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329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docx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按一般文章体裁来分文章可分为记叙文(其中含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1 记叙文的种类:

一般分记事为主的、记人为主的、写景为主的三种。

 

      2 

      线索:

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将有关的场面贯穿起来构成情节的整体。

其安排有

(1)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2)以一人(或人的感情等)、一事、一物为线索(一般贯穿文章的始终)。

如《藤野先生》明线为对藤野先生的崇敬的怀念,暗线为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略) 

      4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1)叙述:

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人物的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进展、环境的摆设等。

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叙述的手法(或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见考标28页)对人物、事件、环境等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3)议论:

对人或事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评价。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人或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寄情于人、事、物中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两种。

 

      三、 小说的基本知识:

文学作品可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

 

      

(1)“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的发展过程: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可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小说的分类:

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小小说。

 

      (5)小说的人物是作者虚构的。

 

      四、 散文:

 

      

(1)按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分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2)特点:

形散而形不散(或形散神凝)。

 

      (3)散文的“贵散”和“忌散”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思路与答题方法

(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

从一个大范围看:

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1、表达方式:

(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描写:

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3)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

(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

    (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2、记叙的六要素是: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3、记叙的顺序:

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

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倒叙方法先

记叙文复习教案

课题:

一般记叙文的复习 

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课时:

1课时

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进行专题复习:

记叙文的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

对记叙文的考查,包括课内教读记叙文的语段和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

考点:

(大屏幕显示),请同学们读一下。

考点:

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针对中考考点,这节课重点复习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目标:

(大屏幕显示),读一下。

目标: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对于目标,显示完后,让一学生复述,以检测他们的听课效果。

如正确则欣赏其精力集中,否则提醒注意力,思维跟上。

指导与训练

一、第一环节,教师讲解,要素、顺序和线索,要求学生适当做笔记。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考点精讲

中考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思路与答题方法

(一)记叙文简单的文体知识:

从一个大范围看:

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1、表达方式:

(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描写:

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1)从对象分: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2)从描写角度(方式)分: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3)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

(肖像、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

    (4)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氛围或是人物的心情;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当时的时代大背景。

2、记叙的六要素是: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3、记叙的顺序:

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顺叙过程通常不是平均用笔直接进行记叙,而是有详写,有略写;有正面写,有侧面写;有直接写,有间接写。

如何处理素材,安排笔墨,采用不同的写法,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和效果来决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我们分析一篇记叙文,应能认识它的记叙顺序,并且能够对这种顺序的选择运用的作用有所了解。

考试检查这种能力,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让考生分析某篇学过的,而且记叙的特点又比较突出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种情况只限于基本课文;如果要求考生回想的课文,那就必须是要求熟读或背诵的。

另一种是列一篇课外的文章或一段记叙完整的文字让考生分辨。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讫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4、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5、记叙的线索:

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

线索要贯穿整篇文章。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

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该文除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是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阅读记叙文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6、表现手法:

对比(一般情况中,指的是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象征(注意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读出隐含在表面意义之后的意向)

烘托(有时是环境的描写)

7、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8、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1)比喻: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2)拟人:

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3)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4)排比:

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5)对偶:

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它一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

    (6)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

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它内容)两种。

    (7)设问:

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设问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

    (8)反问:

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步骤:

分以下几步:

第一:

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

第二:

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

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

第三:

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

(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 

第四:

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答题要点:

    答题原则:

1、明确文体(文体知识扎实)    2、联系主题      3、语言准确,言之有物

具体方法:

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1)理解文章的中心: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答题时,注意语言的文体特色。

记叙文是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或写了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议论文是针对什么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观点;说明文是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

段意、层意的总结要针对某一段落进行。

注意提示语:

题目、开头、结尾;议论句、抒情句;总结性词语。

记叙文的整体感知与记叙的六个要素密切相关,当然,有时候文章中的时间、地点是虚化了,而经过又不能多说,所以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就是如下要素:

人物、事件、结果。

(2)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文体不同,思路考查也不同。

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

(3)能够理解上下文前后呼应、紧密相关的内容。

包括:

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

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

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

这需要在充分理解这句话内容以外,还必须弄清原来位置的语言环境。

(4)能比较阅读。

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较。

2、理解某一段的作用:

    首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过渡段——承上启下。

3、理解句子作用: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联系主题。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

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记叙文的主旨句一般在文章的结尾。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描写的句子一般穿插在行文的过程中,而议论抒情的句子多在文章的结尾,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过渡句)

4、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

(1)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2)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

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做出准确理解。

5、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

⑨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语言实际运用”中考复习课

一、导入:

给同学们说个故事:

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省主席卢汉准备起义,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

卢汉为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

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逭(huan )”。

卢汉等人则命译码员将电文译成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民主人士的性命。

故事说明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很大。

同学们想想:

卢汉等人是使用什么手段改换电文的?

(调换了语序)。

 

 师:

对!

语序是语言实际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它属于“连贯”范畴。

回忆一下,语言在实际运用中除了连贯的要求外,还有哪两个要求?

 

 齐:

简明,得体。

 

 师:

对!

那么怎样才能使话说得简明呢?

下面做几个练习。

(出示练习题) 

 1.用不干净的抹布擦碗,越擦越不干净,越擦越脏,很容易传染许多疾病。

 

2.用文字表述下列反应式:

 

光能 

 CO[,2]+H[,2]O────碳水化合物+O[,2]↑ 

 绿色植物 

 3.下面的句子表达了几种意思?

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来了两个学校的领导。

 

 讨论归纳:

简明的要求

(1)准确不繁;

(2)无歧义,易理解。

 

     师:

怎样清除歧义现象呢?

