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96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docx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doc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odeforfireprotectiondesignoftallbuildings

GB50045--95

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1995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5]265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同时废止。

在执行本规范个别规定如确有困难时,应在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当地消防监督机构协商解决。

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5月3日

 

1总则

2术语

3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4总平面布局和布置

5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6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7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

8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9电气

附录A各类建筑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附录B本规范用词说明

1总则

1.0.1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居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3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1.0.3.1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1.0.3.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1.0.4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1.0.5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防火应对特殊的防火措施进行专题研究,并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1.0.6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裙房skirtbuildng

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成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2.0.2建筑高度bui1dingaltitude

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2.0.3耐火极限durationoffireresistance

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0.4不燃烧体non-combustiblecomponent

用不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5难燃烧体hard-combustiblecomponent

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不

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2.0.6燃烧体combustiblecomponent

用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7综合楼multiple-usebuilding

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8商住楼business-livingbuilding

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

2.0.9网局级电力调度楼large-scalepowerdispatcher`sbuilding

可调度若干个省(区)电力业务的工作楼。

2.0.10高级旅馆high-gradehotel

具备星级条件的且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

2.0.11高级住宅high-graderesidence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

2.0.12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importantofficebuilding,laboratory,archive

性质重要、建筑装修标准高,设备、资料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2.0.13半地下室semi-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2.0.14地下室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一半者。

2.0.15安全出口safetyexit

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2.0.16挡烟垂壁hangwall

用不燃烧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

活动挡烟垂壁系指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

 

3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3.0.1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

并宜符合表3.0.1的规定。

建筑分类表3.0.1

3.0.2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3.0.2的规定.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附录A确定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3.0.2

3.0.3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必须加设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规范表3.0.2相应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0.4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3.0.5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烧体。

3.0.6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的裙房,当屋顶不上人时,屋顶的承重构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

3.0.7高层建筑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s/m^2的房间,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柱、梁、楼板和墙的耐火极限应按本规范第3.0.2条的规定提高0.50h

3.0.8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0.8.1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3.0.8.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册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0.8.3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0.9高层建筑的室内装修,应按规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一般规定

4.1.1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高层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

注:

厂房、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甲、乙、丙类液体的划分,应按规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1.2燃油、燃气的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

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外,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t/h;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应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4.1.2.2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

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4.1.2.3变压器下面应设有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4.1.2.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4.1.3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1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4.1.3.2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00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4.1.3.3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4.1.4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5高层建筑内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两个;

4.1.5.3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4.1.7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4.1.8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4.1.9高层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作燃料时,应采用管道供气,使用可燃气体的房间或部位宜靠外墙设置。

4.1.10高层建筑使用丙类液体作燃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0.1液体储罐总储量不应超过15m^3,当直理于高层建筑或裙房附近,面向油罐一面4.00m范围内的建筑物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4.1.10.2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1.11当高层建筑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时,应设集中瓶装液化石油气间。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1.1液化石油气总储量不超过1.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可与裙房贴邻建造;

4.1.11.2总储量超过1.00m^3,而不超过3.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应独立建造,且与高层建筑和裙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4.1.11.3在总进气管道、总出气管道上应设有紧急事故自动切断阀;

4.1.11.4应设有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4.1.11.5电气设计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1.11.6其它要求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2防火间距

4.2.1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

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表4.2.1

注: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隐算起。

4.2.2两座高层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4.2.3相邻的两座高层建筑,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0m。

4.2.4相邻的两座高层建筑,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00m。

4.2.5高层建筑与小型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化学易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5的规定。

高层建筑与小型甲、乙、丙类液休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

化学易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表4.2.5

注:

(1)储罐的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算起;

(2)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直埋时,本表的防火间距可减少50%。

4.2.6高层医院等的液氧储罐总容量不超过3.00m^3时,储罐间可一面贴邻所属高层建筑外墙建造,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

4.2.7高层建筑与厂(库)房、煤气调压站、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和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7的规定,且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储罐的单罐容积不宜超过10m^3。

高层建筑与厂(库)房、煤气调压站等的防火间距表4.2.7

4.3消防车道

4.3.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4.3.2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4.3.3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4.3.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m,当消防车道上空遇有碍障物时,路面与障碍物之间的净空不应小于4.00m。

4.3.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l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8m。

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

4.3.6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4.3.7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5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5.1防火和防烟分区

5.1.1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表5.1.1的规定。

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表5.1.1

注:

(1)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2)一类建筑的电信楼,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增加50%。

5.1.2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

5.1.3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

5.1.4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

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

5.1.5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5.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5.1.5.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5.1.5.3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1.5.4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1.6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5.2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5.2.1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

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

5.2.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小于2.0m时,应设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5.2.3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5.2.4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过防火墙。

其它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必须穿过时,应采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

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5.2.5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塞密实。

5.2.6高层建筑内的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且不宜留缝隙。

5.2.7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5.2.8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30Kg/m^2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3电梯井和管道井

5.3.1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外,不应开设其它洞口,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5.3.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5.3.3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5.3.4垃圾道宜靠外墙设置,不应设在楼梯间内。

垃圾道的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内,该前室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垃圾斗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能自行关闭。

5.4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5.4.1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

甲级应为1.20h;乙级应为0.90h;丙级应为0.60h。

5.4.2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

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5.4.3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5.4.4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时,其防火卷帘应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或在其两侧应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喷头间距不应小于2.0m。

5.4.5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5.5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5.5.1屋顶采用金属承重结构时,其吊顶、望板、保温材料等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应采用外包不燃烧材料或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0.2条规定的耐火极限,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5.2高层建筑的中庭屋顶承重构件采用金属结构时,应采取外包敷不燃烧材料、喷涂防火涂料管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5.3变形缝构造基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

当其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烧材料套管,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

 

6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6.1一般规定

6.1.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

6.1.2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6.1.5的规定。

安全疏散距离表6.1.5

6.1.6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倍水平投影计算。

6.1.7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6.1.8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6.1.9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6.1.9的规定。

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表6.1.9

6.1.10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6.1.11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1.1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在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

6.1.11.2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

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6.1.11.3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能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6.1.11.4观众厅座位的布置,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超过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