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8784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docx

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分布及成因。

(综合思维)

2.结合不同区域图文资料,认识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发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区域认知)

3.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图像,识别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地理实践力)

4.能够简要分析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

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

2.分类

(1)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

(2)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华等。

3.主要类型

(1)溶沟:

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2)石芽:

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3)峰林:

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4)孤峰:

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常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5)溶斗:

又称喀斯特漏斗,是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塌陷的喀斯特漏斗又称为天坑。

(6)溶洞:

富含CO2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的,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7)钙华: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形成。

包括钙华坝、钙华湖等。

[图表点拨] 教材第56页图2-34,该图展示出:

喀斯特石林是由密集林立的锥柱体、锥状、塔状石灰岩体组合成的景观,其间多为溶蚀裂隙。

隙坡直立,坡壁上部有平行的溶沟。

[特别提醒]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带:

是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形成:

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3.主要类型

(1)海蚀地貌

①海蚀崖: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②海蚀平台:

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③海蚀柱: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

(2)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的各种地貌,包括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三、冰川地貌

1.冰川

(1)概念:

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分类:

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3)分布:

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2.冰川作用: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3.冰川地貌

(1)概念:

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常见的冰川地貌:

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冰蚀湖和峡湾等。

(3)分布:

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山地区。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的透水性。

(  )

(2)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

(  )

(3)海浪的侵蚀对海岸具有破坏作用。

(  )

(4)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  )

(5)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最主要岩石有(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D.石英砂岩

提示:

(1)×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

(2)×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

(3)√ 海浪能量巨大,对海岸具有侵蚀破坏作用。

(4)√ 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5)A [在石灰岩比较多的地区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比如桂林山水便是这种地貌,我国北方的河北、山东等地也有部分地区发育。

]

 喀斯特地貌

乘船进入山洞,看着头顶色彩绚丽,外形独特的钟乳石,给人极大的震撼。

乘船不久就来到一个大厅,大厅内石笋、石柱十分美丽。

大厅的两边还有多个各有特色的小洞,洞的奇巧让人叫绝。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材料中的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是如何形成的?

乘船的河呢?

提示:

材料中的山洞和各有特色的小洞为地下溶洞,因流水溶蚀而形成。

乘船的河为地下河,也是流水溶蚀形成的。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属于哪类喀斯特地貌?

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在溶洞内,含有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归纳提升]喀斯特作用和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及其条件

(1)本质: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和沉积作用。

(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条件

岩石的

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强

岩石的

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分条件

水的酸性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酸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力越强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其典型形态及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芽

溶蚀

峰林、孤峰

溶斗

地下溶洞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

沉积

1.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沉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

(1)A 

(2)D (3)B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各种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

 海岸地貌

“哗!

哗!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成因?

提示:

波浪的侵蚀作用。

问题2 (综合思维)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归纳提升]认识海岸地貌

1.什么是海岸地貌

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地带内。

2.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主要表现

主要分布

海蚀

地貌

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

以基岩海岸为主,在我国山东、辽东半岛较为典型

海积

地貌

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以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主。

在我国的杭州湾以北比较集中

2.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回答

(1)~

(2)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岩洞B.岩礁

C.沙滩D.岩穴

(1)A 

(2)C [第

(1)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位于海边,每日受海浪拍打,因此鼓浪石是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题,沙滩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岩洞、岩礁、岩穴的形成都受到海水侵蚀作用。

]

 冰川地貌

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204千米,最深处达1308米。

两岸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长,直到1500米的峰顶。

两岸山峦起伏层林叠翠,忽而云雾缭绕虚无缥缈,忽而白雪皑皑寒气逼人,峡湾的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

坐船行驶在峡湾里,如入仙境。

问题1 (综合思维)峡湾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具有什么价值?

提示:

具有壮观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是研究环境演变的依据,具有科学价值。

问题3 (综合思维)常见的冰川地貌有哪些?

