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61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30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docx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沈萍共74页

微生物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A鼠疫   B天花   C艾滋病(AIDS)   D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的“席位”。

   A少数   B非常少数   C不太多   D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的分支学科。

   A几个不同   B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

   A曲蘖酿酒   B用鼻苗法种痘 C烘制面包   D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000

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研究的就占了(   ) 。

   A1/10   B2/3   C1/20   D1/3

7.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无可辩驳地证实:

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

8.柯赫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

A巴斯德原则 B柯赫原则   C菌种原则   D免疫原理

9.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在某些微生物中存在一些与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相类似的基因,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作为(   )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为认识庞大的人类基因组及其功能做出重要贡献。

   A模式生物   B受体   C供体   D突变材料

10.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   )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A鼠疫杆菌   B沙眼病原体   C结核杆菌   D天花病毒

 是非题

1.微生物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2.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的产生,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例如:

肺结核、疟疾、霍乱、天花等,不可能有“卷土重来”之势。

3.当今研究表明:

所有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见的。

4.微生物学家要获得微生物的纯种,通常要首先从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纯种,然后还要进行培养,因此研究微生物一般要使用特殊的技术,例如:

消毒灭菌和培养基的应用等,这也是微生物学有别于动、植物学的。

5.巴斯德不仅用曲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非自然发生,推翻了争论已久的“自生说”,而且做了许多其他重大贡献,例如:

证明乳酸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建立了巴氏消毒法等。

6.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工业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都是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7.微生物学的建立虽然比高等动、植物学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动、植物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特别是人类遗传学的限制大。

   8.微生物学与迅速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其他学科汇合,使微生物学全面进入分子研究水平,并产生了其分支学科“分子微生物学”。

9.在基因工程的带动下,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工业已从多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0.DNA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现,才导致了微生物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转录酶等。

11.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繁殖,易变异等特性,因而与动、植相比,十分难于实验操作。

12.现在,微生物学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并将更加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又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广泛的应用性。

 问答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三、习题解答

填空题

 1.巨大利益 “残忍”的破坏2.鼠疫杆菌3.病毒4.无 原核 真核5.研究技术6.细胞微生物学7.齐民要术   8.巴斯德 柯赫 巴斯德 柯赫9.消毒灭菌分离培养10.模式微生物 特殊微生物 医用微生物   11.第三大产业

选择题 1. C   2. D   3. C   4. D   5. A 6. D   7. C   8. B   9. A   10. B

是非题对错错对对错对对对错错对

问答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

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2.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

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3.其原因从下列几方面分析:

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分易于操作。

动、植物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

微生物的广泛的应用性,能迅速地符合现代学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使得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

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举例说明),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量景:

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

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镜技术

一、术语或名词

1.菌落(c010ny) 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苔(lawn) 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3.平皿(Petridish) 由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的圆形皿底和皿盖组成,皿盖可覆盖于皿底之 上,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其英文名称是为纪念其发明者RichardPetri。

   4.纯培养物(pureculture) 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5.培养基(culturemedium)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6.无菌技术(aseptictechnique)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7.培养平板(cultureplate) 常简称为平板,指固体培养基倒人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培养基平面。

   8.稀释倒平板法(pourplate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9.涂布平板法(spreadplatemethod) 在培养平板表面均匀涂布经过稀释的微生物悬液后,保温培养,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0.平板划线法(streakplatemethod) 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

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稀释摇管法(dilutionshakeculturemethod) 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

 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用石蜡封盖,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琼脂柱中间。

   12.单细胞分离法(singlecellpickupmethod) 采用显微操作技术直接挑取微生物的单细胞(孢子),培养后获得纯培养物。

   13.富集培养(enrichmentculture) 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14.二元培养物(two—componentculture) 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例如寄生或捕食)的微生 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15.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一种,利用细小的探针对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高度的扫描,同时通过一个激光装置来监测探针随样品表面的升降变化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16.明视野显微镜(bright—field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的照明方式为透射照明,即光线直接进入视野,在一个相对明亮的背景中形成一个暗的物像。

   17.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confocalscanninglasermicroscope,CSLM) 这种显微镜采用激光作为光源,每次仅对一个点进行照射,从而大大减少样品其他部分发出的杂散光的干扰。

观察时通过激光器或载物台扫描,计算机处理,最终获得反差鲜明、高分辨率的三维立体数字图像。

   18.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用紫外线或蓝紫光照射经过荧光染料染色的样品,然后观察激发出的荧光所形成的物像。

19.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 决定显微镜物镜分辨率性能物理指标,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

