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137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作文训练体系与教学课例相联系;

作文教学序列要循序渐进;

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

第三章指出了作文序列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优化措施。

一是作文写作兴趣开道,兴趣是学生作文提高最好的老师;

二是利用课堂资源进行写作训练,利用课本范例进行作文知识的渗透,然后利用日记进行片断训练,弥补单一作文课时间紧的不足;

三是利用课外资源优化写作教学,包括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作文环境的营造和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把作文课堂扩大到课外,从考虑学生情况到教师的自我反思,从不同方面去促进学生写作素质的提高,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是优化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走向高效作文课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初中作文序列化实施方案优化措施

目录

摘要II

引言1

第一章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端3

第一节教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

一、作文写作教学缺乏系统的训练规划3

二、写作过程缺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指导3

三、作文评改缺乏系统化专题训练的针对性4

第二节初中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4

一、写作心理上,对作文写作没有兴趣4

二、作文内容上,缺少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言之无物5

三、作文语言做作,作文形式公式化6

第三节作文教学改革的误区6

一、作文教学淡化写作技巧指导6

二、作文写作过程缺失系统化、序列化的指导7

第二章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11

第一节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必要性11

一、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理论依据11

二、初中生的特点13

三、作文教材与课本教材15

第二节初中作文序列化的实施方案16

一、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整体构思16

二、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具体步骤17

第三节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实施原则18

一、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整体规划18

二、作文训练体系与教学课例相联系20

三、作文教学序列要循序渐进21

四、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22

第三章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优化措施23

第一节作文写作,兴趣开道23

一、丰富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23

二、评价多元化,调动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24

第二节利用课堂资源进行写作训练27

一、利用课文范例进行作文能力的渗透27

二、利用日记进行片段训练27

第三节利用课外资源优化写作教学29

一、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29

二、作文环境的营造29

三、撰写教育教研论文30

参考文献32

引言

作文是体现人综合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在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文教学更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它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文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人才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历史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旧有的作文模式和体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就促使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所以我国在面对作文教学中的新情况,也积极进行实验与研究,来探寻作文教学的高效实施之路。

实施作文教学改革后,国内可谓众多教学流派异彩纷呈,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五大流派:

一是以“模仿”为主的作文教学流派。

该体系以文章体裁为训练序列,从记叙文到说明文再到议论文。

二是重“思维训练”的作文教学流派。

此派重视学生写作所需的观察、思维等心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典型的有常青的“作文分格训练教学法”,即整体目标分解成各部分并易于操作的单独目标来实现;

刘朏朏和高原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分年级有所侧重的训练。

三是重视“过程”的作文教学流派。

这个模式的特点是重视写作过程训练的同时,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了作文训练的视野。

典型的有周蕴玉、于漪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模式,它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有层次训练;

“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

四是重视“兴趣”的作文教学流派,是以增强作文兴趣、写快乐作文为宗旨的教学模式。

典型的有“兴趣作文”教学法,“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活动作文”教学法等。

五是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流派。

典型的有赵谦翔的“绿色作文”,倡导的是学生写作不受世俗观念和固定思维的影响和束缚,根据自己观察感知世界,生活中的独特体验,来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发实感,展现自己个性的作文;

“新概念”作文,提倡“二新一真”:

“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扬弃”。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作文改革的成果并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形成卓有成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这些作文教学流派观点与做法各异,让教师们无所适从,随着探索作文教学高效之路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出现了教师对于各种流派的的不同做法的认识误区,致使作文教学中淡化了对于作文技法的序列化指导,甚至淡化写作过程的序列化指导,缺乏对于作文的序列化专题训练及其指导等等,导致了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套话,空话,概念化等不正常的作文写作现象等诸多问题。

因此,回顾、总结并正确认识过去作文教学改革的得于失,结合我们现在学生及其教学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序列化教学计划及其模式,才是走向高效作文之路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初中作文教学的弊端

