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357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docx

精校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

2020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和依归。

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càn)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恣肆书法艺术。

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有自不待言的,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

而在使用历史中,人们根据审美的需要,对汉字的体势不断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美。

汉字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演(yì)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璀(càn)_________演(yì)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书写能力。

书写时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即可。

答案:

璨绎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撷取(xié)馈赠(kuì)谆谆教导(zhūn)恪尽职守(gè)

B.默契(qì)迤逦(lǐ)戛然而止(jiá)如法炮制(páo)

C.缄默(jiān)戏谑(nüè)浑身解数(xiè)苦心孤诣(yì)

D.门楣(méi)糍粑(pā)锲而不舍(qiè)吹毛求疵(cī)

解析:

此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A.恪尽职守(kè),C.戏谑(xuè),D.糍粑(bā)。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吕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意,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符合句意;B鹤立鸡群的意思: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用在此句不恰当;C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不符合吕校长的身份。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课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B.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C.“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D.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解析: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

A句式杂糅;B表意不明,缺少成分。

D语序不当。

答案:

C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它们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

母爱、童真、自然。

C.《格列佛游记》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不过,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对当时社会的赞美才是其灵魂所在。

D.《出师表》《曹刿论战》《陈涉世家》《醉翁亭记》几篇文章中,《曹刿论战》写作的年代最早。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C应改为“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才是其灵魂所在。

答案:

C

6.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6题)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陶渊明)

(7)《渔家傲》中,范仲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

解析:

这是考查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默写时,要注意雁、藻荇、濯清涟、勒几个易错的字形。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答案:

(1)长河落日圆

(2)长风万里送秋雁(3)似曾相识燕归来(4)水中藻荇交横(5)濯清涟而不妖(6)屋舍俨然(7)浊酒一杯家万里(8)燕然未勒归无计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

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

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

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

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

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项中的“白居易”是错误的。

答案:

B

(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

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补写对联,也属于仿写知识。

根据上联用“地点+动宾短语”仿写即可。

答案:

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阅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诗歌用___________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的画面。

解析:

此题考查诗中景物所展现的画面,作答时要理解诗意。

“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思是: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江水、河沙被月夜笼罩,水雾笼罩,显然是朦胧的,“寒”字又增添了凄冷之情。

景物:

烟、水、月、沙。

答案:

(1)两个“笼”字

(2)迷蒙冷寂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味深长,试品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句子的理解。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不知”、“犹”两词,表面上是写歌女,是对歌女的埋怨;由“亡国恨”、“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可以看出诗人采用曲笔的手法,讥讽只顾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对时局和世风的忧愤。

答案:

示例:

曲笔的手法,讥讽只顾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对时局和世风的忧愤。

﹝古文阅读﹞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

特别。

②寝陋:

丑陋。

③易:

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

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

酣畅。

⑥匕著:

调羹和筷子。

10.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3)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_____(4)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答案:

(1)食:

提供伙食

(2)被:

同“披”,穿(3)遗:

给予,赠送(4)咸:

都,全

11.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解析: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A.①则:

就/则:

却B.①以:

因为/以:

因为C.①而:

表承接/而:

表转折D.①为:

作为/为:

被。

故选:

B

答案:

B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句重点词语有:

“汤”,热水;“以”,用;“乃”,才。

句意为:

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答案:

(1)女仆拿热水来(给我)浇洗,有被子围着、盖着(我),(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2)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3.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答案:

A.虚心求教(或“恭敬有礼”);B.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C.勤奋刻苦(或反复诵读”)

14.【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哪些共同点?

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都是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能警示读者并引起读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都总结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甲】文“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强调专心是业精德成的重要条件;【乙】文“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肯定默诵是熟记书本内容的有效手段。

答案:

(1)都是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能警示读者并引起读者思索,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都总结了上文,表明了作者的观点;(3)甲文强调专心是业精德成的重要条件,乙文肯定默诵是熟记书本内容的有效手段。

阅读《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回答下面小题。

改编经典慎用“现代元素”

张兴德

①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

这些文学经典,是我们正确认识那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载体。

向子孙后代正确解读、诠释这些文学经典,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遗憾的是,在当下的出版界、影视界甚至学术界,出现了“消费文学经典”的种种怪象。

