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05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 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 理 同步练习名师解析.docx

高考一轮数学复习x21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理同步练习名师解析

选修第2章第1节知能训练·提升

考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的过程中,第二步假设n=k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得到

(  )

A.1+2+22+……+2k-2+2k-1=2k+1-1

B.1+2+22+……2k+2k+1=2k-1+2k+1

C.1+2+22+……2k-1+2k+1-1=2k+1-1

D.1+2+22+……2k-1+2k=2k-1+2k

解析:

当n=k时,等式为1+2+22+……+2k-1=2k-1.那么当n=k+1时,左边=1+2+22+……+2k-1+2k,因此只需在归纳假设两端同时添加2k,即1+2+22+……+2k-1+2k=2k-1+2k.

答案:

D

2.设f(x)=1+++…+(x∈N*).求证:

n+f

(1)+f

(2)+…+f(n-1)=nf(n)(n∈N*且n≥2).

证明:

(1)n=2时,左边=2+f

(1)=2+1=3,右边=2·f

(2)=2(1+)=3,

∴等式成立.

(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k+f

(1)+f

(2)+…+f(k-1)=kf(k).

那么当n=k+1时,

左边=(k+1)+f

(1)+f

(2)+…+f(k-1)+f(k)

=kf(k)+1+f(k)=(k+1)f(k)+1

=(k+1)[f(k)+-]+1

=(k+1)f(k+1)-1+1

=(k+1)f(k+1).

即n=k+1时,等式亦成立.由

(1)

(2)知对于n∈N*,且n≥2等式成立.

考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3.(2010·云南模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n<1且n∈N)时,在证明n=k+1这一步时,需要证明的不等式是

(  )

A.++…+>

B.++…++>

C.++…++>

D.++…+++>

解析:

++…+>(n>1且n∈N)的左边有n项,在证明n=k+1这一步时,需要证明的不等式是++…+++>,故选D.

答案:

D

4.当n>1,且n∈N*时,求证:

+++…+>.

证明:

(1)当n=2时,左边=+++=>,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k≥2)时,不等式成立,即

+++…+>.

当n=k+1时,+++…++++

=(+++…+)+(++-)>+(++-)=.

即n=k+1时,不等式成立.

(1)、

(2)可知,原不等式对任意n>1且n∈N*都成立.

考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当n是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在第二步时,正确的证法是

(  )

A.假设n=k(k∈N*),证明n=k+1命题成立

B.假设n=k(k是正奇数),证明n=k+1命题成立

C.假设n=2k+1(k∈N*),证明n=k+1命题成立

D.假设n=k(k是正奇数),证明n=k+2命题成立

解析:

A、B、C中,k+1不一定表示奇数,只有D中k为奇数,k+2为奇数.

答案:

D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n+1)7n-1(n∈N*)能被9整除.

证明:

令f(n)=(3n+1)7n-1,

(1)f

(1)=(3×1+1)71-1=27能被9整除;

(2)假设f(k)(k∈N*)能被9整除,则

f(k+1)-f(k)=[(3k+4)·7k+1-1]-[(3k+1)·7k-1]=9·(2k+3)·7k能被9整除.

∴f(k+1)能被9整除,

∴由

(1)、

(2)知,对一切n∈N*,命题成立.

考点四:

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探索性问题

7.观察下式:

1=12;

2+3+4=32;

3+4+5+6+7=52;

4+5+6+7+8+9+10=72,

…,

则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各等式的左边是第n个自然数到第3n-2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右边是奇数的平方,故得出结论:

n+(n+1)+(n+2)+…+(3n-2)=(2n-1)2.

答案:

n+(n+1)+(n+2)+…+(3n-2)=(2n-1)2

8.已知数列{an}满足条件(n-1)an+1=(n+1)·(an-1),且a2=6,设bn=an+n(n∈N*),求{bn}的通项公式.

解:

当n=1时,由(n-1)an+1=(n+1)(an-1),

得a1=1.当n=2时,∵a2=6,

代入(n-1)an+1=(n+1)(an-1),得a3=15,同理可得a4=28,

再代入bn=an+n,有b1=2,b2=8,b3=18,b4=32.

由此猜想bn=2n2(也可由an=1,a2=6=2×3,a3=15=3×5,a4=28=4×7,猜想an=n·(2n-1)).

要证bn=2n2,可证an=bn-n=2n2-n,

①当n=1时,a1=2×12-1=1,前面已求得a1=1,

∴猜想正确.

②假设n=k时,ak=2k2-k(k≥1,k∈N*),

则当n=k+1时,由已知(n-1)an+1=(n+1)(an-1),

得(k-1)ak+1=(k+1)(ak-1),

∴ak+1=(ak-1)=(2k2-k-1)

=(2k+1)(k-1)=(k+1)(2k+1)

=2(k+1)2-(k+1)

∴n=k+1时,an=2n2-n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对一切n∈N*,an=2n2-n都成立,

∴{bn}的通项公式为bn=2n2.

