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23651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

课时教案

课题:

隔窗看雀第1课时总序第36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麻雀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与快乐。

难点:

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隔窗看雀”是什么意思吗?

2、出示麻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外形特点,感受麻雀的平凡。

3、麻雀是这样平凡,而本文作者却热情地歌颂它。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感受麻雀平凡中的非凡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识字。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3)拼读生字,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把课文读通顺,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顺。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多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大家默读课文以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描写了麻雀的行动、样子及“我”隔窗看雀的思索。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明确分段)

本文先描写麻雀的行动、样子(第1-5自然段),再写“我”隔窗看雀后的思索(第6-13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展示麻雀的特写,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

隔窗看雀,作者看到了什么?

(1)学生勾画出有关语句。

(2)同桌交流,朗读感悟。

(3)全班交流。

3、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麻雀的行动、样子。

(跳跃、尾翘、飞行)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感受麻雀的可爱。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隔窗看雀第2课时总序第37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6—11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麻雀“不羞愧,不自卑”的品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2、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麻雀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与快乐。

难点:

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5自然段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概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读了这部分内容后,眼前出现的画面。

3、老师总结:

总是不停地低飞,不停地跳跃,不停地啄食,唧唧喳喳的叫声总在我们耳边回响,它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然而,这样熟悉的小鸟,又的确从来没有引起过我们的注意。

为什么?

相机板书:

忙碌   平庸

二、读悟结合,审视麻雀。

1.品味文字,体会麻雀的“不羞愧”和“不自卑”。

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让你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与“不自卑”呢?

请你读读课文,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做记号。

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体会麻雀的不羞愧;

   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体会麻雀的不自卑。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深刻感受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体会麻雀对平凡生活热爱的形象。

三、品读涵咏,赏析语段

 学习第9自然段,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和新妙的比喻。

 1.作者把麻雀比喻成什么?

标点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把麻雀比喻成标点的妙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形象和情感两个方面品味)

 3.鼓励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读好这一段。

四、拓展延伸,直面主题。

 1.小结学习的内容。

 2.课件出示大雁与麻雀并存画面。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了两种鸟,一种是大鹏,一种是小雀,这就是扶摇直上的大鹏,这就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

如果你是鸟,愿意做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谈:

如果我是一只鸟,我愿意做________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总结全文,直面主题:

不管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够做成什么,如果能以理解、欣赏、热爱的目光去对待周围的事物,那么,这个世界,即便是一只平庸的麻雀,也会变得非常可爱。

——祝愿亲爱的同学,用你们乐于的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真正快乐的生活!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神奇的丝瓜第1课时总序第38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茁壮”、“瓜藤”、“凸出”、“杞人忧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丝瓜的神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丝瓜的神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到课题,你有了什么想法?

2.课件出示丝瓜的图片,说一说丝瓜的外形特点,介绍一下丝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效果,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义。

3.把课文读通读顺,感知课文内容。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想一想丝瓜的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三、细读课文,感悟丝瓜的神奇

1.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丝瓜的神奇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以后找出描写丝瓜的语句。

2.指名读,感受丝瓜的神奇。

3.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抓重点汇报体现丝瓜的神奇的语句。

A.随意种上却茁壮成长。

B.生长神速,让人难以相信。

C.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

D.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

E.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4.美读课文,体会丝瓜的神奇。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谈学习的收获,主要从理解课文方面谈。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神奇的丝瓜第2课时总序第39个教案

课型:

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感悟丝瓜的神奇。

2、使学生知道文章写得生动具体的原因。

重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丝瓜的神奇之处。

2.说一说:

课文是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丝瓜的神奇的。

二、品读词句,进一步感悟与交流“神奇”。

1.课件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讨论交流。

A.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

B.丝瓜藤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

C.这样细的藤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给土墙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2.全班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A.“竟然”的“竟”是什么意思。

B.丝瓜为什么会出乎作者的意料?

C.“竟然”的“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什么作用。

(丝瓜的神奇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

作者越担心就越能表现丝瓜的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写作手法。

3.你们知道作者每一次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吗?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三、配乐朗读,体会情感。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2.美读课文,体会丝瓜的神奇以及作者对丝瓜的喜爱之情。

四、探究提高,课堂小结

1.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概括全文内容。

2.让学生自己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主要从体会词句方面谈。

板书设计:

14.神奇的丝瓜

瓜籽神奇(旺盛的生命力)

瓜秧

丝瓜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蜜蜂第1课时总序第40个教案

课型:

自学阅读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

我听了,就原谅它了。

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

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

理解词语锲而不舍,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

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

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1)我再也不想去伤害它,我心中充满疑问,我开始静静地观察它,我看到了什么?