②所谓“消费文学经典”,就是对文学经典抱着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让经典“为我所用”。

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

例如,在《水浒传》中,潘金莲本是一个“打小旗”的虚构人物,但一些人却热衰于为潘金莲翻案,掀起“潘金莲热”,一些地方甚至还上演了争夺“潘金莲故里”的闹剧。

一部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武松》,竟让武松同潘金莲谈起了恋爱,荒唐到这等程度,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

他们打着传承经典、宣传经典的旗号,实际上是一种在商业逐利目的驱使下的对文学经典的“消费”。

而一些媒体和评论家,却热捧这种无良文化现象,实在让人不解。

③有人认为,文学经典也有历史局限性,所以要勇于突破经典。

这实际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固然,一切经典,都有它的时代局限性。

但作为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它的可贵之处正是它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特点,“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

“局限性”也是后人得以凭借的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教科书”,加进所谓的“时代元素”,变得面目全非,还怎么作“历史教科书”?

《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纠葛,只有那个时代才有,你把他们的爱情加进“时代元素”,那还是什么“宝黛爱情”?

同样,武松、潘金莲、孙悟空、猪八戒乃至于孟姜女、花木兰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随意改的。

这些文学典型形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

这如同我们不能将维纳斯女神的断臂接上一段一样。

④文学经典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艺术内涵,人们对其有高度的共识和认同。

它犹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质。

文物只可“修复”而不可“改造”。

同样,文学经典的传承也应该如此。

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传承文学经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

⑤走笔至此,让我想起20世纪60年代看过的《祥林嫂》《骆驼祥子》《林家铺子》等一些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并不觉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补作用。

那种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的态度,值得提倡和发扬。

15.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解析:

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

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

答案:

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

16.结合第②段文字,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些人在讲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别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任意给经典文学作品加入所谓的“时代元素”,并美其名曰为“创新”,导致“结构经典”“大话经典”“演绎经典”“发展经典”“突破经典”等种种曲解、歪曲文学经典的怪状不一而足。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案:

写出了当下一些人对待经典的随心所欲的轻浮态度,是对随心所欲地曲解、歪曲经典行为的批判,提醒人们改编经典要谨慎。

17.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摆出“要勇于突破文学经典的历史局限性”的错误观点,并加以否定;然后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解析:

“论证思路”即是作者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根据文段内容概括这三个步骤的内容,即如何提出观点,如何分析证明,如何归纳。

答案:

(1)然后论述了经典作品的“历史局限性”具有价值(或“阐述了具有局限性的经典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和产物”);最后举例(摆事实或运用例子),论证了观点。

(2)最后举例(摆事实或运用例子),论证了观点。

18.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

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仔细阅读文章第5段,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

结构: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点明文题。

内容:

这里“运用了正面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强调了“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的观点,同时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如果删除了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答案:

不能。

这里“运用了正面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更加有力地强调了“我们传承文学作品时,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的观点,同时呼吁人们严肃认真对待文学名著,如果删除了则达不到这种效果。

阅读《曼德拉的番茄》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曼德拉的番茄

(1)1964年,罗本岛监狱又来了一位新犯人。

像其他犯人一样,他一进门就被换上了专业的囚服,上面写着“第466号”。

他是一个政治犯,被推进了一个不足4.5平方米的单人牢房。

从此,他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他每天被囚禁23个小时,仅仅在上午和下午才有半个小时的放风时间,所以,他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罗本岛监狱的太阳,也很少有机会感受到窗外的丝丝风声,能感知的只有灰头土脸的囚犯,还有他们所发出的呻吟声。

(2)罗本岛监狱是个阴森的殿堂,那里的狱警动辄就对囚犯们挥起残酷的鞭子。

已经记不清多少个日子,他几乎每天都目睹两个狱警拖着一个犯人,死尸一样地从刑讯室出来,每次都看得他义愤填膺。

他每一次都想改变监狱的现状,无奈的是,身为“重犯”的他始终没有机会。

(3)后来,他和众囚犯被安排到罗本岛监狱的采石场上去做苦工,每天在持枪看守的监督下拼命地搬运石头,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的危险。

