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45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 大雁 秋凉》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大雁秋凉》教案

2017年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蓝天大雁秋凉》教案

最新修订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识字1蓝天大雁秋凉》教学设计

识字1蓝天大雁秋凉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蓝、凉、银等6个生字,认识雁、霜、游3个生字。

2.能够有效观察图画,将图画上的事物与文中所出示的词语联系起来,并在朗读词串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3.感受秋天景物的特点,初步了解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感情。

重难点:

1.正确朗读字词,掌握汉字书写要领,能够按照字的结构以及笔顺将生字写得正确美观。

2.能够准确地建立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感受秋天景物的特点。

师生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生字、词语卡片;磁性田字格。

学生:

搜集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田字格练习簿。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

2.认识本课雁、霜、游3个生字,学会并美观书写蓝、凉、银3个生字。

3.能有序观察插图,建立画面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并初步感知秋天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视频画面《秋天多美丽》,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聆听歌曲,同时说一说自己从歌曲中都听懂了什么(秋天很美丽),学生适时交流自己对秋天的感知(风变凉了,各种叶子变得五颜六色,大雁

开始向南飞去)。

2.小结引题:

是啊,秋天的大自然是很美丽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

(板书:

识字1)二.图文对照,学习词语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间相互检查自主拼读情况,注意纠正读音;教师巡视自读交流情况,适时予以指导。

3.再读四组词串,想想自己都从中读懂了什么(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大雁开始往南方飞去)。

教师适时归纳:

是啊,秋天到了,大自然正在悄悄发生奇妙的变化,不信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4.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图画上都有哪些事物,试着从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5.学生说图(图上有蓝天、大雁),教师适时出示词语卡片蓝天、大雁、红叶、金菊、银霜、儿童等。

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字词朗读纠正,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读准蓝的声母是边音l,霜是后鼻音,且中间的介夏?

ldu不能丢了。

6.图文对照,检查词串朗读情况。

(1)完整出示四组词串,引导学生边读边对照插图想一想: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是画上所没有的?

用笔准确圈出来。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图画情况(秋凉、远足),教师适时在课件中用不同颜色强调相关词语秋凉、远足、老人、登高、重阳,指名轮读几个词语,注意提醒朗读凉、重是后鼻音,同时重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

(3)指名分别朗读四组词串,注意指导朗读词串之间的停顿。

7.指导学生将四组词串连起来,教师适时再次进行范读指导。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雁、霜、游、蓝、凉、银、远、戏、重,小组开火车朗读,指读、抢读生字,教师再次根据朗读情况进行字音纠正,注意银是前鼻音。

2.认真观察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记生字的办法。

(霜跟雨有关,所以上面有个雨部;游与水有关,所以左边

有个氵部)教师适时提醒学生明确霜、游、银、凉等字都可以利用形义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同时引导他们试着进行扩词练习。

3.继续出示生字蓝、凉、银,引导学生想想这三个生字书写时在结构和笔画等方面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书空练习并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适时予以强调指导,提醒他们将生字写得端正、匀称。

四.课堂小结

1.交流反馈:

指名学生结合插图以及词串说一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2.教师小结:

孩子们,秋天的景物到达都是如何美的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识字1》,相信大家一定会对秋天有更多的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掌握远、戏、重3个生字的书写要领。

2.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3.初步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抽取课文生字卡片雁、霜、游、蓝、凉、银、远、戏、重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同时试着进行组词,扩词练习。

小猪开火车正确朗读生字。

2.谈话引入:

孩子们,秋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好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秋天,去近距离地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

二.探究交流,感知词义

1.学生自主朗读词串,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边读边思考:

在这些描写

秋天景物的词语中,哪些是自己熟悉或知道的?

试着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跟同伴进行介绍。

(1)指名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秋天的时候,大雁要到南方过冬,它们喜欢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在天空中飞翔,还发出叫声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适时播放各种景物的图片,简单补充秋凉银霜的知识(秋天气温逐渐降低,让人感到凉爽,当气温低到一定的程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白色的霜。

(2)适时出示课文第一、二组词串,引导学生说说想想两组词串所描绘的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归纳板书(自然荷史岣唬?

nbsp;

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蓝、红、金、银),同时课件再次出示蓝天、红叶、金菊、银霜的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景物的美好特点。

2.质疑交流:

看到这样美好的秋天的大自然,孩子们,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想到大自然中去游玩、欣赏美好的秋色)?

课件出示词串儿童、远足、游戏,指名朗读。

(1)引导学生交流对远足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2)课件出示儿童在秋天的大自然中玩耍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图想象孩子们的心情,教师小结板书(心情愉快),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组词串,注意读出儿童快乐的心情。

3.过渡:

其实不光是我们孩子,秋天到了,老人们也喜欢这一项健身项目,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登高)

课件适时出示重阳节登高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教师简单介绍重阳节(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等,现代社会,人们常在此日组织孝敬老人活动),并补充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学生朗读诗句,同时简单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4.指导学生分组轮读四组词串,注意提醒学生读出词语间的短暂停顿,同时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秋天的景物特点以及人物活动的画面。

三.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词语,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圈出来,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2.课件出示我喜欢,因为它的句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试着将话说明白、流畅。

(范例引导:

我喜欢蓝天,因为它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学生仿照老师的范例进行想象与表述。

3.谈话过渡:

这么美好的秋天,的确让人心中充满了喜爱之情。

孩子们,你们愿意融入到这美丽的秋色中吗?

那好,就让我们美美地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吧!

4.学生自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进行范读。

5.课件播放舒缓音乐,指名进行朗读展示,注意提醒学生将词串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词语,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秋天的画面。

6.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词串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教师适时予以表扬、激励。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过渡引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掌握了蓝、凉、银三个生字的书写要领,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三个字远、戏、重的书写(课件出示三个生字),指名朗读。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并说说在书写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注意远的辶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且有一波三折之势;戏左边又的捺画变成点,且要稍微收一点,被右边戈的撇画拖住,同时,戈的斜钩要略长;重的横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且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均等,另外最后三笔的笔顺分别是竖、横、、横。

3.学生自主描红并临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重点提醒远、重的笔顺,同时注意不要把戈写成两横。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背)词串,教师再次进行读、背指导。

2.小结:

秋天是一幅色彩丰富的美丽图画,它会把自己独特的美呈现给每一位热爱自然的人。

孩子们,有时间别忘了走进大自然中,用心去寻找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吧!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