蜜蜂做了什么令我感动?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

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三、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我是()第1课时总序第41个教案

课型:

作文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试着把自己大胆想象为一种动物或植物,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独特经历。

2、通过写作实践,培养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明确习作要求,并和同学说一说。

4、了解写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拟写草稿。

重点:

想象合理,按一定顺序写。

难点:

文章有一定的中心。

教学准备:

小黑板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忙碌的麻雀,神奇的丝瓜,不屈的蜜蜂,它们虽然渺小,但它们用自己小小的生命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那么,动植物又是怎样看待人类与这个世界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大胆想象,把自己设想为一种动物或植物,然后把你的独特经历写下来,好吗?

二、大胆想象,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

可以把自己设想为一种动物,也可以把自己设想为一种植物。

2、汇报选择的内容。

请一小组同学说说打算把自己设想为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准备怎么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小组合作。

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一下,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

要求尽量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

要点:

(1)想象是否丰富合理

(2)是否按一定的顺序

(3)中心是否明确。

四、明确习作要求,自主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把自己想象为一种动物或植物,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描述出所见所闻所想,写出你的独特经历。

想象要大胆,又要注意结合这种动物或植物的特点。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我是()第2课时总序第42个教案

课型:

作文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实践,培养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继续完成初稿,赏评佳作,修改誊写。

重点:

想象合理,按一定顺序写。

难点:

文章有一定的中心。

教学准备:

投影仪范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段。

师生共同评议,向学生推荐范文。

“小伞兵”的遭遇

深秋的一天,蒲公英妈妈正在给孩子们整理行装,可不是吗?

孩子们都长大了,个个成了身强力壮的小伞兵。

“孩子们”蒲公英妈妈深情地看了伞兵们一眼,“你们长大了要自己独立生活,记住:

咱们蒲公英一定要落到泥土里才能生长!

”正在说着,风爷爷来了,他鼓足力气猛吹一下,霎时间,小伞兵们的降落伞都一下子张开了,纷纷跳出妈妈的怀里,随风往远处飘去,开始了各自的旅程。

一个饱满的蒲公英种子被北风爷爷吹上了半空,他没经过大风大浪,被吹得头昏脑胀,好半天才定下心来,他想听说妈妈的妈妈曾经在大城市的花园生活过,那里有无穷的乐趣,我就去那扎根吧。

小伞兵随风来到车水马龙的大城市里,“咦?

怎么没土地呢?

”他自言自语地说,的确,城市里几乎看不见土地,只有公园的花圃里还可以看见几块可怜巴巴的粘土。

他刚想落下,花圃里的花就向小伞兵喊“我们姐妹在这的地方不大,不要在这”小伞兵只好摇摇头无奈地撇了撇大建筑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向郊外进军了。

小伞兵游荡了半天,还没到河边,听见小河阿姨伤心地哭,不禁问“小河阿姨?

你为什么哭啊?

小河阿姨抬起头,叹口气“小伞兵,是你妈妈介绍你来这的吧,你看你脚下是什么?

”小伞兵这才注意到脚下是人类倾倒的恶臭的垃圾,有垃圾漂浮组成的一条条小沟。

小河阿姨原来是那清澈明净的身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河阿姨那浑身乌黑,污臭难闻的身躯。

“阿姨你这是怎么了?

”小伞兵见状惊讶地问道。

“好孩子,阿姨现在被垃圾和工业废水污染了,不能再为你寻找驻地了,你还是快离开吧!

”小河阿姨伤心地说着。

“那好,阿姨再见!

您多保重……”小伞兵哽咽了,擦擦眼泪,又飞上了天空。

“再往哪儿飞啊?

”小伞兵迷惑了,她决定仍回到生他养他的妈妈身边。

主意打定,他就朝家飘去,刚到家上空,他惊呆了,妈妈呢?

怎么原来的大草地变成了建筑工地?

“妈妈?

妈妈”小伞兵焦急的呼唤着。

然而回答他的是机器无情的轰鸣声,是汽车喇叭的笛声。

“弟弟,弟弟!

”天空中有人在呼唤,小伞兵知道他的几个哥哥回来了,不用说,他们肯定和小伞兵遭遇一样,“天啊!

这怎么办啊!

”小伞兵急的用脚跺地。

“孩子!

你怎么了?

”一个苍老的声音亲切地响起。

“你是谁?

”小伞兵惊奇地问。

“我是大地爷爷!

”苍老的声音一字一顿。

“大地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伞兵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就像碰到亲人一样,泪水像决了堤的河水一样流了出来。

大地爷爷叹息道:

“现在人类滥用土地,土地面积大量减少,他们有大量建造工厂、楼房。

我都快被压得喘不过气了,我的肺病又犯了!

”说完又重重咳嗽起来。

“这叫我们怎么生存啊?

