟诗派:

师承杜甫奇崛、散文化的诗歌经验,崇尚奇异,甚至以丑为美。

韩愈、孟郊、李贺

元白诗派:

学习民间乐府,追求通俗甚至世俗性。

元稹、白居易、张籍。

17、把握《登楼赋》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P168)

艺术特点:

1、此赋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风格沉郁悲凉,语言优美流畅.

(第一段作者本欲饱餐秀色借以消愁,然而景色虽美却不是我的故乡!

忧愁不仅没有销解,倒勾起了怀乡思归之情。

美景与乡愁形成了对比与反衬;第二段抒情中兼有写景,凭轩远眺,山川尽收,见景生情,不禁涕泗横流。

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

第三段先是慨叹岁月流逝,希冀国家统一,自己能够施展才智,辅弼君王,建功立业。

继尔,以瓠瓜徒悬、井渫莫食喻己空怀才智,报国无门。

然后描写了一幅萧瑟凄惨的日暮景象,黯然伤神的愁绪与空旷孤寂、凄凉悲愤的心境,一并融入了景象的描写之中。

作者或以景衬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而景物的描写中时而又使用比兴寄托手法,使意蕴更加深厚。

情景交融的写法使赋作产生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2、此赋还善于运用了典故。

(如“北弥陶墓,西接昭丘”,看似写景实是用了两个典故,暗寓自己未能如范蠡那样建功立业,暗讥刘表非楚昭王那样的明君。

又如以尼父叹“归欤”、钟仪楚奏、庄舄越吟的典故,抒写怀土恋乡之情,此外“匏瓜”、“井渫”句也是用典。

历史典故的运用增加了思想情感表达的深广度和厚重度。

3、此赋语言自然而流畅,优美而又不失质朴,铺排而不见繁缛。

(结构布局的致思亦颇见工巧,以登楼为契机,以忧愁为抒情线索,以时间顺序为纵轴,辅之以横向的空间拓展,把叙事、抒情、写景巧妙缀填其中,镕铸成篇。

既有浑成贯通之势,亦有层次清晰分明之感)

文化史上的地位:

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

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影响的登高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体;体现了古代登高之作的最高艺术成就。

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中的代表作品.

18、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

扬雄:

《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班固:

《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

张衡:

《二京赋》、《南都赋》

19、赋的六大类(P157)

大赋

主要流行于汉代。

从内容上,汉大赋是歌功颂德、劝百讽一,以铺叙帝王贵族的游猎、宫苑、京都为主要内容。

从描写对象上看,大至江河湖泊、山林沼泽、苑囿宫室,小至鸟兽虫鱼、草木花卉,都囊括其中,并极尽想象和铺张之能事。

从形式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人物出于虚构,以第三者的口吻展开描写。

汉大赋在纵横交错的铺叙之中,环环相扣,互相映衬,呈现出铺张扬厉、瑰丽宏大、气势壮阔等特点。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汉大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汉赋四大家”

骚体赋

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上更多的借鉴楚辞,形制较小,且多以抒情为主,又称为抒情小赋。

贾谊是汉代骚体赋的开创者,《吊屈原赋》《鹏鸟赋》是现存最早的骚体赋作品。

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唐代韩愈《复志赋》,柳宗元《惩咎赋》、《闵生赋》

俳赋

又称“骈赋”,主要特点是字句上的工整对仗、音节上的轻重协调。

用骈文的写法写赋,是骈文的一个门类。

早期汉赋有对仗句,东汉中期增多,魏晋以后骈化明显,曹植《洛神赋》,左思《三都赋》,陆机《文赋》。

南北朝自觉风潮。

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别赋》,谢庄《月赋》,庾信《哀江南赋》、《小园赋》、《枯树赋》

律赋

“律”是格律,是指作赋必须遵守的对仗、声韵的限制。

律赋是适应唐宋科举考试用赋而产生的新赋体,除讲究对仗工整,更要统一命题、限韵、限时间、限字数。

以限韵而言,不仅讲韵数,讲平仄,还讲次韵。

文赋

“文”指古文,文赋的主要特点是不同于俳赋、律赋对骈偶、用韵的限制,而接近于古文。

不排斥对偶句,不刻意追求对偶,趋向于散文化,文辞清新秀美,抒情状物均以个人体验为主。

文赋始于唐,杜牧《阿房宫赋》,宋代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后《赤壁赋》

俗赋

以四言为主,押韵大体整齐,语言浅近通俗,且以讲述故事为特色,具有寓言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的特点。