占据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浪潮后,取得了一定时期的显著成果,如形成了五大作文流派等作文特色教学课堂,在一定的区域开展的有声有色,优化了作文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在口号上得到莫大的关注,细细看来,就初中作文教学而言,仍然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第一节教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写作教学缺乏系统的训练规划

作文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实现整体目标的具体、系统化的计划。

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每个年级要训练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教学步骤,没有系统的计划。

新学期开学之初,很多语文教师都会认真地制订出一个针对语文教学的详细教学计划,而且语文课例教学往往也是按计划进行的,即便有偶尔的偏差也会及时的调整,使语文课例教学与计划相一致,但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

没有系统的计划,导致该上作文课时,如果书上没有参考题目,则会自己临时想一个题目,或者找本资料上面找个题目,让后布置给学生,临时写一篇,算是完成了作文课的任务了。

二、写作过程缺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指导

一方面表现在不按照学生特点和作文规律进行作文训练,致使作文训练出现超前现象。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接受能力需要一步一步的强化,如在作文训练之初,教师便把写优秀作文的全部技巧都让学生使用,按照超出学生阶段能力的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以期学生速成写作高手,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例如,初一新学期,根据学生实际,作文教学应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减少错别字,完整地记叙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真实感受等。

若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还弄不明白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又怎么能写出符合教师要求的好文章呢?

因此,这样的作文训练所带来的结果,只会是老师越来越不满学生所写的作文,而学生更是越来越惧怕,厌烦写作文,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停滞不前也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表现在作文写作过程指导的模式化。

一些语文老师喜欢教学生一些所谓的得高分的套路,如开头常用的凤头法,采用悬念式、回忆式,排比式,比喻式,故弄玄虚式等等,结尾常用总结式、展望式,前后呼应式等,使学生觉得只要把作文的技巧练好了,阅卷老师就看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写好了,自然就会得高分,却忽视了学生对外界独特的情感体验,这种独特体验才是作文实质性的独一无二的地方。

尤其在考试前,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甚至出现了老师给学生提供范本,让学生背诵下来,教给他们简单的修改方法,比如把里面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等,经过简单的修改后,就变成了一篇考场作文,逃过改卷老师的法眼后,来获取不同程度的分数。

就写作来说,技巧固然重要,但纯粹为技巧而技巧,这样的作文是缺乏生命力的,是枯燥无味的,也是导致学生对于写作会越来越没有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文是作者世界观的主观反映,只有反应对于现实生活的个性感受,文章才会有内涵,才会打动人,才有了生机和活力。

三、作文评改缺乏系统化专题训练的针对性

一些教师对于工作兢兢业业,作文批改异常认真,给学生作文的评语也是面面俱到,从语言到立意,再到文章结构及其形式等等,无一遗漏,但最后效果并不理想,还不如有些教师不批改作文效果好,究其原因是由于作文批改过程中却缺少训练重点的针对性,每次评讲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进行,而是什么问题都涉及,全方位讲评,却什么也讲不深入,什么都没有突出的解决,结果最终的付出是徒劳的。

第二节初中学生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正是教师一系列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作文教学系统化、序列化的规律,致使学生作文写作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一、写作心理上,对作文写作没有兴趣

主要表现在写作课上的怕写、不想写。

老师一布置作文题目,不少学生就开始抓耳挠腮,口里嘟囔着“咋又是作文课啊?

老师下周上作文吧,我们上周才不是刚写过吗?