另外,所有的囚犯只准备逗留在这个采石场里,一旦踏出采石场的边缘,就会被无情地射杀。

由于石灰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具有极强的反光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他,每天看到的只有刺眼的白色强光,以至于他的视力逐渐下降。

(4)虽然他的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而他的目光却炯炯有神。

为了改变这种悲惨的现状,他利用放风的机会,大胆地向监狱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片园子。

哪知道他的这一想法刚一出口,就被监狱当局无情地否决了。

他并没有灰心,几乎一有机会他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经过了无数次的否决,大约过了五年,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5)监狱当局同意了在监狱墙脚的一片狭长地带供他开辟园子,并且破天荒地给他提供了番茄、辣椒等蔬菜的种子。

院子是用废渣垫起来的,为了开辟菜园,他必须把大量的石块挖出来,这样一来,植物才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罗本岛监狱的院子里从此多了一抹动人的绿色。

但是,由于气候的恶劣,园子的第一茬收成并不是很好,仅仅收获了一篮子不怎么红润的番茄。

他一个也舍不得吃,都分给了自己的狱友和狱警们。

(6)罗本岛监狱的条件简直太艰苦了,以至于能够吃到这样的番茄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他一从采石场回来就细心照料自己的园子,他每天把全部心思都花在自己的园子上,许多人都说他是监狱里的“植物学家”,而他自己则把那片园子看成了自己的心灵园地。

每当采石场上的石灰石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就借放风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园子望一望。

那样一片生命的绿在微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曳,红润可爱的西红柿从绿叶中探出头来。

这片菜园缓解了他眼睛的疲劳,也消解了他在采石场里所遭受的委屈。

(7)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自从有了这片菜园之后,整个监狱有了很大的改观:

每到放风时间,许多狱友都会帮助他来照料一下满园的蔬菜,在狱警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还能揣几个番茄回去,以备夜晚享用。

更令人称奇的是,狱警们的态度似乎也变得和蔼多了,因为他总是把新采摘的番茄发给狱友们,然后再由狱友们送到狱警们手中。

吃了犯人的番茄,狱警们拿鞭子的手,也不再那么蛮横了。

一个黑人狱警说:

“每当我莽撞地举起鞭子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是一群递给我番茄吃的人,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总是在我最疲劳的时候递给我新鲜的水果……”

(8)囚犯和狱警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这位第466号囚犯,也在罗本岛监狱整整种了18年的菜园。

这位第466号囚犯不是别人,正是黑人总统曼德拉。

曼德拉用几只番茄就让整个监狱变得融洽起来,乍一看,这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其实,曼德拉哪里是在经营菜园,他是在耕作一片片心灵的腹地呀!

一颗乐观坚定的心,即使是身处磨难重重的地狱,也能开垦出一片阳光明媚的伊甸园来!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曼德拉为改变监狱现状做了哪些努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文,找到曼德拉为改变监狱现状所做的努力的段落,找出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通读全文,曼德拉为改变监狱现状所做的努力的段落有(4)(5)(6)段。

第(4)段讲他向监狱长提出在监狱的院子里开辟一片菜园,被否决后经过大约五年的努力他的愿望终于实现;第(5)(6)段主要讲他为了开辟菜园,挖出大量石块,细心照料园子,番茄的收成不怎么好,他一个也舍不得吃,都分给了自己的狱友和狱警们。

第(7)段说这些举动让监狱有了很大的改观。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

连续五年坚持向监狱长提出在监狱院子里开辟菜园的请求;挖出大量石块,在监狱墙角开辟出菜园;细心地照料菜园;舍不得吃番茄,把番茄都分给狱友和狱警。

20.选文

(2)段表现了曼德拉当时怎样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文,对应到相应段落,找出关键句加以分析即可。

(2)段中,“阴森”“残酷的鞭子”“几乎每天都目睹两个狱警拖着一个犯人,死尸一样地从刑讯室出来”表现监狱环境的阴森残酷,也隐含着对遭受这一切的囚犯的同情;“义愤填膺”直接表达出他的愤恨之情;“他每一次都想改变监狱的现状,无奈的是,身为‘重犯’的他始终没有机会”表现出他想要改变现状却碍于身份没有机会改变的无奈痛苦。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