1.(2009·湖南)将正△ABC分割成n2(n≥2,n∈N*)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图1,图2分别给出了n=2,3的情形),在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各放置一个数,使位于△ABC的三边及平行于某边的任一直线上的数(当数的个数不少于3时)都分别依次成等差数列.若顶点A、B、C处的三个数互不相同且和为1,记所有顶点上的数之和为f(n),则有f

(2)=2,f(3)=________,…,f(n)=________.

解析:

①n=3时,如图,设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xA、xB、xC,

三边上其他点对应的数分别为x1、x2、y1、y2、z1、z2,中间交叉点对应的数为ω,则f(3)=xA+xB+xC+x1+x2+y1+y2+z1+z2+ω.因为xA+xB+xC=1,由题意共线上的数成等差数列,

∴x1+x2=xA+xC,y1+y2=xB+xC,z1+z2=xA+xB

又ω=(x1+y1)

=(xA++xB+)

=(xA+xB+xC)=,

∴f(3)=3(xA+xB+xC)+(xA+xB+xC)=.

②解法一:

当n=4时,同上依次设三边上顶点以外对应的数依次为x1、x2、x3;y1、y2、y3;z1、z2、z3.中间三点对应的数为ω1、ω2、ω3,则:

f(4)=xA+xB+xC+x1+x2+x3+y1+y2+y3+z1+z2+z3+ω1+ω2+ω3.

由题意得x1+x2+x3=xA+xB+=(xA+xB)同理y1+y2+y3=(xB+xC),

z1+z2+z3=(xC+xA),

同①分析:

ω1=(xA+z1+x3),

ω2=(x1+y1+xB),

ω3=(xC+z3+y3),

∴ω1+ω2+ω3=(xA+xB+xC+x1+x3+y1+y3+z1+z3),

而x1+x3=xA+xB,y1+y3=yC+yB,z1+z3=xA+xC,

代入得ω1+ω2+ω3=xA+xB+xC,

∴f(4)=5(xA+xB+xC)=5,

由f

(1)=1,f

(2)=2,f(3)=,f(4)=5,

即f

(1)=×2×3,f

(2)=×3×4,

f(3)=×4×5,f(5)=×5×6,由此猜想an=(n+1)(n+2).

解法二:

逐步调整,不妨假设xA=xB=xC=,共(n+1)(n+2)个顶点,

∴f(n)=(n+1)(n+2).

答案:

;(n+1)(n+2)

2.(2009·安徽)首项为正数的数列{an}满足an+1=(a+3),n∈N+.

(1)证明:

若a1为奇数,则对一切n≥2,an都是奇数;

(2)若对一切n∈N+都有an+1>an,求a1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已知a1是奇数,假设ak=2m-1是奇数,其中m为正整数,则由递推关系得ak+1==m(m-1)+1是奇数.

根据数学归纳法,对任何n∈N+;an都是奇数.

(2)解法一:

由an+1-an=(an-1)(an-3)知,an+1>an当且仅当an<1或an>3另一方面,若0<ak<1,则0<ak+1<=1;

若ak>3,则ak+1>=3.

根据数学归纳法,0<a1<1⇔0<an<1,∀n∈N+,a1>3⇔an>3,∀n∈N+.

综合所述,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a1<1或a1>3.

解法二:

由a2=>a1,得a-4a1+3>0,于是0<a1<1或a1>3.

an+1-an=-

=,

因为a1>0,an+1=,所以所有的an均大于0,因此an+1-an与an-an-1同号.根据数学归纳法,∀n∈N+,an+1-an与a2-a1同号.

因此,对一切n∈N+都有an+1>an的充要条件是0<a1<1或a1>3.

3.(2009·陕西)已知数列{xn}满足x1=,xn+1=,n∈N*.

(1)猜想数列{x2n}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证明:

|xn+1-xn|≤()n-1.

解析:

(1)由x1=及xn+1=得x2=,x4=,x6=.

由x2>x4>x6猜想:

数列{x2n}是递减数列.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已证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x2k>x2k+2,

易知xn>0,那么x2k+2-x2k+4=-=

=>0,即x2(n+1)>x2(n+1)+2.

也就是说,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结合

(1)和

(2)知,命题成立.

(2)证明:

当n=1时|xn+1-xn|=|x2-x1|=,结论成立;

当n≥2时,易知0<xn-1<1,∴1+xn-1<2,xn=>,∴(1+xn)(1+xn-1)=(1+)(1+xn-1)=2+xn-1≥,

∴|xn+1-xn|=|-|

≤|xn-xn-1|≤()2|xn-1-xn-2|≤…≤()n-1|x2-x1|=()n-1.