”等怕写,不愿写的现象。

另外就是应付心理。

不喜欢作文,但语文考试作文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所占分数比例低的在30%,高的情况占到45%左右,不写作文肯定不行了,于是学生对作文训练及考试采取敷衍、凑字,想方设法拼凑够作文要求的字数,采用短句变长句,采用大量的修辞手法造句来增加作文字数,或者写诗歌,一句一行,行数凑够了,任务就完成了;

二是大量引用,引用原文材料,一篇文章600字,要求材料能引用200字以上,或者引用大量的诗句,不管是否跟中心关系紧密,都引用过来。

总之,字数凑够,作文的一关算是过了。

二、作文内容上,缺少对生活的个性化体验,言之无物

作文内容抄袭、拼凑、瞎编乱造。

写作课上,不交作文不行,交了字数不够也不行,迫于无奈,只有求助于作文书了,找到有相关的文章,就依葫芦画瓢稍作改动模仿写一篇,或者干脆整段的把别人的作文照搬过来以图省事,只要最后能完成作文作业的任务就算万事大吉。

如找不到类似文章,干脆把道听途说的,以前看过的所谓高分作文的内容,经过简单的改写就成了自己的作文了。

如写作文为了表现自己的悲惨生活,有不少学生写自己的不幸,都以父母的死亡带给自己的各种痛苦等等为写作内容,类似的虚假生活经历,是文章带有明显的为文造情成分。

另外就是作文内容概念化,缺乏创新性,甘于幼稚。

作文概念化主要表现为写作思维的僵化,比如写同学的外貌,必然总是圆圆的脸蛋,一笑一个小酒窝等;

写老师,笑容永远和蔼可亲,从老师窗前走过恰好看到深夜还在批改作业,必然是雨中上门补课得了重病,仿佛教师们只有牺牲自己才能照亮别人;

写好人好事,总是班上同学得了白血病,我尽心帮助同学,同学临去前含泪对我说,或者我病了,同学帮我补习功课,一天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他又准时的到来为我补课,结果他回去后因此病重医治无效,我永远怀念这个好朋友……在他们的思维中,万事万物都是一层不变的,不管何时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永远都是一样的,不同人的品行都是一样的,从而形成了概念、公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致使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一千个人心中的汉姆雷特是一个样子的。

到初二、初三的阶段了,仍有写学生同学间为了一个橡皮闹矛盾最后和好的事件。

甚至还有写我在马路边拾到几块钱交给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夸我是个好孩子的内容搬到作文中去的。

总之,学生写出的作文缺乏的是单个个体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很少能显现出内心对外界个性化的反映。

三、作文语言做作,作文形式公式化

文字功底好些的学生往往喜欢故作高雅,故作深沉,用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堆砌一起,如引用古诗而不加甄别,尤其爱用华丽辞藻的诗句,一些甚至于表达主题关联性不强的也被录用;

而文字功底一般的学生,利用修辞乱造句子,胡乱化用等现象严重。

作文形式公式化表现为:

一是套用中考优秀作文模式。

尤其当年中考作文有什么新的形式取得高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赶紧模仿此种形式,以期自己考试也能获取评卷教师的好感,获得高分,学生单纯的把作文写作当成一种既定格式,象数学公式一样,只要套上去就觉得高分在握。

二是,文章结构的公式化。

如写人的作文,总是先外貌描写,之后举出具体事例,最后升华主题,人物形象逐渐在心中高大。

而记事作文,通常都是写同学关系亲密,之后小事心生间隙,偶然事件和好如初,最后此事让自己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节作文教学改革的误区

一、作文教学淡化写作技巧指导

新课程改革之后,“淡化作文技巧知识教学”成了改革热点和课堂时尚,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成为作文主导。

另外误解或者曲解了兴趣教学流派和个性化教学流派的真正思想内涵,教师就简单的认为,只要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就能根据学生生活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就会观察感知世界,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发实感,写出展现自己个性的作文,认为学生写作不受世俗观念和固定思维的影响和束缚,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学了。

于是教师在教学时,一是不再重视文体序列训练。

没有文体作文教学意识,尤其议论文与说明文基本处于忽视的地位,三年作文训练下来,学生文体意识渐渐淡薄,不少学生记叙不生动、不具体、表达不清楚,议论不到位,说明又不会,写出的文章似驴似马,成了典型四不像文章。