”小伞兵绝望地呼喊着“人类啊!

请给我们一寸立足之地吧!

”声音久久地在空中回荡…….

二、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最后,誊写到作文本。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我是()第3课时总序第43个教案

课型:

作文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试着把自己大胆想象为一种动物或植物,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独特经历。

2、通过写作实践,培养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进行作文讲评,学生学会评议自己或别人的作文。

重点:

想象合理,按一定顺序写。

难点:

文章有一定的中心。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

总结本次习作情况,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

这次习作的重点是:

(1)想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这种动物或植物的特点。

(2)内容是否丰富、具体。

(3)语言是否通顺流畅。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蚂蚁奇遇记

我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快乐的王国里。

每天,我们都辛勤地劳动,努力地建造着幸福的家园。

一天,我率领着第一小队出去寻食。

突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巨人,他是一个小男孩。

也许他想显示一下他的伟大,于是恶作剧般地拿樟脑丸在我们周围画了一个圈。

妈妈曾经教育过我,遇到这种情况,与其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努力地闯一闯。

于是我勇敢地带队冲过去,可刚走几步,便被那强烈的刺鼻气味熏晕过去。

当我睁开朦胧的眼睛,感觉头晕沉沉的,也嗅不出自己的家在何方,因为樟脑丸早已使我的嗅觉系统混乱,迷失了方向。

再环顾四周,只见兄弟们四仰八叉、昏昏沉沉地躺在地上。

看着我们的狼狈样,小男孩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趁小男孩得意忘形的时机,把食物搭在樟脑丸上,瞄准一个方向终于突出重围。

小男孩看了很生气,连忙跑去端了一满盆清水,看准我们,把水一下子泼到我们身上。

兄弟们都被冲散了,我奋力地爬到一粒瓜子壳上,才算化险为夷。

再看看我的弟兄们,都死的死,亡的亡,所剩无几了。

小男孩再次大笑起来,显然,他在用我们的生命取乐。

无奈之下,我们顾不上埋葬我们的弟兄,只好抹干眼泪和几位幸存下来的弟兄快速逃跑。

小男孩发怒了,他追过来,抬起巨大无比的脚,使劲地用脚踩。

几位兄弟不幸遇难,幸亏我从缝隙中逃了出来,可是最终我还是没有逃出他的魔掌,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一捻,我便昏死过去了……

当我从浑浑噩噩中醒来时,看到周围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明白我终于又被亲人救回到了自己温馨的家中。

我使劲挤出一丝笑容,在奄奄一息之时,深情地对亲人们讲:

“你们……见了人类一定要躲远点……因为他们太……残忍……”

我永远地离开了我的亲人,离开了我那温馨幸福的家园。

但我那颗小小的心却永远牵挂着我的兄弟姐妹和我的子孙后代们。

也不知他们如今的命运怎样?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各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

修改中,要从字、词、句、标点等方面进行修改。

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把自己的习作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4第1课时总序第44个教案

课型:

积累运用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积累形容做事认真刻苦的成语。

2.品味本单元课文《神奇的丝瓜》、《蜜蜂》的结尾,学习写作的技巧。

3.认读并识记部分繁体字,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4.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绘制成卡片,感悟动物的有情。

重点:

体会本组课文结尾的精妙。

难点:

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恰当地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会写”。

1、出示词语“全神贯注”“锲而不舍”“专心致志”。

2、指名学生说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在书中横线上写出像这样形容做事认真刻苦的成语。

4、全班交流。

5、出示收集到得形容做事认真刻苦的成语,学生认读积累。

二、学习“我会评”。

1、出示《神奇的丝瓜》《蜜蜂》两课的结尾。

(1)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

(2)我继续跪了一段时间。

2、引导学生品味这两课的结尾,体会这样结尾的妙处。

(1)句:

意味深长

(2)句:

短小精悍而又出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

3、引导学生思考:

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的结尾?

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4、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三、学习“百宝箱”。

1、投影出示课本中的三组词语。

2、比较左右两边的汉字,认读并识记这些繁体字。

3、出示课本中出现的繁体字,叙述认读。

4、全班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繁体字。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批注

课时教案

课题:

语文活动4第2课时总序第45个教案

课型:

实践活动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绘制成卡片,感悟动物的有情。

2、感受动物的有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习“大舞台”中的内容。

重点:

掌握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难点:

感受动物的有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吗?

动物也有情。

大象是育儿的模范,乌鸦有反哺的美德,犀牛与犀牛鸟和睦相处。

动物世界有知恩图报的行为,也有互惠互助的现象。

2、出示乌鸦反哺、犀牛与犀牛鸟和睦相处的图片,学生欣赏,感受动物的有情。

乌鸦反哺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羊羔跪乳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

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

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

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