20.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 这种光学显微镜通过特殊的装置把样品不同部位间折射率和细胞密度的微弱差异转变为人眼可以察觉的明暗差,可在不染色的情况下对透明的活细胞及其内部结构进行直接观察。

21.分辨率(resolution) 能辨析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

22.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 这种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收集从表面发出的二次电子形成样品的表面图像。

23.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e) 通过在物体表面移动一种敏锐的探针来研究表面特征的显微镜(如扫描隧道显微镜)。

24.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 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一种,用细小的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通过检测针尖和样品间隧道效应电流的变化形成物像。

25.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用电子束透射样品,用磁透镜使散射的电子聚焦成像。

26.反差(contrast) 被观察物区别于背景的程度。

27.暗视野显微镜(dark—fieldmicroscope) 这种显微镜利用特殊的聚光器进行斜射照明,经样品反射或折射的光线进入物镜成像。

28.固定(fixation) 制样过程中使整个机体及其细胞的内、外结构被保存并固定在适当位置的过程。

29.负染色(negativestaining) 染料使背景颜色加深而样品没有着色的染色法。

30.菌丝体(mycelium) 聚成一团的分支菌丝,见于真菌和某些细菌。

31.菌丝(hypha) 大多数霉菌和某些细菌的结构单位,管形丝状体。

32.双球菌(diplococcus) 分裂后成对排列的球菌。

33.球菌(COCCUS) 细胞大致呈球状的细菌。

34.螺菌(spirillum) 刚性的螺旋状细菌。

35.螺旋体(spirochete) 柔韧的螺旋状细菌,具有周质鞭毛。

36.杆菌(rod) 细胞呈杆状的细菌。

37.柄细菌(prosthecatebacteria) 细胞上有柄、菌丝、附器等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细柄的细菌。

38.霉菌(mold) 以多细胞丝状群体形式生存的真菌。

39.真菌(fungi) 有线粒体,无叶绿体,没有根、茎、叶分化,以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40.酵母菌(yeast) 单细胞真菌。

41.藻类(algae)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

42.原生动物(prokaryote) 缺少真正细胞壁,具有运动能力,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二、习 题

填空题

1.动植物的研究能以   体为单位进行,而对微生物的研究一般用体。

2.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其中只有  

3.一般情况下,培养微生物的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行   ,使容器中不含   。

   4.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

   、   和   。

   5.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   、   的重要依据。

   6.微生物保藏的目标就是要使所保藏菌株在一段时间不   、不   和不   。

   7.一般说来,采用冷冻法时,保藏温度越   ,保藏效果越   。

   8,   、   和   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3个重要因素。

9.光学显微镜能达到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是   ,这时一般使用   X的目镜,和   x的物镜,并应在物镜镜头和玻片之间加   。

10.采用明视野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如活的细胞)时, 光的   和   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其形态和内部结构往往难以分辨。

11.在   的照射下,发荧光的物体会在黑暗的背景下表现为光亮的有色物体,这就是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

12.透射电子显微镜用电子作为   ,因此其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有很大提高,但镜筒必须是   环境,形成的影像也只能通过   或   进行观察、记录。

13.在显微镜下不同细菌的形态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但就单个有机体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   、   与   3种。

14.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

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   。

在固体培养基上,部分菌丝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称为   ;另一部分则向空中生长,称为   。

有的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分化成   。

15.   是一类缺少真正细胞壁,细胞通常无色,具有运动能力,并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它们个体微小,大多数都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

选择题(4个答案选1)

   1.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器具中,(   )是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

   A平皿   B试管   C烧瓶   D烧杯

   2.(   )可用来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A选择平板   B富集培养   C稀释涂布   D单细胞显微分离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稀释倒平板法的缺点?

(   )

A菌落有时分布不够均匀B热敏感菌易被烫死 C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D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

   4.下面哪一种方法一般不被用作传代保藏?

(   )   

   A琼脂斜面   B半固体琼脂柱 C培养平板   D摇瓶发酵

   5.冷冻真空干燥法可以长期保藏微生物的原因是微生物处于(   )的环境,代谢水平大大降低。

   A干燥、缺氧、寡营养    B低温、干燥、缺氧   C低温、缺氧、寡营养   D低温、干燥、寡营养

6.对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

 A目镜   B物镜   C聚光器   D总放大倍数

7.暗视野显微镜和明视野显微镜的区别在于(   )。

A目镜   B物镜   C聚光器   D样品制备

8.相差显微镜使人们能在不染色的情况下,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下都看不到或看不清的活细胞及细胞内的某些细微结构,是因为它改变了样品不同部位间光的(   ),使人眼可以察觉。