显然,不少人误解或曲解了“新课标”关于淡化作文技巧知识的教学思想,把淡化作文技巧知识教学变成了弱化作文技巧知识教学,甚至是不要作文技巧知识教学,把文体不限理解为淡化文体,甚至是没有文体,使技能训练和能力形成失去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立意、谋篇布局、作文内容上不再规划。

认为自己只要找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写一写,作文的能力就提高了,最终导致了部分老师的写作教学随意化和盲目化现象的出现。

二、作文写作过程缺失系统化、序列化的指导

具体思想和做法有以下几种:

1、以数量来提高写作质量,作文是练出来的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不少于6次,这是保证作文训练质量的最低数量。

由于学校对作文教学情况检查起来不容易操作,于是部分学校就把作文的数量当成作文教学检查的一个硬指标,使这项工作易于量化管理。

另外,在作文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面对众多的改革成功者,不少老师们来回揣摩比较,最终决定拿来他们认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所用的时候,结果发现不但没有提高,甚至有时出现了自己完全掌控不了局势的现象,于是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也趋于简单化,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先写够数量再说,这至少也算完成了一项学校的任务。

于是,教师就把作文训练必须达到的最低数量目标当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部分教师主观的认为作文写作超过此最低数量,会让学校觉得自己很重视作文训练;

此外,作文写得多了,对于作文来说并不算是坏事,持有练得多了自然就会写好的心理,来给自己找个内心平衡。

可事实上,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训练次数的多少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任务性的机械性的强制训练,对于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心理的折磨,非但不能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相反还会打消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在心理产生惧怕感,厌恶写作;

相反,学生通过材料的收集与整理、作文技巧的指导、写作情感的酝酿、教师的量化讲评和完成作文的自我反思与修改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训练,做到切实有效高质量的作文训练,这样高效的作文训练一次要比单纯数量的作文训练十次效果都好。

总之,只注重数量的一味增加,而忽视质量的循序提高,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削弱学生写作兴趣,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2、作文教学无用,作文水平高低取决于个人领悟能力

在一些教师的眼里,作文水平是天生的,会写就是会写,不会写的教也没用。

他们认为,作文是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体会、体验,是生活在他们心目中烙下的独特的印记,学生能否做好作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于学生的个人经历,个人修养,天资有很大关系,教师即便帮助他们去理解,体会,也难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这种特殊的人生体验。

在当今为分数论的教育评价体制下,与其浪费这样的时间,还不如把时间花费在其他部分上面,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相比较而言,觉得这样更实惠些。

于是教师就开始对作文缺乏必要的指导,部分教师甚至把作文教学当成一种负担,认为完成每学期的作文数量或者多布置几篇作文达到量大多练习,给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这促使了学生的作文水平长期处于自生自灭、原地踏步的状态,以至于形成了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

也有老师认为,作文就是一个慢功夫,作文教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短三年的几节课难得有成效,抓了一时半会儿也显现不出什么效果,还占用很多语文时间,实惠的做法不如多做做基础知识练习。

在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效果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给作文教学带来无穷的危害。

3、以阅读代写作,多读,写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有些教师误解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古训,片面的理解为只要读书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写作了。

一味的强调以读代练,以读代写,只要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写出好的文章来了。

无可否认,读各类不同的文学书籍,比如中外名作,同龄的的优秀作品,的确能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增加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好办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不同人的生活阅历不同,对于外部世界在自己内心的反映是不同的,别人的文章再好,也不能代替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是学生个体对于这个外部世界独特的情感体验,而学生个体的写作正是把这种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的情感体验的途径。

另外,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的经验也是需要一定的为文技巧来表达出来的,缺少这个过程,即便写作文章来,内容也是是空洞乏味的。

如不少学生提出,自己也看了许多文章,读了很多文学书籍,但就是一遇到自己的作文就表达不出来,想说的太多,又不知如何下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但即使会吟,若不能发自内心,也只能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罢了,单纯的以阅读代替写作是根本达不到培养创新型人材的目的。

4、功利化,作文就是为了考试

由于受现行教育评价体制的影响,部分教师就认为作文分数高低是学生写作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学生连作文高分都考不到,你能说你教的学生作文水平高吗?