下面再做几个小练习,试归纳几种消除歧义的方法。

 

 下面的句子有几种不同的理解,请用自己的话重说一遍,明确表达某种意思。

 

     1.刘老师有许多人不认识。

 

     2.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

 

     3.小王没找到。

 

     小结归纳:

消除歧义的方法有:

(1)换词;

(2)变序;(3 )标点。

 

     师:

还有一种方法。

先做练习。

 

    “我们要学习文件”是个有歧义的句子,在它后面加上一个句子,能消除歧义的项是(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师:

这种方法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 

生1:

加句子。

 

生2:

放到语言环境中。

 

生3:

设境。

 

师:

好!

表达简明准确。

比老师总结得好,请大家掌声鼓励(掌声不绝)。

 

师:

现在我们来归纳一下“简明”这个知识点可能出题测试的角度。

 

讨论小结:

(1)删繁;

(2)消歧;(3)写话, 即根据要求写一句简明的话,如拟电文,说明某一图形 、公式等。

 

师:

语言实际运用中的第二个要求是连贯,那么怎样才能使表达连贯呢?

下面做两个练习:

 

1.调整语序,使之连贯 

①报刊索引用来查找分散发表于各种报刊的篇名出处。

②书籍索引用来查找书名、篇名、人名、地名和字 词等。

③还有一些专题索引,如史学论文索引等。

④索引主要有报刊索引和书籍索引。

⑤常用的有《全国报刊 索引》《全国报刊文学论文索引》等。

⑥比如要查找中国历史人物,可以使用《廿五史人名索引》。

 

2.能使表达连贯的项是(  )沙丘移动虽然缓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______,城郭变成丘墟。

 

A.埋葬了全部田园                       B.田园全被埋葬 

C.把全部田园埋葬                       D.田园变成荒山 

师:

在第一题中,第④句为什么要排到这段话的最前边?

第③句的“还有”和第⑦句中的“比如”等词语 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小结:

连贯的要求是:

统一话题、合理句序和过渡自然。

 

师:

同学们从以上两例中可以看出这一知识点出题的形式有哪两种?

 

生齐:

调整语序,语句归位。

 

师:

下面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种趣味训练。

有个书法家,他的住宅附近总有些人为图方便而小便。

他就写 了牌子插在那儿:

不得随处小便。

有个人却把这字牌偷回去重新裁剪裱糊挂到书房做座右铭,这个座右铭是— — 

生:

小处不得随便。

 

师:

再给同学们说个故事: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到我国访问,晚上看《穆桂英挂帅》,没看完他就出来了, 并对我国陪同人员熊向辉说:

“这出戏不好,怎么让女人做元帅!

”熊向辉解释说这戏是我国的民间传说,并 说红军和解放军里也有不少女将军。

蒙说:

“我对红军和解放军很钦佩,但不知道里面还有女将军,这有损贵 军的声誉。

”熊根据英国国家体制特点反驳说:

“_______。

” 

想想,熊能否说:

“你妈妈不也是女的吗?

” 

生(齐笑):

不能。

因为不礼貌,不得体。

 

师:

应该怎样回答呢?

 

生13:

英国女王不也是女的吗!

 

师:

用两个“女”字好吗?

 

生14:

英国的国王不也是女的吗!

 

师:

蒙在措词上有何特色?

上面的回答可做怎样的修改?

 

生15:

贵国国王不也是女的吗?

 

师:

“国王”可否换个说法?

 

生16:

贵国国王陛下不也是女的吗?

 

讨论小结:

得体的要求有:

(1)注意场合;

(2)注意对象; (3)文明礼貌。

 

做练习:

 

1.下面人物对话是否得体?

为什么?

 

A.甲:

我的作业不会做,多亏了你帮助我。

乙:

哥们嘛,就得够意思。

 

B.今天,我光临贵校,使贵校蓬荜生辉。

 

2.菜场上,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在买青菜时把菜皮剥掉太多,于是走过去和蔼地说:

“_________。

” 

3.下面的营业招牌书写是否得体?

为什么?

 

城@①jiā@②馨温 

    讨论小结:

(1)场合:

庄重场合,用语典雅;日常场合,口语;工作场合,术语、行话;娱乐场合,风趣 幽默。

(2 )对象:

注意敬辞与谦辞的用法。

(3)出题角度:

A.情境对话;B.应用文体改错。

 

    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语言实际运用”这一知识要点及其测试要求和某些解题方法。

课后,请 同学们做好三件事:

一、做好一组巩固练习(内容略);

二、读读《范进中举》的后 两段文字,体会人物会话中敬辞、谦辞及典雅书面语运用的技巧。

三、今天主要是从“说”(或写)这一角度来复习的,语言实际运用还有一个怎样的领域?

有哪些要求?

咱们下次讨论。

(下课) 

附:

板书设计 

要求 方法 出题角度 简明 准确、不繁、无 变序、换词 删繁、写话、 

歧义 标点、设境 消歧 连贯 话题 找中心句 

句序 寻过渡词 变序 

过渡 得体 场合:

 工作、庄重 行话、书面语 情境对话 

日常、娱乐 口语、有趣 应用改错 

对象 敬辞、谦辞 礼貌 

中考考点】

1、阅读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

5、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

8、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考点剖析

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

1、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如《老山界》,人物:

红军某部的同志;时间:

从某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点:

长征路上的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事情的起因:

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事情的经过:

红军战士如何战胜困难,翻越老山界;结果:

红军指战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胜利翻越老山界。

全文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了。

  2、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顺叙:

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3)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