1.已知函数f(x)=x2-x+2,数列{an}满足递推关系式:

an+1=f(an)(n∈N*),且a1=1.

(1)求a2、a3、a4的值;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5时,an<2-;

(3)证明当n≥5时,有<n-1.

解:

由a1=1及an+1=a-an+2计算,得a2=,a3=,a4=.

(2)证明:

①a5=()2-+2=2-(1-×)=2-×<2-,

即当n=5时,结论成立.

②假设结论对n=k(k≥5)成立,

即ak<2-.

∵an+1=(an-1)2+≥,函数f(x)=(x-1)2+在(1,+∞)上递增,

∴ak+1<(2--1)2+=2-+<2-,即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知,不等式an<2-对一切n≥5都成立.

(3)证明:

∵当n≥5时,an<2-,

∴<n.

又由an+1=a-an+2,得=-,且a1=1.

∴=(-)=-=-1<n-1.

2.已知数列{an}满足:

a1=1,an+1=an+(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

≤an≤1;

(3)设Tn=an,且kn=ln(1+Tn)+T,证明:

<.

解:

(1)由an+1=an+,得2n+1an+1=2nan+n,

令bn=2nan,有bn+1-bn=n,

∴bn=b1+(b2-b1)+…+(bn-1-bn-2)+(bn-bn-1)=b1+[1+2+3+…+(n-1)]=b1+n(n-1).

又b1=2a1=2,bn=2+n(n-1),

∴2nan=n(n-1)+2,

∴an=(n2-n+4)·()n+1(n∈N*).

(2)证法一:

(数学归纳法)

①当n=1时,a1=1,满足不等式≤a1=1≤1;

②假设n=k(k≥1,k∈N*)时结论成立,

即≤ak≤1,那么ak+1=ak+≥·+=>即ak+1>.

又ak+1=ak+≤+<=1,

由①②可知,n∈N*,都有≤an≤1成立.

证法二:

(1)知:

an=(n2-n+4)·()n+1.

∵n2-n≥0,n∈N*,∴an≥4·()n+1=.

∵an=,2n+1=(1+1)n+1=1+C+C+…+C+C+C>1+C+2C,

∴2n+1>n2+2n+2.

∴an<=1-<1.

当n=1时,an=a1=1,综上,≤an≤1.

证法三:

==,

-1==<0,

∴{an}为递减数列,当n=1时,an取最大值.

∴an≤1.

(1)中知2nan=n(n-1)+2≥2,an≥.

综上可知,≤an≤1.

(3)证明:

Tn=(n2-n+4)·()n+1=n·()n,欲证:

<,即证kn<T+Tn,

即ln(1+Tn)-Tn<0,构造函数f(x)=ln(1+x)-x.

∵f′(x)=-1=,

当x>0时,f′(x)<0,

∴函数y=f(x)在(0,+∞)内递减.

∴f(x)在[0,+∞]内的最大值为f(0)=0.

∴当x≥0时,1n(1+x)-x≤0.

又∵Tn>0,∴ln(1+Tn)-Tn<0.

∴不等式<成立.

[例1]求经过两点P1(2,1)和P2(m,2)(m∈R)的直线l的斜率,并且求出l的倾斜角α及其取值范围.

选题意图:

考查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及斜率公式.

解:

(1)当m=2时,x1=x2=2,∴直线l垂直于x轴,因此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

(2)当m≠2时,直线l的斜率k=

∵m>2时,k>0.

∴α=arctan

α∈(0,

),

∵当m<2时,k<0

∴α=π+arctan

,α∈(

π).

说明:

利用斜率公式时,应注意斜率公式的应用范围.

[例2]若三点A(-2,3),B(3,-2),C(

,m)共线,求m的值.

选题意图:

考查利用斜率相等求点的坐标的方法.

解:

∵A、B、C三点共线,

∴kAB=kAC,

解得m=

.

说明:

若三点共线,则任意两点的斜率都相等,此题也可用距离公式来解.

[例3]已知两点A(-1,-5),B(3,-2),直线l的倾斜角是直线AB倾斜角的一半,求直线l的斜率.

选题意图:

强化斜率公式.

解:

设直线l的倾斜角α,则由题得直线AB的倾斜角为2α.

∵tan2α=kAB=

即3tan2α+8tanα-3=0,

解得tanα=

或tanα=-3.

∵tan2α=

>0,∴0°<2α<90°,

0°<α<45°,

∴tanα=

.

因此,直线l的斜率是

说明:

由2α的正切值确定α的范围及由α的范围求α的正切值是本例解法中易忽略的地方.