提示:

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冰斗、U形谷、角峰、刃脊、峡湾和冰蚀湖等;冰川堆积地貌主要有冰碛垄和冰碛丘陵等。

[归纳提升]主要冰川地貌及其基本特征

冰川地貌

基本特征

冰蚀地貌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孤立而尖锐

刃脊

随着冰斗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槽谷、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冰蚀湖

冰川刨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五大湖

冰积地貌

冰碛

丘陵

冰川消融时,将所携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碛之上,构成低矮、坡缓、波状起伏的丘陵

冰碛

阶地

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碛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

3.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

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

(1)~(3)题。

(1)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

A.中国B.巴西

C.加拿大D.澳大利亚

(2)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B.冰面河

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

(3)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C 

(2)D (3)B [第

(1)题,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加拿大纬度较高,存在大陆冰川;中国和巴西、澳大利亚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冰川。

(2)题,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

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会携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

第(3)题,受冰水补给的湖泊沉积,因夏季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

]

区域认知:

桂林山水甲天下 喀斯特地貌挺桂林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殊不知桂林山水的“魂”在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桂林地区早在数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有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形成了3000多米厚的石灰岩。

后来受内力作用影响,桂林地区地壳抬升形成陆地,石灰岩出露地表。

这一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可溶性和透水性好。

而桂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且当地地势东、西、北面高,中南部较低,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积聚。

在流水的溶蚀、冲刷等作用下,当地地表物质不断被带走,留下岩石裸露的峰林景观;地下的裂隙在地下水的溶蚀下也逐渐加宽加深,形成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和地下河道。

 

象鼻山     地下“神宫”

读下面的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________。

(2)在四处景观中,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

(3)石灰岩地区的景观,由于处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流水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解析] 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观光、考察,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主要地貌景观有峰林、地下溶洞、石笋等。

[答案] 

(1)C、D

(2)D

(3)溶蚀 沉积 地下溶洞 石笋[素养立意] 本题通过几幅山水景观图,主要考查了对桂林山水景观的认识,体现了区域认知能力。

以桂林山水为首的南方喀斯特地貌于2014年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题组1 喀斯特地貌

(生活中的地理)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读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景区素描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D.流水侵蚀

1.A 2.D [第1题,据图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冰川一般分布在高山地区或两极地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体现的是我国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形成的高原面地表特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体现在平原地区。

第2题,喀斯特地貌林立的奇峰和崎岖的地表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

题组2 海岸地貌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m,植被稀少。

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

据此回答3~4题。

3.“蓝窗”景观属于(  )

A.流水地貌B.风成地貌

C.海岸地貌D.山岳地貌

4.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C 4.D [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位于岛屿的西北角,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判断形成“蓝窗”景观属于海岸地貌。

第4题,“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

]

题组3 冰川地貌

读下图,完成5~6题。

5.这类地貌主要分布在(  )

A.中纬度平原地区

B.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

C.沿海地区

D.只在北冰洋沿岸分布

6.下列地貌不可能属于图示类型的是(  )

A.角峰B.峡湾

C.三角洲D.U形谷

5.B 6.C [第5题,冰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

第6题,角峰、峡湾、U形谷等都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地貌。

]

教材P55探究:

1.喀斯特地貌地表群峰挺拔,峰丛林立;地下洞系密集交织,洞中流水潺潺,石笋、石柱、石钟乳等形态各异。

中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广西、贵州、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

有些海岸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岬湾交错,港湾分歧,岛屿星布。

在这种海岸的海湾部位,可见有海滩、离岸堤、沙嘴、水下沙坝等;还有些海岸滩地宽广、滩坡平缓,岸上地势平坦,多沙洲、浅滩,潮间带宽阔,缺乏天然良港和岛屿;另外的一些海岸被植物所围绕或覆盖,主要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类。

中国的海岸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沿海地区。

冰川地貌有尖状金字塔形的角峰、刀刃状山脊、冰川槽谷(U形谷)、冰斗。

中国的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西部的高山高原地区。

北起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南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发育。

2.三类地貌景观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外力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海岸地貌是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冰川地貌是冰川对地球表面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不同的外力作用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地表形态。

教材P58-59活动:

1.“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山地、丘陵地区,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重庆、云南等)尤为集中。

2.地表景观:

石林、峰林、天生桥、钙化坝、钙化湖等。

地下景观:

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教材P60-61活动:

1.

(1)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其为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滩、沙嘴、离岸堤属于海积地貌,沙嘴指从陆地突入水中的状似尾巴的狭长沙滩;离岸堤是海浪挟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2)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粗沙滩和细沙滩。

当沉积物来自悬崖或附近的沿岸山脉时,海滩主要由这些岩石矿物颗粒组成,粒度相对较粗,多为砾石。

当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远距离搬运时,海滩的沉积物质较细,是因为只有颗粒较小的粉沙与黏土粒级的沉积物才容易输运入海。

沙质海岸其滩肩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阳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

滩面的沙子湿而坚硬,是跑步者喜欢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