 A波长   B颜色   C相位   D振幅

9.(   )不是鉴别染色。

A抗酸性染色   B革兰氏染色   C活菌染色   D芽孢染色

10.细菌的下列哪项特性一般不用作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

(   )

 A球菌的直径   B球菌的分裂及排列 C杆菌的直径   D杆菌的分裂及排列

是非题

1.为了防止杂菌,特别是空气中的杂菌污染,试管及玻璃烧瓶都需采用适宜的塞子塞口,通常采用棉花塞,也可采用各种金属、塑料及硅胶帽,并在使用前进行高温干热灭菌。

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纯培养是最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3.所有的培养基都是选择性培养基。

4.直接挑取在平板上形成的单菌落就可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5.用稀释摇管法分离获得的微生物均为厌氧微生物。

6.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保藏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最重要的微生物保藏方法,大多数专业的菌种保藏机构均采用这两种方法作为主要的微生物保存手段。

7.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与介质折射率有关,由于香柏油的介质折射率(约1.5)高于空气(1.0), 因此,使用油镜的观察效果好于高倍镜,目前科学家正在寻找折射率比香柏油更高的介质以进一步改善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效果。

8.与其他电子显微镜相比,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技术上的最大突破是能对活样品进行观察。

9.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虽然有很大的提高,但却无法拍摄彩色照片。

10.和动植物一样,细菌细胞也会经历由小长大的过程,因此,在相同情况下应选择成熟的细菌而非幼龄细菌进行显微镜观察,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

11.霉菌、酵母菌均是没有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

问答题

1.一般说来,严格的无菌操作是一切微生物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分离与培养极端嗜盐菌时常在没有点酒精灯的普通实验台上倾倒培养平板、在日常环境中直接打开皿盖观察和挑取菌落,而其研究结果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如果希望从环境中分离得到厌氧固氮菌,你该如何设计实验?

3.为什么光学显微镜的目镜通常都是15X?

是否可以采用更大放大倍率的目镜(如30x)来进 一步提高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

4.为什么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样品厚度与大小的要求有如此大的差异?

能否用扫描电镜来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而用透射电镜来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

5.试论电子显微镜在进行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6.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你是否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区分同为单细胞的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

三、习题解答

填空题   1.个 群   2.纯   3。

灭菌 任何生物   4.稀释倒平板法 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5.分类 鉴定   6.死亡 污染 变异   7.低(高) 好(差)   8.放大 反差 分辨率  9.1000~1500x 10或15 90或100 香柏油   10.’波长 振幅   11.紫外线   12.光源 真空 荧光屏 照片   13.球状 杆状 螺旋状   14.菌丝体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繁殖菌丝   15.原生动物

选择题   1. A   2. B   3. A   4. D   5. B   6. B   7. C   8. D   9. C   10. D

是非题  错错对错错对错对对错对

问答题

   1.培养极端嗜盐菌的培养平板需要添加很高浓度的氯化钠(25%),实验室环境中的一般微生物都不能在这种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即使不采取无菌操作技术,实验结果仍不会受到影响。

   2.

(1)根据选择分离的原理设计不含氮的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其氮素应来自固氮作用。

(2)将环境样品(例如土样)稀释涂布到选择平板上,放置于厌氧罐中。

对厌氧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氧气,保留氮气。

培养后在乎板上生长出来的细菌应是厌氧固氮菌或兼性厌氧固氮菌。

(3)挑取一定数量的菌落,对应点种到两块缺氮的选择平板上,分别放置于厌氧罐内、外保温培养。

在厌氧罐内外均能生长的为兼性厌氧固氮菌,而在厌氧罐外的平板上不生长,在厌氧罐内的平板上生长的即为可能的厌氧固氮菌。

(4)对分离得到的厌氧固氮菌菌落样品进行系列稀释,涂布于相应的选择平板,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厌氧固氮菌的纯培养。

3.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到光源波长及物镜性能的限制,在使用最短波长的可见光(4.50nnl)作为光源时在油镜下可以达到的最大分辨率为0.18μm。

由于肉眼的正常分辨能力一般为   0.25mm左右,因此光学显微镜有效的最高总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000~1500倍。

油镜的放大倍数是100x,因此显微镜配置的目镜通常都是15x,选用更大放大倍数的目镜(如30x)进一步提高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对观察效果的改善并无帮助。

   4.

(1)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作为光源的电子束在成像时要穿透样品。

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有限,因此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时要求样品一定要薄。

而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类似于电视或电传真照片,图像是通过收集样品表面被激发的二次电子形成的,因此对样品的厚度并无特别的要求。

(2)扫描电镜一般被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但通过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冰冻蚀刻技术,用扫描电镜也可观察到样品的内部结构,获得立体的图像。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