命题否定的典型错误及制作

在教材的第一章安排了《常用逻辑用语》的内容.从课本内容安排上看,显得较容易,但是由于对逻辑联结词不能做到正确理解,在解决这部分内容涉及的问题时容易出错.下面仅对命题的否定中典型错误及常见制作方法加以叙述.

一、典型错误剖析

错误1——认为命题的否定就是否定原命题的结论

在命题的否定中,有许多是把原命题中的结论加以否定.如命题:

是无理数,其否定是:

不是无理数.但据此就认为命题的否定就是否定原命题的结论就错了.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⑴对于任意实数x,使x2=1;

⑵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

错解:

它们的否定分别为

⑴对于任意实数x,使x2≠1;

⑵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

剖析:

对于⑴是全称命题,要否定它只要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即可;对于⑵是存在命题,要否定它必须是对所有实数x,使x2≠1.

正解:

⑴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

⑵对于任意实数x,使x2≠1.

错误2——认为命题的否定就是原命题中的判断词改和其意义相反的判断词

在命题的否定中,有许多是把原命题中的判断词改为相反意义的词,如“是”改为“不是”、“等”改为“不等”、“大于”改为“小于或等于”等.但对于联言命题及选言命题,还要把逻辑联结词“且”与“或”互换.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⑴线段AB与CD平行且相等;

⑵线段AB与CD平行或相等.

错解:

⑴线段AB与CD不平行且不相等;

⑵线段AB与CD不平行或不相等.

剖析:

对于⑴是联言命题,其结论的含义为:

“平行且相等”,所以对原命题结论的否定除“不平行且不相等”外,还应有“平行且不相等”、“不平行且相等”;而⑵是选言命题,其结论包含“平行但不相等”、“不平行但相等”、“平行且相等”三种情况,故否定就为“不平行且不相等”.

正解:

⑴线段AB与CD不平行或不相等;

⑵线段AB与CD不平行且不相等.

错误3——认为“都不是”是“都是”的否定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⑴a,b都是零;

⑵高一

(一)班全体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错解:

⑴a,b都不是零;

⑵高一

(一)班全体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剖析:

要注意“都是”、“不都是”、“都不是”三者的关系,其中“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不都是”包含“都不是”;“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

正解:

⑴a,b不都是零,即“a,b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

⑵高一

(一)班全体同学不都是共青团员,或写成:

高一

(一)班全体同学中至少有一人共青团员.

错误4——认为“命题否定”就是“否命题”

根据逻辑学知识,任一命题p都有它的否定(命题)非p(也叫负命题、反命题);而否命题是就假言命题(若p则q)而言的.如果一个命题不是假言命题,就无所谓否命题,也就是说,我们就不研究它的否命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假言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而“若p则q”的否定(命题)则是“p且非q”,而不是“若p则非q”.

例4写出命题“满足条件C的点都在直线F上”的否定.

错解:

不满足条件C的点不都在直线F上.

剖析:

对于原命题可表示为“若A,则B”,其否命题是“若┐A,则┐B”,而其否定形式是“若A,则┐B”,即不需要否定命题的题设部分.

正解:

满足条件C的点不都在直线F上.

二、几类命题否定的制作

1.简单的简单命题

命题的形如“A是B”,其否定为“A不是B”.只要把原命题中的判断词改为与其相反意义的判断词即可.

例5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⑴3+4>6;

⑵2是偶数.

解:

所给命题的否定分别是:

⑴3+4≤6;

⑵2不是偶数.

2.含有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简单命题

全称量词相当于日常语言中“凡”,“所有”,“一切”,“任意一个”等,形如“所有A是B”,其否定为“存在某个A不是B”;存在量词相当于“存在一个”,“有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形如“某一个A是B”,其否定是“对于所有的A都不是B”.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命题,存在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例6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⑴不论m取什么实数,x2+x-m=0必有实根.

⑵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x+1≤0.

⑶至少有一个整数是自然数.

⑷至多有两个质数是奇数.

解:

⑴原命题相当于“对所有的实数m,x2+x-m=0必有实根”,其否定是“存在实数m,使x2+x-m=0没有实根”.

⑵原命题的否定是“对所有的实数x,x2+x+1>0”.

⑶原命题的否定是“没有一个整数是自然数”.

⑷原命题的否定是“至少有三个质数是奇数”.

3.复合命题“p且q”,“p或q”的否定

“p且q”是联言命题,其否定为“非p或非q”(也写成┐p或┐q“;“p或q”是选言命题,其否定为“非p且非q”(也写成┐p且┐q“;

例7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⑴他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⑵他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

≥0.

解:

⑴原命题的否定是“他既不是数学家也不是物理学家”.

⑵原命题的否定是“他不能同时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即“他不是数学家或他不是物理学家”.

⑶若认为┐p:

<0,那就错了.┐p是对p的否定,包括

<0或

=0.

或∵p:

x>1或x<-3,∴┐p:

-3≤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