学生的分数高了,得到了那么多阅卷教师的好评,你难道能说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吗?

类似的唯分论者不在少数。

在作文的改革浪潮中迷失、困惑的教师们受此思想的影响,不少都花费在寻求如何应付应试作文的捷径上,一味的把研究方向放在如何提高分数上,不再投入精力探索如何使学生通过作文教学提高综合素养,表达真感情,实现为文与做人的相统一。

作文教学已经远离创新,模板式范文成了一些教师作文教学的法宝,平时的作文教学课堂变成了范文背诵课堂,背诵各种文体的范文模板,以得心应手的应对各次考试。

在教师功利化作文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各种“预制板”范文的出现,导致了模式化套路作文的频频出现。

比如:

有一位教师在改升学考试的作文时,碰到的无耐情况——作文题目为《走近……》,学生可以走进老师、走近书籍、走近大自然等。

忽然,走进屈原这个题目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甚感此生文学素养应该不错,于是满怀期待的读下去,结果此作阅卷老师越读越觉乏味,再读如同嚼蜡。

“文章开头是一长段排比:

‘他是一位诗人;

他十分爱国……’,第二段开始讲屈原投江的故事,第三段则是一句话点题:

‘啊!

屈原,我想走近你!

’”

这个是典型的“预制板”三段式结构,文章由老套情节,一层不变的搭配组成的三段,一点也没有蕴含对屈原或其作品的理解,有的只是看起来很华丽的一堆排比和感叹的句子。

功利化作文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还容易出现另一种作文现象——抄袭作文。

“《重庆晚报》刊登的重庆市04年考试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经读者举报,系抄袭《微型小说选刊》当年第九期第41页上的文章。

该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处负责人经过对比两篇文章后,表示这篇文章系抄袭之作,考生行为是抄袭行为。

”满分作文一下变成了抄袭作文,在近几年来的考试中屡遭曝光,这似乎成了作文考试中的一个抹不去的黑点。

5、重视整体训练,忽视细节处理

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开始训练的时候,总是力求每一篇作文都从立意布局谋篇到选材到语言都尽善尽美,使文章整体结构完美和谐,从理论和情感上说,无可厚非。

但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却是偏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刚从字、词、句等大量训练中逐渐走向对文章整体有浅显认识的初中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对结构的把握,需要有一个逐渐吸收消化的过程。

同样,在整个作文训练中也存在着由句、段、篇的渐进训练而达到整体把握的过程,一些细节的、片段的处理是不可缺少的。

初中语文作文训练,每次训练都应有一个侧重点,这样才能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扎实写作基础,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以记叙文为例:

先训练的应该是“要说实话”“说话要有条理”以及“特定的场合要说得体的话”等,这是记叙文写作训练中一些细节的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训练“细致观察才能写具体”“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宽思路”等,来提高对于文章总体把握的能力。

忽略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人为的超越逐步认知的过程进行拔高,会使学生打不扎实作文基本功,基础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巩固和发展,更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带来的结果只能是越训练越糟糕,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第二章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

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是指使初中作文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

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把握方法指导与写作内容的契合与变通,把序列化统一训练与学生能力提升的个性差异性兼顾起来,从而制定出合理与高效的作文序列模式。

第一节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必要性

一、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的理论依据

1、三重转换理论

作文活动的自身规律是什么?

三重转换理论认为,“写作过程经历了三重转换过程:

由客观事物到作者感知的‘内化’;

由作者感知,到深度思维直至领悟的‘意化’;

由作者构想的作品雏形,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