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356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docx

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考纲解读复习教案3

31.(2009年高考福建综4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

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

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辞职的原因。

(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9分)

【点拨】

(1)从材料一中的“退休回归私人生活”和“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等归纳华盛顿辞职的原因;从材料中的“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等信息归纳孙中辞职的原因。

(2)评价历史人物注意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并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2.(2010年高考东综29题)(3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

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分)

(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

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6分)

【答案】

(1)措施:

设郡县;修驰道。

意义:

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

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

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团结。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拨】

(1)问根据教材知识和图10秦朝疆域图可以作答,较为简单。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修五尺道进行管理西南地区。

(2)问通过图11分析,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西南地区的公路在抗战爆发后大规模修建;西南地区新建公路为抗战时期的物资运输奠定了基础;在修建滇缅公路过程中,各族人民付出巨大牺牲,说明我们各族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3.(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32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一

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资产阶级出身的占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

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

材料二

(2)顺应历史潮流,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人民主权原则,强压民主运动,与封建势力妥协(分)

【点拨】

(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抓住关键词。

(2)对人物评价要注意一分为二,积极方面在顺应时势,发展资本主义;消极方面,个人独裁,一定程度上破坏民主。

34.(2011年高考福建综41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

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

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和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8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

(7分)

所学知识不难分析,“民族主义和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是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

第二问主要考察《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不难分析出:

《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

(1)此题考查的是对法国大革命的核心思想及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问法国大革命的行政和社会原则应该是贯彻启蒙思想的主旨:

依法行政;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

第二问应该结合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的性质:

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加以归纳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对拿破仑法典的积极影响的理解。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继承性:

《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革命性:

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理论基础:

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加以概括。

3.(2009年江苏高考2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

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明;在一些人看,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

”…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

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

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

……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明”?

(3分)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3分)

【答案】

(1)变化:

从合作到不合作。

因素:

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

(2)西方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甘地多次在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时,中止不合作运动并谴责使用暴力的群众。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点拨】

此题难度较大。

一方面考生要准确理解材料,提取、概括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求考生要具备调动知识、阐述、论证事物的能力。

第⑴和⑶问要求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态度转变的原因和如何正确评价甘地。

第⑵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可。

36.(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6分)

【答案】

(1)政治:

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

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

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

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点拨】

(1)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康熙收复台湾的目的的理解。

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上保护沿海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2)此题考查的是对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措施和作用的理解。

措施:

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答;作用:

从政治上——社会秩序,经济上——贸易繁荣,人口、耕地增加。

37.(2009年广东高考32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3分)

(2)方法:

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2分)

结论:

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点拨】

第一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

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

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是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

【2012高考押题】

1、阅读下列图组,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并根据他们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22分)

太宗、康熙帝三人的历史功绩,在回答问题时还要注意从“形成、发展和巩固”三个过程中侧重三人的贡献;对于“趋势”要从整体上把握,主要抓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两个方面概括。

答案:

(1)秦始皇:

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6分)

(2)唐太宗:

对国内各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在突厥地区设羁縻府和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和措施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6分)

(3)康熙帝:

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尊重各民族的化传统,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以上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6分)

(4)趋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封建国家由兴起到强盛再到渐趋衰落。

(4分)

2、阅读下列图组,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三位东西方先哲分别是谁?

他们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前两位是怎样实践自己主张的?

结果怎样?

为什么都出现这种结局?

对此你有何认识?

(14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分)

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主张,认为“哲学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亚里士多德,提出“中庸之道”的主张,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人生境界。

(6分)

孔子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柏拉图三次游历叙立亚,希望改造僭主为“哲学王”,(2分)但最终也失败。

(1分)

两者的观点都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2分)

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主张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分)

(2)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主张德治国,崇儒尊孔;“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任四点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