《神乌赋》

20、赋的特征(P155)

1.赋主要咏物说理,取材广泛,而不是抒发情感

2.赋最基本的写作手法是铺陈,注重文采,就是采用丰富的辞藻进行描述

3.赋除采用设词问答的基本文体框架和散文化句式之外,还继承了“赋诗”传统,讲究语言的和谐美,每句中的字数基本上以四言、六言为主,整体语言风格介于韵散之间、诗文之间。

辞赋合称指赋,辞赋并称,辞指楚辞或抒情见长的小赋。

21、戏曲的发展阶段和审美特征。

(P201、202、203)

发展阶段:

以宋代为界,经历原始社会时期的百兽率舞、先秦的优孟衣冠、秦汉的百戏杂陈、魏晋南北朝的歌舞小戏和隋唐五代的参军戏等几个发展阶段,以宋金杂剧和南戏的形成为标志,才最终发育成熟。

审美特征:

综合性、写意性、程式化

22、优孟衣冠(P201)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

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

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

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优在周代出现,有倡优、俳优之分。

优孟为先秦著名俳优。

23、参军戏(P202)

唐开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类型,实际上是优人之戏的变体。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

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中唐以后,女艺人参与,表演趋于科白、音乐、舞蹈三者合一。

24、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墙头马上》

郑光祖:

《倩女幽魂》

25、临川四梦

汤显祖:

《紫钗记》、《还魂记》又名《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把传奇创作推向高潮。

26、熟读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把握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P148)

思想内容:

成功塑造一位个性鲜明的浪子形象,多才多艺却风流放诞、玩世不恭;豪迈率真却处世污贱、桀骜不驯,形象另类,迥异于传统文士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呈现出极其自由的生命本色。

既是关汉卿个体内在精神的投射,也是元代知识分子在荒诞现实挤压下以叛逆代救赎的缩影

艺术特点:

1.真情勃发,淋漓畅达,磅礴豪壮。

2.借俗写雅,多取口语俗句,却以机巧出之,化本色平淡为活泼神奇。

3.大量使用衬字和增句,突破格律,却以和谐严整的节律统摄,表情达意舒卷自如。

娴熟运用排比句、连环句,气势镗塔的艺术感染力。

27、把握《莺莺传》中的人物形象。

(P227)

崔莺莺:

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进步女性,矛盾反复的性格弱点,终被抛弃的悲剧命运。

张生:

俊美多情,正人君子,敢于冲破世俗的进步青年,矛盾反复的性格弱点,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2)崔莺莺:

美丽、聪明、温柔、多情的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女子的典型。

出身相门身受严格的封建礼教的管束。

但由于她的身世教养从而使她走向反封建的步履显得尤为艰难剧作家正是细腻地描绘了她叛逆性格的发展过程从而使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生动丰满。

另外戏曲展示了性格中尤为可贵的是她淡泊功名看重夫妻恩爱此使之更有光彩。

张生:

张生性格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

其身上有关、王这类元初书会文人的痕迹。

他是位聪慧而痴情的书生又是一个叛逆者形象。

他“银样蜡枪头”的个性增加了戏剧的喜剧色彩使之显得轻佻。

红娘:

是《西厢记》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21折戏由红娘唱的有7折之多充分展示这一人物的内心。

她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心直口快活泼爽朗聪明机智而又勇敢泼辣。

在关键时刻如此坚持正义深得观众的赞赏红娘真不愧为崔张爱情的“擎天柱”。

28、熟悉《西厢记》(节选)中的人物形象。

(P209)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元稹的《莺莺传》,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被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的而成的。

虽是如此,但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除去人物名字相同,却在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方面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人物比较,来简单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1.莺莺:

在这两部作品中崔莺莺都是是一个具有鲜明个特征和深刻社会内涵的典型性格,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藩篱争取爱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她们都既有青春的骚动,对爱情的渴望,又在道德礼教下的表现出一个名门少女所特有的端庄、娇羞而又矜持的性格特点。

但是,两者又有不同之处。

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莺莺既渴望爱情,但又对爱情没把握。

在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下,她虽有反抗但仍是一再自抑、犹豫徘徊。

元稹笔下的莺莺集担忧与渴望为一体,内心充满矛盾的女子,从而表现在对张生态度的一再矛盾和反复。

如,当张生以《春词>相邀,莺莺当晚就用《明月三五夜》相答,暗约张生在西厢见面。

但当张生如月而至,她却“端服严容”,大谈“非礼勿动”的道理。

在这场爱情中,莺莺是被动的,既屈从于内心渴望,又屈从于道德礼教。

而王实甫在改造莺莺的形象时,既保留了其深沉而复杂性格的一面,又突破创新,塑造了一个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显得更为主动、大胆、勇敢与机智,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的女性形象。

《西厢记》里的莺莺对爱情有着炽热的追求,所以她相当主动地希望和张生接近。

她始终把“情”摆在首位,故而即使从小受着封建道德礼教的教育,但在爱情前面那些所谓的道德礼教却显得苍白无力了。

2.张生:

元稹笔下的张生有“文过饰非”之嫌。

作者过于强化他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

这里的张生十足以一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的形象出现。

但是我认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张生弃爱情而选择功名利禄是符合他的身份形象的。

封建礼教的影响从小便植入张生的思想中,在这样的条件下,张生的做法也并不那么不可饶恕。

当然,从爱情这方面来说,他确实背弃了诺言。

而王实甫笔下的张生,相对于前者的“精明”,他的行为显得更傻。

在《西厢记》中,张生被塑造成一个对爱情有着执着诚挚的追求,且对爱情坚贞的人物形象。

为了爱,他不惜抛弃功名,赁居西厢,通过月下吟联、献计解围、琴音相挑等方法来获取莺莺的爱。

最终在红娘的帮助下,得到了爱情。

3、老夫人与红娘:

在《莺莺传》中,老夫人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而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强化了老夫人的阴险与权诈,使其成为一个包办婚姻的代表。

虽然她着墨不多,但却十分出彩,因而成为《西厢记》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她恪守礼法,疼爱女儿,渴望通过联姻方式重振相国家声,避难蛰居的艰难处境和女儿婚姻的变故,使得她进退失据,取舍犹疑,性格更显矛盾和复杂,最终铸成一位可怜、可爱、可敬而又可悲的母亲形象。

《西厢记》同时增加了红娘的戏份,使其成为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红娘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

当她为张生传书送简时,张生非常感激,当张生说要用金帛酬谢她时,她骂张生“好个馋穷酸俫没意思,卖弄你有家私”。

狠很的把张生教训了一顿,显出一个丫鬟的情操和泼辣的个性。

机智聪明,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29、唐宋八大家、散体文(P178、179)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醉翁亭记》、苏洵、苏轼《赤壁赋》、苏辙、曾巩《墨池记》、王安石

散体文:

是散文的一部分(骈体文、赋体文)。

主要特征:

以叙事说理为主,不以铺陈描绘为能事。

以散行单句为主,不重排偶,不拘韵律,不雕章琢句、铺采漓文,不着意堆砌典故。

30、了解中国小说的发展、代表作及其特点(P224、225、226)

朝代

阶段

简介

代表作

先秦时期

萌芽时期

神话、寓言、史传文中的叙事作品均包含着小说所必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因素。

魏晋时期

已接近成熟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唐代

自觉阶段

唐传奇,文言短篇,逐渐注重对人的感情的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注重情节的曲折多变,注重词采运用,是成熟的短篇小说

沈既济《任氏传》、《枕中记》;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杜光庭《虬髯客传》;陈鸿《长恨歌传》

宋元时期

开启白话小说的新阶段

说话四家:

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小说在题材上有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类别。

说经演说佛经故事。

讲史是讲说历代兴废更迭的历史。

合生是艺人“指物题咏,应命辄成。

由此衍生话本。

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